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意大利旅游業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分析
意大利這個國家沒有什么發達的。汽車行業有著菲亞特集團,算是在全球比較出名的一個商標。另外,足球也還算發達,90年代的話,意甲聯賽算是小世界杯,集合了全球的球星,而現在則落寞了很多。但是最近幾年國家隊有所斬獲,比如說剛剛結束的歐洲杯,他們就獲得了冠軍。
2. 意大利的旅游業的發展
歐洲是旅游業強國,意大利威尼斯,法國浪漫之旅,瑞士,英國等
3. 意大利旅游業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分析圖
地理環境:意大利位于歐洲南部,主要由靴子型的亞平寧半島和兩個位于地中海中的大島西西里島和薩丁島組成。意大利在北方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接壤。其領土包圍著兩個袖珍國——圣馬力諾和梵蒂岡。全國劃分為20個行政區,共103個省,8088個市(鎮)。首都羅馬。其服務業、旅游業及對外貿易尤其發達。國內各大區經濟差距較大,南北差距明顯。意大利因其具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為數眾多的人類文化遺產而被稱為美麗的國度。意大利是世界上高度發達國家之1,是北京大學西洋公約和歐盟的開創會員國之1。
4. 意大利旅游業發展的現狀和原因
說的可能不是很到位,但據本人在意大利3年多的生活經驗,小總結一下:
1:自然資源,主要是從南到北美麗的海岸線,無論從水質還是沿海的設施,都相當棒。比如ELBA島,RIMINI的沙灘,南部的西西里島和撒丁島,都絕對是地中海的一流度假勝地。
2:歷史資源,悠久的古羅馬歷史在意大利隨處可見,宗教歷史占相當重要地位(梵蒂岡),文藝復興的大量作品保存相當完善(佛羅倫薩),威尼斯商人日積月累的財富打造了世界上最美麗的水城,各地都有主教堂意大利語叫DUOMO,一般是其市中心的標志建筑。
3:人文因素,意大利人的性格散漫,熱情,注重生活,對他們來說,度假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占其一大部分開銷,(房車業,游艇業比較發達),換句話說,就是旅游的內需很大。
4:學術因素,眾所周知,意大利的考古學全球領先,這也為歷史遺跡的修復與保存提供了相當高的平臺。另外,政府對其文物保護相當重視。(龐貝古城就是很經典的例子)
先說到此,如有需要,可更詳細奉上,(——看時間允不允許,哈哈)
5. 意大利旅游業長盛不衰的原因
首先是在旅游資源的開發上,強調以人為本。旅游開發依托的資源往往和當地社區緊密聯系在一起,如何通過這些旅游資源的開發,使企業得到贏利,社區得到收入,政府獲得稅收,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外來投資者在開發某地旅游中,常常忽視當地人的參與和經濟發展,旅游收入集中在外來投資者以及中介者手中。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經營者大量銷售非本地產品,又造成了社區收入的泄漏,進一步使當地社區經濟受到損失。瑞士伯爾尼格林瓦德村,海拔 1000米到4000米,面積100平方公里,有4000多居民,旅游業在該地區已經發展了200年。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研究表明,也許旅游業可以在一個地區比較獨立地發展20年,但是只有必須和當地居民內部之間建立真正的聯系,才能可持續發展,這也正是格林德瓦地區的旅游得以持續發展200年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之間存在內部聯系。換句話說,尊重當地居民,讓當地社區參與是旅游可持續發展中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如果沒有以人文本的理念,旅游資源的開發常常面臨著不可持續的尷尬境地。在整個阿爾卑斯山脈沿線的旅游開發中,有許多尊重社區、以人為本的例子。但同時在這一區域,有些地方因為大量外來投資,割斷了當地旅游業與農村社區的聯系,導致旅游業的衰退和低迷。
