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傳統節日 時年八節 潮汕地區有句話叫:“過日子,勿忘時年八節。 ”潮汕地區“歲時節日”的各種活動,世代沿襲相傳,蔚然為俗?;蚣o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蘊義。潮汕人多于這些節日回家與親友團聚,增進彼此大鑼鼓 嵌瓷 工夫茶 燒瓷的情感和凝聚力。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稱元日,為新歲之首,在潮汕地區,過年一般要熱鬧四、五天。春節當晚,大街小巷,家家產戶貼春聯,張燈結彩。吃團圓飯。春節一早,大人攜小孩子帶上一對或二對生柑(稱“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互敬如意。春節的文娛活動有英歌舞、營大鑼鼓、擎大標、布馬舞、舞龍、獅、鯉魚等。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古稱“上元節”。俗稱“燈節”,潮汕人叫“正月半”,歷來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說。當天家家戶戶門楣上都要插上榕葉、竹枝,以保平安;慶元宵的節目主要有:營老爺、賞花燈、添燈、猜燈謎、拋錢擲彌勒佛等。 清明節 清明節在潮汕各地上墳掃墓的習俗十分盛行,掃墓俗“過紙”。舊時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用紅漆油出新石碑號,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掛黃白兩色紙條,舉行祭禮?! 《宋绻潯 〕鄙侨朔Q端午節為“五月節”,潮汕賽龍舟分“真龍”和“假龍”兩種。在包粽方面則有“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氣象諺語,潮汕人家,端午要在門楣、門環以至屋檐下,懸掛一束束用“紅頭繩”系扎著的艾草、菖蒲、榴花、蒜頭、龍船花共合為五種稱“五瑞”?! ≈性潯 ∞r歷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施孤”、“鬼節”,也叫“盂蘭勝會”?!笆┕谩碑斕欤敝萑嘶蛞源鍨閱挝淮钆_“施孤”,或在自家門口擺上祭品、錢紙,祭畢燒錢紙、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禱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r歷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施孤”、“鬼節”,也叫“盂蘭勝會”?!笆┕谩碑斕?,潮州人或以村為單位搭臺“施孤”,或在自家門口擺上祭品、錢紙,祭畢燒錢紙、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禱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星锕潯 ∷追Q“八月半”,主要節目有:1.芋頭祭祖。潮汕有句俗諺:“河溪對嘴,芋食到畏?!?2.拜月娘,多數人家會在中秋前一個月精心制作工藝品用以拜月,拜月當晚必不可少的物品還有如八仙桌、“(八仙)寶仔”、大香、各類水果、餡餅等,拜月者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3.燒塔。這些節目的每一個元素幾乎與潮汕人的抗元歷史有關(傳遞信息) 冬節 冬節即是二十四節候中的冬至,時逢農事空隙,一年將盡,因此也稱小過年。舊俗冬節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圓,以表示大團圓。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節丸”便長一歲)、上墳掃墓等(清明行“過春紙”,冬至行“過冬紙”) 除夕 潮汕人稱之為“年夜”或“大年三十”。年夜節日活動是從祭祀祖先開始的,下午,一家老少理發沐浴換新衣,然后開始祭祖。祭品和儀式,祭過祖先,把大門、廳門、房門的舊對聯都撕下來,貼上新春聯。而后有“圍爐”吃團年飯、給壓歲錢(又叫“壓腰”)。和守歲諸環節?! 跓帷 皠跓?”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對土地的無比崇拜,對土地崇拜導致“土地之神”一說的產生。土地之神,古人稱之為“社”,潮州人則將其稱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鋪、家里、工廠,都會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莊也可以見到),“勞熱”這一民俗活動在潮州傳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 特別關注
-
維吾爾族與漢族的習俗區別?
4 2
關于東盟十國的各種信息?
164 0
東盟十國的歷史文化與中華文化的淵源
139 0
形容東南亞風景的句子
1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