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蘇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從江蘇省各市發展規劃來看,已傾向轉型,注重發展文化旅游和健康產業
2. 江蘇省旅游產業未來發展重點和方向
答案:2021年國慶江蘇實現旅游收入為:424.26億元。
據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數據顯示,國慶期間,江蘇全省接待游客總人數3896.58萬人次,人均花費:1088.80元。連云港市則拿下了55.62億元的“好成績”。鹽城重點景區同比增長32.42%。在江蘇各地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舉措前提下,人們旅游休閑消費熱情和信心“爆棚”,江蘇假日旅游市場,繁榮而有序。
3. 江蘇省旅游業發展現狀
江蘇省經濟發達,旅游業發展水平也較高。旅游資源質量高,5A級景區居全國首位,旅游服務業發達,旅行社數量也居全國首位。入境過夜游客、旅游外匯收入、國內旅游人數、入境旅游人數、國內旅游收入等指標均居全國前十。其中,國內旅游收入居全國第二,國內旅游人數接待量居全國第三,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大省江蘇省旅游業發展概況一覽表
江蘇的旅游資源特色主要有三個:一是江南水鄉古韻遺存豐富,有27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如昆山市周莊鎮、吳江市同里鎮、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蘇州市木瀆鎮、太倉市沙溪鎮、姜堰市溱潼鎮、泰興市黃橋鎮等;二是江南古典園林獨具特色,有“江南園林甲天下”的美稱;三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工藝多,如聞名遐邇的南京云錦,蘇州蘇繡,蘇州桃花塢年畫,常熟紅木雕刻,無錫惠山泥人,常州梳篦,揚州玉器、漆器、剪紙,淮安博里農民畫,連云港貝雕,南通風箏等
江蘇形成了以觀光旅游為基礎、休閑度假為主導、專項旅游為輔助的旅游產品體系,成為境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同時,積極接收上海的輻射,加強滬蘇浙區域旅游合作,與上海、杭州旅游集散中心相呼應,使長江三角洲地區旅游交通網絡更加完善。
4. 江蘇旅游經濟
在已經公布的2021年旅游收入的22個省份中,四川以388.32億元列旅游總收入排行榜第一名。根據排行榜中的數據顯示,7個省份旅游總收入超過200億元,分別為四川、江蘇、河南、浙江、廣東、河北和安徽,8個省份接待游客總數超過3千萬人次。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1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2.3億人次,同比增長119.7%,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同期的103.2%;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132.3億元,同比增長138.1%,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同期的77.0%。
5. 江蘇省旅游發展現狀
自然資源
太湖、南京鐘山、云臺山、蜀崗瘦西湖、三山
江蘇的山雖不高,但多負盛名,其中有南京鐘山,鎮江北固山、金山,句容和金壇交界處的茅山,南通狼山,蘇州天平山,徐州云龍山和連云港花果山等。 江蘇的水兼江河湖海,中國第一大河——長江橫穿東西,江面遼闊。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及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煙波浩瀚,碧波萬頃。連云港的海濱浴場,南通鹽城的濕地灘涂則是江蘇的沿海旅游資源。江蘇的名泉極多,有“天下第一泉”鎮江中泠泉,“天下第二泉”無錫惠山泉,蘇州虎丘的“天下第三泉”及憨憨泉。
長江旅游區
人文資源 主要景點有 南京:中山陵園風景區、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景區 無錫:影視基地景區、靈山景區 揚州:瘦西湖風景區 蘇州:周莊古鎮、同里古鎮、蘇州園林景區 常州:環球恐龍城景區
6. 新發展格局下江蘇旅游產業發展相關問題
周期性潮汐提供水源,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古黃河、淮河三角洲發育,沙灘和沙洲廣布。
存在的問題有:自然濕地面積迅速減少,人工濕地和非濕地比重增加,開挖養殖塘和圍墾為代表的開發活動對濕地景觀干預強度逐漸增加,不僅加劇了海岸侵蝕、改變了濕地水質和土壤的理化條件,而且也改變了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造成了鳥類適宜性生境不斷減少以及生物多樣性的變化。
措施。
1)控制濕地開發規模,遏制掠奪性開發。由于向海發展戰略直接需求是圍墾造地用于發展濱海城市與港口工業,灘涂濕地開發利用與天然濕地保護的矛盾加劇。為了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以及濕地資源的再造機能,應該積極尋求濕地與周邊非濕地地區之間互利互惠、克服破壞性干擾、協調發展的途徑,保障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人類的代際公平原則。注意人工濕地的負面影響,對于生產開發中出現的自然濕地退化、環境污染等問題要積極防治,協調好開發利用與濕地環境之間的關系,減緩濕地退化,加強對濕地的綜合保護治理。
2)多種開發方式結合,發展濕地生態經濟。目前江蘇省沿海灘涂濕地的圍墾及農業開發利用形成的農業景觀,存在著土地利用方式單一、生產率低下、經濟效益差等問題。因此,亟須根據不同海岸段的濕地景觀特征進行景觀生態的再設計,并且采取多種多樣的人工濕地開發模式,發展林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的同時開展生態旅游等第三產業,構建一個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于一體的自然濕地和人工濕地相結合的濕地景觀。充分發揮沿海灘涂濕地景觀的綜合價值。
3)建立灘涂濕地資源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建立和完善江蘇省濱海灘涂濕地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對區域內全部可利用資源進行科學評價,并且對資源的開發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分析,建立綜合的、可持續發展型資源利用體系,為今后灘涂濕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減少盲目無規劃地開發灘涂濕地資源。
7. 江蘇省旅游市場現狀
2020年的旅游收入。讓人意料之中的是,2020年經受疫情的影響后,各省份間的排名對比2019年的榜單,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位次變化。哪些省是2020年的旅游大???哪些省份最能在旅游業吸金?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2020年各個主要省份的旅游收入榜。
最讓人意外的是廣東省,常年旅游收入位列各省第一,2020年卻直接跌出了前十,排名第十一位。廣東旅游收入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過境旅客,因為疫情影響,直接導致了廣東旅游收入的銳減。不過,等到疫情的陰霾漸漸散去,廣東重回第一的寶座也只是時間問題。
相比之下,受疫情影響較小的是浙江省。2019年浙江的旅游收入落后江蘇近4000億,全國排名第七;2020年浙江一舉將這四千億的差距抹平,并超越了貴州、云南、四川等傳統旅游強省,以8275億元的成績位列全國第一。在疫情之中,浙江旅游業表現出來的抗風險能力,成就了其亮眼的成績。
8. 江蘇旅游產業發展現狀調查報告
是國企。
江蘇文旅集團為省屬國有文旅企業,肩負大運河、大劇院、大平臺建設使命職責,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保護傳承利用及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投資、管好用好江蘇大劇院和文化產業投融資大平臺三大職能,是江蘇省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金融服務平臺、國有資本運營管理平臺、新興文化業態培育平臺和藝術經營集聚平臺。
9. 江蘇旅游產業發展現狀調查
目前全球疫情嚴峻復雜,國內局部疫情和規模疫情并存,到昨天晚上為止,還有13個高風險地區和55個中風險地區。江蘇面臨的風險是境外疫情、省外疫情輸入的風險。元旦、春節能不能出行、出省旅游,不能一概而論,要經過慎重的評估來確定。除了疫情輸入的風險之外,還要考慮到元旦、春節人員的流動,社交距離縮短,會增加疾病傳播的風險。另外,冬季本來就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