在旅游交通等系列基礎設施方面,注重便捷、安全。如同我國強調的村村通公路一樣,瑞士則是鄉鄉通鐵路。由鐵路、郵政公共汽車、觀光纜車和游船構成的公共交通系統,覆蓋了瑞士幾乎所有的城市和風景區(點)。列車發車、停車時間準確?;疖囌荆╰rain city)有火車城市之稱,如同一個綜合服務中心,為游客提供了瑞士境內火車、公共汽車、游船的各種信息和服務,游客可以預定歐洲其他國家火車位或臥鋪床位,辦理回程飛機登機或行李托運手續,兌換貨幣,寄存行李,租借自行車和輪滑工具等;所有列車外觀鮮艷,色彩豐富,讓游客倍感新鮮。列車行駛平穩,車內設施先進,座位柔軟、舒適,車內帶有空調,設有吸煙區和非吸煙區。旅游客車配置有電視、衛星定位系統和廁所,長途旅行中,游客能夠非常方便舒適地乘車;無論列車、巴士還是纜車,往往采用大的玻璃窗戶,保證游客在旅游途中能夠輕松自如地欣賞到路旁的美麗風光。
在旅游餐飲和住宿方面,強調干凈、衛生和舒適。我們下榻的每一處飯店,就餐的每一處餐館,店堂衛生干凈、整潔,即使是一些小餐館也能讓人體會到它的精細之處,尤其是廁所。許多餐館的廁所不管是在地下一層或者地上還是樓上,我們都發現這些廁所內一點也不顯潮濕,光照明快,內部整潔干凈,而且沒有異味。廁所內,在恰當的地方放置有煙缸、洗手液、揩手用的干凈紙巾、擱放臟紙巾的容器。這種環境讓所有入廁的人對廁所都有一種自然的愛護和尊重。這一點或許是我們國內許多星級飯店也應該學習的。
另外,瑞士的全景觀光方式雖然在我國很多地方或多或少都能體會得到,但所不同的是它的服務。全景觀光地點通常位處高寒地帶,在這樣高寒的地方,如果僅僅注重觀光瞬間的滿足感是不夠的,所以在瑞士得這些地方恰到好處地配置了溫暖舒適的餐飲設施和室內觀光設施,讓人可以在體驗“極地”風光之后,回歸到如家那種輕松舒適的氛圍中,使人沒有任何空寂孤涼的非人性的不適感。
在國際旅游服務中,關注跨國文化研究和能力培養。瑞士旅游業堅持開放的態度,承認外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的差異;明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需求差異;強調學習跨文化技能(技巧),注重根據有無特殊的習慣和喜好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瑞士學者認為,“做旅游,要經常問自己,客人究竟想要什么?”要充分考慮跨文化之間的差異與特點,換句話說,要對其它國家的文化感興趣,要主動研究。例如,瑞士在向中國推廣旅游中,強調必須根據中國人的興趣進行適應對策。針對中國與印度人,后者更愿意花錢在住宿上而前者則愿意購物的特點,所以在酒店導向上,面向印度游客時,強調酒店的舒適服務,而針對中國人則主要強調酒店的完善功能便是一個例子。
強調從旅游者的角度認識和改善旅游服務。在具體問題的分析中,強調從游客和一線旅游服務者對旅游的意見,從細微之處入手,剖析問題的根源,研究對策,從而能夠保證旅游服務按照游客的喜好與滿意程度進行相應的完善,真正達到旅游人性化的目的。
強調從業者在旅游服務中的激情與自信。瑞士同行認為在旅游發展中,旅游從業者和管理者應當有發自內心的激情與自信。只有這樣,才能使客人從人性的角度,理解和感受到旅游目的地人員的熱情,才能真正地將旅游做好。
表面上看,不同國家提供的旅游產品在類型上和接待游客上也許是一樣的,但是其具體的過程和細節則完全不同,所以游客才會有不同的感受,而導致這些不同的關鍵,就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務。對于我們四川而言,在旅游服務中,盡管我們致力于產品開發,但是相比國際游客市場對于服務的需求,我們還欠缺太多。所以在當前我省著力推進入境游之際,應當充分研究跨國文化,研究國際客人對服務的需求與興趣,按照游客的興趣、習慣和國際化標準,有針對性地完善我們的設施、強化旅游的細節服務,全面提高旅游產品的附加值,推動生態旅游的在人性化方面的可持續性發展。
(本文原載《綠色天府》2005年)
---應變和創新管理是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手段
