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實施方案
“讓游客充分感受內蒙古自然之美、文化之美,提升游客體驗感和滿意度。”29日,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鄭宏范在此間如是解讀當地旅游與文化深度融合的關系。
當日,鄭宏范在“十三五”時期內蒙古公共文化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上作此表述。
鄭宏范說,內蒙古全面落實國家和自治區的各項支持政策,為文旅業發展創造良好政策條件。尤其是統籌疫情防控和文旅業恢復發展,制定《關于支持文旅產業克服疫情影響加快恢復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出減免門票、緩交社保金等10項惠企利民措施,投入1.4億元支持資金,促進旅游市場全面恢復。
官方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內蒙古預計旅游人數達6.58億人次,比“十二五”增長69%;實現旅游總收入可達17272億元,增長127%。推進旅游與文化深度融合,內蒙古可謂亮點紛呈。
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鄭宏范表示,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出品的大型馬舞劇《千古馬頌》,累計演出351場,接待觀眾34萬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成為內蒙古獨特的文化旅游品牌。
此外,內蒙古還推進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打造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示范單位、示范項目,與東三省體育和旅游部門聯合成立“東北區域體育旅游聯盟”,舉辦內蒙古國際馬術節、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會等特色賽事。其中,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會年匯聚車輛約32.8萬臺次,游客約86.3萬人次。
推進旅游與文化深度融合,內蒙古也將觸角對準了國際。
鄭宏范說,近年來,內蒙古紛紛開展旅游國際合作,成立“萬里茶道”國際旅游聯盟,發展聯盟成員20個;舉辦了“萬里茶道”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論壇、旅游博覽會;開行“草原之星”“萬里茶道”跨境旅游專列;連續組織中俄蒙三國青少年旅游夏令營、“萬里茶道”自駕車集結賽、中俄蒙冰雪節暨中俄蒙三國選美大賽;推出7條跨3國自駕旅游線路;“萬里茶道”被原國家旅游局評為全球推廣十大品牌之一,滿洲里成為國家“邊境旅游試驗區”
2. 《“十四五”時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實施方案》
《規劃》由下面十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發展基礎。主要總結“十三五”以來我市文化廣播和旅游工作的發展成效,分析“十四五”期間我市文旅事業產業發展形勢,提出編制專項規劃依據。
第二部分總體要求,主要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上概述,提出到2025年目標,同時展望到2035年巴中市文旅事業產業發展的目標愿景。
第三部分~第九部分是主要任務。主要從優化文旅產業布局、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構建全域旅游產業體系、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水平、深化宣傳推廣和對外開放合作、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場體系、加強生態環境保護7個方面明確保障和發展文旅事業產業的主要任務。
第十部分是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強組織實施、完善政策支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監督考核等5個方面。
3. 旅游文化項目五
偉光匯通打造的項目一直都很不錯的,西河印象的建筑形式充分吸取了大姚深厚的歷史和彝族文化精髓。
以中國傳統一進一院落的四合院形式,體現中國傳統建筑古韻優雅之美。院落間隨處可見雕梁畫棟、翹角飛檐、玲瓏花窗,無處不障顯著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西河盛世-南街和西河盛世-北街是西河印象的主街區也已經開街,并開辟出餐飲、酒吧燒烤區及旅游民族工藝品、土特產、花鳥市場等特色區域。
4. 十四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實施方案
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
經濟綜合實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邁上更高臺階,進入創新型省份行列;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文化強省和旅游大省基本實現;基本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建成法治甘肅、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國家碳排放達峰目標任務全面落實,美麗甘肅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
“十四五”具體任務
產業:培育多個千億產業集群、打造12個百億園區
《綱要》明確,集中土地、人才、資本等要素資源,綜合運用財政、金融、稅收、產業等政策,在鞏固提升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產業集群基礎上,著力培育特色農產品、數字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文旅康養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其中,加快建設蘭州新區大數據中心、榆中生態創新城棲云數字小鎮等。
重點打造12個百億園區。其中,蘭州新區將重點發展先進裝備制造,力爭產值達到500億元;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將重點發展生物醫藥、智能制造、新材料、大數據等,力爭產值達到410億元;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將重點發展航空航天、現代物流、現代服務、先進制造等,力爭產值達到450億元。
基礎設施:推進定西機場前期工作。
鐵路:推動平涼至慶陽等鐵路盡快開工,加快蘭州至張掖三四線武威—金昌—張掖段等鐵路前期工作。
公路:加快建設蘭州、天水、酒嘉等城市繞城高速公路。積極推進G30連霍高速、G6京藏高速、G22青蘭高速等路段擴容改造。
