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旅游業的產業鏈
目前中國市場上存在四種主要康養類型。
文化型
文化型康養是根據項目地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宗教傳統,結合市場需求和現代人追求休閑生活的需求,綜合打造集康養與旅游文化體驗于一體的康養旅游。同時豐富旅游產品,使游客無論是在視覺還是心靈上都感受到文化熏陶,得到高度放松、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回歸本真。比較典型的比如依托宗教資源、古鎮資源、少數民族文化打造的康養旅游目的地。
生態型
生態型康養主要是依托目的地的生態環境資源,以健康養生、休閑旅游為發展核心,開發集養生養老、休閑度假、風景觀賞、文化娛樂、生態種植等于一體的康養旅游項目。這類旅游方式主要分布在自然生態環境較好、風景優美的地方,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給游客帶來良好的康養體驗。
東方食養型
食是旅游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對于康養旅游來說,食上面可以開發的更加多元。通過將美食與養生相結合,開發綠色種植業、生態養殖業,衍生出適合特定人群、具備一定保健能力的生態健康食品、中藥草本保健品,再結合養生醫療、生態觀光等項目,達到全產業鏈結合,沉浸式推動康養旅游發展。
長壽養老綜合型
長壽綜合型康養相比于前面幾種類型,在“養”上又更加深入了一步,這種類型主要針對老年群體,通過將醫療、氣候、生態、康養、休閑等多元素融入養老產業,打造集養老居住、養老配套、養老服務為一體的養老度假基地等綜合開發項目,帶動護理、餐飲、醫藥、老年用品、金融、旅游、教育等多產業的共同發展。同時發掘當地長壽文化,發掘長壽經濟,形成食療養生、山林養生、氣候養生等為核心,以養生產品為輔助的健康餐飲、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等功能的健康養生養老體系。
除了上面談到的四種康養類型,某些地區還在開發“美容+康養”模式,總的來說,就是對所有旅游人群進行細分,盡可能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2. 老年旅游業的產業鏈是什么
養老產業鏈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老年療養,包括:老年康復醫療,保健醫療,養生保健等。
2、老年用品,包括代步車、老年手機、助聽器等。3、老年服務,包括生活料理、養老保險和心理輔導等。4、養老地產,包括養老公寓和養老社區等。5、老年文化,包括老年人的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等。6、老年出行,包括老年旅游等。7、老年餐飲。3. 老年旅游業的產業鏈分析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目前參與康養服務市場,布局康養產業的主要投資機構主要分為四類:
一是,泰康、國壽、平安、太平等保險企業。主要布局一二線城市的中高端康養市場,以重資產模式為主,發展養老、醫療等服務業。通過打造支付與康養服務的產業閉環,促進保單銷售,實現資金回流;
二是,萬科、綠地、恒大、華潤、遠洋、萬達等地產企業。房地產企業聚焦多元業態布局,輕重資產相結合,深度整合自有存量物業。通過布局銷售押金卡、會籍卡、使用權或產權形式的養老項目,回收資金,實現滾動發展;
三是,聯實(澳大利亞)、歐葆庭(法國)、凱健(美國)等外資巨頭入局。以品牌輸出為主,多與國內地產公司、險資合作,對國內項目進行委托運營,獲得運營管理收入。少量外資以重資產模式在國內自建項目,作為其本國養老經驗在中國的延伸。
四是,人壽堂、百仁堂、福壽康、慧享福、愛照護等護理醫院。以養老服務為主要競爭優勢,大多通過租賃、公建民營等方式持有物業。通過為客戶提供居家上門、社區護理等收取服務費。
