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國旅游扶貧優質項目名單
在鄉村旅游領域,《通知》指出,依托互聯網信息平臺,整合分散的鄉村旅游資源,強化線上推廣、品牌建設和數字化賦能,帶動鄉村旅游領域多樣化的創新創業;將休閑娛樂、文化創意與鄉村旅游、民俗文化、現代農業等緊密結合,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新業態、新模式;發揮大企業帶動作用,整合農旅文養教資源,將返鄉入鄉創業與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引入社會資本,激活鄉村創業。
2. 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名單
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讓我們透過這樣一份亮眼成績單,檢視全面小康的文化成色,感受百姓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引領新風尚
在甘肅金昌,“好婆媳、好鄰里點贊”“分餐夾”等文明實踐推動完善村規民約、倡導文明風尚;在浙江海寧許村鎮李家村,鄉村土廣播“李家播報”成了村民不可錯過的活動,村民贊揚“有了播報,再也不怕錯過政策福利”……
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新時代文明實踐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
2018年7月6日,中央深改委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兩年多來,試點單位從50家擴大到500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為人們學習理論政策的學校、豐富文化生活的舞臺、倡導移風易俗的平臺。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十三五”期間取得重要進展。尤其是變政府“端菜”為百姓“點單”,將可口可心的文化大餐送上門,大大提升了服務效能。
5年來,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日益完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公共博物館、公共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繼續免費開放,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扎實推進。截至2020年6月,共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6萬個,覆蓋率超過95%。
去冬今春來襲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國公共文化機構功能是一場考驗。
上海圖書館推出疫情防控新動態、免費電子書單、微講座等系列資源合集;國家博物館在線營造“云看展”“云直播”等云游覽模式;成都市文化館利用慕課功能開展線上培訓,手機攝影、中國山水畫、藏族舞等精品課程的學習名額很快被一搶而空……閉館不閉網、資源匯“云端”,宅家“云觀展”“云學習”成為文化生活新方式。
滿足新期待
2020年中秋、國慶假期即將到來,文化和旅游部推出湖南常德世外桃源怡然度假游等300條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努力挖掘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和農業資源,開發適應現代生活的文創產品和旅游商品。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從“有沒有、缺不缺”到“好不好、精不精”,文化和旅游供給從數量追求轉向品質提升。
2018年4月8日,新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霸姾瓦h方終于在一起了!”這一改革實招戳中人們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國內旅游人數達60.06億人次,比上年增長8.4%。我國已有5A級旅游景區280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30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000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300處。文旅融合熔鑄出越來越多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風景。
著眼于滿足人民精神文化新期待,“十三五”期間,豐富多彩的文藝實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科技強國、抗擊疫情等主題,全國國有文藝院團創排了4000余部優秀現實題材作品,其中新創作品占一半以上,弘揚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推出《我們的四十年》《奮斗吧 中華兒女》等晚會,激發全國人民愛黨愛國熱情、鼓舞振奮民族精神。大銀幕上,《我和我的祖國》《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等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佳作,生動講述國家的蓬勃發展、家庭的酸甜苦辣、百姓的歡樂憂傷,可謂中國電影呼應新時代的積極實踐。
激發新活力
從“紫禁城里過大年”到賞燈“上元之夜”,再到“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故宮這座600歲的皇家宮殿,正以新創意創造著新價值。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為新時代提供新滋養新能量。
2019年7月6日,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自此,中國已有55項世界遺產,40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居世界前列。
2020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迎來首個“杭州良渚日”。公園5G全覆蓋,“云展覽”精彩紛呈,文創產品層出不窮,古老遺產融入現代生活,講述中華文明的動人故事。
與此同時,傳承千年的文化遺產也為脫貧致富打開新思路。
四川涼山著力將彝繡、銀飾、漆器等眾多傳統工藝轉化為脫貧生產力,促進非遺活態保護,也帶動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居家就業。在湖南湘西州,“非遺+扶貧”讓很多擁有刺繡技藝的外出打工媽媽實現了“守著娃,繡著花,養活自己又養家”。打開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輸入“新疆非遺”,從首飾、樂器到服飾、美食,活色生香的產品讓人目不暇接,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線上銷售更是火熱。
最新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有關部門支持各地設立各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超過2000家,帶動數十萬人就業增收。
奔小康的路上,文化自信留住了“老手藝”,編織著“新鄉愁”。
3. 國家旅游扶貧重點村名單
