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型工業化旅游產業化
2021年提出來的。
四化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
四新指:闖新路、開新局、搶新機、出新績。
法律依據:《圍繞“四新”抓“四化”譜寫新時代貴州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進入“十四五”,貴州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把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作為主目標,把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作為主抓手,全力以赴圍繞“四新”抓“四化”,奮力譜寫新時代貴州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貴州推動高質量發展,主目標是“四新”,主抓手是“四化”,兩者共同構成貴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唯有加快推進“四化”,才能闖新路、開新局、搶新機、出新績。
2. 農業現代化 新型城鎮化 工業化 旅游產業化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階段。
城鄉一體化是中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村民作為一個整體。
城鄉一體化,是一項重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是思想觀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變化;不僅是發展思路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是產業布局和利益關系的調整;不僅是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也是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進。
3. 新型工業化旅游產業化區別
“十四五”開局,貴州提出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四化”發展。3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開發區要著力打造首位產業。在李渝看來,一系列政策給湄潭縣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新機遇加上已有的發展積淀,湄潭必定能開新局。”
4. 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
黔西南州圍繞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狠抓新型城鎮化,全力實施城市帶動戰略,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不斷增強城鎮人口承載力、內需帶動力、發展競爭力;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牢牢以“文旅興州”戰略為抓手,加快推動旅游產業化;抓龍頭、強品牌,扎實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助推農業現代化。
5. 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旅游產業化
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基本途徑,這“新四化”相互聯系、相互促進。
工業化與信息化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孿生子”,其深度融合是產業升級的方向與動力;城鎮化蘊含著最大的內需潛力,是現代化建設的載體;而農業現代化則是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基礎和重要支撐。我們說要守住管好“天下糧倉”,實質上就是要把好耕地紅線、打牢農業基礎、確保糧食安全。
6. 新型工業化旅游產業化發展
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發揮好重要院所高校國家隊作用,推動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
二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三是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必須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四是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
五是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
六是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支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同時要依法規范發展,健全數字規則。
七是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八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7. 新型工業化 旅游產業化
四新:闖新路、開新局、搶新機、出新績。具體指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在實施數字經濟上搶新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
四化: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
推動高質量發展,四新是主目標,四化是主要抓手,兩者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共同構成貴州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8. 新型工業化旅游產業化的意義
1、新業態:旅游+城鎮化
完善城市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支持大型旅游綜合體、主題功能區、中央游憩區等建設。
2、新業態:旅游+新型工業化
鼓勵工業企業因地制宜發展工業旅游,促進轉型升級。支持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通過發展工業遺產旅游助力城市轉型發展。
3、新業態:旅游+農業現代化
加強規劃引導,開展農業遺產普查與保護。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閑農業,推動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農業,發展田園藝術景觀、陽臺農藝等創意農業,發展定制農業、會展農業和眾籌農業等新型農業業態。推進現代農業莊園發展,開展農耕、采摘、飼養等農事活動,促進農業綜合開發利用,提高農業附加值。
4、新業態:旅游+現代服務業
旅游業與現代服務業互融共榮,旅游服務業面臨巨大發展機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旅游、健康、養老、創意設計等生活和生產服務業。
5、新業態:旅游+文化
培育以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和實踐活動為支撐的體驗旅游、研學旅行和傳統村落休閑旅游。
6、新業態:旅游+健康醫療
鼓勵各地利用優勢醫療資源和特色資源,建設一批健康醫療旅游示范基地。
7、新業態:旅游+教育
將研學旅行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范疇,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8、新業態:旅游+體育
編制體育旅游發展綱要,建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體育旅游目的地,建設一批體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一批體育旅游精品賽事和精品線路。
9、新業態:旅游+商務會展
加快北京、上海、杭州、昆明等商務會展旅游目的地建設,發展國際化、專業化的商務會議會展旅游業。
9. 工業旅游發展模式
在持續不斷抓生態建設的同時,以積極推進綠色生態向生態經濟轉變,上檔提質建設“多元生態”,即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大力開發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三大生態產業。
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高效農業。
生態工業。生態工業主要是依據生態經濟學原理,以節約資源,清潔生產和廢棄物多層次循環利用等為特征,以現代科學技術為依托,運用生態規律,經濟規律和系統工程的方法經營和管理的一種綜合工業發展模式。
生態旅游是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游活動。以有特色的生態環境為主要景觀的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準則,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獨特的人文生態系統,采取生態友好方式,開展的生態體驗、生態教育、生態認知并獲得身心愉悅的旅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