社會環境總是處于變化之中,而旅游作為一種綜合性特別強的產業,其市場時刻受到社會、政治和軍事等的影響。所以,在瑞士等歐洲國家的旅游發展中,特別注重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旅游應變管理的能力訓練。應變管理既可能是對突發事件的管理,也可能是對旅游發展趨勢的一種應對管理。瑞士同行認為,對于旅游來說,任何變化都可能是一種機會,是一種對過去的重新審視與評判。例如瑞士盧賽恩地區,在2005年的前半期,經歷過洪水的洗禮。在此期間,如果不能妥善地采取對策,進行應變管理,那么,瑞士旅游可能將受到洪水事件的后遺癥影響。所以,當洪水在盧賽恩滯留的近1周時間內,盧賽恩旅游部門和政府積極采取了相應的對策,一方面開展一些觀水等的項目活動,另一方面,對外進行洪水處理與動態方面的正確宣傳,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瑞士是一個旅游業歷史悠久的國家,旅游業發展相對穩定,變革管理似乎對瑞士旅游不是最迫切的,但是,也正是因為他們成熟的旅游發展與管理,才造就了他們應變管理的能力。對于四川來說,如何在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時期,大力拓展國際游客市場,不能不說是四川生態旅游面臨的一場新的變革管理。我們將結合本次瑞士考察學習,進一步研究四川旅游內外綜合環境和未來發。
這是旅游資源
1. 歐洲最高大的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在4000米以上的山顛覆蓋著巨大冰川,呈現一派極地風光,是舉世聞名的休養、爬山、滑雪和旅游勝地。位于阿爾卑斯山區的國家,就因地制宜利用現有的資源來發展旅游業,吸引了眾多的游客。
2. 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的挪威,海岸線長約2萬公里,境內多峽灣,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最漫長的國家。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峽灣,既狹、又長、且深,有的深入陸地幾公里、幾十公里、甚至一二百公里,兩岸多懸岸峭壁,高聳入云,成為風景優美的游覽區及天然良港。
3. 歐洲西部大部分地區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但是在地中海沿岸,則分布著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的地中海氣候。于是,一到夏季,地中海沿岸的沙灘便是人們度假的好地方。
4. 挪威有1/3的國土在北極圈內,每年5月18日至7月14日子夜是永晝期。每天午夜,一團火球剛剛落在地平線上,隨即立刻升起,光芒萬丈,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游客去觀看“半夜太陽”,因此挪威有“半夜太陽國”之稱。
5. 冰島是位于歐洲西北部的島國。在它的首都雷克雅未克以東約80千米處,有著名的斯特羅克爾間歇泉。(顯示圖片) 它每小時噴射幾次,每次持續約4—10分鐘。每當噴射時,滾燙的水通過水塘里的一個洞口(直徑約3米)涌出,呈藍綠色。然后,伴隨著一陣轟鳴聲,氣泡翻騰,一股沸水柱猛地沖向22米以上的空中。蒸汽彌漫,發出嘶嘶聲,然后噴水逐漸平息下來,直到下一次噴發。
1. 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坐落在塞納河中的城島上,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開創歐洲建筑史上一代新風。被視為法國最偉大的藝術杰作之一。整個建筑用石頭砌成,正如法國作家雨果形容巴黎圣母院的名言:“巨大石頭的交響樂”。圣母院正面是立方形,棱角分明,儀態莊嚴。從上而下可分3層。最底層是并排3個桃形門洞,繞門洞的弧形由幾長串浮雕組成,浮雕或表現《圣經》中的故事,或表現地獄景象。圣母院正門入內是長方形大教堂,堂內正殿高于兩旁的附屬結構,一座尖塔巍峨入云,塔高90米,塔上還有一棱形尖頂,頂端是一個細長十字架,遠望似與天際相連。堂內大廳,長130米,寬50米,可放千張木制坐椅。幾百年來,巴黎圣母院一直是法國宗教、政治和民眾生活中重大事件和典禮儀式的表演場所。由于巴黎圣母院與其它景點不同,是免費參觀的,因此國內外游客蜂擁而至。(兩張)
