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旅游業
2021年要把握起伏占據主動
前段時間我在《艱難的開局》中提出了五個字:泛、定、深、貼、粘。其中粘、貼、深是市場要非常注重的。
第一,泛。泛旅游、泛思路,基于主體業務,超越傳統領域,開拓經營范圍。
第二,定。謀定后動。順應疫情常態化,重新定位。
第三,深。要做好市場深化,依靠專業度形成吸引力。
第四,貼。貼近需求,貼近市場,貼近文化,最終是貼近人性。
第五,粘。增加客戶的粘性。
這些事情做好比壓成本靠譜的多。
在旅游行業艱難的時刻,作為專家,要站在客戶的角度幫他考慮,幫助客戶擺脫局限性,這就增加了客戶的粘性。
今年我們仍需要辛勤付出,我們要在不確定的過程中把握確定,在變化中掌控變化。一帆風順是永遠不可能,在正常年代也是不可能的。
2020年是黑天鵝,2021年沒有黑天鵝,2021年的困難我們是可以估計的,困難在起伏之中,機遇也在起伏之中。我們把握住起伏,就能占據主動。
2. 我國旅游業發展趨勢
旅游業,國際上稱為旅游產業,是憑借旅游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游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旅游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游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這三部分是旅游業的三大支柱。
國內旅游市場穩步增長
根據中國文旅部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9年,國內旅游市場持續平穩增長;2017年國內旅游人數首次突破50億人次,2019年國內旅游人數突破60億人次,達到60.06億人次,較2018年同比增長8.43%。
3. 我國旅游業的國際客源包括
是的,據最新消息,日本確實成為了中國的最大客源地,同時韓國也緊隨其后。
當然除了地理位置臨近、最重要的還是旅游性價比高!由于日本來華旅游是有15天免簽入境的,再加上中國的物價相對低廉,且高度安全,使得相當大量的日本人愿意來中國旅游。對韓國而言,也是如此,就是沒了免簽,不過他們弄個旅游簽證非常容易。其他省份怎么樣我沒怎么注意,但是在廣東很多景點都能看到英/日/韓的三國外語,有點像東京,基本都是英/中/韓三國外語都標識出來。
4. 我國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原因
因為旅游業是環保無污染,拉動經濟的一個強有力支點,
5. 我國旅游業發展的現狀
現狀:由于2020年我國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防止疫情擴散,居家隔離,人員出行的減少,降低我國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期間的國內旅游人數。此外,隨著國外疫情的發展,出入境旅游市場也會受到較大沖擊。2020年以來,全球和中國旅游市場均面臨較為嚴峻的局面。
研究意義:旅游業是朝陽產業,大力發展一方面利于環境質量的改善;另一方面促進經濟發展,創外匯收入,擴大對外開放程度,加強文化交流,促進社會和平。
6. 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現狀調研與分析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隨著境外游客陸續涌進,中國的旅游商品應運而生。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旅游業逐漸發展并興旺起來,但作為旅游要素之一的旅游購物,卻長期處于緩慢的自然發展狀態。
2009年,國務院41號文件提出了發展旅游購物,提高旅游購物在旅游收入中比重的要求。國家旅游局也連續7年舉辦了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中國旅游商品大賽、中國旅游商品論壇等活動,為旅游商品的發展起到了示范和推動作用。
從2009年至今,中國的旅游商品進入了政府引導的發展期。中國的旅游商品也逐漸從旅游紀念品、工藝品、農副產品的小圈子,逐步向旅游工業品等更廣闊的旅游商品領域邁進。
2014年8月,國務院31號文件將擴大旅游購物消費,列為旅游業發展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中國的旅游商品終于走進了快速發展時期。
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旅游習慣和旅游觀念的轉變,中國的旅游商品發展呈現出六大主要趨勢。
趨勢一:向大旅游商品發展
中國的旅游商品在很長一段時期發展緩慢,其主要原因是人們對旅游商品的狹隘理解。由于種種原因,人們誤把紀念品、工藝品、農副產品理解為全部旅游商品,而人們生活所需的生活類工業品沒有被納入到旅游商品中,以至于各地開設的旅游商品店主要是旅游紀念品店、工藝品店和農副產品店。