航空:推進天水軍民合用機場遷建。新建臨夏、平涼機場等項目。加快推進定西機場及榆中夏官營軍民合用機場前期工作。有序實施一批通用機場以及直升機起降點。
水運:重點推進黃河甘肅大河家至炳靈電站航運建設、黃河蘭州城區段航道建設工程和黃河干流臨夏州流城航道綜合整治項目。
交通:實現省內主要城市3小時到達全國主要城市
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的快速網絡、服務完善的干線網絡、廣泛覆蓋的基礎網絡,初步實現省內主要城市3小時到達全國主要城市,與相鄰省際中心城市2小時直達,建成蘭州都市圈1小時通勤網絡。著力構建以寶蘭高鐵、蘭新高鐵、蘭張三四線為主軸,中蘭、銀西、蘭合、西成等鐵路輻射全域的快速客運網。開通加密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等地區重要城市航線。
鄉村振興:每年建設1000個達標行政村
分類推進村莊建設,保護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爭取國家支持生態移民和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行動,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在中心城鎮、交通干線、產業園區、沿江沿河地區等優先實施鄉村建設?!笆奈濉逼陂g每年建設1000個以上鄉村建設達標行政村。
商貿物流:推進“快遞下鄉”“快遞進村”
依托中歐、南亞、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和國際航空貨運航線,暢通鏈接國內、面向國際物流大通道。積極引進國內電商快遞物流頭部企業在甘設立區域總部、新業態總部,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交通運輸業深度融合發展。打造西北快遞物流集散中心。加快現代流通體系綜合示范縣(市)建設,推進“快遞下鄉”“快遞進村”,完善城鄉物流網絡體系。力爭到2025年,物流相關行業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0%。
通訊:2025年實現5G網絡人口覆蓋率達50%以上
打造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通信樞紐、區域信息匯集中心和大數據服務輸出地,加快以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到2025年實現5G網絡人口覆蓋率達到50%以上。積極發展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核心數字化技術。推動社會治理智能化,全面推行城鄉網格化管理,實施村(社區)管理“網格化+信息化”全覆蓋;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建設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的全天候在線政府。
科技:支持蘭州建設國家重要的區域創新中心
提高財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十四五”期間全省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1.3%。要建設創新平臺,加強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和蘭州白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優化體制機制,完善發展模式,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支持蘭州建設國家重要的區域創新中心,爭取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同位素實驗室、國家鎳鈷新材料創新示范中心等在甘布局,在生態環境、新材料、裝備制造等領域爭取國家級創新平臺。
城鎮化:加快推動蘭白定臨一體化發展
加快建設以蘭州為中心,白銀、定西、臨夏為腹地,輻射周邊地區的蘭白經濟圈。支持蘭州市完善規劃布局,拓展功能范圍,促進以城聚產、以產興城,提升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提升省會城市綜合實力和承載能力;統籌蘭州主城區、蘭州新區和榆中生態創新城發展;發揮蘭州白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發展引領作用,努力建設成為國家先進制造業基地、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區;發揮白銀有色金屬冶煉優勢,建設有色金屬加工、物流等產業鏈;擴大定西“中國藥都”“中國薯都”品牌影響力,建設全國馬鈴薯和中藥材種業基地;推動臨夏民族用品、商貿物流產業發展,加快推動蘭白定臨一體化發展。
區域經濟:打造蘭州為中心的“一小時經濟圈”
推動蘭州—西寧城市群成為區域發展重要載體,積極參與和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建設蘭白都市圈,以蘭州為中心打造“一小時經濟圈”。充分發揮蘭州新區西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和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作用。高起點建設榆中生態創新城。加快建設紅古—民和經濟合作示范區。加強蘭西城市群與關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流互動。支持敦煌、榆中等市縣圍繞縣城新型城鎮化開展先行示范。
教育:支持蘭州新區職教園區打造技能培訓示范區
鼓勵各方力量參與興辦職業教育,支持蘭州新區職教園區打造技能培訓示范區,實現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協調發展,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學歷教育與培訓并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打造“技能甘肅”。實施高等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支持蘭州大學提升“雙一流”建設水平,支持省內高校加強“雙一流”建設。
5. 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指出在遺產保護領域
近日,《拉薩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正式生效,為拉薩構建起適合歷史文化遺產特征的多層次保護規劃體系,促使拉薩歷史文化名城價值與城市功能有機結合、全面提升。
拉薩是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大昭寺等馳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文化資源極為豐富。《規劃》的出臺,填補了拉薩市自1982年被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以來相關專項規劃的空白,豐富完善了城鄉專項規劃體系,有助于更好地保護拉薩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好藏文化歷史文脈,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系,進一步彰顯拉薩作為青藏高原歷史文化古城的獨特魅力。
