1. 旅游管理生態旅游是什么
生態旅游:以有特色的生態環境為主要景觀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準則,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獨特的人文生態系統,采取生態友好方式,開展的生態體驗、生態教育、生態認知并獲得心身愉悅的旅游方式。
傳統旅游所表現出的問題促使人們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思考,是堅持還是摒棄?生態旅游一經提出,立即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響應。
生態旅游(Ecotourism)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十幾年來,生態旅游的發展無疑是成功的,平均年增長率為20%,是旅游產品中增長最快的部分。
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縣縉云
生態旅游(ecotourism)[1]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k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1990年國際生態旅游協會(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把其定義為:在一定的自然區域中保護環境并提高當地居民福利的一種旅游行為。[2]
生態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進行的有責任的旅游行為,為了享受和欣賞歷史的和現存的自然文化景觀,這種行為應該在不干擾自然地域、保護生態環境、降低旅游的負面影響和為當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會和經濟活動的情況下進行。[3]
當時就生態旅游給出了兩個要點,其一是生態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態旅游的物件不應受到損害。 在全球人類面臨生存的環境危機的背景下,[1]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覺醒,綠色運動及綠色消費席卷全球,生態旅游作為綠色旅游消費,一經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生態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內涵也得到了不斷的充實,針對目前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的狀況,[1]旅游業從生態旅游要點之一出發,將生態旅游定義為“回歸大自然旅游”和“綠色旅游”;針對旅游業發展中出現的種種環境問題,旅游業從生態旅游要點之二出發,將生態旅游定義為“保護旅游”和“可持續發展旅游”。同時,世界各國根據各自的國情,開展生態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態旅游。[4]
生態旅游發展較好的西方發達國家首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這些國家的生態旅游物件從人文景觀和城市風光轉為謝貝洛斯·拉斯喀瑞所指定的“自然景物”,即保持較為原始的大自然,這些自然景物在其國內定位為自然生態系統優良的國家公園,在國外定位為以原始森林為主的優良生態系統,這就使不少發展中國家成為生態旅游目的地,其中加勒比海地區和非洲野生動物園成為生態旅游熱點區域。
根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估計,1988年,發展中國家旅游收入為5500億美元,其中生態旅游為120億。在哥斯達黎加,每年接待的國際游客中,幾乎半數以上是去欣賞熱帶雨林的生態旅游者。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1994年去非洲的國際旅游者為1857.73萬人次,其中生態旅游者占相當比例。 在西方發達國家,周末和節假日到大自然去旅游已成為一種時尚。
西方發達國家在生態旅游活動中極為重視保護旅游物件。在生態旅游開發中,避免大興土木等有損自然景觀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為主,旅游接待設施小巧,掩影在樹叢中,住宿多為帳篷露營,盡一切可能將旅游對旅游物件的影響降至最低。在生態旅游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腳印,帶走的只有照片”等保護環境的響亮口號,并在生態旅游目的地設置一些解釋大自然奧秘和保護與人類攸息相關的大自然標牌體系及喜聞樂見的旅游活動,讓游客在愉怡中增強環境意識,使生態旅游區成為提高人們環境意識的天然大課堂。
過去,西方旅游者喜歡到熱帶海濱去休閑度假,熱帶海濱特有的溫暖的陽光(Sun),碧藍的大海(sea)和舒適的沙灘(Sand),使居住於污染嚴重,競爭激烈的西方發達國家游客的身心得到平靜,“三S”作為最具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成為西方人所向往的地方。隨著生態旅游的開展,游客環境意識的增加,西方游客的旅游熱點從“三S”轉“三 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緬懷人類曾經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懷舊(Nostalgia)”情結,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進入“天堂(Nirvana)”最高精神
更強調的是對自然景觀的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旅游。
2. 生態旅游服務與管理
杭州編外都是統一的,5.9W/年(含五險一金)也就是說每個月除去五險一金差不多到手3200左右
3. 生態旅游服務與管理從事什么工作
1、負責自然保護區建設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宣傳。配合有關部門開展科學研究、科普宣傳等具體工作。
2、負責轄區內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巡護、保護,預防和打擊破壞自然資源的違法行為,確保轄區內自然資源安全。
