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欽州龍門港發展規劃
廣西欽州龍門港鎮到北海市潿洲島不到90海里。
龍門港鎮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下轄鎮,位于欽州市南部,是一個以海島為主體的鄉鎮,東與欽州港隔海相望,西與防城港市茅嶺鄉毗鄰,南與防城港市光坡鎮交界,北瀕茅尾海。
潿洲島,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北部灣海域中部,北臨廣西北海市,東望雷州半島,東南與斜陽島毗鄰,南與海南島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
潿洲島的島形近似于圓形,東西寬約6公里,南北長約6.5公里。潿洲島為玄武巖臺地,地勢南高北低,潿洲島總面積24.74平方千米,島的最高海拔79米。島內景區包括鱷魚山景區、滴水丹屏景區、石螺口景區、天主教堂景區和五彩灘景區等。
2. 欽州港龍門鎮
龍門大橋全長約7.6公里,主體工程由龍門大橋、揚帆立交及三段路基組成,主橋長1198米,采用主跨1098米單跨吊全漂浮體系鋼箱梁懸索橋,滿足20000GT郵輪通航要求。項目采用雙向6車道一級公路建設標準,設計行車時速100公里,路基寬33.5米,引橋橋寬33米,主橋橋寬38.6米,整個跨海大橋計劃總投資約57.1億元(其中主橋造價約17.42億元),批復建設工期4年,這么算來的話,2024年將竣工建成。
3. 欽州市龍門港鎮規劃圖
中國的東部新區位于溫嶺市東部濱海區域,規劃范圍主要為浙江省沿海高速公路以東及臨龍門港部分區域,規劃控制區范圍是36.42平方公里,是溫嶺市沿海開發建設的重點區域。東部新區圍繞產業-城市-港口三位一體、生活-生態-生產三位一體的發展特點,做到可持續協調發展。
4. 欽州龍門港發展規劃方案
昆侖關戰役的簡介
昆侖關戰役為抗日戰爭的大型戰役之一,也是桂南會戰國民革命軍投入戰力最強規模部隊的一場戰役。地點位于中國廣西戰略要點昆侖關,起始時間為1939年12月18日-1940年1月11日。
1939年11月15日,日本軍在北海灣龍門港登陸,攻占欽州、防城后,以一個師團又一個旅團的兵力于24日沿邕欽公路北犯侵占南寧。12月4日進占昆侖關,桂南會戰打響。國民政府調集四個戰區五個集團軍的兵力參加桂南會戰,以確保桂越國際交通線的安全。
鑒于南寧在戰略上的重要性,我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調集重兵,并以部分空軍戰車部隊支援,決心以反攻作戰收復南寧.北路軍由徐庭瑤指揮,從賓陽方面向昆侖關進攻;東路由蔡廷鍇指揮,從靈山,陸屋向邕江南岸及邕欽路作戰,阻止日軍喪增援,西路由夏威指揮,向高峰隘攻擊,并阻擊南寧出援之敵軍。經過反復激戰,昆侖關終為我軍攻克。日軍殘部退守九塘。
第三十八集團軍中央軍第五軍奉命主攻昆侖關,12月18日凌晨戰斗開始打響。12月30日第五軍第三次攻克昆侖關,殲滅第21旅團5000余人,21旅團班長以上的軍士官死亡達85%以上,擊斃敵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
1940年1月上旬,日軍由粵北抽調兵力到桂南進行反撲.1月27日,日軍由南岸突破邕江,進占永淳.我守軍與日軍展開激戰,克復永淳.到2月8日,日軍相繼攻陷昆侖關,進占賓陽,上林武鳴等地.此時,日軍兵力分散,后方空虛,補給困難,時時遭受攻擊,遂于2月9日起開始南撤.我軍乘勢不斷給日軍以打擊.至11月30日,先后收復龍州,南寧,欽縣,鎮南關(今友誼關)。歷時一年的昆侖會戰結束。
昆侖關戰役的經過
1938年10月,日本占領武漢和廣州。但日本非但沒有達到迫使中國政府投降的目的,反而遭遇到更頑強的抵抗。日本軍部“南進”派即認定:必須切斷中國對外最后的交通線,以期實現一舉解決“中國事變”的計劃。1939年4月15日,日本海軍部《情況判斷》認定,僅靠陸軍已很難進行內陸方面的大規模積極作戰,“在此情況下,由陸、海軍協同盡快占領華南沿海的最大貿易港口汕頭。成功之后,即以一個兵團向廣西方向挺進攻占南寧,以切斷敵經法屬印度支那方面的海外最大補給交通線。” 日本決心發動桂南戰役,為的是徹底切斷中國抵抗其侵略的最主要補給路線。據日本軍事偵察所得情報,中國獲得外援最重要的路線即法屬印度支那線,僅1939年9月運進中國總噸位14700噸中的12500噸即經此路線,達85%。6月,日本參謀本部《兵要地志》也強調“一旦進入南寧,以該地為基地,則交通四通八達,遠可通往廣東、湖南、貴州、云南。所以南寧――諒山的道路,形成了蔣政權聯絡西南的大動脈。為了直接切斷它,首先必須奪取南寧。南寧一旦占領,無須置重兵于東京灣附近即可以完成作戰目的。”
