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鄉村旅游帶動脫貧
以生態旅游為核心的生態扶貧,充分發揮生態扶貧與產業扶貧的協同作用。
第一,花大力氣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是基礎。即使貧困地區自然資源相對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氣候條件獨特,但不一定直接適合開展生態旅游,需要政府進行資源重組整合,以利于生態旅游業開展。既能夠保留古井、老樹等記錄村莊嬗變的風物,又需通過改善基本的住宿、衛生條件;既保護原有的山水林田湖草,又需通過對特色種植業、畜牧業、養殖業進行適合生態旅游業發展的重新規劃。政府花大力氣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應有針對性地利用地方特色,為開展以生態旅游為核心的生態扶貧提供基礎。
第二,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條件。大連作為著名旅游城市,每年來連游客數量達到8000萬左右,生態旅游村與城市中心地帶的交通便利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外地游客的相關計劃。應進一步完善交通規劃,使公路的布局合理,軌道交通更便利,縮短往返路上耗時,為一日游、兩日游等生態旅游項目提供更多可能性和便利條件,帶動貧困地區的旅游及相關產業的發展。
2. 靠旅游脫貧的地方
精準扶貧十大工程分別為:干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扶貧小額信貸、易地扶貧搬遷、電商扶貧、旅游扶貧、光伏扶貧、構樹扶貧、致富帶頭人創業培訓、龍頭企業帶動。
這其中,既包括干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等“傳統項目”,也包括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構樹扶貧等新手段、新方法。
3. 旅游脫貧的例子
扶貧項目的目錄有:干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扶貧小額信貸、易地扶貧搬遷、電商扶貧、旅游扶貧、光伏扶貧、構樹扶貧、致富帶頭人創業培訓、龍頭企業帶動。
4. 鄉村旅游業脫貧例子
屬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桓縣。
我去過十八洞村,是少數民族村寨,交通閉塞,經濟落后。但它峰巒疊翠,風光秀美,又確實是個可以開發的好地方。后來,它被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精準扶貧點,受到各地的關注,貧窮面貌也己改變。十八洞封以前是遠在深山人未識,現在,村里各種經濟也在蓬勃增長,尤其是鄉村旅游業這塊正突飛猛進。
5. 鄉村旅游助力脫貧攻堅可采取的措施
?。ㄒ唬﹥灮a業空間布局
加強縣域統籌,因地制宜發展多樣化特色種養,積極發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業等鄉土產業,推進形成縣城、中心鄉(鎮)、中心村層級明顯、功能有效銜接的結構布局,促進縣鄉聯動、產鎮融合、產村一體。推進縣域、鎮域產業聚集,支持農產品加工業向主產區縣域布局,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以鄉(鎮)所在地為中心的產業集群。支持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下沉重心,向有條件的鄉(鎮)和物流節點集中,推動鎮村聯動發展,實現加工在鄉(鎮)、基地在村、增收在戶。
?。ǘ┏掷m做強現代種養業
創新產業組織方式,推動種養業規?;l展,向全產業鏈拓展延伸,提升效益和質量。鞏固提高糧食產能,實施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加速劃定10.58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與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保證2020年完成8億畝建設任務,力爭2022年提高至十億畝。加速農業科技創新尤其是育種創新,推動農業機械裝備升級。增強生豬等畜禽產能建設,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肉蛋奶等供給。優化生豬產業和屠宰產能布局,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推動奶業振興。推進漁業健康養殖,提質增效。
?。ㄈ┐罅ν七M產業融合發展
培育主體帶動融合發展,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合作社與家庭農場及小農戶開展生產經營合作,構建緊密聯結機制。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強鎮,創建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形成多主體參與、多要素聚集、多業態發展、多模式推進的融合格局。支持主產區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統籌農產品產地、集散地、銷區批發市場發展,建設一批專業村鎮、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強縣。
(四)發展壯大新型經營主體
擴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隊伍,打造大型農業企業集團,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向重點產區與優勢區集聚。發展農民合作社與家庭農場,支持開展加工流通等多種經營,向綜合合作社方向發展。扶持一批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從而實現抱團發展。
?。ㄎ澹┲Υ蛟飚a業園區
推動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與企業集中,建設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加速建設一批特色產品基地,認定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培育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建設一批功能多樣、設施完備的園區景點。布局建設一批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六)實施質量興農綠色興農
依照“有標采標、無標創標、全程貫標”要求,制修訂農業投入品、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新業態及產品品牌標準。培養一大批叫得響、有知名度的地區公用品牌和企業品牌,創響一大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產能,列入國家禁止類產業目錄的,不可進到鄉村。激勵加工副產物循環梯次綜合利用。
?。ㄆ撸┐罅ν苿愚r村創新創業
壯大創新創業群體,貫徹落實創新創業扶持政策,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新創業,正確引導返鄉農民工到縣城和中心鎮就業創業。培養一大批農村創新創業導師和領軍人物。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宣傳推介創新創業帶頭人、優秀鄉村企業家和典型縣,創建一大批具有地區特色的農村創新創業示范園區和實訓孵化基地。激勵發展農村電商,深入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加速實現鄉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增強鄉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藝人和經營管理人才培訓,提升創業技能。
?。ò耍┥钊胪七M產業扶貧
盯緊扶貧攻堅目標,鞏固和擴大扶貧攻堅成效。支持貧困地區尤其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開發特色資源,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組織中國大型加工、采購銷售、投融資企業及科研單位與貧困地區對接,開展招商引資,推動產品銷售。正確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貧困地區合作創建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推動貧困戶進到大市場。
6. 鄉村旅游脫貧典型事例
關于‘鄉村旅游發展背景’的問題回答
國家一直大力提倡發展農村經濟,大力提倡發展農村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財政貼息,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發展,進行‘一村一品’示范,促進貧困群眾進行脫貧并走上致富道路。在國家大力扶持下‘一村一品’以及鄉村旅游已在很大程度上獲得了成效,如中國的下黨鄉,發展鄉村旅游還沒幾年,貧困戶基本已經脫貧。它的‘一村一品’中的茶葉——壽寧高山茶,已獲得國家地理性標志產品,自己不用出一分錢,廣告已經打到了中央電視臺。由此可見,有國家政策為后盾,現在發展‘一村一品’以及鄉村旅游就是最好時機。
靠近市區及縣城周邊的鄉村,有得天獨厚的地域條件即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他的鄉村旅游業發展都很旺盛。而遠離縣城的偏遠山區的旅游業發展就舉步艱難了。由于這些地區醫療教育等條件跟不上,人員依舊流失,村中只剩些老人及留守兒童,有能力的人不愿意留在村里發展,‘一村一品’根本得不到實施,由于路途遠,交通不便,特色旅游也發展不起來,經濟依舊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