1、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大力改善鄉村旅游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啟動“六小工程”,確保每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建好 停車場、旅游廁所、垃圾集中收集站、醫療急救站、農副土特產品商店和旅游標識標牌。
2、旅游規劃扶貧公益專項行動。組織和支持300家旅游規劃設計單位開展旅游規劃扶貧公益行動,圍繞旅游產品建設和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為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編制旅游發展規劃。
3、鄉村旅游后備箱和旅游電商推進專項行動。設立農副土特產品銷售專區;開展旅游電商萬村千店行動;’組織實施貧困地區“ 一村一店”、“旅游淘寶村”、“旅游扶貧村+特色館”立體扶貧……
4、萬企萬村幫扶專項行動。組織動員全國1萬家旅游企業、賓館飯店、景區景點、旅游規劃設計單位、旅游院校等單位,對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進行幫扶脫貧。采取 安置就業、項目開發、輸送客源、定點采購、指導培訓等多種方式幫助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發展旅游。
5、百萬鄉村旅游創客專項行動。組織和引導百萬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專業藝術人才、青年創業團隊等各類“創客”投身鄉村旅游發展。
6、金融支持旅游扶貧專項行動。每年金融支持旅游扶貧項目不少于1000個,資金不少于 3000億元。
7、扶貧模式創新推廣專項行動。探索景區帶村、能人帶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類型的旅游扶貧新模式,通過招工、訂單采購農產品、建設綠色食品基地、成立互助社等方式幫扶脫貧。加快扶貧創新模式推廣。
8、旅游扶貧人才素質提升專項行動。設立鄉村旅游扶貧東部、西部培訓基地,組建“全國鄉村旅游扶貧專家庫”,動員規劃、管理、營銷專業人才到扶貧開發重點縣、易地扶貧搬遷小鎮、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開展公益指導培訓。
4. 旅游脫貧項目
愛心扶貧幫扶項目包括:
1、教育補貼
國家對農村貧困農民子女的教育補貼力度很大,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可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給予生活費補貼。小學生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250元。
2、產業扶貧
通過招商引資發展農村產業是加快經濟發展、實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引資主要領域有:邊境商貿開發、房地產開發、礦產開采、水能發電、旅游資源開發、特色農副產品和民族手工藝品加工等。
3、就近就業補貼
為解決貧農村困農民的生計問題,國家給予就業性的扶持,幫助他們就近就業比如選聘他們在當地的種菌大棚工作。大型養雞場就業,還有公路綠化。
4、九種大病專項救治補貼
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農民,可以享受專項救治補貼了,主要包括這九種大病:、直腸癌、兒童先天性心臟室間隔缺損、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5、整村推進
整村推進是國家在新一輪扶貧開發工程中所采取的一項扶貧措施。主要是集中資金、綜合扶持,改變村莊的落后面貌,整體推動貧困村的社區建設和經濟發展。整村推進是以自然村為單位,在村內修建道路、建人畜飲水和農業灌溉溝渠、興建沼氣、推廣種植、養殖項目等。
5. 全國旅游扶貧優質項目名單公布
中國正推進實施精準扶貧十大工程。精準扶貧十大工程分別為:干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扶貧小額信貸、易地扶貧搬遷、電商扶貧、旅游扶貧、光伏扶貧、構樹扶貧、致富帶頭人創業培訓、龍頭企業帶動。這其中,既包括干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等“傳統項目”,也包括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構樹扶貧等新手段新方法。
精準扶貧的基礎是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截至2014年11月30日,中國各地已經全面完成了貧困村、貧困戶識別工作,共識別出貧困村12.8萬個,貧困人口8800多萬。
6. 全國優選旅游項目名錄
1314之旅app是一款全新升級的服務項目手機軟件,是個能網上預訂旅游套餐內容,性價比高旅游套餐內容服務項目的手機app。用1314之旅app,來一場輕松自由的旅游。
1314之旅——發覺身旁設計靈感,一款簡易、隨心所欲、有溫度的高科技旅游商品。
1314之旅app,你的隨身攜帶智能化旅游,不用提早做,隨時發覺好去處。
1314之旅app有著優選旅游設計靈感信息內容,一應達到自助游旅游行程安排中的要求;
1314之旅app客戶根據旅游實景拍攝、精確地形圖及AR檢索識別系統,隨時附近,輕輕松松發覺身旁旅游設計靈感;
7. 旅游扶貧示范縣
集安市是吉林省屬縣級市,原名叫輯安縣。1965年更名為集安縣,1988年3月1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撤縣設市,設立縣級集安市。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幅員面積3341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遺產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書法之鄉、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大邊疆重鎮。
8. 全國旅游扶貧優質項目名單公示
扶貧項目就是脫貧攻堅保護貧困戶合法權益,消除貧困負擔的項目,主要包括1、就近就業補貼
為了解決農村貧困農民的生計問題,國家給予就業支持,幫助他們在附近找到工作,比如雇傭他們在當地的真菌溫室工作,在養雞市場就業,以及道路綠化。
2、教育補貼
國家對農村經濟貧困農民子女的教育發展給予補助,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工作期間可以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農村困難家庭寄宿生給予生活補助。小學生1000元,初中生1250元。
3、九種重疾專項治療補貼
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農民可以享受專項治療補貼,主要包括直腸癌、兒童先天性室間隔缺損、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等九種嚴重疾病。
4、整村促進
全村扶貧是國家在新一輪扶貧開發項目中采取的一項扶貧措施。主要是在資金的全面支持下,改變貧困村落后的面貌,促進貧困村整體的社區建設和經濟發展。整村推動在自然村修建道路、飲用水和農業灌溉渠、沼氣、種植和養殖項目。
5、產業的扶貧工作
招商引資發展文化產業農村是加快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吸引投資的主要領域是邊境貿易開發、房地產開發、礦產開發、水力發電、旅游資源開發、特色農副產品和民族手工藝品加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