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夏邑縣旅游必去景點
1、任家大院
任家大院是一座多重四合院建筑群,現存于虞城縣大同路中段北側的建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是豫東保存較完整的清代民居,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任家大院的多重四合院建筑群落,因屬民間官宦大賈之民宅,故史志、典籍均無詳細記載,是清代中葉嘉慶、道光年間世居馬牧集任氏第十五世孫任壯猷生員得了“二品封典”的功名后修建,以后經陸續修建,在馬牧大隅首東北側形成了規模較大的四合院建筑群。其主要部分位于大同路中段北側的東西兩個大院。東側大院建筑多數已被改造,已無原貌。西側大院建筑保存完好,即現在的任家大院。
任家大院整個建筑占地面積3721平方米,房屋102間,沿中軸線有主院3節,布局平面呈“凸”字形,它以門樓過廳、中堂、堂樓為中軸線,按照左右對稱、前低后高的原則,嚴謹地將各個單體建筑連成一片。屋頂是青色小瓦鋪面,內頂為八磚拼扣,檐脊翹張,屋有脊獸,屋脊重疊,脊端皆為專門燒制的獸首飾物。屋內上有垛梁,方木扁椽,下有鏤雕隔扇。各院皆為四門相照,結構對稱嚴謹。
任家大院大門位于東側上首,臨街構造。門樓高闊,亦屬清代私家宅院過車門樓式建筑。上置鯽魚海馬插花獸,下置木雕門額,門兩側座以碩大石獅,門西有轎房1間,專放一頂主人使用的豪華轎子。進入大門設一天井,寬長丈余,西側設一小院,即任宅第一節院落。迎門造一照壁,照壁西側有一門道將天井與任宅第二節院落呈“┓”型銜通。
2、營郭遺址
營郭遺址位于虞城縣南35公里營郭集,面積20萬平方米。遺址上原有火神廟、地藏庵、建吉寺、三義閣、泰山廟、李銀觀等廟宇,各有大院和數十間樓臺殿閣。間植古槐翠柏,前后連成一體,形成一片古建筑群。后代廟廢,只剩建吉寺,后重建堂樓三間,聳立在4米高的營郭臺上,是該縣南最高的一所建筑,周圍七、八里可望見。1978年經初步試探,發現有新石器時代石器、蚌器、骨器和彩陶等多種陶片。另外有墓葬、房基、灰坑、窯址等,內涵極為豐富。據實物分析,這里是一處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晚期遺址,并含有河南龍山文化及商、周、漢、唐等諸文化遺存。此遺址面積大,延續時間長。對研究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河南龍山文化與山東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有極其重要的價值。1986年列為省階文物保護單位。
營廓鎮:營廓鎮位于虞城縣南部,東臨黃家鄉,南接安微省毫文具店州市,西望瞧陽區,北依沙集鎮,總面積雪43平方米。耕地3.9萬畝,總人口2.6萬,轄20個行政村。該鄉土壤肥沃土壤多淤沙兩合土,是金縣有名的糧食囤;萬史悠久,是巾中國英雄花木蘭村的故鄉,花木蘭祠座落在該鄉周莊村,現有木蘭祠,木蘭陵園兩處景點。木蘭祠內現有大殿元清兩道石碑。
3、花木蘭祠