在調研中筆者發現,旅游紀念品在旅游商品中的比重逐年下降。旅游工藝品在旅游商品中的比重也屬于雷聲大雨點小。在一些工業落后地區,旅游工藝品在旅游商品中的占比稍高一些;而在一些大城市和工業發達地區,旅游工藝品在旅游商品中的占比越來越低。游客對“華而不實”的工藝品的興趣是逐漸降低的,其購買量也逐年下降。尤其在出境游比例擴大后,游客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購買的旅游紀念品、工藝品在旅游購物中占比微乎其微。這些出境游客主要購買的是生活類工業品,包括化妝品、服裝、鞋、包、電子產品等。
近年來,在國內的旅游商品銷售中,生活類工業品在高速增加,在旅游購物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旅游時,游客購買的生活類工業品在旅游購物中的比重已高達80%。
為了和過去以旅游紀念品、工藝品、農副產品為主的傳統旅游商品相區別,我們把包含了生活類工業品等的旅游商品稱為大旅游商品。
事實上,在大旅游商品做得好的地區,旅游購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和旅游購物絕對值都是巨大的。為了滿足游客的需求,向全品類的大旅游商品發展成為旅游商品發展的必然趨勢。
趨勢二:向生活化方向發展
很長一段時間,在旅游商品的開發上主要強調文化、科技特征。經營者多從文化、科技角度去設計、研發、銷售旅游商品,形成了旅游商品市場上貌似新產品很多,但游客購買量卻不大的“叫好不叫座”的現象。片面強調文化,結果造成印有景區圖案、標志或者著名景觀造型的商品比比皆是,而商品的功能反而被忽視。
反觀國外的旅游商品,普遍沒有明顯的文化特征。無論在電子產品上還是在服裝、鞋、帽、箱包等上面,很少看到文化符號、景區的名字、圖案等。沒有文化特征為什么游客喜歡?有人說是因為國外的商品有品牌。在調研中筆者發現,國外沒有品牌的、能提高生活品質的商品也被游客大量購買。
為提高生活品質而開發旅游商品,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也是中國旅游商品能夠實現快速發展的必然趨勢,甚至是中國原創商品能夠走出去的必然趨勢。
趨勢三:各類旅游商品同步發展并相互促進
無論是傳統的旅游紀念品、工藝品、農副產品,還是新型的生活類工業品,它們既有各自的發展方向,又在互相促進,不斷創新。目前,旅游紀念品、旅游工藝品的開發在向實用化、生活化方向發展。與此同時,那些冷冰冰的工業品也借鑒了很多傳統工藝品的圖案、紋飾、造型等,使工業品在保留實用性的同時,更有藝術性、觀賞性,也易于受到游客的喜愛。
不同類別的產品,包括農副產品,它們的包裝也有很大變化,已不再是簡單的傳統紙盒、粗布布袋、印有花紋的傳統紋飾的包裝材料,而是一種新型的包裝材料,既簡潔又生動,又有實用性,還具有安全性。
趨勢四:旅游商品銷售與“游”深度結合
長期以來,旅游商品銷售主要是在專門的旅游購物店或普通商店的自然銷售。大多數商店與旅游關聯不大,更沒有主動與旅游相結合。現在很多商店已經開始與旅游結合來銷售旅游商品,包括商店位置的選擇,建設特色商業街、特色購物街,針對游客宣傳促銷等。這些都有力地促進了旅游商品的銷售,使人們在旅游的時候得到方便輕松的購物享受。尤其是商業街和商店內外旅游吸引物的出現,使旅游購物店、旅游商業街、旅游購物街呈現景點化趨勢。
趨勢五:旅游商品與旅游目的地的建設同步發展
人們一講到旅游商品銷售的地點就談到景區。其實旅游商品的主要購物地點不是在景區,景區只是旅游目的地中的一部分。旅游商品銷售主要在特色商業街、特色購物街和商場、商店,包括工廠店、免稅店、保稅店等。
很長一段時間,旅游目的地建設很少被提及,人們主要重視旅游酒店和旅游景區的建設,甚至把景區當成了旅游目的地。景區的主要作用是供游客游覽。人們在景區里面主要目的是“游”。
旅游目的地的主要作用則包括了旅游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的服務。旅游目的地是包括旅游景區的一個完整的旅游服務系統,讓游客不光是游,還要留下來,在這里住,在這里吃,在這里玩,在這里娛樂,在這里購物,而旅游購物所買到的商品就是旅游商品。所以旅游目的地建設的好壞與旅游購物密切相關。
像香港、新加坡等地都是比較成功的旅游目的地。它們將旅游中的各要素融合在一起,讓游客在旅游的同時又享受了購物的樂趣?,F在旅游目的地的建設逐漸被人們重視,突出旅游目的地特色的旅游商品也大量出現。旅游目的地也越來越重視旅游商品的銷售,旅游商品與旅游目的地的建設同步發展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趨勢六:旅游購物店與互聯網融合
傳統的旅游購物店都是一些實體店。互聯網出現之后,實體店主要是利用互聯網做一些宣傳,更深的融合比較少。而利用互聯網電商開店,直接就能把貨物賣給所有人。這些人中的大多數不是在旅游中購買商品,因此也很難把電商的銷售計算為旅游購物或旅游商品銷售。
現在出現的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模式,也就是O2O模式,人們在線上瀏覽選擇商品,并在旅游中尋著途徑到線下的實體店里確認選擇,并在線上付費。這種新的模式對旅游商品的銷售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出現了微店等,也在嘗試進行旅游商品的銷售。但是,無論哪種利用互聯網的旅游商品銷售模式,都要考慮到旅游的特點,游客的需求。
有人提出未來互聯網將取代實體店,旅游購物將不存在,這是非?;奶频摹S慰驮诼糜沃泄鋵嶓w店本身就有游的感覺,是一種享受。旅游購物店與互聯網不會互相取代,而是融合發展,并成為一種趨勢。