聯實中國區總裁丁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等采訪時表示:“現在做康養社區,很多公司都處于摸索階段,在此過程中也產生了不同的業務模式。有的可能是從房地產公司而來,更多是通過賣房子。有的以保險公司為背景,做成了金融產品的輔助產品。實際上,真正把康養作為服務行業,需要像五星級酒店一樣服務于顧客,并不是一次性的產品。”
為此,聯實的考量主要基于四點:首先,考慮的不是財務回報,而是客戶有什么需求;其次,針對客戶的需求,考量打造什么樣的產品能讓他們滿意;再者,不僅有好的產品讓客戶入住,更要有好的服務讓客戶滿意;此外,當搬進來之后有高滿意度,而當客戶有了滿意度,更愿意傳播品牌才最為關鍵。也是在此基礎下,聯實在上海青浦打造了國內首個養生享老旗艦項目。
4. 老年旅游業的產業鏈有哪些
一二三產業融合是指,全產業鏈或者產業鏈上多點增值,有搞種養的,有搞加工的,有搞銷售服務和在第三產業上進行觀光、休閑、養老、采摘、親子、文旅等延伸價值的,使原本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變身為綜合產業,使農產品增值,讓農民和農業企業增收。
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現代農業和品牌農業的本質特征,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國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這是中國矛盾的第一個方面。第二個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同步是農業農村沒有辦法和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同步。
我們要求四化同步,四化短腿就是這個,所以需要追求產業振興,需要追求一二三產業融合。
現在中國已經有世界上最大的中產階層,保守估計至少三個億,樂觀估計九個億。九個億多少,把全部歐洲人口加全部美洲的人口加起來等于九個億。我們有這么多需求產生了,得需要有新供給。在這種情況下要催生新的業態,新的業態一定需要一產、二產和三產相加或者相乘,這是融合,是重要趨勢。
如果只做一產,就是農業1.0版本靠天吃飯;如果只做二產,把農業做成二產就是靠地吃飯,靠密集的投入;如果是做農業三產化,可能靠人吃飯,靠人來消費,不管農家樂也好,還是各種各樣的旅游也好。
一二三產融合是盡量把農村的一二三產跟城市里面的倒置過來的一二三產相融合,這樣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布局。我們知道農村肯定一產大,三產少,城市正好倒過來,兩邊相加或者相融都是很好的業態。
在農業綜合體中,一二三產業互融互動,把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一體化,把休閑娛樂、養生度假、文化藝術、農業技術、農副產品、農耕活動等有機結合起來,拓展了現代農業原有的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使傳統的功能單一的農業及加工食用的特產成為現代生活方式的載體,發揮產業價值的乘數效應。
農業綜合體具有三大功能:社會公益性功能、企業盈利性功能和生態環保性功能,因此,理所當然地成為發展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途徑和抓手。
關于一二三產業融合我國有哪些政策補貼
補貼標準:
濰坊、德州、聊城、菏澤四市每個試點縣 700 萬元;其他市的每個試點縣 600 萬元。
補貼50%!
以小麥屬、水稻、雜糧等口糧發展的,支持建設糧食烘干、倉儲物流、農機庫棚、糧食加工等設施,以及購買農業綜合性服務機械、農村電子商務設備等。財政資金補助比例最高 50%。(比如你建一個糧食烘干塔花80萬,國家補貼40萬)
補貼40%!
以蔬菜、水果等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支持配置倉儲、物流、加工、包裝等設施設備,完善產業鏈。支持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相關的產地批發市場建設,對購置配送、網銷等設備給予補助。財政資金補助比例最高 40%。(比如花100萬建冷庫用來存放蘋果,補貼40萬)
補貼30%!