木蘭祠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縣城南35公里的營廓鎮大周莊村,是紀念花木蘭的祠堂,距京九鐵路木蘭站2.5公里,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首期掛牌的重點旅游景點之一。 虞城縣木蘭祠始建于唐代,金、元、清各代均有重修。木蘭祠曾占地萬余平方米,有大門、大殿、獻殿、后樓和配房等。幸存祠碑兩通,詳細記載了木蘭身世、英績及歷代修祠情況。 一千多年來,每逢木蘭的生日舊歷四月初八,地方官司吏率領耆老邦民,前來致祭,以緬懷英靈、教育后代。后來就沿襲成每年四月初八前后為期三天的香火大廟會,豫、魯、蘇、皖四省交界百余里的群眾,紛紛前來趕會燒香,進行貿易。
4、魏堌堆遺址
魏堌堆遺址位于店集鄉魏堌堆村,1986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高出地面1.5米,重點保護面積92800平方米。文化層厚4.5米,下層內含大汶口文化的罐、甕、盆、杯等器物,有夾砂和泥質灰陶,紋飾有方格紋、藍紋等;中層含有龍山文化的遺物,器型有鼎、深腹罐、單耳罐、碗、平底盆等,生產工具有石斧、石刀、石鏃、蚌鏞、陶紡輪和陶網墜等,屬造律臺類型遺址(距今約4000年);上層埋有許多秦漢時期的空心磚、石棺墓葬,疊壓達三層,內涵相當豐富。該遺址對研究南亳遺址具有重要的意義。遺址頂部中央,有伊尹墓,墓高4米,周長75米,墓前有伊尹祠,現有大殿三間,另有祭殿、卷棚、花戲樓等建筑,并有祭祀內容的明清石碑20余通。
伊尹墓周圍現有古柏樹183棵,最大胸圍3米,相傳,伊尹生于空桑,死后葬此。伊尹曾為阿衡,是我國第一位奴隸出身的宰相,湯藥的創始人,烹飪的鼻祖,曾輔佐商湯滅夏,建立了不朽的功勛,關于伊尹墓和古柏林在當地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傳說,此地已成為對外開放的旅游景點。
店集鄉:虞城縣轄鄉。1956年建店集鄉,1958年屬谷熟公社,1965年析建店集公社,1983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南部,面積55平方公里,人口3.7萬。轄店集、楊莊、龐屯、董新廟南、董新廟、畢李莊、黃雙廟、楊樓、洼楊、惠樓、魏古堆、張大-莊、屠莊、李樓、沈莊、魏樓、南宋莊、丁莊、郭莊、吳樓、西劉莊、南劉莊、宋火廟、張橋、李閣、半廟、閻屯、高莊28個村委會。
虞城縣,河南省商丘市下轄縣,位于河南省東部,豫、魯、皖三省交界處,地處商丘市區東部,西鄰商丘新區,是全市距離商丘中心城區最近的縣。位于北緯33°43'-34°52'和東經114°49'-116°39'之間,縣境東西寬47.5公里,南北長67.6公里,面積1485平方公里,西靠梁園區、商丘新區和睢陽區,北鄰山東省菏澤市單縣,東接夏邑縣、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南連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虞城縣地處中緯度,屬于東部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虞城縣境內地勢平坦,氣候宜人,自然資源豐富,常年平均氣溫14℃,年日照率53%,年平均無霜期216天。截至2018年,虞城縣轄虞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10個鎮、15個鄉,縣政府駐城關鎮。截至2018年,虞城縣人口126萬人。
2. 夏邑縣旅游必去景點有哪些
南湖古城,1路,9路公車直達!
黃河故道,森林公園 乘市內公交車到310環島,然后那有直達車去黃河故道,它和森林公園在一起!
