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寧夏最新入境政策
寧夏回族自治區是中國內陸省份,沒有與外國接壤的邊境,但是有與周邊內蒙古自治區、陜西省、甘肅省接壤的內陸邊境。同時,海關在機場設立的涉外出入境管理機構也是事實上存在的邊境。在與內蒙古自治區、陜西和甘肅接壤的范圍看,與甘肅省相鄰的邊界最長。
2. 寧夏移民政策
銀川落戶只要夠兩年就可以參加高考。這條信息是我在寧夏考試院當處長的大學同學在一次聚餐時告訴我的,雖可參加高考但只可報考省區內學校,哪怕分數夠北京大學的錄取線也只能上本省區學校,想上北京大學戶口得在銀川落戶四年。
3. 銀川入境政策
10月以來,我國多個省份發生本土疫情,且呈快速發展態勢。自10 月17 日以來,累計報告感染者1457例,波及21 省46 市(區)。雖然近期我省疫情形勢趨于穩定,但隨著冬季的到來,外部環境對新冠病毒更加有利,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疫情防控工作仍不容有失。為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策略,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傳播風險,11月14日,甘肅省疾控中心發布疫情防控提醒。
來甘返甘須提前報備
如您或您的家人近期計劃從省外來(返)甘,可隨時從官方權威平臺了解疫情動態信息,提前問詢目的地具體疫情防控政策,按要求持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及“健康甘肅”綠碼入甘。
如果您目前正在疫情風險較高的國家或地區,為避免給您帶來不便,建議您盡可能暫緩前來。
中高風險區所在地市的其他低風險區來(返)甘人員,須體溫、健康碼、行程卡正常,并持有效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非中高風險區所在地市的來(返)甘人員,通過機場、火車站、汽車客運站、公路自駕小客車出行的,體溫、健康碼、行程卡正常即可正常通行。
來甘返甘須配合防疫檢查
您或您的家人近期如確需由省外來(返)甘,請提前聯系您的邀請方、工作單位或居住社區、賓館主動如實報備相關情況,以便提前做好信息登記及其他安排。
抵達后請第一時間到所在社區(村)登記,認真填寫聯系方式、出發地和途經地交通工具及航班次,以及近期是否有重點地區旅居史,或與確診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史等信息。如實填寫健康申報卡,主動配合驗碼、測溫等疫情防控工作。
一旦發現健康碼、行程卡變為“紅碼”或“黃碼”,必須第一時間向所在社區(村)報告,并按要求配合做好各項防控工作。如需對您采取留觀和健康監測工作請給予理解和配合。
非必要不離省 出省必報備
鑒于近期疫情形勢,請廣大居民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出行,確需出行請提前了解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的動態變化,避免前往境外和國內中高風險地區,并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形勢和防控政策,科學合理規劃行程,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錯峰出行,建議有條件的盡量自駕出行。
出省應主動向所在單位、企業或社區(村)報備,包括出行日期、目的地、交通方式以及同行人員等信息。返甘后要及時向所在單位、企業或社區(村)如實報告行程,并視情況按規范做好必要防疫措施。
4. 寧夏最新入境政策電話
需要。
外地旅客進入榆林都需要做核酸,中高風險地區旅客進入榆林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入境人員實施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管理措施,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7天各開展一次(口咽)核酸檢測;
2.對有中風險區7天旅居史的人員,采取7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在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4、7天各開展一次(口咽)核酸檢測,如不具備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條件,采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管理期限自離開風險區域算起。
3.對有低風險地區7天旅居史的人員,3天內應完成兩次核酸檢測,并做好健康監測。
5. 寧夏回族自治區落戶政策
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或穩定生活來源為基本落戶條件。父母投靠子女的,子女必須年滿18周歲;子女投靠父母的,子女年齡不超過法定婚齡且未婚又無正式工作。投靠人系在職干部、職工的,按工作調動辦理戶口遷移。
父母、配偶、子女相互投靠
申請遷入地派出所受理并核實下列材料,報分、縣(市)局核準并簽發《戶口準遷證》。
所需材料:
1、申請人書面申請。
2、結婚證、居民身份證。
3、遷入人戶籍證明。
4、合法固定住所證件證明;
5、申請人或遷入人穩定職業或穩定生活來源證明。
6、父母、配偶遷入的,出具退休證或《再就業優惠證》或居住地居(村)委會證明。
7、父母子女關系證明。
8、《申請戶口遷入落戶表》一式兩份。
6. 寧夏最新政策,外地進
銀川市實行“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外來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全部安排到公辦學校就讀。外來隨遷子女從銀川當地的初中學校畢業后,可報名參加中考錄取。
外地戶口在寧夏參加高考,考生本人須在寧夏初中和高中學校連續就讀滿6年,具有寧夏高中學籍和寧夏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考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在寧夏具有連續6年及以上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并累計繳納3年以上社會保險參保費。
7. 寧夏最新入境政策咨詢電話