2. 古羅馬科洛塞奧競技場:世界七大名勝之一,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的威尼斯廣場南面。是迄今留存的古羅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征。競技場建于公元1世紀,是為了紀念毀滅耶路撒冷的勝利,強迫8萬猶太俘虜服8年苦役才建成的。據記載,竣工后,總共有5000頭獅子、老虎等猛獸和3000名由奴隸、俘虜、罪犯等組成的角斗士在此持續“表演”了100天。建筑物占地2萬平方米,周長527米,外直徑188米,內直徑156米,圍墻高57米,可容8.7萬觀眾。競技場用淡黃色巨石砌成,分4層,第一至第三層有半露圓柱裝飾,每兩根圓柱之間即為一座拱門,第四層為長方形窗戶和長方形半露方柱構成,極像一個現代的有多層看臺的橢圓形運動場。如今,經歷了近2000年的風雪雨露的侵蝕,半壁圍墻已倒塌,但四周的看臺保存得相當完整。(兩張)
3. “美人魚”銅像:丹麥著名青銅雕像,被視為丹麥國家的標志。美人魚銅像聳立在哥本哈根海港,銅像與人體大小相似,披著美麗的長發,面容略帶幾分羞怯,含著深情的雙眸,終日凝視著大海,若有所待。它是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中的女主角雕鑄的。美人魚完美的藝術形象和安徒生童話的魅力,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
4. 埃菲爾鐵塔:埃菲爾鐵塔聳立在塞納河畔,是巴黎的標志。該塔是為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而建造的,耗資100多萬美元。并以其設計師居斯塔夫?埃菲爾的名字命名。鐵塔既是名勝,也是別有情趣的娛樂場所,每年約有350萬人登上鐵塔。全塔分為3層,每層都有一周圍帶高欄的大平臺,平臺的高度分別為57米、115米和276米,平臺上設有餐廳、商店和影劇院,另外還開辦了視聽陳列館,游人可欣賞到介紹鐵塔歷史和建筑特色的影視節目,還可在第三層平臺觀賞巴黎全景。自50年代以來,鐵塔成為法國廣播電視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無線塔之一。
5. 比薩斜塔:比薩斜塔是屬于比薩大教堂的一座鐘樓。公元1174年動工,1350年完工,為8層圓柱形建筑。塔高54.5米,塔身墻壁底部厚約4米,頂部厚2米余,全部采用大理石,重達1.42萬噸。為羅馬式建筑的模板。塔因造基不慎,興建至第3層即出現傾斜現象,建成之時,塔頂中心即偏離垂直中心線2.1米。600多年來,塔身繼續緩慢地傾斜,故稱“斜塔”。使比薩塔聞名遐邇的原因:傳說1590年,意大利大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比薩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從而使世界各地游客紛至沓來,爭相一睹斜塔風采。為了保護這座古塔,1990年1月起暫停開放,游人只能從外面仰望而不能登塔眺望。
6. 盧浮宮:盧浮宮是法國美術博物館,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岸。原為中世紀城堡,16世紀后幾經改建擴大,到18世紀形成現在的規模。盧浮宮內收藏40多萬件藝術珍品,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名副其實的萬寶之宮。從1932年起,盧浮宮進行了全面修整,分成七個部分:即古代希臘—羅馬文化部、古代東方文化部、古代埃及文化部、繪畫部、素描部、雕塑部、藝術品部。收藏的珍品中以“宮中三寶”(維納斯、勝利女神尼卡和蒙娜? 麗莎)最為著名。每年有200萬觀眾參觀盧浮宮。 (兩張)
