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境旅游的游客類型有哪些
旅游類型可分為:國際旅游、國內旅游、團隊游、散客旅游、商務和專業訪問類等。
國際旅游指跨境旅游活動。包括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前者是指外國居民到本國的旅游活動,后者是指本國居民到其他國家的旅游活動。
國內旅游是指一個國家的居民離開常住地前往中國另一個地方的旅行。其特點是對從事這類旅游活動的人沒有國籍限制,游客可以是本國公民,也可以是在國內長期居住的外國人。
團體旅游簡稱G.I.T,又稱“集體綜合旅游”,游客一般根據旅游批發商制定的行程表、路線、交通工具和收費標準進行選擇后提前登記,付款后再進行一次旅游。
散客旅游,又稱自助或半自助旅游,在國外被稱為自主旅游。它是旅游者自己安排旅游行程,零星支付各種旅游費用的一種旅游形式。
比較典型的商務和專業訪問類是研學旅游。
2. 中國入境旅游的客源構成有哪些特點?
2018年度中國公民出境游人次近1.5億,成為全球國際游客第一大客源國,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要客源國。上述報告基于公開資料所做的統計顯示,中國目前已是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入境游的第一大客源國,也是德國在亞洲的最大客源國。隨著中國與這些沿線國家在經貿往來及民間交往的日益密切,中東歐地區一些國家接待的中國游客數量呈爆發式增長。2018年度,捷克、匈牙利、克羅地亞、愛沙尼亞、波蘭等中東歐國家接待中國游客的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同比增幅都在20%以上。
從游客接待量上看,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是“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接待中國游客最多的國家,其中泰國以1000萬人次牢牢占據第一位置。報告顯示,東南亞海島游是中國游客最喜歡的線路類型,主要以馬爾代夫、巴厘島、長灘島、芽莊等最為熱門。
此外,一些歐洲游的經典目的地也有良好表現。2018年土耳其接待中國游客39萬人次,同比增長59%,希臘接待中國游客15萬人次,同比增長50%,英國接待中國游客45萬人次,同比增長34%,意大利接待中國游客500萬人次,同比增長21%,成為最受中國游客喜愛的歐洲游目的地
3. 出境旅游的游客類型有哪些要求
路徑旅游由什么組成??
應該可以到旅游社去報名,旅游社可以組織15到20個人組成一個小團體,替帶著你們一起錄進去,旅游辦好護照,交好旅游費就可以了,自己出門的時候應該帶好自己的隨身用品和衣服,旅游團會幫你們帶上飛機,一起出國旅游,他會做導游
4. 出境旅游的四種類型
只要是全幣種和加入了國際信用卡組織的卡就可以在國外刷。
能否刷卡取決于卡片的種類是否與POS機的標簽相對應。一般情況是國外的卡組織間可以互刷,比如你的卡是VISA卡,可以在標有American Express標簽的POS機上刷。但是銀聯卡只能在標有銀聯標志的POS機上刷。
信用卡有幾個大的組織,國外一般是運通、維薩、MasterCard等等,國內的只有銀聯。
著名的信用卡國際組織和著名的信用卡公司
1.Visa(維薩卡)
2.Master Card(萬事達卡)
3.Diners Club(大來信用卡)
4.American Express(美國運通卡)
5.JCB
Visa和Master Card為信用卡國際組織,自己不發卡,由協議的成員機構——銀行發行。國內各大銀行基本都加入了這兩大組織。
國內各發卡行的信用卡都有人民幣、美元雙幣種信用卡,可以自由選擇MasterCard或VISA兩大國際組織的成員機構發行的信用卡。
5. 出境旅游的游客類型有哪些選擇
1、單項委托服務(抵離接送;行李提取和托運;代訂飯店;代租汽車;代訂、代購、代確認交通票據;代辦入境、出境、過境臨時居住和旅游簽證;代辦國內旅游委托;提供導游服務;代向海關辦理申報檢驗手續等。)
2、旅游咨詢服務(提供與旅游有關的各種信息和建議,包括交通、食宿、景點、旅行社線路價格等)
3、選擇性旅游服務(將赴同一旅行線路或地區或相同旅游景點的不同地方的游客組織起來,分別按單項價格計算的旅游形式。)
6. 來中國旅游的游客類型
第一個10年是初創階段。1978年、1979年,國家為改革開放大局所需提出“大力發展旅游事業”。旅游業出生就有一個“為什么干”“怎么干”的問題,需要國家從戰略上明確旅游業的性質和定位。
國家第一個關于旅游業發展的戰略性文件——《國務院關于加強旅游工作的決定》(1981年國務院80號文件)有兩個定位:第一個是雙重性質雙重目標,“旅游事業在我國既是經濟事業的一部分,又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旅游業發展要“政治經濟雙豐收”,這是用以確定旅游業“中國式道路”特征的定位;
第二個是把旅游放在經濟領域中比較、調試后的定位,“旅游事業是一項綜合性事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一項不可缺少的事業”——這也是第一次關于產業重要性的精準定位,為旅游業在40年“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大發展中“選對跑道”“對上表”。
