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域旅游的政策
全域旅游就是沒有限制范圍的旅游。 比如說張先生準備用三年的時間在全國范圍內去進行旅游,這就是一種權益理由概念。
2. 全域旅游的政策背景
全域旅游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3. 全域旅游政策條款
全域旅游規劃的三個基本:
1、明確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
要構建全域旅游,必須在對區域外部發展環境和內部發展條件進行全面研究的基礎上,從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兩個維度對發展條件進行重新診斷,一方面結合現狀,對照全產業參與、全要素投入、全空間整合、全季候活動、全旅游體驗、全社會受惠等六大特征進行定性評價;另一方面要結合國際國內旅游目的地評判標準進行體系評估,以量化打分形式確定區域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建設的差距,進而明確全域旅游規劃的重點任務。
2、塑造核心吸引物并明確功能空間劃分按照全域旅游戰略定位
結合產業功能布局,進行分區布局規劃,分別對每個功能片區的公共吸引物集聚區域(含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濕地公園、地質公園、世界遺產等所在區域)、限制開發區(農用地、灘涂、草地、林地等生態脆弱的區域)、優化發展區(城鎮、村莊、度假區及具備建設條件的荒山、荒坡、荒涂等區域)等空間進行劃分,重點劃定區域邊界,界定土地性質和條件,分析片區空間結構,確定片區的重點開發空間,并進行片區旅游生產要素配置。各功能片區內容重點在片區核心吸引物如何構建、新增項目如何融合與引領、原有項目如何提升、片區旅游業態如何配置、環境承載力如何計算、公共服務設施如何配套等。
3、創新旅游發展規劃,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游不能循傳統思路,需要創新規劃。要將旅游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發展全局,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游資源和其他資源合理配置。全域旅游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游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各種資源要素。發展全域旅游,必須樹立科學的旅游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梢詫l展旅游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合力;創新旅游數據征集、分析體系,按照旅游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和新趨勢設置評價體系。
4. 全域旅游的政策有哪些
第一維度:市場和游客的角度(產品的豐富性)
第二個角度:旅游目的地建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第三維度:深化改革的需要
一、體制機制
二、政策創新
三、規劃統籌
全域旅游規劃的特質要求
四、供給體系
五、公共服務
六、優質服務
七、資源環境
八、品牌影響
5. 全域旅游政策構成
全域旅游是“面”、智慧景區是“點”,以點帶面、以面帶全是智慧旅游的建設模式。全域旅游建設是以國家政策、行業標準、地方規范為依據,保持與產業政策、規劃、標準、意見中的規定和要求相一致。全域旅游建設還需要遵循三個原則,即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務、全局統籌安排分步落地實施、繼承建設成果避免重復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