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鄉村旅游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旅游業的發展,能有效緩解居民工作壓力,增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帶動農村風貌和農民生活質量的改善,促進城鄉區域間的協調發展,并積極引導了城鄉居民生活方式的共同轉變??傊糜螛I對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作用不僅在于它對社會各階層收入具有二次分配的經濟意義,還在于它能帶來的各地域、各階層人們的生活方式、文化理念及價值觀方面等交流和溝通。
旅游本身就是人們在解決了基本的需求以外對于個人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享受方面、休閑方面的需求。而旅游業這一行業的發展也是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發展的,旅游業更能突出的表現社會的和諧與安定,同時和諧的社會也會不斷的帶來旅游業的繁榮發展,二者是相互作用的。而社會主義社會對于我們來說是和諧社會和安定的基礎,旅游業發展,同樣突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良好發展,并且更加鞏固了這一經濟基礎與環境基礎。
2. 鄉村旅游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論文
寫鄉村旅游論文最重要的的一項工作就是開展調研,獲得第一手資料,怎么樣開展調研呢,首先要選定符合鄉村旅游論文內容的鄉村,并有豐富旅游資源作為開展調研的地點,二是要親身經歷和體驗鄉村旅游的原始,自然,民風民俗,讓人流連忘返的美景,認及帶來精神享受,形成鄉村旅游論文重點,三是調研中,發現和探索鄉村旅游發展潛力和開發前景,使論文更添精采。
3. 鄉村旅游帶動經濟
那么扶貧旅游對當地的影響有哪些?
1、能夠促進當地基礎設施的完善
旅游扶貧上,鄉村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是扶貧中國的重要環節,基本上各地方的旅游扶貧方案中都有強調要在旅游扶貧中不斷加強相關旅游配套設施的完善。
基礎配套設施主要包括當地的道路交通、環境衛生、住宿餐飲、購物服務等方面的硬件配套服務以及相應的信息服務、醫療服務等。
這樣一來,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和條件也會得到較大的改善,能夠生活得更加方便舒適。
2、能夠帶動當地其他產業的發展
旅游扶貧可以通過推進“旅游+”引領一二三產融合,帶動貧困群眾實現“家門口脫貧”。
打個比方,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就可以通過旅游扶貧來進行帶動,比如可以開辦果蔬采摘園,農產品加工體驗基地等,吸引游客消費體驗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
3、能夠解決當地貧困戶和其他農村居民的就業問題
扶貧旅游的開發,帶來的不僅僅是游客,也帶來了許多的創業人才和就業崗位。這對于原本只能依靠種地為生的貧困戶和當地剩余農村居民來講,無疑是一個福音,因為這意味著可以在家門口找工作給家庭增加收入,讓日過得更好了。
可以這么來講,以發展鄉村旅游為途徑,能夠讓更多貧困群眾成為旅游發展的參與者、受益者,讓綠水青山給山區農民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收入。而通過鼓勵開辦農家餐飲、農家旅館、開發特色小吃、特色手工藝品等方式,也能使貧困戶變商戶,真正解決了群眾增收問題。
此外,旅游扶貧必然會加速當地電商產業的發展,不僅地方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得以拓寬,當地居民的生活也會更加“互聯網化”,在購物消費上也會更加方便。
但也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地方生態環境的保護,旅游扶貧雖然也強調對地方生態的保護,但是在具體實施下來,情況卻不容樂觀,因此應該加強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制定相應的政策來進行約束,這樣旅游扶貧才能達到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4. 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
發展鄉村旅游就不得不提我們的政府近些年來提出的“鄉村振興計劃”,而發展鄉村旅游也是“鄉村振興計劃”的重要一部分。我們國家隨著這些年的蓬勃發展,工業化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程度,緊跟著中國的城鎮化也接近了60%。因為工業化的發展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涌入城市定居就業,所以導致了農村空心化,缺少了青壯年勞動力的農村開始變得蕭條。從長遠發展戰略來講工業和農業必須要協調發展,兩者缺一不可。所以這個時候從國家戰略層面上來說振興鄉村是很及時和必須要去努力做的。