第二個10年是產業化進程階段。這個階段也可以前后拉長一點,從1986年國民經濟“七五”計劃,到199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旅游業明確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1981年,國務院主持制定了旅游業第一個發展規劃,在5年后列入國家第七個國民經濟發展計劃。5年實踐、5年探索有多難可以想見,最終這個《規劃》敲定了作為“國民經濟一個組成部分”的產業應該有的基本政策體制保證,旅游業在國民經濟的軌道上開始了產業化進程。
旅游業產業化進程和國家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的擴大內需和經濟結構轉型同軌同頻同行。旅游業隨著1992年國家市場機制的完善而轉型,主動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承擔更大的責任。
這10年,是開啟產業化市場化發展進程的10年。
第三個10年,是旅游業市場化進程深入的階段。從1998年到2009年,“假日制度”推出,大眾旅游風生水起,旅游市場繁榮興旺。
在國家整體轉型繼續深入推進經濟結構轉型的大背景下,為充分發揮旅游業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2009年國務院《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提出,“把旅游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30年后又是一次“雙目標定位”,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頒布,第一部《國民休閑綱要》出臺,共同體現旅游業對國民經濟作用的“增強凸顯”,同時也是旅游業對國民生活重要性的“深度顯現”。
第四個10年,是“全面融入國家戰略”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國家《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旅游業以主動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的更大格局,以對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多方協同的改革精神,全面融入國家戰略體系,在推動“旅游+”“大旅游”“全域旅游”的過程中,轉型升級形成了新格局。
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發展要求,“全域旅游”不僅是符合旅游業規律的發展要求,而且是促進經濟社會統籌推進和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
7. 海外游客包括哪些類別
法國(8940萬人)
2018年法國共接待外國游客8940萬人次,比2017年增加3%。具體而言,亞洲游客在人數增長方面最為突出,增幅達7.4%。此外,歐洲仍是法國最大的外國游客來源地,占總數的79%。2018年接待外國游客創收達到562億歐元(約合4337.45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增加了近5%。在旅游住宿方面,去年法國全國酒店接待外國游客增加7.6%,酒店的入住率達到創紀錄的62.5%。為進一步推動旅游業發展,法國政府設定了到2020年吸引1億外國游客的目標。
8. 常見的旅游者類型有哪些
觀光型旅游者:觀光型旅游者以觀賞游覽異國他鄉的名勝古跡、風土人情等為主要目的,同時還可以與購物、娛樂、考察、公務等相結合,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常見、最基本的旅游者類型,也是我國旅游者類型的主體。
其特點為:希望通過觀賞游覽異國他鄉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增長見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獲得新、奇、異、美、特的感受;在旅游地逗留時間短、重游率低、花費較少,對旅游景點特色和價格比較敏感。
娛樂消遣型旅游者:娛樂消遣型旅游者以松弛精神、享受臨時變換環境所帶來的歡娛為主要目的。由于娛樂消遣型旅游能夠調節人們的生活節奏,擺脫日常緊張工作帶來的煩惱,該種類型的旅游者日趨增多。在發達國家的所有旅游者中,娛樂消遣型旅游者所占比重最大。
其特點是:追求娛樂、參與、消遣、刺激和享受;對旅游產品的質量、旅游安全和價格比較敏感;外出季節性較強,幾乎都會選擇旅游目的地最好的季節,利用帶薪假期外出旅游;對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選擇自由度大;重游率較高,出游和停留時間較長。
9. 出境旅游分為哪幾類
國際性。出國旅游可以領略異國他鄉風土人情,湖光山色,可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是一種國際活動,涉及到兩個國家間的一些外交關系,個人既是個人也代表一個國家,所以在他國的言談舉止都應該得體才行。
2.綜合性。(1)活動內容綜合性:有經濟活動、文化活動、社會活動。(2).涉及行業多,包括吃、住、行、游購等。(3).活動要素多,旅游者、旅游資源、旅游行業。
3.重復性。舊地重游、逐一觀光等幾乎沒有止境。
4.出國旅游與經濟收入成正相關,收入高的群體增加越多,出國人數及消費也會相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