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境旅游發展趨勢
一、中國出境游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出境游的發展在經歷十多年的快速發展之后增速趨緩。自2011年以來增速一路下滑,2016年增速僅為4.3%。今年上半年略有回升,同比增長5.03%,但仍保持2014年以來的個位數增長水平。出境游增速放緩短期內難以改變,在微弱復蘇中短期來看增量市場空間有限。
中國公民出境旅游人數變化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網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旅游市場供需預測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2016年我國出境游人次為1.22億人次,約占我國總人口的8.82%。對比各國經驗,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之后,出境旅游人數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根據我國人均GDP的水平,對標韓國、俄羅斯出境游發展軌跡,目前我國的出境游人次占總人口比例較低。目前我國持有因私普通護照的人口比例約為10%,出境游市場潛力巨大,中長期向好。
部分國家離境旅游人數與人均GDP
傳統熱門目的地東亞國家普遍增速較快,其中泰國受高基數影響增速較低;韓國由于外交關系影響,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游客數大幅下降近一半;另一東北亞國家日本則承接了部分轉移客流,前三季度增速為11.1%;香港增速較低,臺灣游減幅較大;美國、加拿大增長穩??;歐洲逐漸擺脫恐襲陰影,強勁復蘇,整體增速為29%,其中英國、法意瑞等熱門目的地增速在50%左右。
我國出境游目的地變化受幾大因素影響,其中目的地安全(負面)、外交關系(正負均有)、簽證政策(正面)、熱門影視劇綜藝效應(正面)影響居前。
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方式
二、出境游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旅行社、出境社設立門檻不高,旅行社出境游領域競爭激烈。
境外自由行對游客的語言能力、規劃能力等綜合能力要求較高,更多游客選擇參團出行,尤其是在目前出境游普及、二三線城市出境游人次增長迅速的發展階段。2016年旅行社組織出境游客5,588萬人次,占出境游總人次的比重約為46%,較2010年的29%有顯著提升。出境跟團游的發展長期向好,成長空間較大。
行業總體微弱復蘇與結構性機會并存,出境游龍頭凱撒旅游業績穩健,深耕歐洲旅游,歐洲游走出恐襲陰影、復蘇反彈具備增長潛力,東歐逐漸成為新興目的地;我國與韓國關系修復帶來韓國游復蘇,凱撒旅游是2018年平昌冬奧會大陸獨家票務代理商。預計凱撒旅游受益于行業成長將迎來業績高增長。
2. 中國出境旅游新趨勢
第一條為了規范旅行社組織中國公民出國旅游活動,保障出國旅游者和出國旅游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出國旅游的目的地國家,由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報國務院批準后,由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公布。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組織中國公民到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公布的出國旅游的目的地國家以外的國家旅游;組織中國公民到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公布的出國旅游的目的地國家以外的國家進行涉及體育活動、文化活動等臨時性專項旅游的,須經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批準。
第三條旅行社經營出國旅游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取得國際旅行社資格滿1年;
(二)經營入境旅游業務有突出業績;
(三)經營期間無重大違法行為和重大服務質量問題。
第四條申請經營出國旅游業務的旅行社,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旅游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旅游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依據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條件對申請審查完畢,經審查同意的,報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批準;經審查不同意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批準旅行社經營出國旅游業務,應當符合旅游業發展規劃及合理布局的要求。
未經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批準取得出國旅游業務經營資格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經營或者以商務、考察、培訓等方式變相經營出國旅游業務。
第五條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應當將取得出國旅游業務經營資格的旅行社(以下簡稱組團社)名單予以公布,并通報國務院有關部門。
第六條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根據上年度全國入境旅游的業績、出國旅游目的地的增加情況和出國旅游的發展趨勢,在每年的2月底以前確定本年度組織出國旅游的人數安排總量,并下達省、自治區、直轄市旅游行政部門。
省、自治區、直轄市旅游行政部門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各組團社上年度經營入境旅游的業績、經營能力、服務質量,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在每年的3月底以前核定各組團社本年度組織出國旅游的人數安排。
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應當對省、自治區、直轄市旅游行政部門核定組團社年度出國旅游人數安排及組團社組織公民出國旅游的情況進行監督。
第七條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統一印制《中國公民出國旅游團
3. 出境旅游發展趨勢分析
第一條為了規范旅行社組織中國公民出國旅游活動,保障出國旅游者和出國旅游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出國旅游的目的地國家,由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報國務院批準后,由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公布。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組織中國公民到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公布的出國旅游的目的地國家以外的國家旅游;組織中國公民到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公布的出國旅游的目的地國家以外的國家進行涉及體育活動、文化活動等臨時性專項旅游的,須經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批準。
第三條旅行社經營出國旅游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取得國際旅行社資格滿1年;
(二)經營入境旅游業務有突出業績;
(三)經營期間無重大違法行為和重大服務質量問題。