7. 倫敦塔橋:倫敦塔橋是泰晤士河上28座橋梁之一,建于1886年至1894年,因橋身由4座塔形建筑聯接而得名。每當泰晤士河中有巨輪通過時,高塔內機器一動,中間的橋面就一分為二,慢慢向上折起;船過后,又緩緩落下。兩塊活動橋面各重1000噸。在歷史上,倫敦塔橋被稱為倫敦的正門。(兩張)
8. 凱旋門:凱旋門坐落在巴黎市中心廣場的中央,是拿破侖為紀念1805年在奧斯特利茲戰役擊敗俄奧聯軍而建。工程由建筑師夏爾格蘭設計,1806年動工,歷時30年,于1836年落成。凱旋門大約高50米、寬45米、厚22米。它四面設門,中心拱門寬約15米。門上有許多精美的雕刻,均取材于1792年至1815年的法國戰史,其中最杰出的是右側石柱上刻有馳名的《馬塞曲》。1920年在門下建有無名烈士墓,里面埋葬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無名戰士。墓前點著長明燈,經常有人獻上象征法蘭西國旗的紅、白、藍色鮮花。凱旋門內裝有電梯,可直達50米高的拱門上,巴黎名勝盡收眼底。
9. 巴特農神廟:巴特農神廟位于雅典老城區衛城山中心,坐落在山上最高點。建于公元前447年至公元前438年,被認為是多立克式建筑藝術的登峰造極之作,有“希臘國寶”之稱。神廟外部呈長方形,長約70米,寬約31米,有46根多立克式環列圓柱構成的柱廊。圓柱基座直徑1.9米,高約10.5米。每根圓柱由10段—12段大理石接合而成,通體呈棱柱狀。神廟的主體建筑為兩個大廳,兩旁各倚一座有6根多立克圓柱的門廳。東邊門廳通向內殿,殿內原來供奉著巨大的雅典娜智慧女神的雕像,高約12米。巴特農神廟和雅典娜神像均由名建筑師、雕刻師菲迪亞斯設計和創制。巴特農神廟幾經天災人禍,現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殼。雅典娜神像則失蹤,成為世界藝術史上的一大憾事。
歐洲經濟
歐洲經濟發展水平居各大洲之首。工業、交通運輸、商業貿易、金融保險等在世界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在科學技術的若干領域內也處于世界較領先地位。歐洲絕大多數國家屬于發達國家,其中北歐、西歐和中歐的一些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最高,南歐一些國家經濟水平相對較低。
工業
歐洲煤、鐵開采量占世界總開采量的30%以上,汞、鉀鹽均占60%以上,其主要工業部門是鋼鐵、機械、化學、食品。汽車、船舶、飛機、發電設備、農機、電子器材等產量占世界40?0%,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的生產規模巨大。此外瑞士的鐘表和精密儀器、捷克與斯洛伐克的重型機器、德國的光學儀器、西班牙的造船、瑞典的造船和礦山機械等在國際上素有盛譽。
農業
歐洲農業為次要生產部門。農牧結合和集約化水平高為重要特點。主要種植麥類、玉米、馬鈴薯、蔬菜、瓜果、甜菜、向日葵、亞麻等,小麥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50%,大麥、燕麥約占60%以上。園藝業發達,主產葡萄和蘋果。畜牧業以飼養豬、牛、綿羊為主。
交通
歐洲已形成了龐大的綜合運輸網絡,各種運輸方式高度發展,鐵路、公路、海運、航空等都非常發達。運輸業居世界各洲之首位
地形:歐洲地形總特點是以平原為主,冰川地貌分布較廣,高山峻嶺匯集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占全洲面積的40%,其中海拔在500000米的僅占15%,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僅占約2%;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占全洲面積的6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歐洲平原西起大西洋岸,東至烏拉爾山,綿延數千里,形成橫貫歐洲的大平原。阿爾卑斯山脈橫亙南部,是歐洲最大的山脈。東南部大高加索山脈的主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為歐洲最高峰。歐洲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地勢比較平緩,沿岸多深入內陸、兩岸陡峭的峽灣。里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為全洲最低點。
