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黔東南州民族文化旅游發展概況簡述
凱里南主要景區有:
1.云谷田園生態農業觀光公園 AAAA
云谷田園是貴州省人民政府確定的“2012年農業產業園區建設項目”,也是貴州省黔東南州“臺灣農業科技示范園”,位于素有“歌舞之鄉”的凱里市舟溪鎮,距離凱里市區12公里。
2.凱里苗侗風情園 AAA
定位為黔東南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窗口的凱里苗侗風情園,是集黔東南州民族文化之大合,匯黔東南州文化產品之精華的“濃縮版黔東南”。
3.苗妹非遺博物館 AAA
苗妹非遺博物館是由凱里一家從事服飾、刺繡等生產加工的企業投資3000多萬元打造,占地980平方米,共有四層樓,分為民族服飾展廳、古民居用品展廳、手工藝品展示區及銀飾文化展廳。
4.清水江水利風景區
凱里清水江水利風景區全長63.8公里,規劃總面積達79.54平方公里,屬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風景區。
5.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
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博物館的建筑形式頗有民族特色,中央塔樓采用侗族鼓樓重檐形式,東西塔樓采用苗族吊腳樓形式,以外觀來強調黔東南是“苗侗之鄉”。
6.增沖鼓樓
增沖鼓樓位于貴州省從江縣城西北50公里的增沖寨。增沖鼓樓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
7.岜沙苗寨
岜沙(當地人稱biasha)苗寨位于貴州從江縣面向都柳江一側海拔550米的山坡上,全寨有300余戶人家。
8.從江
介從江縣城被都柳江一分為二,兩邊都只有1條街道,東岸為老城,西岸則被新建筑統治。
9.麻塘革家寨
麻塘革家寨位于凱里市城北的龍場鎮,距離凱里市區21公里。
10.石龍寨西家
石龍寨西家石龍寨西家位于凱里市西北部,距市中心20公里,因寨內有惟妙惟肖的水牛石、姊妹石、將軍石等十大石景得名。
2.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特色
黔東南山清水秀,人杰地靈,近現代革命文物十分豐富。紅軍長征時期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會議會址、榕江紅七軍軍部舊址、革命先驅龍大道故居和周達文故居等展現了黔東南輝煌的革命文化歷史。
黔東南有鎮遠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一座,有黃平舊州鎮、黎平德鳳鎮和雷山西江鎮等三座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有黃平、麻江銅鼓和劍河溫泉等三個國家文化部命名的農民畫之鄉,還有九個省級藝術之鄉,即郎德苗族歌舞藝術之鄉、黎平茅貢侗戲藝術之鄉、從江小黃侗歌之鄉、臺江苗族反排木鼓舞藝術之鄉、黎平肇興侗族鼓樓藝術之鄉、黃平泥哨藝術之鄉、岑鞏思州石硯藝術之鄉、施洞苗族刺繡藝術之鄉和雷山挖拜苗族銀飾藝術之鄉。這些斑斕多彩的藝術珍品,不但鐫刻著深厚的文化歷史,而且具有獨特的風格和個性,是人類文明的結晶。
3. 黔東南最具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
黔東南是貴州省下轄的自治州,州府凱里市,位于貴州省東南部、黔湘桂交界處,下轄凱里、麻江、丹寨、黃平、施秉、鎮遠、岑鞏、臺江、劍河、三穗、天柱、錦屏、黎平、榕江、從江、雷山等16個縣市??偯娣e30282.34平方公里,地勢西高東低,自西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歷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其境內居住著苗、侗、漢、布依、水、瑤、壯、土家等33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80%。境內溝壑縱橫,山巒延綿,重崖迭峰,原始生態保存完好,有雷公山、云臺山、佛頂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護區與自然保護區29個。
4. 黔南歷史文化簡介
黔南是世界知名的地質公園和天文之城,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坐落在黔南州“平塘國家地質公園”中,被譽為“中國天眼”,是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是著名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十倍。這項人類天文研究歷史上的偉大科研工程,更是引爆了天文科普體驗熱潮,成為世人認識黔南的金字招牌。