3、負責自然保護區內野生動物、植物物種的繁殖、馴養、保護和瀕危動植物的監測記錄。負責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預警的具體工作。
4、負責保護區內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等生態系統及自然景觀的保護和人類活動對自然資源與自然環境影響的監測。
5、負責森林防火通訊聯絡、值班記錄和上傳下達,做好野外巡護和火源管理,防火物資設備儲備、維護,防火隔離帶開設等森林防火工作。根據森林防火指揮部部署,組織應急防火分隊參加訓練和防火。
6、負責保護區內自然資源、生態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管理。
7、承辦上級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
4. 旅游管理生態旅游是什么類
生態旅游是一種以欣賞和研究自然、野生動植物以及任何文化特點為目的的所進行的有助于自然保護的自然旅游。其最大的特點是在保護環境和對維護當地正常生活承擔義務的同時,仍能把商業性的旅游業與旅游地生態旅游結合起來,以支持當地的經濟發展。
區別:
1、生態旅游與傳統旅游有時利用相同的自然區域,然而其態度、興趣明顯不同。
2、傳統的旅游與觀光地區的生態學及特點無關,其目的在于消遣和娛樂。而生態旅游則是為自然區域本身所吸引,研究和欣賞其自然特征,并對野生生物和自然資源進行非消耗性的利用。
3、生態旅游是一種計劃性活動,依賴于嚴格的管理以防止嚴重的環境危害,所以事先要進行影響和效益評價,避免了傳統旅游常因計劃不周而帶來的環境負效應。經過精心設計的說明性計劃還能使保護區成為一個支持地方傳播知識、技能和生活方式,以保存當地居民的傳統價值并向外界傳播其文化的中心,促進文化繁榮。
5. 旅游管理生態旅游是什么專業
1.安徽財經大學08年09年復試旅游學 2.湖南師范大學復試筆試科目: 旅游管理學(含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規劃原理) 3華僑大學考試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 ③303數學三 ④854旅游經濟學復試科目:現代飯店管理(方向01、03), 旅游資源與開發(方向02、04、05) 4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復試科目及同等學力考生加試科目:
1.旅游綜合(旅游規劃、旅游學概論、旅游經濟學)
5遼寧大學09年①101政治理論 ②外語(201英、202俄、203日) ③303數學三 ④811旅游管理08年①101政治 ②外語(201英、202俄、203日) ③304數學四 ④810旅游學、旅游營銷 6南京農業大學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4數學四④441旅游學概論或453經濟管理綜合復試科目及備注:561旅游管理綜合或583旅游學理論與實踐; 7安徽大學復試科目:旅游學 8北京交通大學復試科目:旅游學原理 9長安大學①101政治理論(含法律碩士)
②201英語(含法律碩士)或202俄語(含法律碩士)或203日語(含法律碩士)③303數學三④827基礎旅游學復試科目:旅游資源與規劃 10東北林業大學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含法律碩士)或202俄語(含法律碩士)或203日語(含法律碩士) ③303數學三 ④823旅游經濟學復試筆試科目:931旅游產業與政策(含企業管理)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含法律碩士)或202俄語(含法律碩士)或203日語(含法律碩士) ③303數學三 ④815旅游學概論(含旅游地理學)復試筆試科目:①922生態旅游學(含旅游市場學) 11福建農林大學(福建農業大學同福建林學院合并)復試筆試科目:旅游管理綜合(含旅游資源與開發、旅游市場營銷、旅游企業管理)
12廣州大學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 ③303數學三 ④848旅游資源與開發復試專業課: 旅游綜合(含旅游概論、旅游經濟學、旅游市場營銷)
13河南科技大學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 ③303數學(三) ④ 835管理學原理 參考書目:《管理學》第二版 高教出版社(面向21世紀教材) 周三多 ⑤ 843旅游學 參考書目:《旅游學》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紀教材) 李天元 ⑥ 844旅游經濟學 參考書目:《旅游經濟學》高教出版社(面向21世紀教材) 田里 ⑦ 839市場營銷學 參考書目:《市場營銷學》第二版 高教出版社(面向21世紀教材)吳健安 ⑧838技術經濟學 參考書目:《技術經濟學概論》第二版 高教出版社(面向21世紀教材)吳添祖 ④-⑧任選一門 14華東理工大學08年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③304數學四 ④828旅游規劃與設計 15華中師范大學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 ③303數學(三) ④839旅游學綜合 16江西師范大學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③303數學三 ④837旅游學復試筆試科目:旅游管理學(旅游規劃、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
17遼寧師范大學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或203日語 ③303數學(三) ④813旅游與飯店管理 18南京師范大學①政治 ②英語 ③數學三 ④旅游管理概論復試筆試科目:⑤旅游地理與旅游規劃 19安徽師范大學復試科目:旅游經濟學。 20北京理工大學筆試科目:旅游管理基礎(含市場營銷、旅游文化、旅游企業,旅游產業) 21福建師范大學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3數學三④848旅游學 22貴州財經學院復試:旅游管理綜合(含旅游學概論、旅游管理學和旅游地理學三門課程)
23哈爾濱商業大學①101統考政治 ②201統考英語或202統考俄語或203統考日語 ③303數學三 ④810旅游學概論復試科目:飯店管理學 24黑龍江大學復試科目: 093旅游學概論 25昆明理工大學復試考試科目: ①F009旅游地質學 26南開大學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4數學四④889旅游學綜合(旅游學概論和旅游經濟學)