氣候:歐洲絕大部分地區氣候具有溫和濕潤的特征。大陸南北跨緯度35°,包括附屬島嶼也只有47°,除北部沿海及北冰洋中的島嶼屬寒帶、南歐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外,幾乎全部都在溫帶。是世界上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面積最廣的一洲。歐洲西部各地方距海洋均不超過700千米,而東部距海洋最遠的地方可達1600千米,因此歐洲從西向東由海洋性氣候過渡到大陸性氣候。又由于平原遼闊,從浩瀚的大西洋吹來的濕潤西風能無阻地深入內陸,濕潤的空氣調節了氣溫,北大西洋暖流使整個西歐及北歐西部沿海地區更為溫暖。最冷月廣大地區在0?16℃之間;最熱月平均氣溫多在8?4℃之間。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分布情況是由于距大西洋的遠近和盛行風向的不同而有差別??拷笪餮蟮南蝻L坡,年平均降水量達1000毫米以上,廣大的低山、丘陵、高原和平原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在500000毫米之間,南歐三大半島的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區,冬季降水約占全年降水的30?0%。
森林與草原:歐洲森林面積達8.74億公頃,約占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3%,其中以原蘇聯森林面積最廣大。草原面積約占世界草原總面積15%。
6. 意大利旅游業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分析表
1 概述
意大利旅游業歷史悠久,它作為一個成熟的產業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意
大利旅游資源豐富多樣,幾十年來,一直是世界旅游大國,國際旅游外匯收入是
其重要的外匯來源。1965年,接待外國游客2389.4萬,旅游外匯收入
達12.88億美元,居民辦第一位。旅游業是其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但是,近年來,意大利的旅游業出現了滑坡現象。旅游收入雖然有增加,但
外國旅游者人次不斷下降,80年代以來,從世界第二旅游大國下降到世界第4
位。
意大利旅游業的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激烈的國際競爭顯然是主要的方面
之一。要想遏止目前滑坡的趨勢,必須要做多方面的努力,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
就是認真進行旅游資源的結構分析,以便有計劃有步驟地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旅游
資源,實行正確的旅游業發展戰略。
北京大學陳傳康教授在《環球風光旅游——外國旅游地理》一書的序言中指
出,在進行某個國家或地區的旅游業分析時,必須重視風光資源結構的分析,要
充分注意對重要或首選的旅游點或旅游區、較次要的旅游點或旅游區及專業的旅
游點或旅游區加以區別。他還指出,“將風光資源結構引入風光導游是旅游地理
風光描述的發展方向,目前國內外對此還未充分認識”。陳傳康教授這里雖然主
要論述旅游地理的風光描述問題,但實際上他的這一思想具有廣泛的內涵,可以
引伸和擴大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旅游資源結構分析。而將意大利旅游資源的結構
分析和該國旅游業本身及其環境中出現的問題加以綜合分析,可以找出其旅游業
滑坡的原因,并由此提出正確的旅游業發展戰略。
2 意大利旅游資源的結構分析
意大利旅游資源的結構分析,具體內容就是要將不同地區的不同旅游點或旅