第四條申請經營出國旅游業務的旅行社,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旅游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旅游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依據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條件對申請審查完畢,經審查同意的,報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批準;經審查不同意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批準旅行社經營出國旅游業務,應當符合旅游業發展規劃及合理布局的要求。
未經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批準取得出國旅游業務經營資格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經營或者以商務、考察、培訓等方式變相經營出國旅游業務。
第五條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應當將取得出國旅游業務經營資格的旅行社(以下簡稱組團社)名單予以公布,并通報國務院有關部門。
第六條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根據上年度全國入境旅游的業績、出國旅游目的地的增加情況和出國旅游的發展趨勢,在每年的2月底以前確定本年度組織出國旅游的人數安排總量,并下達省、自治區、直轄市旅游行政部門。
省、自治區、直轄市旅游行政部門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各組團社上年度經營入境旅游的業績、經營能力、服務質量,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在每年的3月底以前核定各組團社本年度組織出國旅游的人數安排。
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應當對省、自治區、直轄市旅游行政部門核定組團社年度出國旅游人數安排及組團社組織公民出國旅游的情況進行監督。
第七條國務院旅游行政部門統一印制《中國公民出國旅游團
4. 中國出境旅游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2021年,預測出境旅游人數為2562萬人次,與2019年相比同比恢復17%,與2020年相比,同比增長27%。相比疫情前過億人次的出游規模,出境旅游依然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從出境目的地結構上看,亞洲繼續在洲際目的地上占據首位,占比為95.45%。總體上看,較近程目的地受疫情沖擊的影響較小。赴亞洲、歐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區游客同比減幅在70%和95%之間。其中亞洲減幅最小,大洋洲減幅最大。港澳臺地區依然是出境旅游最主要的目的地,占據8成以上的份額。其中,中國澳門在出境旅游目的地中排名第一,前往中國澳門的內地游客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復蘇跡象。
5. 中國出境旅游業發展現狀
短期之內只能是省內旅游的發展。不過相信不久國內游應該會全面開放的,而且國內游的市場份額會大幅提升,因為受國際疫情影響,西方許多國家的疫情并沒能完全掌控,這造成出境旅游業遲遲復工無望。但是旅游業人們提高生活水平的美好向往之一,它的增長勢頭也是相當迅猛的,它跟我們現在的生活緊密相連,所以相信在疫情結束后,旅游業會極速反彈的。
6. 出境旅游發展趨勢是什么
一、康養+旅游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完善失業、工傷保險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制度,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殘疾康復服務。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全面取消以藥養醫,健全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健康產業。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二、生態+旅游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
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降低能耗、物耗,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
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
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擴大退耕還林還草。嚴格保護耕地,擴大輪作休耕試點,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是旅游產業發展的保障。
三、文化+旅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在居民對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下,文化將會進一步活態化、物態化、業態化。在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結合旅游扶貧政策后,文旅產業也大有可為。
四、鄉村+旅游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
7. 出境旅游的發展趨勢
貴州是一個旅游資源大省,奇異的喀斯特自然風光及濃郁古樸的少數民族風情構成了其獨特的旅游資源,旅游開發獨具魅力。貴州旅游主要有以下幾大優勢:
1、資源優勢
貴州旅游資源具有數量多、類型齊且形態各異的特點,在世界目前已開發的15種主要自然旅游資源中,貴州占有山地、高原、洞穴、泉水、瀑布、野生動物等10種。貴州景點眾多,世界自然遺產有4處(荔波,赤水,施秉喀斯特,梵凈山),貴州憑借它與生俱來的喀斯特風光及多元化的生態環境,目前已成為我國世界自然遺產數量第一的省份。貴州5A級景區共有5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8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個,國家地質公園10個,少數民族節日有1000多個。
2、氣候優勢
貴州氣候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省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5攝氏度左右,雨量充沛,紫外線強度低,有“天然氧吧”、“天然空調”的美譽。依托獨特的氣候優勢,在夏季貴州已成為全國眾多游客的避暑勝地,對旅游者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吸引力。
3、產品優勢
貴州旅游資源不僅豐富,而且十分獨特,最大的特色是“原生態”。這里不僅有荔波這樣的世界自然遺產,還有世界第三大瀑布一黃果樹瀑布和世界地質公園—魅力織金洞,貴州高原魂,以及遍布全省的鄉村旅游景點。通過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為旅游者提供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體驗,在旅游業發展中具有較強的市場優勢。
4、區位優勢
貴州處于大西南的東南部,周邊省市區人口稠密,經濟發展快,旅游消費能力強,客源充足。既便于接待東南沿海和港澳臺地區游客觀光旅游和休閑度假,又是內地游客赴沿海開發地區旅游的重要通道,有利于發展過境旅游。特別是隨著貴州省高速公路”六橫七縱八聯”交通骨架的建設以及貴廣高速鐵路和公路、渝貴高鐵、滬昆高鐵的開通,使得貴州的區位優勢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