旅游商品產業是旅游業中涉及面最廣的一個產業,也是旅游業中潛力最大的一個產業,更是一個關乎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對擴大內需、擴大消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順應旅游商品的發展趨勢,認真地、勇敢地、實事求是地面對,中國的旅游購物在旅游總收入中的占比才能趕上旅游發達國家水平,中國的旅游業才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7. 我國旅游業被列入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是在哪一年
國家旅游局關于貫徹
中央6號文件促進旅游業健康發展的意見
?。ǎ保梗梗衬辏吩拢玻谷眨?/p>
今年以來,我國旅游業發展總的形勢是好的,旅游業廣大干部、職工貫徹落實十四大精神,擴大’92觀光年成果,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一手抓海外促銷,一手抓國內建設,國際國內旅游一起上,成效是明顯的。今年1至5月份,來華旅游入境人數1676.7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9.6%;全國有組織接待海外旅游者270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10.3%;全國旅游外匯收入16.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2%,完成今年旅游外匯計劃46億美元的36.7%。
在持續發展的同時,旅游業也出現了一些新矛盾新問題。一是部分企業特別是旅行社受房地產等行業的牽動和影響,開拓海外客源市場、擴大招徠接待工作不夠,客源增長速度有放慢的趨勢;二是部分旅游建設項目缺乏充分論證,市場針對性差,存在一定盲目現象;三是有的旅游度假區項目外資到位率低,發展不平衡;四是有的地方越權審批旅行社,影響了對旅行社總量和結構的調控;五是部分旅游企業經營不善,“掛靠”、“戴帽”等不規范的承包方式干擾了市場秩序,有的旅行社違法經營出國旅游業務。
為了緩和國家外匯資金緊張,旅游業一定要抓住機遇,奮力創收;一定要加強宏觀調控,協調發展?,F根據中發6號文件的要求,結合旅游業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認清形勢,統一認識,認真貫徹執行中發〔1993〕6號文件。
正確認識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和旅游業發展形勢是貫徹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的關鍵。
要認識到旅游業興衰與國家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而且旅游業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行業,雖然目前旅游業發展形勢總的不錯,但國家經濟生活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必然要反映到旅游業中來;旅游業本身體制轉換和結構調整等方面的矛盾,在調控不力的經濟環境中也會進一步加劇。不認識到這種關系,對國家加強宏觀調控的大措施就會貫徹不力;不糾正這些問題,就會給旅游業長遠發展帶來不利。
要認識到,國家采取的宏觀調控措施不是全面緊縮,而是結構調整,重點是解決發展中脫離實際的問題,目的是保證一個持續、穩定的發展。旅游業作為改革開放的先導性產業和第三產業中重點發展的產業,適度超前發展的政策不變,但也確實要加強宏觀調控,更好地引導市場。
在國家和行業的結構調整中,可能會觸及到部分地方和企業的局部利益。各級旅游部門要在各級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做好本部門本單位的調整工作,做到令行禁止,顧全大局。
二、抓住機遇,加快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當前,中央、國務院在投資、金融和財政體制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發展改革措施,為旅游業進一步發展和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機遇。目前,旅游工作要注意抓好三個重點:
?。ㄒ唬﹪鴥茸ギa品,國外抓促銷,積極開拓國際客源市場,加速客源市場的深層次開發。國內抓產品,要在鞏固、豐富傳統產品的基礎上,積極開發新的專項和特種旅游,注意精選節慶活動,形成旅游產品。國外抓促銷,對周邊市場,要根據覆蓋面相對較大的特點,著重開發面對公眾的促銷活動,刺激市場需求的增長,拓寬客源層;對遠程市場,要根據覆蓋面比較窄的現狀,著重開展對旅游商的促銷活動,更多地發揮市場中介的作用。各級旅游管理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今年各項旅游接待創匯指標的超額完成,要統籌安排1994年的各項旅游活動,部署’94文物古跡游,為1994年旅游工作創造良好的開端。