如果你想感受古代文化,你可以圍繞以商丘古城為中心的旅游景點,如:古城里有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應天書院”。
有明末清初大才子、大散文家侯方域的生活故居,里面有壯悔堂、翡翠樓等遺跡。還有在城南有在抗擊安史之亂的叛軍而出名的張巡將軍的“張巡祠”,陳列大書法家顏真卿真跡的“八關齋”,在離縣城沒有多遠的古宋鄉有“火神臺”與“燧皇陵”,這兩處是與中華火祖“燧人氏”有關的景點。
年輕人喜歡的有城湖。
商丘古城,火神臺,虞城的木蘭祠,夏邑的孔子還鄉祠、天龍湖,永城的芒山梁孝王墓(國家AAA級旅游景點)。。。。。。。
一般學生愛逛的地段就是白云游樂園那一片,因為那一片什么都有了。
超市,KTV,草坪,酒店,酒吧,游戲廳,網吧離步行街還很近,交通也方便。
商丘到少林寺也不是很遠,建議作長途汽車吧,有專門的旅游車,不過商丘好玩遠不及少林寺,建議把重點放在少林寺吧。祝你玩的愉快~~!。
3. 夏邑縣旅游必去景點推薦
譙城區面積2226平方千米。
譙城區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亳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亳州市唯一的市轄區。地理坐標為北緯33°25'~34°05',東經115°33'~116°06'。[1]西、北、東三面分別與河南省周口市的鹿邑縣、商丘的睢陽區、夏邑縣、永城市交界;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境內擁有華祖庵、花戲樓等景點。夏時期,亳州屬豫州;元時期,亳州屬汴梁路;2000年設立地級亳州市,原縣級亳州市改制為譙城區。
4. 夏邑縣周邊游玩好地方
感覺這幾家還不錯,價格建議去旅游網站查查對比一下。
商丘中州快捷酒店夏邑店
縣府路東段
孔祖大酒店
昌盛路與二環路交叉口
六加一賓館
孔祖大道北段...
5. 河南夏邑縣有哪些景點
有
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芒山鎮一帶有一座山叫做芒碭山在永城市東北,安徽省蕭縣、碭山縣、河南省夏邑縣交界區。 現在建設成了5A級旅游景區,里面建設有有了場所。芒碭山有陳勝、“劉邦斬蛇起義”的發生、芒山寺、水滸傳三圣聚義、李自成斬伙夫、芒山盜以及睢園、曹操盜墓、張飛扎營等歷史事件與故事,也有李白、李商隱、高適、秦觀等名人的詩詞描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6. 夏邑景點大全旅游景點
那周邊,包括臨泉,阜南,穎上等地都是安徽最差的地方,什么都差,毛都沒有。稍稍遠一點的倒有些景點,如河南永城的芒碭山是劉邦斬蛇起義的地方值得一看,山東單縣的牌坊,江蘇徐州的楚漢墓,淮海戰役紀念館,河南夏邑縣是花木蘭故鄉,但好像和亳州的曹操故里一樣沒留下啥實體的東西,只留下了個名號。那周邊比較出名的是渦陽縣的牛肉,就是牛群掛職當縣長的那個縣,古井貢酒和中國幾個大中藥材批發市場之一。可惜這幾樣拿的出手的都是亳州的,不是阜陽的。
7. 夏邑縣旅游攻略
從寶雞走西寶高速到西安后,上西安繞城高速往北到潼關出口下繞城高速,上西潼高速到華陰/西岳華山出口下西潼高速,走華岳南路到華山。
8. 夏邑縣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景點景區
1.四方湖景區(國家3A景區)位于蚌埠市懷遠縣境內,北淝河之中游,淮河北岸,為一河湖相連的河道式湖泊,湖面狹長帶狀,北西——南東向長60公里,北東——西南向寬1~2公里,平均水位18.5米,水面5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米,蓄水量7000萬立方米。
