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游業的就業環境分析報告范文
2020年山西省旅游就業人數約為30萬左右。萊垍頭條
近年來山西省旅游市場每年都在高速增長,其中自由行人數每年增長達30%,傳統組團游增長速度15%。
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司長吳文學表示,到2015年,旅游業總收入達到2.5萬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0%;國內旅游人數達到33億人次,年均增長率為10%;入境旅游人數達到1.5億人次,年均增長率為3%。垍頭條萊
2. 旅游業的就業環境分析報告范文怎么寫
旅游價值可以從經濟價值,娛樂價值,教育價值,文化價值幾個方面分析。
1.旅游的經濟價值
旅游對經濟的推動是非常明顯的,旅游行業促進了當地衣食住行以及娛樂等等方面的消費,從而為當地的政府和商鋪直接或間接地帶來效益。同時旅游人數的增加也刺激了當地的消費,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更多旅游業相關的就業機會。
2.旅游的娛樂價值
在當代節奏快,壓力大的社會中,旅行是一種有效的放松身心和休閑解壓的方式。通過旅行,在游覽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能夠放松自己的身心,開闊自己的視野。
3.旅游的教育價值
現代旅游業對于弘揚中華文化,學習革命歷史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通過旅游和參觀古代文化遺址和景點,能夠更好的接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增加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責任感。
4.文化價值
旅游對于提高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有著積極的作用。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中國境內每一個景點都帶著濃厚的歷史韻味,而繼承并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是華夏兒女的重任。假期旅游則是一個有效的文化傳播的途徑。從文字性的歷史知識到親身感受先人們的生活環境,旅游能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化歷史的含義。通過游覽祖國大好山河,以及各種名勝古跡,使人們的精神文化水平得到了改善。
旅游管理很重要,一定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不能竭澤而漁!
3. 旅游業就業形勢分析
2019年,旅游經濟繼續保持高于GDP增速的較快增長。國內旅游市場和出境旅游市場穩步增長,入境旅游市場基礎更加穩固。全年,國內旅游人數60.0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8.4%;入出境旅游總人數3.0億人次,同比增長3.1%;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6.63萬億元,同比增長11%。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10.94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5%。旅游直接就業2825萬人,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7987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31%。
4. 旅游就業市場調研報告
旅游服務與管理畢業生可以從事旅游行政管理,旅行社,旅游咨詢,旅游景區,旅游電子商務企業,旅游規劃和策劃機構,主題公園的旅游經濟管理,旅游企業的管理工作,或者休閑產業的自主創業等.
1.旅游行政管理部門
旅行行政管理通過考公務員方式,就業單位包括省市區地縣旅游局及其附屬單位,各單位具體職位根本需要而定,可以參考當年公務員招生簡章。
2旅行社
可以任職旅行社各職能部門,比如業務部,計調部,接待部,導游部,外聯部,財務部等.
3.旅游咨詢公司
主要包括:出境旅游咨詢,旅游中介,商務考察咨詢,移民留學咨詢,代訂各地酒店,代訂商務用車,會議會展,旅游顧問,導游培訓等服務??梢詤⒓尤珖y一的旅游咨詢師考試,旅游咨詢也成新的熱門職業
4.旅游電子商務企業
旅游產業已經成為金融,軟件和網上書店最適合網上經營的四大行業之一,由此可見,企業發展前景較好,比如:攜程,藝龍是國內外知名旅游電子商務企業.
5.旅游規劃和策劃機構
可以從事旅游規劃與策劃,包括旅游業發展規劃,旅游景區規劃,旅游策劃等業務。
6.旅游景區
可以從事旅游景區經營和管理,比如主題公園,樂園,影視基地,科技館等
7.旅游,休閑俱樂部
可以從事高爾夫俱樂部,健身俱樂部,沙灘浴場燈行業的經營和管理。還有酒吧KTV等娛樂場所的經營管理,以及各類娛樂休閑場所.
8旅游度假村
畢業生都可以從事度假村的經營和管理
5. 旅游管理就業政策分析
一、旅游管理的就業方向:
1、旅游管理部門,如旅游局,各級行政部門負責對接旅游的相關部門2、旅游公司,如某些大型旅行社,和大型網絡旅游公司3、電子商務公司4、旅游區、景點5、自媒體或者獨立旅行團二、旅游管理專業需要掌握的相關知識:
1、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2、旅游管理問題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3、旅游管理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4、熟悉我國關于旅游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和旅游業的發展動態三、旅游管理所學的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濟法、旅游學概論、旅游經濟學、飯店管理原理、旅游資源與開發四、就業需要注意:
1、所在院校有否旅游專業的傳統或者就業資源2、所在院校的地域有否巨大的旅游資源可以利用3、所在院校的地域經濟水平是否足夠高4、學習本專業最好性格外向,喜歡與人交往,溝通能力強。
6. 旅游專業就業環境分析
一、康養+旅游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完善失業、工傷保險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制度,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殘疾康復服務。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全面取消以藥養醫,健全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健康產業。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二、生態+旅游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
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降低能耗、物耗,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
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
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擴大退耕還林還草。嚴格保護耕地,擴大輪作休耕試點,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是旅游產業發展的保障。
三、文化+旅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在居民對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下,文化將會進一步活態化、物態化、業態化。在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結合旅游扶貧政策后,文旅產業也大有可為。
四、鄉村+旅游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
7. 旅游就業前景分析報告
就業前景不錯 旅游管理專業還可以旅游管理專業是隨著我國旅游經濟的發展、旅游產業的發育而建立的一個新型學科。在中國,這門學科的產生只有二十年的時間,但已成為管理學科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學科部門。 旅游管理已與工商管理并列,是管理學下的一級學科。
該專業培養適應新形勢旅游企事業單位需要的一線服務與管理類專門人才,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知識,較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具備較強的綜合職業能力和發展基礎,能在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從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8. 旅游業的就業環境分析報告范文圖片
就業前景不錯。
地理與旅游專業雖然在中國開設的時間并不長,但其在國外卻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
由于資本主義國家旅游業相對發達,這反過來又刺激了關于旅游的研究和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因而旅游地理專業一直是長盛不衰的熱門專業。同時這些付出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實際上旅游業最重要的不是資金而是人才,從發展的過程中就能看得出,有好的人才,一個好的項目就出來了,一個地方的旅游發展局面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