還可以在擁有“七奇”景觀的掌布、以及世界級天坑群景區領略自然之奇,感受世界第一高墩——平塘“天空之橋”。在有“東方洞穴博物館”之稱的羅甸大小井風景區、在好花紅鄉村旅游區體驗地道的黔南民族鄉村生活,在綠博園游覽“一島兩湖十景”,到茶文化影視小鎮體驗國茶飄香穿古越今,本條線路是您“觀天探地”的最佳選擇。
5. 黔東南民族文化旅游資源
黔東南州只有一個世界自然遺產它就是施秉云臺山,施秉云臺山位于貴州黔東南施秉縣北部,這里原始自然生態、天象奇觀、奇峰麗水、云海奇觀、佛教遺址、道教古剎等自然和人文景觀為特色,被稱為“植物寶盆、動物寶庫”。這里群峰聳立、氣象萬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發育最好最為壯觀的白云巖喀斯特地貌,有著全球最美的白云巖喀斯特地貌稱謂。登上觀景臺,一覽眾山小的感覺,讓人心曠神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此之美。
6. 黔東南旅游景點和歷史文化的介紹
西江千戶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的史詩,是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臺。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的首選之地。
西江千戶苗寨由十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擁有遠近聞明的銀匠村,苗族銀飾全為手工制作,其工藝具有超高水平,能打造您所需的各式各樣裝飾銀品。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西江苗族同胞在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區開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濃郁的農耕文化與優美的田園風光。由于受耕地資源的限制,生活在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這里的地形特點,在半山建造獨具特色的吊腳樓,上千戶吊腳樓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層巒疊嶂,鱗次櫛比,蔚為壯觀。這里的苗族居民根據自己的信仰和習俗,在每個村寨的坡頭都種植了成片的楓樹林作為護寨樹,成為當地重要的自然景觀之一。
7. 黔東南民族特色文化
黔東南州主要民族節日有:[蘆笙會]-正月初三至初五|苗族|凱里市翁義|蘆笙舞、斗牛、對歌
[多耶祭薩]-正月初三至初四|侗族|肇興、紀堂| “抬官人”等
[搶花炮]-正月二十八|侗族|從江縣城|搶花炮
[蘆笙會]-正月初五至初七|苗族|凱里市鴨塘鎮|蘆笙舞
[踩鼓節]-正月初六|苗族|臺江稿午寨|踩鼓、游方
[蘆笙會]-正月初七至初九|苗族|凱里市里禾|蘆笙舞
[蘆笙會]-正月初十至十二|苗族|凱里市大中|蘆笙舞
[蘆笙會]-正月十三至十五|苗族|凱里市青曼|芒筒蘆笙舞
[蘆笙會]-正月十六至十八|革家|黃平重安江肇興|蘆笙舞
[蘆笙會]-正月十七至十九|苗族|凱里市龍場鎮|蘆笙舞
[蘆笙會]-正月十八至二十|苗族|凱里市舟溪鎮|蘆笙舞、斗牛
[元宵節]-正月十五|苗族|臺江縣城、施洞|龍燈會
[翻鼓節]-二月肖亥日|苗族|凱里市、丹寨清江苗寨|情郎跳、木鼓舞
[二月二]-二月初二|苗族|臺江反排|跳蘆笙
[接龍節]-二月初二|苗族|三穗寨頭|接龍敬橋
[三月三]-三月初二至初四|苗族|鎮遠縣報京鄉|對歌、蘆笙舞、討藍子
[花炮節]-三月初三|侗族|龍額、雙江|搶花炮、摔跤
[姊妹節]-二月十五至十六|苗族|施秉雙井|游方、踩鼓、跳蘆笙、姊妹飯
[姊妹節]-三月十五至十七|苗族|臺江縣施洞|游方、踩鼓、跳蘆笙、姊妹飯
[四月八]-四月初八|苗、漢|黃平縣飛云崖|賽馬、蘆笙舞、斗鳥
[龍船節]-五月初五|苗、侗、漢|鎮遠縣城|賽龍舟
[小端午]-五月初五|苗、侗、漢|施秉縣城|劃龍船、賽馬、吹蘆笙
[龍船節]-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苗族|臺江縣施洞鎮|劃龍船、踩鼓、對歌
[爬坡節]-六月十九至二十一|苗、漢|凱里市香爐山|跳蘆笙、對歌、斗鳥、游方
[踩鼓節]-六月二十一起鼓后第13天|苗族|臺江稿午寨|跳木鼓、對歌
[七月半]-七月中旬“卯”日|苗族|凱里市翁頂鄉|跳蘆笙、對歌
[洛香蘆笙會]-(逢奇數年舉辦)八月十三至十五|侗族|從江縣洛香、黎平縣肇興、紀堂|蘆笙舞
[蘆笙會]-九月二十六至二十七|苗、革|黃平重安江|跳蘆笙、斗牛、游方
[蘆笙會]-九月二十七至二十九|苗族|黃平縣谷隴|跳蘆笙、斗牛、游方
[苗年]-十月中旬|苗族|凱里市、雷山縣|跳蘆笙、斗牛、游方、踩鼓
8. 黔東南州歷史文化
黔東南州的全稱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民族主要有苗族、侗族和漢族,他們是大雜居,小聚居。各民族之間的生活文化習俗相互影響,民族文化習俗特色主要有苗族、侗族的過苗年、侗年,三月三、四月八姊妹節、嘗新節等等
9. 黔東南民族文化與民族歷史文化和地理環境的關系
