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旅游產業融合
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積極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旅游業。
2. 文化旅游產業融合式快速發展
文旅融合綜合解讀就是從整體的角度看待文化和旅游的發展,通過文化升華旅游體驗內容深度,通過旅游體驗作為文化傳播衍生發展的載體,從而實現文化和旅游產業的協同發展。
從歷史沿革的角度來看,文旅融合發展其實很早就有,不是一個嶄新的命題,自從有了旅游,就有文旅融合,例如景區層面的主題文化包裝、文化活動和節慶等,再如紅色旅游,這都是文旅融合。2018年3月國家旅游局和文化部合并為文化和旅游部之后,文旅融合這個命題就得到了加倍的關注。
3. 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指依托現有產業園區,在促進產業集聚、加快產業發展的同時,順應發展規律,因勢利導,按照產城融合發展的理念,加快產業園區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綜合型城市經濟轉型,為新型城鎮化探索路徑,發揮先行先試和示范帶動作用,經過努力,該區域能夠發展成為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城市服務功能完善、邊界相對明晰的城市綜合功能區。
4. 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考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彰顯文化,文化推動產業。旅游文化產業是當今世界的黃金產業、朝陽產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與活力。如何以文化提升品位,以文化打造特色,以文化展示魅力,以文化推動產業,必須認真研究思考。吸引力是一個地方旅游業得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為了讓游客通過山水游玩、生活體驗、溪谷戲水等活動,達到“返璞歸真、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旅游業若缺少了人文歷史文化底蘊,便失去了個性特色和精神內涵。發展旅游要發揮文聯各學協會作用,發掘民俗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著力推進民間舞蹈、工藝、器樂、曲藝、盛會、地方戲曲、文物古跡等民俗文化與休閑旅游度假產品的嫁接,保留民俗文化原汁原味、原生態的發展空間。演藝、影像等傳媒文化對旅游業市場發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要以自然景觀為載體,以人文文化為靈魂,深入挖掘、整理、修復和張揚歷史文化,用光影技術,再現歷史場面,復活歷史瞬間,講述歷史故事,使游客感受到景點的魅力。
5. 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是民辦非企業單位。
西安市新城區軍民融合創新發展中心是2017年12月13日成立的民辦非企業單位。
業務范圍
1.受新城區政府委托,承接本區域軍民融合發展的前瞻性研究及相關產業發展規劃研究;為本級政府提供相關政策、產業咨詢。對本區域的軍民融合企業發展,為政府提供產業發展的第三方評估,并提出建議。
2.創建本區域軍民融合相關企業、單位的平等交流平臺;協調外地區及中、省、市軍民融合相關企業、單位聯絡及交流。
3.構建區域軍民融合發展智庫,為政府決策相關單位、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吸引軍民融合企業以及高技術人才來新城發展。
4、開展業務培訓,進行項目咨詢、評估,活動策劃,項目可行性分析論證,承辦會議會展活動。
5、承接政府交辦的軍民融合各種成果展示、交流等工作(任務)及其他臨時任務。
6. 文化旅游產業融合及產業鏈構建
農業全產業鏈融合是通過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將農業與農產品加工、流通和服務業等滲透交叉,形成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現產業跨界融合、要素跨界流動、資源節約配置,聯農帶農緊密的經營方式。
促進農業全產業鏈人活應重點抓好以下措施:
1、培育經營主體帶動農業全產業鏈融合,助力質量興農。一是培育龍頭企業,壯大融合骨干力量;二是發展農民合作社增加融合主體;三是構建產業化聯合體擴大融合范圍。
2、打造平臺載體推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助力質量興農。一是建設產業園區推進融合;二是建設農業產業強鎮推進融合;三是打造產業集群推進融合。
3、培育創新創業動能推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助力質量興農。一是培育創新創業群體,擴大融合新生力量;二是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強化融合新的支撐。
4、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推進帶動農業全產業鏈融合,助力質量興農。一是做亮鄉土特色產業拓展融合空間;二是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通融合節點;三是打造休閑旅游精品豐富融合業態。
7. 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問題
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是從國家層面推動的關乎國家文化發展大計、旅游市場繁榮的戰略性舉措。由于文化發展領域與旅游發展領域分別是兩個龐大的系統,兩者在各自的發展軌道上又具有常年積累下來的發展邏輯和思維慣性,兩者之間的融合涉及觀念、制度、機制、市場、主體等多個方面。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問題是一個長期性、戰略性任務,需要文化和旅游領域的政、產、學、研、媒的協同努力。如何系統梳理和把脈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戰略性問題,分清主次、分清輕重緩急,從戰略性問題的尋找、解決和突破入手,可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