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域旅游趨勢
我國旅游發展正在由大眾觀光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并引導旅游消費方式多樣化方向發展!當前,隨著中國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豐富,"旅游十"、"十旅游"新業態充分顯現,推動旅游經濟供給側的深入改革,積極拉動了人民群眾對旅游消費的空前熱情!旅游消費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旅游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柱產業!
2. 全域旅游趨勢分析
全域旅游建設的目標主要是:互聯網+旅游的核心要素是轉變觀念,實現旅游監管、營銷與服務的全面升級。全域旅游時代,旅游產業監管、旅游品牌建設、旅游服務提升、旅游大數據應用四位一體,相輔相成。那全域旅游建設呢,主要是集中打造“智慧旅游+宣傳”、“智慧旅游+服務”、“智慧旅游+產業”這三個方面。
3. 全域旅游發展模式和趨勢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是空間全景化的系統旅游,是跳出傳統旅游謀劃現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謀劃大旅游。全域旅游強調把整個區域作為旅游區進行打造,把全域作為旅游發展的載體和平臺,使旅游成為常態化生活方式;從全要素、全行業、全過程、全方位、全時空等角度推進旅游產業發展,實現旅游景觀全域優化、旅游服務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蓋、旅游產業全域聯動和旅游成果全民共享。
4. 全域旅游發展趨勢
“全域旅游”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指導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將有利于各行各業統一發展目標。以旅游為導向,文物保護、旅游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力量,全域發展旅游事業,旅游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5. 全域旅游趨勢數據
全域旅游是一種提法,但不是一種新業態。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旅游要素的完備齊全。它要求處處可以,時時可以旅游。對旅游基礎設施,吃住行游購娛要求提升,對智慧化大數據平臺,旅游廁所建設都有要求,是旅游達到一定水平才能實現的。它是旅游全要素的提升。
6. 全域旅游市場
鄉村旅游營銷方式單一,基于旅游市場,在營銷上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創新。
1.營銷理念創新
目前常見的理念有全域旅游理念、智慧旅游理念、慢生活旅游理念,但發展鄉村旅游歸根結底是成為游客的身心休憩之地,所以在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上,應該特別注重將儒家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當地特色文化深度融合,并加以創新。
2.營銷戰略創新
當前,國內鄉村旅游前一階段的市場營銷戰略是主攻國內城市客源市場,下一階段要有一個提升,有條件的應努力打造“世界鄉村旅游目的地”。
3.產品創新
產品創新最好的方法是讓消費者提前參與到產品建設中來。當今鄉村旅游營銷的精髓在于體驗,消費者可以提前參與體驗,在產品設計的構思階段,經營者就發動消費者進行充分討論,產品啟動后,更要不斷地吸收消費者的良好建議,不斷完善。
4.營銷形象創新
對鄉村旅游目的來講,其美的內涵不能一成不變,其美的形象代言人和物也不能一成不變,而應緊扣時代脈搏,不斷更新。
5.營銷傳播創新
抓住體驗與分享,精彩體驗+精彩表達,直達網友心扉,使其自主轉發、宣傳、打卡。
6.營銷管理創新
管理的創新重在整合,從線上線下兩方面入手。一是從全域旅游出發,實施全管理,調動目的地的相關部門參與到鄉村旅游開發、建設、管理中來。二是抓住互聯網,加強對各種傳播渠道的整合與管理。
7. 全域旅游趨勢是什么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大眾休閑旅游為背景,以產業觀光旅游為依托,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產業經營、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在全域旅游中,各行業積極融入其中,各部門齊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參與,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為前來旅游的游客提供全過程、全時空的體驗產品,從而全面地滿足游客的全方位體驗需求?!叭蚵糜巍彼非蟮?,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長上,而是旅游質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對人們生活品質提升的意義,追求的是旅游在人們新財富革命中的價值。
“全域旅游”是空間全景化的系統旅游,是跳出傳統旅游謀劃現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謀劃大旅游。全域旅游強調把整個區域作為旅游區進行打造,把全域作為旅游發展的載體和平臺,使旅游成為常態化生活方式;從全要素、全行業、全過程、全方位、全時空等角度推進旅游產業發展,實現旅游景觀全域優化、旅游服務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蓋、旅游產業全域聯動和旅游成果全民共享。
8. 全域旅游趨勢的應對策略