《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西藏是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西藏獨特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和民風民俗,孕育出了悠久燦爛的高原文明和底蘊豐厚的歷史文化。西藏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保護好西藏文化,既是保護和繼承好民族文化的需要,同時也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維護文化多樣性的重要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p>
如今,隨著中央、西藏自治區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制定和落實,文物、檔案、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藏文古籍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各項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程也有序推進,西藏文化正得到越來越完善的保護。
6. 十三五文化旅游發展規劃
十三五是指2016至2020年這五年。十三五規劃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最主要的任務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另外,十三五內容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既包括重大建設項目,也包括重大行動、重大計劃、重大改革等重大任務,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中國是從1953年開始以五年一個時間段來做國家的中短期規劃的,五年規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們就簡稱為“一五”,第二個五年計劃由于前蘇聯援華東斷胎死腹中。第三個五年計劃是1966年重啟為1966-1972年,之后的五年計劃都未終斷,為每一個時代十年中的前五年和后五年。在其中,“一五”至“十五”稱“方案”,“十一五”起改叫“整體規劃”。
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笆濉睍r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以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續奮斗,各項事業取得重大進展。今后五年,要在已經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的基礎上,努力實現以下新的目標要求。
(二)完善發展理念。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引資和引技引智并舉,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全黨同志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統一思想,協調行動,深化改革,開拓前進,推動我國發展邁上新臺階。
在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一)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
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著力擴大居民消費,引導消費朝著智能、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促進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
發揮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優化投資結構,增加有效投資。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功能,創新融資方式,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創新公共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發揮出口對增長的促進作用,增強對外投資和擴大出口結合度,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實施優進優出戰略,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營造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新優勢,提高我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二)拓展發展新空間。用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力,用發展新動力開拓發展新空間。
7. 《“十三五”時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實施方案》
2021年中國文化發展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在迎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后,對于中國而言,2021年又將是一個新的時間坐標。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中國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2021年3月,全國兩會將在北京召開,關鍵的時間節點,中國將要如何規劃這一年的發展藍圖,備受期待。
全面消除絕對貧困
伴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絕對貧困也將在中國全面消除,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畫上句號。
過去40年,中國完成了卓越的經濟轉型,8億多人成功脫貧,這是人類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成就。
在此背景下,中國將在2021年打贏脫貧攻堅戰,確?,F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