27東華理工大學①101政治理論(含法律碩士)②201英語(含法律碩士)③303數學三④822旅游學概論 28復旦大學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或203日語③303數學三④855旅游學 29海南大學復試科目:
1、旅游學概論(側重理論)
30河南大學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03基礎課(數學三)④816專業基礎課(旅游學概論、旅游地理學)復試筆試科目:旅游市場學復試筆試科目:旅游管理學 31湖北大學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 ③303數學三 ④820管理學或826旅游學概論復試科目:旅游規劃與開發 32蘭州大學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202俄語203日語選一 ③303數學三 ④846管理學 復試筆試科目:旅游學 33南昌大學專業課筆試 旅游經濟學 34青島大學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或203日語③303數學三④864西方經濟學(2)或865管理學與旅游學原理
6. 旅游管理生態旅游是什么專業類別
1、按地理范圍分類:國際旅游、國內旅游
(1)國際旅游
國際旅游是指跨越國界的旅游活動,分為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2)國內旅游
國內旅游是指人民在居住國內進行的旅游活動,包括該國公民在國內的旅游活動。
2、按旅游性質和目的分類:休閑,娛樂,度假類、探親,訪友類、商務,專業訪問類、健康醫療類、
(1)休閑,娛樂,度假類
屬于這一類旅游活動的有觀光旅游,度假旅游,娛樂旅游等。
(2)探親,訪友類
這是一種以探親,訪友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動。
(3)商務,專業訪問類
屬于這一類的旅游活動有商務旅游,公務旅游,會議旅游,修學旅游,考察旅游.專項旅游等。
(4)健康醫療類
主要是指體育旅游,保健旅游,生態旅游等。
3、按人數分類:團隊旅游、散客旅游、自助旅游、互助旅游
(1)團隊旅游
團隊旅游是有旅行社或旅游中介機構將購買同一旅游路線或旅游項目的10名以上(含10名)游客組成旅游團隊進行集體活動的旅游形式。
(2)散客旅游
散客旅游是由旅行社為游客提供一項或多項旅游服務,特點是預定期短,規模小,要求多,變化大,自由度高,但費用較高。
(3)自助旅游
人們不經過旅行社,完全由自己安排旅游行程,按個人意愿進行活動的旅游形式。
(4)互助旅游
互助旅游是網絡催生的一種旅游模式,以自主、平等、互助為指導思想的一種交友旅游活動,是經濟旅行(沒有中間商)。
7. 生態旅游經營管理的三大要素
“生態旅游”這一術語,最早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國際生態旅游協會把其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游活動。生態旅游的內涵更強調的是對自然景觀的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旅游。
“生態旅游”不僅是指在旅游過程中欣賞美麗的景色,更強調的是一種行為和思維方式,即保護性的旅游。不破壞生態、認識生態、保護生態、達到永久的和諧,是一種層次性的漸進行為。生態旅游以旅游促進生態保護,以生態保護促進旅游,準確點說就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區了解環境的文化和自然歷史,它不會破壞自然,還會使當地從保護自然資源中得到經濟收益。
生態旅游是綠色旅游,以保護自然環境和生物的多樣性、維持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它強調以一顆平常心尊崇自然的異質性,把自然作為有個性的獨立生命來看待。參加生態旅游的人們在欣賞自然美色的同時,
要注意不以個人一己意志強加于自然和其他生命,如見到野獸不要去打擾,更不可去捕捉,學會靜觀默察、敬天惜物,認真聽取周圍的天籟之聲,并通過攝影、寫生、觀鳥、自然探究等活動,充分感悟和審美自然。
8. 旅游管理(生態旅游)
生態友好型旅游業是以生態旅游資源為憑借,以旅游設施為基礎,為生態旅游者的生態旅游活動創造便利條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務的綜合性行業,是一種新興的旅游業。生態旅游資源、旅游設施和旅游服務是生態旅游經營管理的三大要素。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為滿足生態旅游者的需求提供了可能,是生態旅游業生存和發展的憑借和依據,而旅游服務體系是旅游經營者借助旅游設施和一定手段向生態旅游者提供便利的活勞動,為利用和發揮生態旅游資源的效用創造了必要條件,并通過一定的旅游經濟實體和生態旅游政策的實施,為生態旅游活動提供服務而實現其旅游、保護、扶貧及環境教育四大功能。
9. 生態旅游管理理念是
旅游管理專業開設課程: 主干學科 管理學、經濟學、工商管理 主要課程 旅游學概論、旅游管理學、旅游政策與法規、旅行社業務、旅行社管理、旅游地理學、旅游心理學、旅游經濟學、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旅游市場營銷、旅游英語、旅游會計學、酒店管理學、酒店餐飲學、旅游學概論、旅游文化學、旅游資源開發管理、景點規劃與管理、旅游安全學、旅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生態旅游、旅游客源、地區概況、旅游財務管理、旅游項目管理、旅游信息系統、微觀經濟學等?! ≈饕獙嵺`性教學環節 包括旅游行業調查和旅游企業業務實習,一般安排10周~12周?! 【蜆I方向 旅游與休閑管理專業畢業生可從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行社、旅游景區、旅游咨詢公司、旅游電子 商務企業、旅游規劃策劃機構、主題公園的旅游經濟管理和企業管理工作;或旅游與休閑行業的自主創業。 具體如下: 1. 旅游行政管理部門 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就業要通過考取公務員的方式,具體流程包括網上報名、現場報名、筆試面試、體檢考察、名單公示等環節。就業單位包括各省市地縣旅游局及其附屬企事業單位,各單位具體職位根據需要而定,可參看當年公務員招生簡章?! ?. 