以一村一品產業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財政扶持資金主要用于休閑農業基地建設、閑置房屋維修以及一村一品生產、加工等設備購置,財政資金補助比例不超過 30%。(比如做休閑農業基地投資200萬,補貼最高60萬)
什么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產業融合,產業融合是指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不同行業相互滲透、相互交叉,最終融合為一體,逐步形成新產業的動態發展過程。產業融合可分為產業滲透、產業交叉和產業重組三類。
第一產業是指提供生產物資材料的產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直接以自然物為對象的生產部門。
第二產業是指加工產業,利用基本的生產物資材料進行加工并出售。第三產業是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第三產業行業廣泛。包括交通運輸業、通訊業、商業、餐飲業、金融保險業、行政、家庭服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各國劃分不完全一致。
5. 老年人旅游業
截至2019年底,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約2.54億(2018年約為2.49億),占總人口的18.1%。中國是世界上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其中絕大多數人都有旅游需求。從現在起的20年里,平均每年約增加1000萬老年人,到2033年將突破4億。老年旅游是老齡產業的重要方面,老年旅游市場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這也是旅游產業和老齡產業發展的巨大機遇。
因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和充裕的時間,銀發一族越來越受到旅游市場的青睞。根據國家旅游局的調查顯示,老年旅游已占市場旅游總額的20%,并且呈現需求旺盛,不斷攀升的趨勢。中國旅游業的發展目前正處于興旺期,相關旅游企業也迅速成長。旅行社的日趨成熟為開發老年旅游市場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近30年來,中國老年人口撫養比已由不足9%增長至17.8%,這說明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約17.8名老年人,也就意味著1名老年人需要約6個勞動年齡人口來負擔。10月23日,民政部發布預測數據稱,“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
目前我國老年旅游市場正在逐漸地發展和壯大,越來越多的商家已經越來越關注這極具市場潛力的老年群體;而另一方面,由于多種原因,真正經常外出旅游的老年人還只是眾多老年人中的一小部分??梢?,現在的老年旅游市場還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6. 簡述老年旅游業的產業鏈
1.養老產業地理分布差異大。
2.養老產業針對性強
3.養老產業綜合性高
4.養老產業周期性強
5.養老產業涵蓋面廣
養老產業鏈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老年療養,包括:老年康復醫療,保健醫療,養生保健等。
2、老年用品,包括代步車、老年手機、助聽器等。
3、老年服務,包括生活料理、養老保險和心理輔導等。
4、養老地產,包括養老公寓和養老社區等。
5、老年文化,包括老年人的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等。
6、老年出行,包括老年旅游等。
7、老年餐飲。
7. 養老型旅游業
旅游業逐步恢復,旅游企業生產經營向好,旅游業投資保持恢復勢頭。
(1)旅游企業預期繼續改善。旅游業有望延續恢復性增長態勢。但是,國內疫情防控壓力猶存,接觸性、聚集性旅游消費恢復相對滯后,旅游業恢復不平衡、基礎不牢固問題仍較明顯。
(2)旅游新業態加速演進。線上化、數字化加速向更多旅游業場景延伸。旅游大數據平臺、智慧旅游公共服務、云旅游平臺、線上數字化體驗、沉浸式旅游場景等加速發展。
(3)“七普”數據釋放積極因素。我國有14億人口,有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人口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人口流動集聚的趨勢更加明顯,人口數量紅利在向人口質量紅利轉換,作為世界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具有巨大發展潛力。
(4)“一老一小”成為市場熱點。我國少兒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雙雙上升。在生育政策潛力充分釋放的同時,老齡化已成為我國的長期基本國情。研學旅行、親子旅游、老年旅游、康養旅居等具有廣闊市場前景。
(5)幸福產業與旅游深度融合。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品質化、便利化、定制化需求不斷提升,旅游與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進一步融合發展。
(6)碳中和催生綠色旅游發展。實現“雙碳”目標帶來旅游產業的結構調整和發展轉型,將促進生態旅游、綠色旅游、低碳旅游等發展。
8. 養老旅游產業
1. 家庭養老,即老年人居住在家中,主要由具有血緣關系的家庭成員對老年人提供贍養服務的養老模式。主要在以東方文化為底蘊的日本、新加坡等國家。這種模式適合不愿意脫離熟悉環境且子女有經濟能力、閑暇時間、照顧精力和照顧意愿的老年人。
2.居家養老,即老人居住在家中,由社會來提供養老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歐美等發達國家占主要。該模式適合子女無暇照顧,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愿意離開原有熟悉環境的老年人。
3.機構養老,即將老人集中在專門的養老機構中養老的模式。主要有:養老院、護理院、臨終關懷機構。
4.其他養老模式。1)互助養老;2)以房養老;3)旅游養老;4)候鳥式養老;5)異地養老;6)鄉村田園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