1、下司古鎮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下司古鎮,曾被人譽為“小上?!?、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稱。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是中國紅蒜之鄉,鋅硒米之鄉,世界名犬下司犬之鄉,世界優秀、亞洲最好的皮劃艇激流回旋基地就在這里。
2、云谷田園生態農業觀光公園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云谷田園是貴州省人民政府確定的“2012年農業產業園區建設項目”,也是貴州省黔東南州“臺灣農業科技示范園”,位于素有“歌舞之鄉”的凱里市舟溪鎮,距離凱里市區12公里。園區總占地面積為2300畝,一期500畝,以臺灣現代精品農業生產示范區、大型有機生態餐廳、農業休閑觀光采摘為主。
3、苗妹非遺博物館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苗妹非遺博物館是由凱里一家從事服飾、刺繡等生產加工的企業投資3000多萬元打造,占地980平方米,共有四層樓,分為民族服飾展廳、古民居用品展廳、手工藝品展示區及銀飾文化展廳。
4、凱里苗侗風情園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定位為黔東南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窗口的凱里苗侗風情園,是集黔東南州民族文化之大合,匯黔東南州文化產品之精華的“濃縮版黔東南”。其地理位置于凱里市中心區域,占地面積595畝,建有鼓樓、風雨橋、風雨長廊、蘆笙場、美人靠等極具苗侗民族元素的建筑,散發出黔東南獨有的民族建筑魅力。目前,園區有銀飾刺繡旅游商品區、民族特色餐飲區、休閑娛樂住宿區等13大功能區,涵蓋了 “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具備了“一園看黔東南文化”、“一園品黔東南風情”、“一園嘗黔東南美食”、“一園買黔東南旅游商品”的功能,已成為苗族侗族風情體驗基地和黔東南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的宣傳窗口。
5、丹寨萬達小鎮坐落于丹寨縣東湖湖畔,以苗族傳統特色建筑為基礎,以丹寨歷史文化傳承與民族風情為核心。小鎮分為姊妹街、尤公街、苗姐三大主題街,與尤公廣場、苗年廣場、鼓樓廣場、錦雞廣場四大廣場。景區擁有創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最大水車(直徑28米)。苗族賈理、蘆笙舞、錦雞舞、苗年節、苗族蠟染、古法造紙、苗族服飾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璀璨聚集。
6、青龍河水利風景區為國家水利風景區。據國家水利部公布的第十六批國家水利風景區名單獲悉,開陽青龍河水利風景區榜上有名。青龍河水利風景區位于開陽縣禾豐鄉,是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境內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馬頭寨古建筑群,省級著名風景區—香火巖等,與國家“AAAA”級景區南江大峽谷毗鄰。有底蘊深厚的水東土司文化,濃郁的布依族、苗族風情。優美的玉水金盆、書香門第、水調歌頭、水頭寨度假村、布依十三訪、云山茶海、萬壽古橋等著名景區景點享有“十里美畫廊、片片黃金甲”的美譽。
7、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為科普教育基地。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博物館的建筑形式頗有民族特色,中央塔樓采用侗族鼓樓重檐形式,東西塔樓采用苗族吊腳樓形式,以外觀來強調黔東南是“苗侗之鄉”。一樓鼓樓展示廳,陳列館在二樓和三樓,由“黔東南概貌館”、“少數民族風情館”、“少數民族服飾館”、“龍舟館”和“現代民間工藝美術館”等主題館組成。
8、香爐山位于貴州凱里市西北15公里處,四面石崖絕壁,形如香爐,故名香爐山。僅一線小道盤旋而上,方圓15公里,眾山環列,若劍戟刺天。山上雜花叢樹,修篁茂密,云霧繚繞。香爐山因其山形酷似香爐而得名,位于凱里市西北15公里處,是農歷六月間苗漢各族舉辦“爬坡節”的地方。節日期間,香爐山鎮邊的大小山坡上,經常舉辦各種跳蘆笙、對歌、斗牛等活動。
9、岜沙(當地人稱biasha)苗寨位于貴州從江縣面向都柳江一側海拔550米的山坡上,全寨有300余戶人家。因地處偏遠,至今仍保留了古老而原始的生活方式。寨內木樓古樸簡單;四周密林環繞,環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著方式原始,發勢奇特,被稱為:秦時發式漢時裝。
10、從江縣城被都柳江一分為二,兩邊都只有1條街道,東岸為老城,西岸則被新建筑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