旅行社 旅行社各職能部門分為:業務部、計調部、接待部、導游部、外聯部、財務部等。 業務部:負責旅行社產品的營銷策劃,招徠組團,地接等旅行社業務以及會議、中小型展覽的組織營銷業務;主要有經理、助理、文秘、組團、地接等職位。 計調部:具體操作旅行社業務,包括設計旅游線路及報價等?! 〗哟浚航哟齺碜稍兊目腿思皝碓L的其他人員?! в尾浚喊才艑в螏F,導游人員需有導游證。 外聯部:旅行社在外地的代言人,經常到其他城市宣傳該旅行社等。 財務部:負責旅行社所有資金運作,工作人員需有一定的財會知識?! ?. 旅游咨詢公司 主要業務包括:出境旅游咨詢、國內旅游咨詢旅游管理專業、旅游中介、商務考察咨詢、移民及留學咨詢、代訂全國各地酒店、代訂旅游(商務)用車、會議會展、旅游顧問、導游培訓服務等?! ‰S著《旅游咨詢師培訓國家職業標準》及《旅游咨詢師培訓國家職業考試大綱、考試培訓教材》通過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實驗基地專家的評審,旅游咨詢師培訓在全國試點培訓與測評。據旅游咨詢師天津認證中心負責人介紹,成都首批100多名學員試用期平均工資為2385元。旅游咨詢師分助理、師級學員培訓結業后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合格后頒發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實驗基地的《旅游咨詢師證書》,個人資料錄入中國旅游咨詢師網以及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實驗基地網。2008年首次“旅游咨詢師”全國統一考試將于6月22日進行,旅游咨詢將成為最熱門的新職業?! ?. 旅游電子商務企業 旅游業被認為是對因特網敏感度最強的產業之一,與金融、軟件和網上書店一起被稱為最適合在網上經營的四大行業,由此可見,旅游電子商務企業發展前景看好。旅游電子商務企業主要業務范圍包括提供旅游信息,預訂酒店、機票、旅行線路及商旅實用信息查詢檢索等,比如,攜程旅行網和藝龍旅行網是國內外知名的旅游電子商務企業。 5. 旅游規劃策劃機構 畢業生可從事旅游規劃與策劃,旅游規劃策劃機構主要包括旅游業發展規劃、旅游景區規劃、旅游策劃等業務。至2007年,我國共有甲級資質的旅游規劃單位9家,乙級資質旅游規劃單位154家,丙級資質的旅游規劃單位62家,涵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除此之外,還有若干未有資質的規劃策劃機構?! ?. 旅游營銷策劃企業 新興的旅游營銷策劃企業,是從原旅行社的業務部的營銷策劃工作延展擴大成為獨立的的旅游市場的營銷策劃企業,是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企業從新分工產生的旅游新行業。業務包括旅游景區、大型旅游演出、大型旅游活動、旅游線路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市場營銷策劃;也從事會展的組織營銷業務。他們是旅游需求市場與旅游供給市場之間的橋梁與弄潮兒,為旅游者提供旅游消費產品及其組合(實體與信息),為旅游產品及旅游目的地提供消費者群體(實體與信息);一些旅游大型產品在市場中的火爆與旅游營銷策劃企業的操作不無關系,如大型實景歌舞《印象·劉三姐》就是一例。作為新興的旅游營銷策劃企業,業務量巨大而企業人員精干;要求員工有較高學歷、了解旅游企業發展現狀、了解旅游消費趨向,有較高的交際與即時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有良好的團隊精神與誠信品格。旅游營銷策劃企業大都設有電子商務業務。 7. 旅游景區 畢業生可從事旅游景區的經營和管理。國家旅游局《2005中國旅游景區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1月,我國已有各類旅游景區2萬家左右,其中,A級旅游景區1401家,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77個,國家自然保護區154個,國家森林公園565個,國家地質公園105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306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文化遺產31個,旅游景區已經形成我國旅游業的半壁江山,這些景區遍布全國各地,任何一類旅游景區都是一條就業出路,如此眾多的旅游景區為旅游與休閑管理專業就業創造了良好機會。 8. 主題公園 畢業生可從事主題公園的經營和管理。主題公園分為樂園型、民俗型、歷史型、濃縮景觀型、科技型等類型。樂園型的有歡樂谷、海洋世界、冰雪大世界等;民俗型的有民俗文化村、民族文化村等;歷史型諸如杭州的宋城、無錫的唐城、三國城;廣西的樂滿地、世外桃源、愚自樂園等;濃縮景觀型諸如深圳的世界之窗、錦繡中華等;科技型諸如恐龍館、航宇科普中心等。 9. 旅游、休閑俱樂部 畢業生可從事諸如高爾夫俱樂部、健身俱樂部、攀巖俱樂部、沙灘浴場、沙漠滑沙俱樂部等行業的經營和管理,除此之外還有酒吧、KTV等娛樂場所的經營和管理。除上述傳統的俱樂部外一些大中城市或旅游目的地也出現了中小型的適應當前休閑消費發展的俱樂部、“屋”、“吧”等,如:陶藝俱樂部(陶吧)、蠟染吧、釣魚俱樂部、烹飪俱樂部等。 10. 旅游度假村 旅游度假村是集娛樂、住宿、餐飲、歌舞廳、會議廳、大型停車場于一體的旅游場所,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是度假休閑旅游的好去處,越來越受到游客的青睞。旅游與休閑管理專業畢業生可從事旅游度假村的經營和管理。 11. 旅游職業中學、旅游職業中專教學工作 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對旅游基層人才需求越來越多,各地旅游職業中學、旅游職業中專或職業中專、中學的旅游班發展較快,從事旅游中職教育也是旅游本科畢業生就業不錯的選擇?! ?2. 旅游與休閑行業的自主創業 旅游相關各式各樣有個性旅游紀念品商店,經濟型特色化的旅游小飯店,有文化品味的酒吧與茶館,風味餐飲、小吃業,前面談到的陶藝陶吧、蠟染吧,教授種植花草、制作盆景的園藝吧,插花的花吧,攝影的攝吧等。城市與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與休閑的自主創業可說是萬紫千紅,從當代人的旅游與休閑消費需求中調查分析可以尋求到許多創業門道?! ?3. 走向鄉村,參與開發鄉村旅游與休閑產業 城市化的發展、新農村經濟建設的加速促進了鄉村旅游與休閑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大城市周邊發展更為快速。《旅游學刊》主編劉德謙教授等專家預言鄉村旅游將很快占有中國旅游產業的“半壁江山”。但是廣大鄉村的旅游人才極度缺乏,鄉村旅游與休閑產業對旅游本科畢業學生來說是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參與鄉村旅游開發,經營鄉村旅游飯店,進行鄉村旅游營銷策劃,組織鄉村旅游商品生產經營,或從事鄉村旅游中職教育、旅游技能培訓工作等,根據“因地制宜原則”選擇方向;可以是創業,如:籌辦鄉村旅游營銷策劃企業,籌集資金與當地農民聯合經營鄉村旅游與休閑企業,租賃鄉村旅游資源形式開辦中小型的鄉村旅游企業;也可以是就業,任聘于鄉村旅游與休閑企業等。