1、寧夏回族自治區行政區域外返寧入寧人員,須提前向目的地所在社區、單位報備,下載“我的寧夏”APP完成注冊登記和健康碼打卡,入寧時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并按照有關部門要求通過“我的寧夏”進行場所碼掃碼登記,入寧后48小時內再完成一次核酸檢測,并做好自我健康監測,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兩周內不聚集、不聚餐、不到人員密集和密閉空間公共場所。
2、有14日內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返寧入寧人員,采取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措施;有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縣區旅居史人員,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同時實施7天居家健康監測+2次核酸檢測。對于經研判疫情輸入風險等級較高的地級市或縣區入寧人員,采取7天居家健康監測+2次核酸檢測或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居家健康監測+4次核酸檢測(具體以自治區有關通知要求為準)。無居家健康監測條件的,可轉至集中隔離場所落實居家健康監測措施。
3、第一入境點解除隔離返寧人員: (1)對入境即被確診或在集中隔離期間確診人員(含無癥狀感染者),解除隔離返寧后繼續實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5次核酸檢測措施;
(2)對入境解除隔離正常返寧人員中核酸檢測陰性、血清抗體監測異常人員,經專家健康評估,在排除疫苗接種引起的抗體陽性人員外,其他人員一律轉入定點醫院檢查留觀3天,無異常后轉為集中隔離醫學觀察4天+居家健康監測7天+4次核酸檢測;
(3)對入境解除隔離正常返寧落地檢測結果均正常的人員,閉環轉運實施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居家健康監測,期間進行4次核酸檢測;
(4)凡入境未滿28天的入境解除隔離入寧人員,入寧時須接受新冠病毒核酸和血清抗體檢測,并按規定完成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居家健康監測,期間進行4次核酸檢測。
8. 銀川出入境政策
朋友圈集贊,在2月1號到2月5號,帶行駛證,身份證去領取
9. 寧夏最新入境政策查詢
、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癥狀感染者賦紅碼。
2、正在實施隔離醫學觀察的人員(包括密接、入境人員、來自國內中高風險地區人員)賦紅碼。
3、不明原因發熱病人,其他須納入紅碼管理的人員會被賦予紅碼。
健康碼變紅色怎么辦
被判定為紅碼的人員要按類別確定隔離管理或送往定點醫療機構治療,對其出行,應點對點運送,并全程嚴格封閉管理,等紅碼人員按規定結束隔離醫學觀察后,其健康碼轉為黃碼或綠碼。
10. 伊寧入境政策
近期,國內多地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為有效控制和降低新冠疫情傳播風險,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疫情防控公眾健康提示:
一、自黑河、百色、惠州、云浮、衡水、東莞、深圳、杭州、保定、廊坊、牡丹江、伊犁、西雙版納、北京、天津等發生本土疫情地區入(返)魯人員,請攜帶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抵達目的地后再進行1次核酸檢測;近期從上述地區入(返)魯已經抵達目的地的人員,請主動向社區(村)、住宿賓館和單位報備,按規定在3天內進行2次(間隔24小時)核酸檢測,繼續進行7天自我健康監測,必需外出時請做好個人防護。一旦出現發熱、干咳、鼻塞、流涕、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結膜炎、肌痛、腹瀉等癥狀,請立即報告,并前往發熱門診就診,詳細說明流行病學史。
二、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縣(市、區、旗)人員暫緩來魯。確需來魯的,抵達后進行7天集中隔離和7天居家健康監測。公布中、高風險地區前14天內已經抵達的人員,執行健康管理至抵達后14天,并在隨訪后的前3天內進行2次核酸檢測(間隔24小時),返鄉后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
三、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級市的其他縣(市、區、旗)人員非必要不來魯。確需來魯的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抵達后進行1次核酸檢測。公布中高風險地區前14天內已經抵達的人員,進行2次核酸檢測(間隔24小時)。
四、機場和港口區域與入境人員或貨物有直接接觸的服務保障人員、隔離場所、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冷鏈相關企業等高風險崗位人員盡量避免來魯,確需入(返)魯的須滿足脫離工作崗位14天以上且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并提前3天向目的地社區(村居)報備,返鄉后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
五、近14天內有陸地邊境口岸城市旅居史的人員,請持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抵達后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六、近期有外出旅行史的人員,請密切關注疫情發生地區公布的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流調軌跡信息和中高風險地區信息。密切接觸者、次密切接觸者、與陽性感染者活動的時空軌跡重疊人員、到過或途經中高風險地區人員、同時空伴隨人員,要立即向社區(村)、住宿賓館和單位報告,配合落實隔離醫學觀察。
七、嚴格限制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及所在縣(市、區),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級市的其他縣(市、區);高風險崗位人員應盡量避免出行,確需出行的須滿足脫離工作崗位14天以上且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并在所在單位報備;發熱病人、健康碼“黃碼”等人員要履行個人防護責任,主動配合健康監測和核酸檢測,在未排除感染風險前不出行。
八、建議出行前提前通過中國政府網及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查詢目的地的最新疫情防控政策,主動配合當地疫情防控措施,途中做好個人防護。