?。ǘ┮行У乩猛赓Y。對現有的外商投資旅游項目,應下功夫辦好、提高經濟效益;在景點、景區、旅游商品、旅游交通等領域可以有步驟地吸引直接投資,以調整外商對旅游業的投資結構,適應配套發展的要求;要抓緊國家旅游度假區的建設,提高外商投資項目的資金到位率;對部分國有老飯店可以引進外資進行改造。
?。ㄈ┮谌袠I提高質量意識,堅持以質取勝。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切實加強對各類旅游企業服務質量的監督檢查。各類旅游企業要完善各項服務規范,妥善處理旅游者投訴,為旅游者提供優質服務。
三、加強宏觀調控,保障旅游業協調發展。
必要的宏觀調控,是加快旅游業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深化旅游業改革的重要內容,必須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從而優化旅游產業結構,提高旅游經濟效益,確保旅游業又快又好地發展。
?。ㄒ唬┱J真清理在建旅游項目。一要確保外商投資資金到位率,二要防止旅游設施項目簡單模仿、近距離重復建設。各地旅游管理部門必須對本地區在建旅游設施進行清理、審核排隊,對資金來源不落實,建設條件不具備,市場前景不明的旅游項目,要下決心停建。對以利用外資為主建設的旅游項目,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外商投資的資金到位;要積極做好旅游景觀、度假項目的導向工作,避免盲目建設。
?。ǘ┚x旅游節慶活動,注重社會和經濟效益。除經過國家旅游局精選確定的以外,各地旅游管理部門要對本地區各旅游節慶活動進行認真篩選。社會經濟效益差、對經濟發展帶動效應不明顯的節慶活動,必須停辦;社會經濟效益明顯,有利于旅游業整體發展的節慶活動,應給予積極支持、配合,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做好旅游客源招徠和接待服務工作。
?。ㄈ┛刂坡糜紊绨l展總量,嚴格依法審批旅行社。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從全局出發,加強組織紀律性,不得越權審批或以“試辦”等名義審批一、二類旅行社和合資旅游社。要嚴格審批第三類旅行社。
?。ㄋ模┒苏糜纹髽I經營方向,規范旅游企業經營行為。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引導各類旅游企業采取有效措施,開拓客源,做好旅游招徠、接待主要業務工作,對一些唯利是圖,違法經營,不顧旅游服務質量,擾亂正常旅游市場秩序的旅游企業要認真進行清理整頓,停止其經營旅游業務。嚴禁以承包名義搞個體經營旅行社業務。
以上意見,請結合各地實際情況認真落實,并請將貫徹執行情況報國家旅游局。
發布部門:國家旅游局 發布日期:1993年07月29日 實施日期:1993年07月29日 (中央法規)
8. 我國旅游業發展現狀和前景
我國正在進入旅游消費市場與旅游投資要素市場雙向互動、良性循環的新階段,旅游投資的空間和潛力巨大。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旅游業正不斷地與各種行業相結合。2016年,旅游與國民生活及鄉村、健康、養老、休閑等重點領域的“+”將成為新一年的發展熱點。
“旅游+互聯網”未來5年所催生的一大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將創造1萬億元的增值紅利。
引導旅游業與基礎設施建設、工業、農業、教育、醫療、金融業互相促進發展,使旅游業成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
9. 我國旅游業在國際旅游市場競爭中存在哪些問題
1.旅游從業者或者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轉變思維,把思想從傳統的觀光旅游中解放出來,更多的是從體驗,參與式,修學式,高端休閑式的方式發展;
2.要賦予傳統景區新的生命力,每個以某一吸引物為主的景區,都會經歷一個由冷到熱,再到冷的過程...
3.要積極發揮好節慶旅游的功能,通過舉辦活動來吸引游客,例如烏鎮的“戲劇節”,丹霞山的...
4.要加強對科技技術的應用,打造好智能化的C端,更優化為游客提供人性化的服務,例如信息獲取...
10. 我國旅游業占gdp比重
2014年,我國旅游業持續快速發展。國內旅游市場高速增長,入境旅游市場穩中有進,出境旅游市場快速增長。國內旅游人數36.11億人次,收入3.03萬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10.7%和15.4%;入境旅游人數1.28億人次,實現國際旅游收入1053.8億美元;中國公民出境旅游人數達到1.07億人次,旅游花費896.4億美元;全年實現旅游業總收入3.73萬億人民幣。全年全國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6.61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0.39%。旅游直接就業2779.4萬人,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7873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