10. 生態旅游業管理
發展生態旅游必須以生態學為準則,綜合分析各種因素,全面考慮,按生態學原理去開發、利用和保護。根據系統的變化及特點不斷改善旅游系統的結構和布局,盡力維護其生態平衡及環境效益。一個良好的生態旅游系統應具備。
1.引 言
自??藸杽摿ⅰ吧鷳B學”至今,100多年來生態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它從單純的研究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發展到研究自然資源開發和管理,人類生存環境變化,自然保護區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途徑等,為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生態旅游,其主體是人類,旅游對象是自然環境。所以,從學科定義來看, 生態旅游屬于生態學的范疇,只不過生物與環境關系中的生物成分不是一般的生物而是人。因此,管理這樣的系統必須以生態學的原理為指導,從生態學的普遍規律出發,協調好生物、環境、經濟和發展的關系。無論是開放的自然環境景觀還是自然保護區都是自然生態系統,而旅游行為本身是一種人為活動,它與自然系統共同形成比單純自然生態系統更復雜的人類-自然復合系統。它不僅由生物和環境條件組成,還包括人類活動和社會、政治、經濟條件,是這些復雜因素組成的多層次、多因子的統一體。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可引起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反過來,生態系統的變化又對人類活動產生重大影響。自然保護區的生態要素均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都是按著生態學的規律在進行著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的,其中一個因素發生了變化,就會引起系統內其它因素產生連鎖反應。當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超過其限度時,生態系統就會失去平衡,旅游環境就會被破壞,旅游事業就會受到影響。
因此, 發展生態旅游必須以生態學為準則,綜合分析各種因素,全面考慮,按生態學原理去開發、利用和保護。根據系統的變化及特點不斷改善旅游系統的結構和布局,盡力維護其生態平衡及環境效益。一個良好的生態旅游系統應具備和諧的結構、高效而經濟的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既能適應自然條件變化,又具有凈化環境污染能力,發揮最佳的生產效率,為人類提供優美的生態旅游場所。
自然保護區是受國家行政管理和保護的,絕不允許亂砍濫伐和破壞自然環境,尤其在劃定的界限內連正常的工農業生產也不能進行。然而,自然保護區建設離不開當地居民,二者唇齒相依,互相促進。自然保護區建設必須給當地居民帶來更多的實惠,而不是貧窮,因為無數實踐證明只有當地居民生活富裕,保護的目標才能達到。那么當地居民依靠什么維持其生存與生活?就目前各種經濟活動來看,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游是取得經費來源的一個十分有效的手段。生態旅游可給自然保護區帶來經濟效益,同時也能對參觀者進行自然保護的教育,使當地人民生活幸福與保持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經營的經濟形式。如何達到發展生產又減少環境破壞的效果呢?我們認為首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此原則指導下保護環境,尤其是要遵從旅游不能超過環境容納量這個最基本的生態學原理。
2.可持續發展概念的產生
樸素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由來已久,在傳統的農林業生產和社會發展的實踐中都有這一概念的雛形。但是作為一種科學術語,是在1980年發表的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WCS)中給予系統闡述的(IUCN, 1980)。這一文件雖然主要是針對自然資源保護提出的,但其涉及的范圍遠遠超出了單純的自然資源的保護,而且把保護與發展看作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并將自然保護置于整個社會發展的框架之下。
世界自然保護大綱改變了過去就保護論保護的做法。明確提出其目的在于把資源保護和發展很好地結合起來。這里所談的發展是指經濟發展,來滿足人類的需要和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這里所指的保護是指人類要合理地利用生物圈(生物居住及賴以生存的地球),既要使目前這一代人得到最大的持續的利益,又要保持其潛力,以滿足后代的需求和愿望。大綱提出了生物資源保護的三個目標,即(1)維持基本的生態過程和生命維持系統;(2)保持生物遺傳多樣性;(3)保證生態系統和生物物種的持續利用。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于1987年向聯合國提交了一份題為“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又稱“布侖特蘭德”報告(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1987)。該報告把可持續發展思想貫穿始終,在充分考慮目前世界環境狀況的同時,提出可持續發展的策略與行動。在這里可持續發展的定義與世界自然保護大綱中所提出的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可持續發展是滿足當代人需要的同時,不損害人類后代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報告中提出,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做到:(1)提高經濟增長速度,解決貧困問題;(2)改善增長的質量,改變破壞環境和資源為代價的問題;(3)千方百計地滿足人們對就業、糧食、能源、住房、水、衛生、保健等的需求;(4)把人口限制在可持續發展的水平;(5)保護和加強資源基礎;(6)技術發展要與環境保護相適應;(7)把環境和發展問題落實到政策、法律和政府決策之中。