九、嚴格落實“戴口罩、勤洗手、常測溫、少聚集”等個人防護措施,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一旦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癥狀,立即到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盡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十、建議符合條件的公眾全程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提倡完成全程免疫滿6個月的公眾進行加強免疫。
11. 寧夏入境要求
展開全部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于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寧夏疆域輪廓南北長、東西短。南北相距約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頭道坎北2公里的黃河江心,南迄涇源縣六盤山的中嘴梁),東西相距約250公里(西起中衛營盤水車站西南10公里的田澇壩,東到鹽池縣柳樹梁北東2公里處),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
折疊氣候環境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區圖寧夏回族自治區深居西北內陸高原,屬典型的大陸性半濕潤半干旱氣候,雨季多集中在6—9月,具有冬寒長,夏暑短,雨雪稀少,氣候干燥,風大沙多,南寒北暖等特點。由于寧夏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所以夏季基本沒有酷暑;1月平均氣溫在零下8℃以下,極端低溫在零下22℃以下。寧夏氣候的最顯著特征是:氣溫日差大,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大部分地區晝夜溫差一般可達12—15℃。 全年平均氣溫在5-9℃之間,引黃灌區和固原地區分別為全區高溫區和低溫區。寧夏降水量南多北少,大都集中在夏季。干旱山區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引黃灌區年平均157毫米。1995年引黃灌區年降水量203.7毫米, 干旱山區年降水量317.8毫米。西海固:位于中國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是黃土丘陵區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陽、同心等七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統稱。這里長年干旱,年降雨量在300毫米左右,蒸發量卻在1000毫米以上,且多發各種自然災害。
折疊地形地貌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中國地質、地貌“南北中軸”的北段,在華北臺地、阿拉善臺地與祁連山褶皺之間。高原與山地交錯帶,大地構造復雜。從西面、北面至東面,由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毛烏素沙地相圍,南面與黃土高原相連。地形南北狹長,地勢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較大,東部起伏較緩。
南部的六盤山自南端往北延,與月亮山、南華山、西華山等斷續相連,把黃土高原分隔為二。東側和南面為陜北黃土高原與丘陵,西側和南側為隴中山地與黃土丘陵。中部山地、山間與平原交錯。衛寧北山、牛首山、羅山、青龍山等扶持山間平原,錯落屹立。
北部地貌呈明顯的東西分異。黃河出青銅峽后,塑造了美麗富饒的銀川平原。平原西側,賀蘭山拔地而起,直指蒼穹。東側鄂爾多斯臺地,高出平原百余米,前緣為一陡坎,是寧夏向東突出的靈鹽臺地。
寧夏按地形大體可分為:黃土高原,鄂爾多斯臺地,洪積沖積平原和六盤山、羅山、賀蘭山南北中三段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按地表特征,還可分為南部暖溫帶平原地帶,中部中溫帶半荒漠地帶和北部中溫帶荒漠地帶。全區從南向北表現出由流水地貌向風蝕地貌過渡的特征。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從地貌類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蝕的黃土地貌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剝蝕、風蝕地貌為主,是內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境內有較為高峻的山地和廣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層斷陷又經黃河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還有臺地和沙丘。地表形態復雜多樣,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不同的條件。據2004年初統計數據顯示,寧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臺地占17.6%,沙漠占1.8%。
寧夏回族自治區有名的山地有賀蘭山和六盤山。賀蘭山綿亙于寧夏的西北部,南北長200多公里,東西寬15~60公里。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主峰達3556米。六盤山古稱隴上,位于寧夏的南部,聳立于黃土高原之上,是一條近似南北走向的狹長山脈。
被譽為“塞上江南”的寧夏平原,海拔1100~1200多米,地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黃河自中衛入境,向東北斜貫于平原之上,河勢順地勢經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層深厚,地勢平坦。
寧夏南部為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其上黃土覆蓋,厚的地方可達100多米,大致由南向北厚度漸減。六盤山主峰以南,流水切割作用顯著,地勢起伏較大,山高溝深。
在寧夏版圖上,包含了類型多樣的地貌:山脈、高原、平原、丘陵、河谷一應俱全,使寧夏呈現出豐富的自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