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東南亞華人是在海外最大,經濟上最成功的一個群體。他們在當地都比較富裕,幾乎壟斷了東南亞的制造業、建筑業個服務行業,但由于歷史及自身因素,他們在當地政治地位并不高,普遍受到土著們的歧視甚至是仇恨。九八年印尼的排華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令人遺憾的是,當時印尼政府并沒有為此付出代價,真正幕后組織者也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這也是中國華人在國外遭受的最大一次災難。
東南亞哪個國家的工業實力最強?
東南亞11個國家,除了東帝汶不在東盟內,10國中印尼經濟總量GDP2017年首破1萬元美元(1.015萬億)。
印度尼西亞:工業的起步依托油氣、礦產、森林和海產四大資源,發展能源、礦業、木材加工和食品工業。如今,政府著力在食品加工、紡織和服裝、汽車、電子、化學五大先導產業實行“工業4.0”,將其上升到新高度:印尼工業重建和產業升級、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提高、2030年前進入全球十大經濟體的必由之路。
泰國:2017年GDP4553億美元。工業為出口導向型,尤以汽車制造、電子和IT業發展迅猛,使原來僅靠大米和沙灘的國家升級為地區中低成本制造業中心,如今正由紡織服裝、電機電子、運輸設備等向建材業、IT產品、石化和鋼鐵延伸,但動作不大,因為泰國傳統上以服務業占先。
新加坡:2017年GDP3239億美元。工業以石化、電子、生物醫藥和機械制造(高端海洋裝備)最負盛名,是世界第三大石化與煉油中心,具備產品高端、技術領先等特點。
馬來西亞:2017年實現GDP3147億美元。自詡亞洲最具活力的經濟體,繼續保持錫與橡膠出口地位的同時,努力實現經濟多元化,在油氣開采、電子加工、汽車制造等領域有長足發展。2018年10月馬哈蒂爾啟動《國家工業4.0政策》,側重方向包括制造業三大催化行業:電子電氣(工業電子、消費電子等)、機械設備(專業設備加工、發電設備等)、化工(石化產品、橡塑產品等),以及兩個重點增長領域-航空航天(系統集成、工程設計等)和醫療設備(智能穿戴、醫療設施等)。
菲律賓:2017年GDP3135億美元。工業以食品加工、輕工制造、建材加工、服裝電子加工為主。工業占GDP的24%,沒有明顯的產業或行業優勢。
越南:2017年GDP2237億美元。憑借勞動人口教育水平高、工資低廉的自身優勢,加之亞洲四小和中國產業結構調整,2013年越南智能手機和電腦元件的出口額已超過咖啡、服裝和蝦類,精于手工制作和精細生產的越南企業正迎來更多的工業和技術產業投資。其經濟模式呈出口驅動+能源依賴+勞動密集三者結合。工業類別以輕紡服裝、輕工制造、石油開采、礦產開發、食品加工的傳統工業+外資加工驅動型:電子IT、智能手機、造船機械等。
緬甸、柬埔寨、老撾、文萊四國工業基礎相對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