總之,可持續發展不否定經濟增長,該概念從一開始就強調經濟與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甚至把解決貧困問題放在第一位。在改變以破壞環境和資源為代價的增長方式的同時,不忘滿足就業、提供糧食和限制人口數量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心愿,傳統的發展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和未來發展的要求,人類正在尋求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協調發展的途徑。我們認為: 犧牲環境求得發展的做法是不可持續的發展;同時,過分強調保護環境,忽視人民財富增加的發展也不是可持續發展。因為,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如何尋求發展途徑的問題,如何提高經濟增長的問題,以及如何發展經濟不破壞環境的問題。
3.關于可持續發展概念的討論
可持續發展概念提出以后,在全世界得到了廣泛響應和迅速發展,無論是學術領域還是政府機構都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重要研究課題和行動準則(ERP Environment, 1999)。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學者對這個概念提出不同看法,認為可持續發展更象一個口號,而不是科學概念 (Di Castri,1995),甚至認為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模糊發展 (Oldman, 1995)。本文針對這些情況,做一簡單介紹,以便使我們能夠對這個概念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和更深刻的理解。
為什么可持續發展概念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法國著名生態學家 Di Castri (1998) 認為: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本身不夠確切也無法應用,原因是概念本身自相矛盾,無法正確地反映長期趨勢和不確定性;在目前地理經濟和開放的信息社會條件下,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應用就更具有隨機性。由于政界、官員、環境專家、商人和企業家的完全不同的動機,使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就變得更具有隨機性和主觀性。他進而提出可持續發展概念有以下六個方面的弱點。(1) 人口、資源和環境不是平衡的,人口和資源都是在變化的,容納量在這種情況下無法應用,我們不能用一個固定的框架去衡量那些不斷變化的空間及其相關要素;(2) 自然資源不是固定不變的,也不是事先規定的,淡水、濕地、潮汐等以前被看作非能源的物質現在成了重要的能源;(3)物種、生態系統和資源都是在不斷地進化或者變化,無法把當代的這些資源毫無變化地轉移到我們的后代,即使我們當代人不去干擾,它們也一定要受大自然的選擇而發生變化的;(4 )我們無法通過簡單的推理或演繹目前的趨勢來解釋未來幾代人的需求和未來的資源價值,當代人對電、火車和計算機的需求是我們的祖輩所無法想象的,也可能是我們將來所難以預料的;(5 )可持續發展是無法度量的也是無法計算的,直至目前為止國際上還沒有一個可用來度量可持續發展的計算單位;(6) 考慮系統動態、非線性、開放性、穩定性和適應性變化等方面,從方法論的觀點出發,發展和可持續性這兩個術語是不協調的。
Di Castri (1995) 在《自然與資源》雜志上撰文,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椅子”模型,進一步規范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內涵。他指出可持續發展可以被看成是一把椅子,其四條腿長度相等,強度相同,四條腿中的每一條都相對獨立但又互相依賴,都是可持續發展的成分,如果有哪一條腿比其它短些或長些,就坐不安定,不能可持續發展。這四條腿分別是社會、經濟、文化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結論是只有在經濟、環境、社會和文化四方面都達到相對平衡的發展。然而,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已經達到或將會達到這四方面的完美與平衡。比如,美國的經濟發達和自然環境良好,但社會環境不好,尤其是大城市社會問題更多。法國也是社會問題嚴重,主要表現在居高不下的失業率。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迅速,但環境的惡化和生態破壞很快制約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從全球看,經濟發展迅速和導致環境惡化現象十分普遍,而且沒有哪個國家或地區達到這四個方面的平衡,或著四個方面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
