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風俗習慣大匯總??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而清明節亦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這天正是傳統祭祖和掃墓的大日子。其實在古代,真正傳統的祭祀掃墓禁火的日子是寒食,不過由于寒食和清明日子接近,久而久之就把清明和寒食合二為一稱為清明節了。??? 由于清明前后大多以雨水天氣為主,所以就有了非常著名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而至于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祭祖、掃墓和禁火之外,全國各地還有各式各樣的風俗習慣。本文就簡單地介紹一下清明節各地的習俗:1,祭祀? 清明節是我國三大鬼節之一,清明祭祀的參與者是全體國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從唐朝開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便于歸鄉掃墓。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親人,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死者的思念之情。2,踏青???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如今踏春已經成為了清明外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3,放風箏??? 《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盒,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于墳前施放較勝?!泵糠昵迕鲿r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象征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4,蹴鞠??? 王維《寒食城東即事》“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竟出垂楊里”;王建《宮詩》:“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韋應物《寒食后北樓作》:“遙聞擊鼓聲, 蹴鞠軍中樂”;白居易《洛橋寒日作》:“蹴球塵不起,潑火雨新睛”…… 這些詩句很好的證明了在我國古代,清明節就有蹴鞠這個習慣,是人們喜愛的一種游 戲。5,蕩秋千??? 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杜甫詩云:“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在古代寒食節甚至又被稱為“秋千節”。 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6,插柳
???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插柳的習慣。又傳說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斗雞
??? 清明節斗雞大約起自隋代。隋代杜臺卿著《玉燭寶典》載:“寒食節城市尤多斗雞斗卵之戲?!钡教拼?,清明節斗雞已成為皇宮中不能缺少的娛樂項目之一。宋代之后,宮廳斗雞戲依然為國人樂不可支的節日休閑娛樂項目。8,牽鉤
??? 牽鉤又稱拔河,而清明節拔河據說是由水上舟戰牽鉤演變而來至唐代開始稱為拔河。據《景龍文館記》:“唐中宗(李顯)景龍四年清明節,帝幸梨園。命侍臣為拔 河之戲,以大麻絚兩頭系十余小索,每索數人執之。以挽六弱為輸。時,七宰相、二附馬為東朋,三相五將為西朋。仆射韋巨源,少師唐休因年老,隨而踣(倒), 久不能起,帝以笑為樂?!?,吃青團
??? 青團是清明節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我國古代由于清明禁火,所以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我國江南一帶就用艾草的汁拌進面粉里,再包裹進豆沙餡兒,便成了青團。10,喝桃花粥
??? 桃花粥是唐代民間寒食食品。以新鮮之桃花瓣煮粥,至明末此俗猶存。唐馮贄《云仙雜記》:“洛陽人家,寒食裝萬花輿,煮桃花粥。”孔尚任《桃花扇》:“三月三劉郎到了,攜手兒妝樓,桃花粥吃個飽。” 無疑,在寒食節的特色節令食品中,桃花粥最令人青睞。11,吃棗餅等
??? 清明節南方吃青團,而北方地區大多吃棗餅、麥糕、環餅、棗錮飛燕等食物為主。12,炒螺螄
??? 民間在清明時常吃炒螺螄。有“清明螺,賽只鵝”之說。螺螄價廉物美,很受百姓歡迎。清明節這天,還要辦社酒,全家聚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肴,葷以魚肉為主,素以豆腐青菜為主,酒以家釀甜白酒為主。? 如此看來,清明節不只是簡簡單單祭祀掃墓和踏青游玩這兩種選擇了??梢越Y合放風箏、踢足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和食物讓清明節過的不再單一。
清明節都有什么習俗?
2021年08月06日 08:50:26130
- 發表評論
-
- 特別關注
-
維吾爾族與漢族的習俗區別?
4 2
關于東盟十國的各種信息?
164 0
東盟十國的歷史文化與中華文化的淵源
139 0
形容東南亞風景的句子
1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