有四方湖水上游覽區、懷洪新河生態水利風景區和水海、潘新現代農業、新農村觀光區。
(國家3A景區)位于蚌埠市懷遠縣境內,北淝河之中游,淮河北岸,為一河湖相連的河道式湖泊,湖面狹長帶狀,北西——南東向長60公里,北東——西南向寬1~2公里,平均水位18.5米,水面5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米,蓄水量7000萬立方米。
四方湖水原經蚌埠市附近沫河口入淮,為減輕水患,1953年于曹家畈筑壩攔水,另辟新淝河,長20公里,經劉橋閘入澥河再歸淮河。盛產鯉魚、蘆葦和蟹類。包括四方湖水上游覽區、懷洪新河生態水利風景區和水海、潘新現代農業、新農村觀光區。
四方湖水美物美景美人美。湖水純凈,為二類水質。湖光水韻,美輪美奐。特色美食資源豐富。有水產品80多種,螃蟹、鱖魚、青蝦、鴨蛋、土雞等享有盛名;湖周邊土地肥沃,盛產麥、稻和玉米、花生、高粱等五谷雜糧,四季花果飄香;生態優美,是天然的濕地生態公園。湖中生長著80多種水生植物,茫茫林海棲息著白鷺等100多種珍稀鳥類。
位置
四方湖景區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南接涂山景區,北依宿州大澤鄉。距蚌埠市市中心23公里,懷遠縣城9公里、宿州市區40公里。寧洛、合徐高速、206國道穿鏡而過。
基礎設施基本配套。快捷方便的交通路網基本形成。環湖大道20km已經投資100萬元,年底完成投資1600萬。
服務設施齊備,有懷洪飯店、四方湖活魚館,金水灣大酒店等大型餐飲企業5家和古城賓館、小錦江大酒店等住宿企業3家。水、電、郵、有線電視、通信、金融、保險、醫療等服務設施齊全。
自然景觀獨特。有湖光艷影、湖光水韻、蘆蕩迷宮、鳳凰島、百畝桃園、葡萄采摘園、四方湖植物園、懷洪氧吧、百草園等10多個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觀。同時投資1億元打造了現代農業觀光園、新農村,給四方湖旅游注入了新的旅游元素。
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古跡眾多。有漢向縣遺址、魏團城遺址和迎水寺、三官廟、文昌宮等古建筑。
四方湖景區是千里淮畔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園林之鄉、花卉之鄉、美食之鄉、休閑勝地。
2.沱湖位于五河縣境內,素有水鄉之稱。沱湖作為天然淡水湖,有6萬多畝水面,其水質較少污染,湖底較平坦,正常水位最深處為3米,以其盛產螃蟹、魚蝦、野鴨而聞名。經過開發建設,以其獨特的生態風韻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旅客。2015年6月—7月,沱湖省級自然保護區受到嚴重污染,變成了“醬油湖”。
基本信息
中文名:沱湖
水面:7.36萬畝
特點:湖底平坦,淤泥深厚
沱湖,淮河北岸,五河縣境內。沱湖湖岸彎曲,湖底平坦,淤泥深厚,是一個河跡洼地型的淺水湖泊,南北
長15公里,東西寬1~3公里。
沱湖常年最高水位面積8.75萬畝,正常水位面積4.04萬畝,正常水深1—3米。上游承接南沱河、北沱河來水,下游入漴潼河。為本縣水產養殖的重點湖泊。
水系構成
沱湖北納沱河、北沱河、唐河、馬路溝等來水,東出漴潼新河經窯河由雙溝和下草灣引河泄入洪澤湖。
沱河,古稱洨水,今稱南沱河,俗稱沱河。原源于宿縣北,分蘄水(古汴河)東南流。后源于河南永城縣。今源于宿縣西北土嶺子,東流經宿縣城北,至宿東閘穿汴堤;東南流過沈橋入本縣境,成為本縣與固鎮兩縣界河;又東南流至沱河集,有黑泥溝北來匯入;至周王莊有孫周溝北來匯入;至龍水東有葛溝北來匯入;又東南流至沙壩集,有朱河溝北來匯入;至城后莊西,有韋集溝(三八溝)北來匯入;又東南流經濠城集(古洨縣城址)北,折東北流,經龍崗,至老莊胡(垓下遺址)折向東南,入泗縣境。縣內長40.9公里,流域面積352.2平方公里。最高水位20.8米,發生于1954年7月21日;最大流量224立方米/秒,1954年7月21日發生于沱河集。