游區劃歸不同的等級,而這些等級不僅與旅游點或地區的本身資源條件即資源是
否豐富多樣有關,也與它們在附近各國的旅游資源中所處的地位,與主要客源國
的距離及外國旅游者旅游交通工具和方式等外界環境有關,同時,還與區域內及
世界范圍內旅游業發展的大趨勢有密切關系。具體地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因素。
2.1 旅游點或地區的自身條件,即觀光、度假和娛樂等方面的旅游價值
這是意大利旅游資源結構分析的基本因素。一個旅游點是否屬于首選或第一
級的旅游點(區),其本身的條件十分重要。當然,不能說旅游資源本身沒有吸
引力就不可能發展旅游業。但是有吸引力,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等條件好的旅游
點或旅游區更加容易開發和取得成功,因為觀光旅游是旅游活動的基本要求。
2.2 與客源地或客源國的距離和交通條件
這是意大利旅游資源結構分析的極重要因素。到意大利的外國游客,主要來
自其西面和北面的一些歐洲國家,特別是瑞士、德國、法國和奧地利。因此,到
意大利北部地區旅游的國際旅游者最集中。意大利的南端距離主要客源區遠,盡
管資源本身有一定價值(有山地風光和海灘),但目前價值相對不大。
2.3 外國旅游者的旅游交通工具和旅游方式
意大利旅游資源結構的分析還離不開國際旅游者的主要交通工具和旅游方式。
到意大利來旅游的外國人以各種方式進入意大利,但主要是個人駕駛汽車由北部
山口或隧道進入。駕駛汽車這種旅游方式對旅游者出發地與旅游點和旅游區的距
離有較嚴格的要求。據統計,駕車旅游者一般不愿到100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
旅游和度假,因此意大利南方雖然也有許多風光資源,但對這些旅游者相對缺乏
吸引力。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國際和國內的乘飛機旅游將逐漸得到開展。
2.4 意大利旅游資源的國際、特別是區域的旅游業環境
在進行該國旅游資源結構分析時,也不得不考慮這一因素,因為只有將其旅
游資源放在國際和區域環境中才能顯示出其價值的大小。意大利旅游業的外部環
境有兩個特點,一是附近國家的激烈競爭;二是歐洲在傳統上是國際旅游首選目
的地,但在過去十年中,歐洲的客源市場在逐漸縮小。而美國正在成為繼歐洲之
后的世界第二大接待地或目的地,接待量占世界游客總數的1/15以上。特別
是歐洲面臨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的激烈競爭。在過去十年中,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接
待游客增長率在世界上最高,年遞增率達15%,超過世界平均增長率的一倍以
上。
2.5 近期全球國際旅游活動和旅游業的發展趨勢
據世界旅游組織有關專家提供的題為《2000年前后全球旅游業預測》(
中國旅游報1995年3月12日第4版)的專題報告認為,區域內旅游和遠程
旅游將呈增長趨勢。就旅游類型來看,跨國遠程休閑旅游將以度假村之旅和觀光
之旅為主要模式;區域內旅游將以短期休假、建筑和文化、特種興趣、獎勵和會
議以及游船為主要模式。
7. 意大利旅游業發達的有利條件
原因很簡單,意大利是一個發達國家,人均GDP達到3.4萬美元,它是歐洲第四、世界第八經濟體。意大利在下面幾個行業非常發達。
旅游業發達。意大利是全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國,僅次于法國、西班牙、美國,排在我國的前面。2018年,意大利共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4.2億人次。意大利的面積雖然只有30多萬平方公里,卻有55項世界遺產,包括50項文化遺產和5項自然遺產,遺產數量和咱們中國相當。意大利有很多著名的旅游城市,如首都羅馬,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也是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因為歷史悠久,被稱為“永恒之城”,羅馬著名的景點有羅馬斗獸場、萬神殿、君士坦丁凱旋門等。意大利還有著名的時裝城米蘭、水城威尼斯等。
