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小涼哥,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下面就我知道的回答一下。
重慶北站(北廣場)做高鐵到永川東站,然后東站滴滴或者出租或者公交車到永川客運中心,然后買票買黃瓜山的車票一般4.5元到中華梨村下車或者下面吃飯住宿的幾個農家樂
黃瓜山,距離永川城區15公里,可以在永川市區乘坐前往此地的客車。交通很便利。這里的氣候環境十分舒適,是踏青郊游的絕佳之地。黃瓜山上的中華梨村名氣很大 許多游客慕名前來尋找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感覺。此外山上的旅游景點 桃花源也具有非常的吸引力。上山還有許多的狩獵場和農家樂 游客可以非常輕松自在舒適的在這里放松自己的心情。
永川黃瓜山是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區、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試點示范區和重慶市現代農業示范區。黃瓜山山勢雄偉,地貌奇特,因其山形如黃瓜而得名,平均海拔高度為550米,年平均氣溫為18-22度,森林覆蓋率達80%,區內鄉村自然風光宜人,農業產業化基礎態勢良好,鄉村旅游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服務接待水平日臻成熟,是永川旅游的一大名片??尚蕾p森林景觀大道、游客接待中心、中華梨村、桃花源、重野等景點,可品嘗狩獵場、怡秀靜園、建工農莊、野豬林等鄉村特色美食園的餐飲,可游覽六萬畝連片成型的梨、藍莓、枇杷、向日葵等農業園區,讓游人領略現代農業規模景觀化,加上正新建的四季花海、香果樂園、來龍湖風情小鎮、泰國風情園等項目?!澳嗤练曳?,花果飄香”“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四季有美食”的鄉村休閑旅游區正在成型。
景區景點一覽:
1、來龍湖風情小鎮
2、中華梨村
3、四季花海
4、藍莓園
5、狩獵場
6、衛星湖
7、大佛寺
景區門票及開放時間
全天全年開放,景區無門票(有個別小景點有門票)。
景區特色推薦
黃瓜山賞花節:梨花潔白、味清香,淡雅而不鋪成,明麗而不濃郁。每年3月中下旬,萬畝梨花昂首枝頭,迎春怒放,漫山遍野連綿數里一片雪白,加上各種活動的添彩助興,吸引了周邊市、區群眾熱情參與。
黃瓜山采果季:每年夏秋時節,山上的梨、藍莓、草莓、葡萄相繼成熟,游客即可欣賞果滿枝頭的喜悅豐收感,又可體驗親身采摘的樂趣。
旅游交通
客運交通
1、永川─黃瓜山場
2、永川—黃瓜山場—吉安鎮
公交交通
112路公交,從神女湖始發,途經農機校(新校區)—高速路口—興龍湖—水晶城—棠城公園—人民廣場—二轉盤—三轉盤—同心苑—一環路—森林大道—游客接待中心
自駕車
永川高速路——興龍大道——一環路——森林大道——進入景區
景區旅游服務電話
景區咨詢電話:
黃石未來的中心會是在黃金山嗎?
從地理的角度來講,黃金山是黃石大冶陽新的中心,是黃石地區的地理中心,而且由于地廣人稀非常適合開發,中間是大冶湖,沿湖發展,生態環境優越,再來說發展,黃石港和團城山發展已經幾乎到了極限,沒有可開發利用土地資源,項目沒有落地的土地,拆遷成本高,下路和鐵山有同樣的問題,同時大冶地區的發展往西是工業區,有大量的工廠和農村,而且地勢低洼,不利于城市發展,往南是碧桂園地區,大冶城區已經是狹長的發展方位南北長,東西短,跟平常的城市圓形擴散不同,對城市交通很不利,南北方向就那么兩三條大道,節日人多的時候很容易堵車,長條形城區發展還會導致人口分散,商業中心不容易聚集,其實是一種不良的城市發展形態,未來大冶人也更看好黃金山的發展,相比城南碧桂園和城西,往東的黃金山更占盡天時地利,如果高品質開發,引進高品質開發商,高品質商業中心,高品質開發大冶湖生態資源,隨著未來黃石的政治商業項目的向黃金山遷移,必然吸引大冶人的置業,現在的黃石中心是團城山,但是地理發展瓶頸是團城山不可逾越的鴻溝,隨著武漢城市圈的發展,黃石必然受到武漢輻射,外溢的產業鏈也會在黃金山輝煌發展,到時候人口必然向黃金山聚集,陽新大冶黃石都可以輻射到,這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阻擋不了趨勢。除了黃金山,沒有地區能替代他的位置。
1、園博園、礦博園、市民中心、規劃館、地礦博物館、醫療中心、奧體中心、黃石一中、湖北工程學院都建在黃金山了,都是按照特大城市的容量、國內前沿的高水平建設成的,看上一眼都覺得高大上、充滿可現代感的;
2、城市輕軌重點站、公交直達站、山南鐵路、大冶湖特大橋都建起來了,然后吧,黃金山的道路已經是四通八達、連接大冶、陽新、老城區了,除了人流量少點,其實已經完全具備了一個大城市的人流、物流集散中心的功能了;
3、產業方面,最可觀的就是電路板企業高度集中起來了,定穎、滬士帶動下,電路板企業蜂擁而至了,上下游配套的也正在集聚,亞洲第二的規模已經是不真的事實了。本土的有色、華新、東貝、勁酒、美島都把主打的車間、主要的生產線都移步黃金山了;
4、房地產方面,保利、恒大、萬科、碧桂園、綠城這些國內的地產巨頭或者已經開建或者準備進軍黃金山了,土地積蓄方面,除了已經遍地都是工地的原四棵鄉的地塊,邊上的汪仁、陽新的大王、太子、金海煤炭開發管理區都是蓄勢待發的,又有了鐵山區這樣一套完整的行政建制,完全就可以再更深入、更大范圍把建設搞上去了;
5、二、三十年前,黃石的市中心在黃石港,是沿江發展、圍繞冶鋼的建設而來的;一、二十年前,市中心其實只能說是行政文化中心挪步團城山了,是因為市區面積確實太小,僅僅就是黃石大道一條路的縱深,一點騰挪的空間都沒有了,只有往張家湖方向走了;未來呢,在團城山越來越像老市區一樣只是宜居而且已經擁擠的情況下,毫無疑問:黃石的未來的中心不僅是在黃金山,而是在更廣闊的大冶湖兩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