同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更急于解決中國問題,以便騰出兵力搶占西方列強在亞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以配合德、意兩個盟國,并緩解德國對其解除了對蘇聯威脅的不滿。認為:“中國事變的解決之所以如此拖延,是由于蘇聯和英、法、美對蔣介石政權的支援”,“藉歐戰發生各列強無力顧及中國的時機”,“解決中國事變”9月4日,日本內閣首相、陸軍大將阿部信行發表聲明:“值此歐洲戰爭爆發之際,帝國不予介入,決定專向解決中國事變邁進。
日本隨即在南京設立以西尾壽造大將任總司令、坂垣征四郎中將任總參謀長的“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統轄華北方面軍、第60軍、第70軍、第80軍。日軍大本營發出“準備迅速處理中國事變”的命令;又發出《大陸命令第375號》:“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應以一部協同海軍迅速切斷沿南寧至龍州之敵補給路線?!蓖?,還發出“大陸指第582號”陸、海軍中央協定:“本作戰之目的,在于直接切斷沿南寧――龍州敵補給聯絡路線,并強化切斷沿滇越鐵路及滇緬公路敵補給聯絡路線之海軍航空作戰?!辈⒁幎ㄗ鲬饡r間為11月中旬。19日,西尾壽造下達作戰命令,開始廣西作戰,命令參加作戰的部隊為:第五師團、臺灣混成旅團、其他配合部隊、第五艦隊(11月中旬改稱第二派遣支艦隊)、海軍第三聯合航空隊。其兵力總共約三萬人;軍艦70余艘;航母2艘、飛機約100架。
日軍廣西作戰的主力第五師團為日本陸軍第一流精銳機械化部隊,號稱“鋼軍”。參加過南口、忻口、平型關、太原、上海、臺兒莊、廣州等戰役,屢次擔任主攻任務。坂垣征四郎原為該師團長,他升任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后,師團長由今村均中將接任。可見日本方面何等重視這次戰役。日本認定,切斷這條路線將必然使中國喪失抵抗能力,從而可以立即結束在華戰爭,完成它對中國的侵略任務。大本營陸軍部作戰部長富永恭次更宣布:“這是中國事變的最后一戰?!?/p>
5. 欽州龍門港發展規劃圖
欽州市轄靈山縣、浦北縣、欽南區、欽北區兩縣兩區,全市54個鎮、12個街道,121個社區居委會,917個村委會,全市總面積10987平方公里。
靈山縣轄新圩、佛子、平山、石塘、豐塘、檀圩、那隆、三隆、陸屋、舊州、太平、沙坪、煙墩、平南、武利、伯勞、文利17個鎮,靈城、三海2個街道,24個社區,387個行政村。全縣總面積3558平方公里。
浦北縣轄泉水、石埇、安石、張黃、大成、白石水、北通、三合、龍門、福旺、寨圩、樂民、六硍、平睦、官垌15個鎮,小江、江城2個街道,39個社區,235個行政村。全縣總面積2526平方公里。
欽南區轄黃屋屯、那麗、久隆、那彭、東場、大番坡、沙埠、康熙嶺、那思、龍門港、犀牛腳11個鎮和水東、文峰、南珠、向陽、尖山5個街道辦,35個社區,131個行政村。全區總面積2596平方公里。其中有政府派出機構2個,分別是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北部灣華僑投資區。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轄7個社區。北部灣華僑投資區轄3個行政村。
欽北區轄板城、新棠、長灘、小董、大垌、那蒙、大寺、貴臺、大直、平吉、青塘11個鎮和長田、子材、鴻亭3個街道,22個社區,161個行政村。全區總面積2217平方公里。
6. 欽州市龍門港大橋最新消息
跨海大橋有:金光大橋和麻蘭島大橋、月亮灣大橋還有一座龍門港大橋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