我是出生成長在農村現在在城市買房工作的一個農民,發自內心來講將來我還是希望回到農村生活,一是因為對農村生活的眷戀、二是因為自己就屬于那里。
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就在鄉村,發展鄉村旅游重點就要發掘出傳統文化,廣袤的鄉村大地有青山綠水有沒被污染的環境,有詩情畫意的田園生活、有延續了幾千年的農耕文明。鄉村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是要以生態農業、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宜居的方式來促進鄉村旅游。因為鄉村主要是以產出農產品為重要基地,所以它的發展建設注定不能像城市那樣搞。對鄉村來說有些地方是可以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有些地方就不能。比如說鄉村的道路就必須要修的非常便利,這方面我們的政府做的非常好,現在全國各地基本上做到了村村通水泥路或者瀝青路,早些年“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終于得以實現。鄉村原有歷史人文景觀就不能進行現代化改造,那樣會失去它原有的意義,即使改造那也是保護性的修舊如舊。
鄉村的振興也要秉持農產品出的去人進的來的理念,讓人進的來,鄉村旅游就是可以發展起來。鄉村怎么吸引外面的人進來消費旅游,其實去問問久居都市中的人們就有一個很簡單的答案他們會說:喜歡鄉村的藍天白云、詩情畫意慢節奏的田園生活、喜歡鄉村的柴門雞犬吠;喜歡鄉村的綠色食品、喜歡鄉村的鄰里宗族人文關系;喜歡鄉村的民俗傳統文化。所以在鄉村要做好這些事情是一個很系統很全面的事情,政府現在已經投入足夠的資金和政策支持,農民要有足夠信心的同時也要改變舊有的思維。
農村是一塊風水寶地,每一地方都可以依據本地的地域特征和傳統的人文歷史來打造屬于自己的地域名片。比如安徽的鳳陽小崗村,因為它是中國大包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發源地。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在這里你可以見識到現代化的生態農業;可以體驗到牛耕手鋤的老式傳統農耕畫面、也可以領略到籬笆墻茅草屋那種愜意的居住場景。鳳陽花鼓向你展現古人謳歌美好生活的愿望,大包干帶頭人和新時期的優秀村干部沈浩向你展示小崗村人大膽探索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小崗正因為擁有這樣獨特鄉村人文歷史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使小崗通過鄉村旅游發展了自己富裕的當地農民。所以說發展鄉村旅游小崗村的成功也是一面可以很好借鑒的鏡子,當然每個地方的鄉村都有每個地方的不同,發展鄉村旅游都需要當地政府和農民去積極摸索實踐找出適應自己的發展模式。
最后真心希望我們中華大地上的每一個鄉村都能繁榮安康、農民安居樂業!
5. 鄉村旅游推動經濟發展
旅游為鄉村帶來了很多的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旅游為鄉村的農民帶來了較高的收入,提高了農民收入的總體水平,第二個方面就是鄉村旅游為本地的經濟提高提高了動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總之鄉村旅游是非常的好難拉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6. 鄉村旅游推動旅游業發展
1、發展鄉村旅游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
鄉村旅游是一種充分利用鄉村資源開展的旅游活動,其依托的資源主要是城市周邊以及比較偏遠地帶的自然景觀、田園風光和農業資源,而這些資源的所有者和創造者都是農民。
2、解決了農業結構單一,農民就業不充分的問題。旅游業的乘數效應可以讓農民在既不離鄉也不離土的情況下,實現就業。
3、提高農業附加值,帶動鄉村第三產業發展。鄉村旅游植根于鄉村,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
4、改善鄉村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7. 鄉村旅游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措施
據國家旅游局網站消息,日前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2017年定為國際可持續旅游發展年。為此,旅游局從2016年起推出旅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大舉措:舉辦首屆世界旅游發展大會、推出促進綠色旅游發展行動方案、推出公共服務和目的地建設行動方案、推出旅游信息化行動方案、推出旅游產業促進行動方案、推出旅游促進創業創新行動方案、推出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行動方案、推出旅游市場秩序治理行動方案、推出文明旅游促進行動方案、推出旅游人才隊伍建設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