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媳婦就是赫哲族,我娶了赫哲族的姑娘當老婆,這個問題我來回答。赫哲族在新中國成立之前還是奴隸制社會,有語言沒有文字。赫哲族傳統的生產勞作方式就是靠捕魚,是典型的漁獵文化。
俄羅斯境內的赫哲族大約有二萬人,分布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若干個村屯中。他們現在的主要生產生活方式還是捕魚,在黑龍江上捕魚。俄羅斯江里的魚特別多。簡單的捕撈就能撈到很多魚。
人除了吃以外,還有許多的生活需求。魚捕撈的多不代表生活能過得非常好,因為魚多了非常便宜。當地大馬哈魚回游的季節能捕撈到許多的大馬哈魚。會有許多魚販去當地收馬哈魚,2015年的時候。公魚100盧布(10元),母魚150盧布(15元,大約帶2斤紅魚籽)
中國東北的“赫哲族”,在俄羅斯叫“那乃人”,他們世居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19世紀,清朝政府、沙皇俄國簽訂《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之后,這個民族成為跨國民族。
20世紀50年代末之前,那乃人主要過著傳統的生活,主要以捕魚為生。但隨著漁業資源的減少,以及蘇聯在當地集體農莊的擴大,很多那乃人放棄漁業,轉向工業、農業。因為那乃人的主體部分是農村居民,所以男人主要從事林業和地方工業,女人從事于服務行業。
蘇聯解體后,那乃人在經濟轉型過程里遭受巨大困難,不過還是在建立起一些列的民族企業、家族小公司。在俄羅斯整體經濟低迷的大趨勢之下,那乃人薄弱的經濟底子舉步維艱,不僅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而且受到一些不合理稅收的影響。
傳統漁業的危機,加上不善于市場運作,致使那乃人的居住區矛盾叢生,特別是失業者數量眾多。早期的資料顯示,1999年有42%的那乃人沒有工作,農村的那乃人更是失業率達到64%。
隨著阿穆爾河(黑龍江)遭到污染,以及過去對漁業的過度開發,讓河中的大馬哈魚大量減少、鮭鱒魚更是少之又少,以漁業為生的那乃人限于困頓。漁業危機又刺激林業的擴大化,導致當地的森林面積大量消失,這又使阿穆爾河的環境更加惡化、本地有經濟價值的動物急劇減少。
現在俄羅斯經濟衰退厲害,2020年GDP是1.47萬億美元,還不如中國廣東的1.61萬億美元?,F實很真實而殘酷,那乃人想得到中央的支持非常有限,很多民族村社的基礎設施遭到破壞沒有得到及時修整,并且有不少漁業加工車間、日用品服務企業被迫關閉。
有數據顯示,至2002年10月為止,那乃人共計12160人,其中99.6%會熟練說俄語,但熟練或一般掌握那乃語的人只有26.5%。事實上,隨著那乃人生活方式的被動改變,很多那乃人在被俄羅斯人同化,主要表現為婚姻融合。
那乃人是俄羅斯境內“滿-通古斯語族”人數較多的民族,盡管他們的生活不容易,但是依舊渴望振興民族文化。那乃人開始重視自己的語言,已經在一些幼兒園、小學恢復教授那乃語,逐步改變民族語言被忽視的歷史。
總體而言,那乃人的生活不是很如意,至少遠不如中國境內的赫哲族。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已經放棄傳統漁業,轉業于其他領域。因為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那乃人的失業率非常高,存在社群性的經濟危機??上驳氖牵砹_斯在落實對土著人口較少民族的扶持,以及那乃人對市場經濟的適應,想必以后的日子會不斷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