正由于可持續發展概念本身的模糊性,不同的機構以及不同的學術背景的專家對此進行解釋和評論時,難免帶有各自所從事領域的色彩,有時甚至片面強調問題的某一方面,而忽視另一面的重要價值??沙掷m發展有很多含義,這個思想既簡單又復雜,一方面要保護環境使生物群落免遭干擾,另一方面聽起來又不很實際:沒有一定的破壞我們如何建造橋梁和公路?如何生產足夠的糧食充饑?如何筑堤防洪?如果我們限制投資者所帶有一定破壞性的經濟活動,如何吸引投資開發?他們沒有經濟效益行嗎 (Johnson, 1998)? 事實上,任何一個環境問題的產生都有其顯著的經濟特征,環境污染的出現是人類發展機械和石油等工業的一個副產品,生態破壞是人類發展能源、交通運輸等工業的副產品。如果沒有這些工業的發展也可能不會出現這些環境問題,然而,為減少環境問題而限制人類的經濟發展是消極的、無所作為的觀點,也是人類進步和社會繁榮的障礙。所以說環境問題實質上是經濟問題,是人類建設和發展自身文明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態旅游是最能夠體現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經濟活動。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被學術界和公眾所普遍接受的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中,并沒有明確表明它是一種即不破壞環境又能發展經濟的模式,只是強調在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保持代際之間的公平性,防止當代人剝奪后代人利用資源的權利。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1987)指出:經濟增長和發展必然要引起物理生態系統的變化,不能永遠保持所有生態系統不受干擾,甲地的森林被破壞了,卻可能在乙地重建, 但一定要有計劃,防止土壤侵蝕和遺傳退化等。總之,可更新資源的利用要在環境容納量的范圍內。UNCED (1992) 協議提出森林資源和林地應該進行合理的經營以滿足當代和后代的社會、經濟、文化和精神需求。我們在引用這一概念時必須既全面又準確,以便能夠合理地指導我們的經濟活動,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把我們的經濟搞上去。
在1992年6月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環境與發展”世界首腦會議上,各國政府達成一項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共識。中國是全世界第一個編制和實施《21世紀議程》的國家,這表明中國人民將和全世界人民一道共同擔負起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責任。事實上,中國只是用占世界7% 的耕地養活了全世界22% 的人口,其資源、生態和環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同時也為全人類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更值得一提的是,從1998年7月1日起停止對天然林的采伐,全面實行天然林保護工程,以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所有這些都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堅定不移地把經濟發展放在第一位的決心,而不是削弱經濟建設的中心地位?!吨袊?1世紀議程》所強調的是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即從傳統的偏向數量增長的經濟模式轉向強調改善發展質量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切實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和子孫后代發展所需要的資源。
4.生態旅游與可持續發展
“生態旅游”是一種主題旅游,它是指旅游者到大自然中去,在欣賞自然景觀和了解生態現象的同時受到環境教育,同時是能夠達到可持續管理的旅游。生態旅游不僅用來表征對所有觀光自然景物的游覽,而且強調被觀光的對象不受到損害,旅游者受到環境教育和生態文明的啟迪,反映了保護自然的要求和責任。根據牛亞菲(1999)的研究, 生態旅游概念的可分為三種:(1)根據市場和消費行為定義的生態旅游概念。將生態旅游作為一種旅游方式或旅游產品向市場推銷,向旅游者提供優美的自然和文化環境;(2)根據可持續發展目標定義的旅游概念。把生態旅游看作一種旅游發展模式,將旅游發展與社區發展、環境保護結合起來;(3)根據行為規范定義的生態旅游。強調旅游者和當地居民的行為規范和環境價值觀,旅游活動能使旅游者和當地居民建立良好的環境保護和環境道德觀, 尊重地方文化傳統。
生態旅游這一名詞進入我國僅僅幾年,便如雨后春筍般得到廣泛傳播,尤其是自然保護區依據擁有自然景觀的優勢,更是把生態旅游作為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支柱產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回歸自然,享受美景,陶冶情操也已成為人民大眾休閑的時尚選擇,到自然保護區旅游的人數成上升趨勢,從而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按著Di Castri (1995) 的椅子模型,生態旅游可以滿足社會、經濟、文化和環境四方面的協調發展。
首先,生態旅游業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旅游是一個人民群眾十分熟悉而又具有悠久歷史的社會活動,它能夠使人們相互了解,增長知識,發展友誼,促進經濟和社會文化交流。就目前各種產業狀況看,生態旅游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產業。當地居民通過開發旅游,就能夠從他們所經營的生態系統之外尋找生存空間,擴大經營領域,融入全社會。能夠開展生態旅游的地區一般都分布在林區、草原或其他偏遠山區,相對來說是比較封閉的系統,因而保留很多原始的、獨特的、珍貴的自然景觀,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發揮這筆財富的效益,為當地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維持社會穩定和提高邊遠山區的擴大開放具有重要作用。生態旅游是非消費性旅游,在旅游者得到滿足,旅游區當地居民提供旅游產品之后,自然景觀和環境條件并未得到破壞,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其次,生態旅游有利于文化和文明水平的提高,以此明顯區別于其他行業。旅游雖然也經營產品,但這是一個更富有文化內涵的產品,旅游者通過觀光不但獲得了產品而且得到了大自然的熏陶,獲得了有關人與自然的知識。尤其是生態旅游在銷售給游客風光美景的同時,游客也獲得了一種文化和文明教育,這已遠遠超過了簡單的商業行為和買賣關系。普通的企業只能提高顧客的物質文明,優秀的企業在銷售其產品的同時也宣傳企業文化,提高顧客的精神文明,而生態旅游讓游客接受大自然的洗禮,在使游客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的同時,又推出一個更高層次的文明,即生態文明。