"全域旅游"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指導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將有利于各行各業統一發展目標。以旅游為導向,文物保護、旅游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力量,全域發展旅游事業,旅游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二、以全域旅游理念指導旅游業發展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旅游可以加快城鄉之間的互動融合和統籌發展,可以促進民族之間的互動交流,用“全域旅游”的理念來指導一個區域內的旅游業發展,在布局上將更為合理。
(一)戰略規劃上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國有184處5A級旅游景區;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但盡管如此,我國的旅游業仍存在散、小、發展不均衡、亮點不多的問題,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旅游缺乏一個統攬全局的總體規劃,對旅游發展的戰略定位沒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們要借用專家和群眾的智力,通過編制規劃,明確定位,理清發展思路,確定實施路徑,避免在發展道路上走彎路。因此,把“全域旅游“提升到戰略定位的層面上十分必要。
(二)行業轉型升級上的必要性
第一、二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已到了一個層面,只有第三產業的空間還未全面發揮出來。
據國家信息中心旅游規劃研究中心課題組2015年7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2014兩年旅游產業對GDP直接貢獻都超過7%,旅游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都超過10%;旅游產業間接帶動增加值超過15 000億元,對GDP增長拉動點數在1%左右,對GDP增長率貢獻超過10%;在間接帶動各產業中,對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其中交通運輸、住宿、旅游購物、餐飲等四個行業對旅游業增加值貢獻近90%。
發展全域旅游是旅游業長遠發展的需要,是大眾消費升級的需要,是我國一、二、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是穩增長保運行拉動投資消費的需要。
(三)旅游者需求上的必要性
旅游消費需求是多樣化、個性化的,全域旅游發展要適應城市群發展的需要、適應交通快速發展的需要,達到道路建設風景化、交通體驗休閑化、環境影響最小化的效果;要利用“互聯網+”把智慧旅游項目包裝成大項目,從交通和信息上最大程度地方便游客,從而帶動投資。
全域旅游對生產要素的配置,更能發揮旅游的導向作用!如果我們工作的重點仍然局限在景區景點,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觀效果都會受限。要用全域旅游的概念,布局旅游產業發展,發揮全域旅游對生產要素布局的導向作用?!敝挥型ㄟ^全域旅游才能合理配置資源。旅游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水平,對資源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景區景點。
三、以“全域旅游”指導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
旅游業涵蓋了多個層面,薈萃了古建筑、陶瓷、民俗、宗教和邊塞等多種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開發價值。
(一)“游”
有數據顯示,未來20年,我國人均GDP將超過1.5萬美元,50%以上的居民進入中等收入之列。如果居民人均年出游超過5次,全國旅游市場規模將超過70億人次,旅游將成為大多數人的普遍性消費。
(二)“住”
我國現有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此之還有眾多的民宿,為我國旅游出行提供了穩定的保障。
(三)“行”
中國旅游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旅游市場實現平穩增長,國內旅游36.11億人次,同比增長10.67%;中國出境游市場首次過億,達到1.07億人次,已連續兩年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消費國。預計2015年,出境游人次同比增長16%以上,客源將進一步向中西部地區、二三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延伸。
(四)“旅游+”
“旅游+”是指充分發揮旅游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游平臺,插上“旅游”的翅膀,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在此過程中,“旅游+”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發展空間,推進旅游轉型升級。
長期以來,關于旅游的認識停留在簡單的消費層面,旅游同樣是增強國民幸福感、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的新增長點;是優化區域布局、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增長點。
推進“旅游+”,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一業促五化”,有利于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網絡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
全面推動全域旅游發展,將有利于各行各業統一發展。以旅游為導向,文物保護、旅游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面力量,全域發展旅游事業,旅游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