食品加工業發達。在我國的電影電視里,為了表現一個富人的生活,喝來自意大利的紅酒絕對是少不了的一個鏡頭。意大利最著名的食品行業就是酒類,意大利是世界第一大葡萄酒生產國,排在意大利后面的有法國、西班牙、美國、澳大利亞、阿根廷等國。意大利葡萄酒的出口金額,占到意大利食品行業的1/5以上。意大利的面條、蔬菜罐頭、橄欖油、豬肉制品、奶制品也非常出名。意大利的食品加工業發達,是因為該國的農業很發達。意大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實現農業的全部機械化。
服裝制造業發達。對于一個足球愛好者來說,米蘭是足球城;而對于眾多時尚人士來說,米蘭是世界服裝之都,這得益于意大利發達的服裝制造業。意大利著名的服裝品牌有阿瑪尼、古奇、范思哲、普拉達等。其實它們不僅僅是服裝品牌,也是其他類奢侈品的品牌,它們為意大利賺了大量的利潤。坦白講,國內很多品牌的做工并不比意大利的差,甚至說在質量上超過了它們,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在意的已經不是質量,而是品牌帶來的心理滿足感。在意大利,從事服裝及相關行業的有80多萬人,有9.3萬家服裝和相關的企業,服裝業已經成了意大利的六大行業之一。
除了上述三大行業,意大利的機械行業也非常發達,包括冶金機械、服裝機械、食品機械、農業機械等,而這些機械行業的發達,又產生了發達的冶金業、服裝業、食品加工業、農業等。意大利還有發達的建筑業和家具制造業。看看意大利國內的那些建筑,深受全世界很多人的喜愛。另外,意大利的家具行業,包括照明燈具和全套陳設品,也深受全世界的歡迎。意大利的家具業,為意大利貢獻了大約15%的貿易順差。
從上面幾項可以看出,意大利人只是表面“懶散”,事實上是因為他們很多行業都已經實現了機械化,不需要人工費太多的力氣;另外,意大利人的產品都是高附加值的產品,例如一件阿瑪尼的服裝最少1萬元,而我國很多質量不比阿瑪尼差的服裝只要1000元或2000元。也就是說,人家一件服裝,就比你5件或10件賺得還多。懶散的意大利人:為何還那么富裕?因為實現了機械化,不需要勞動那么久;另外,通過高附加值的產品賺取高額利潤。
8. 意大利旅游產業
農業:農業是意大利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意大利的農產品在中國的進口市場就占了40%的市場份額。而且,意大利的農產品每年都保持著穩中有升的趨勢,除了氣候不好以外。
葡萄酒產業:意大利的葡萄酒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而且國際市場對葡萄酒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2017年,意大利的葡萄酒出口率達到了57億歐元了。
制造業:意大利的高精尖制造業也是意大利的支柱產業之一,每年都為意大利的經濟發展制造了1%的動力。
旅游業:意大利的風景環境也不錯,吸引了不少外來游客,推動了意大利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根據意大利公布的數據來看,2016年,到意大利旅游的人口數量竟然高達1.1億多,創下歷史最高。
機械設備產業:意大利的機械設備產業在世界上排名第四,產值占了月9%,而且意大利的機械設備主要是出口經營的,主要向中國、歐洲等地輸出。
除此以外,意大利的皮革、機床、制鞋、紡織機械工業、航天航空產業、汽車零配件等都是該國的優勢產業。看來,意大利還是有很多優勢產業自成立它的經濟發展的
9. 意大利旅游發展現狀
1、申根簽證(C類):所有停留日期不超過90天2、國家簽證(D類):所有停留日期超過90天,持D類簽證進入意大利后,須在8個工作日內到當地警察局申請居留許可證3、使領館一般會根據以下幾點考慮,給你多長的停留日期:簽證申請表填寫的擬定進入申根地區日期和擬停留天數意大利邀請函上寫明的日期、停留天數提供的航班訂位單注明的歐洲抵離日期提供的在申根地區停留時期的酒店預訂確認單上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