生態文明屬于廣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表現為人們正確對待和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維護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環境的理性認識、理智行為和道德情操。在世界面臨多種環境問題和倍受生態破壞困擾的今天,我們更需要生態文明,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保護環境,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旅游是生態文明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生態旅游區是生態文明教育的最大課堂;森林、草原、海洋,動物、植物和珊瑚等自然景觀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教育的最好教材。
再其次,生態旅游可促進環境保護。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策略,我們必須保護好環境,保護好資源,保護好生物多樣性。然而保護是一種人為活動,是人們的一種有意識的社會實踐,那么如何才能喚起人們的保護動機,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是應該培養人們的愛心:包括對大自然的愛、對環境的愛和對生命有機體的愛。那么這種愛心從何而來?我們知道愛父母師長,這是儒家思想的繼承;我們知道愛國愛人民,這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結果,前者根深蒂固,后者有聲有色。儒家文化和社會教育對人們熱愛自然感情來說缺乏愛的基礎,必須用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這就是生態旅游。通過生態旅游能激發人們熱愛自然和環境的意識,喚起人們的保護動機。由于生態旅游使人們真正體驗到自然之美,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由此激發人們的愛心,使環境保護成為一種有效的自覺自愿的行動,從而達到主動保護和積極保護的目的。
MecNeely (1996) 認為,生物資源常常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在于剝奪了最接近自然保護區居民對這些資源的經營權,生態旅游和當地居民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共同完成保護的任務。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命的每種形式是獨特的,不管它對人類的價值如何,值得受到尊重。并且來自自然的利益取決于必須的生態過程和生命支持系統的維持,也取決于生命形式的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必須與生態學原理相一致,物種和生態系統存在的理由可能比簡單地滿足當代消費者的經濟愿望更為重要,當一個基因庫由于當代人為最大限度地滿足個人利益而趨向滅絕時,所有的子孫后代都將為其付出代價。
可持續發展必須反對二種極端傾向:一是片面追求數量增長,忽視效益和環境的做法;另一個是片面強調保護環境而忽視經濟發展的做法。在當前我國生態環境狀況問題突出、經濟發展較快的條件下,更要注意后一傾向的發生,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解決當地群眾的貧困問題的話,那么環境和資源也難以有效地得到保護。前文中提及的生態旅游只是林區或自然保護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實例,是否可以開發其它類似的產業?如林區綠色食品業,飼料肥料產業和禮品手工藝品等。可持續發展首先是經濟的發展,沒有經濟的發展也無所謂可持續??傊l展是硬道理,解決貧困和發展經濟是我們的中心任務,保護也是為了發展,而且是為了讓子孫后代能夠更好地發展。
11. 生態旅游管理的內容
我們國家的餐飲業發展非常快,但是現在這個階段上看, 我們國家的餐飲管理水平卻沒有跟上餐飲業的發展。尤其是在一些生態旅游景區,因為數量相當的餐飲企業不夠關注環境保護,只是注意自己 的利益,所以就在生產或者是經營的過程中,很少在環境保護、減排節 能這些地方下功夫。
這部分的成本雖然省了,但是對旅游景區造成的環 境問題卻也難以彌補。餐飲業給生態旅游帶來的問題就有很多。大氣污染首當其沖。景區內部的餐飲業,廚房肯定是少不了燃料的, 不然怎么能做菜呢?這些燃料大多數都是鍋爐煤氣或者是燃氣,只要 是使用起來就會產生非常多的二氧化硫或者是二氧化碳等,還有相當 數量的粉塵。
雖然這些跟城市中因為工業排放出來的廢氣量不能比, 但是生態旅游區本身環境很優美,也很脆弱,即使是這些廢氣也會影 響很大。更不要說這樣的廢氣排放的高度比較低,更加貼近人群,景 區內部還沒什么專業除塵設施,因此非常影響大氣質量。
水污染同樣讓人頭疼。景區里面的餐飲企業,很多都沒有建設好自 己的污水處理系統,那么在經營中產生的廢水可以往哪里排呢?只能 是隨意亂排放。 這樣,景區內部的水資源就很可能被這些生活污水帶 來不可估量的不良影響。
垃圾污染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餐飲企業產生的食品垃圾絕對少不 了,每天這樣的垃圾如果不好好處理掉,就會很容易滋生細菌。一旦 垃圾堆積起來,處理不及時,就會漸漸向景區深處延伸,污染更多的 環境。如果垃圾被丟進水里,不僅可能帶來水體富營養化,還可能滋 生更多的有害物質。
所以,提升餐飲管理水平迫在眉睫。其中,可以分為兩點進行:一 是動員景區的餐飲業人員以及游客,產生保護環境的意識,積極地開 展活動、實施措施來保護環境,讓他們主動地進行保護。
當然,依靠 別人的自覺還不是最有效的。二是建立起嚴格的規章制度,強制性要 求執行,進而保護環境。 首先,可以健全景區內部的環保機構,讓專門的機構負責監督,這 樣餐飲業就會受到嚴格的監督指導,從而改善自己對待環境的措施。
其次,需要加強保護環境的宣傳,尤其是做好對餐飲業從業人員的宣 傳??梢栽诤芏嘈涯康牡胤綇堎N環保標志,尤其是在飯店內部。最后, 就是一定要管理好餐飲業,保證他們實施環保的舉措。 規劃餐飲服務 區的時候,應該選擇將餐飲業建設在離生態環境脆弱區比較遠的地方, 保證減少對現有環境的破壞。
同時,嚴格檢查景區內部的飯店是否在 噪聲、排污方面做到了環保,一旦發現不符合規定,從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