北沱河,源于宿縣城東,上稱小黃河,本縣境內稱北沱河。東流經婁莊北,有婁宗溝南來匯入;又東流于余橋閘,穿宿泗公路;又東流于晏路北高橋,穿靈固公路;又東南流過呂橋入泗縣境,于草溝集北注入唐河,縣內長35.4公里,流域面積273.8平方公里。最高水位...米,發生于1985年7月17日;最大流量246立方米/秒,發生于1965年7月17日。
唐河,原發源于河南省虞城縣北,上稱柳河,東南流經虞城縣東,入夏邑縣境稱虬龍溝,經夏邑縣東入永城縣境稱巴清河,又東南流經濉溪縣入宿縣境稱南股河,又稱唐河。原長275公里。該河因上游河道變遷,今源于宿縣蒿溝集,自宿縣界吳家村入本縣境,東流經圩疃、許閘,折向東南,經禪堂集南流至潘集閘,新河西來注入;又東南流至陳埝大橋,閻河西來注入;又東南流從小桂莊林場入泗縣境,穿過新汴河唐河地下涵,經草溝入五河縣瀉湖,匯入漴潼河入淮,全長80.4公里,流域面積835.8平方公里。本縣境內長44.5公里,流域面積459.5平方公里。
漴潼河,系1952年在治淮工程中內外水分流時沿漴河、潼河故道新開的主要河道。由北店子澮、沱兩河匯流處起點,至江蘇省泗洪縣峰山窯河止,共長20公里。河底寬128米,設計流量1200立方米/秒。承接澮河、沱河諸水下經窯河分別由雙溝和下草灣切嶺流入洪澤湖。
水文水質
湖區歷年平均氣溫14℃,最冷為1月,平均氣溫0.5℃,極端最低溫度為-23.3℃,最熱月為7月,平均27.8℃,極端最高溫度為40℃,入湖河流均為雨源型河流,使湖水水位變化較大。夏季受海洋季風影響,雨量多,水量補給大,湖水猛漲,最高水位高程為19.1米(1931年),水面近百萬畝;冬季雨量減少,水位低,水面小,最低水位只有11.35米(1978年),水面只有8000畝。自北店子建閘,特別是新汴河截流沱河后,減少了入湖水量,湖水位在人為控制下比較穩定。正常年份控制在13.0米,相應水面6萬畝。見表3—1—17。
沱湖水位與水面相關表
表3—1—17
1986年沱湖湖水化學成份檢驗結果如下:
透明度:兩次用塞奇式盤測定,第一次1.17米,第二次2.12米。
溶解氧:由于沱湖水生植物繁茂,光合作用強烈,釋放的氧氣多,基本上達到飽和。
PH值:8.2~9.2之間,呈堿性,其原因一是入湖河水流經廣大黃泛區,溶解了地表的可溶鹽類;二是強烈的光合作用,水中CO2被大量吸收結果使PH值升高。
重碳酸根;平水期平均32.86毫克/升;豐水期平均85.66毫克/升,豐水期高于平水期。
碳酸根;平水期71.55毫克/升~92.92毫克/升,平均83.84毫克/升,豐水期12.82~17.09毫克/升,平均14.95毫克升,平水期高于豐水期。
總堿度:平均1.94毫克/升,平水期高于豐水期。沱湖水屬碳酸水。
鈣:在8.89~18.81毫克/升,平均11.93毫克/升。
鎂:在11.82~21.53毫克/升,平均14.27毫克/升。
總硬度:1.53~2.24毫克當量/升,平均1.7525毫克/升屬軟水,適合養殖用水指標。
氯化物:1.89~39.2毫克/升,平均20.077毫克/升,平水期高出豐水期。
硫酸鹽:0.58~29.96毫克/升,平均11.73毫克/升,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都是平水期高出豐水期,這是由于平水期的蒸發量大于豐水期,湖水濃縮造成的。
氮:平水期未析出,豐水期0.18毫克/升,亞硝態氮0.001~0.003毫克/升,硝態氮微量(0.005毫克/升以下)。三態氮除氨態氮在豐水期較高外,硝態氮和亞硝態氮都較少,這主要是繁茂的水生植物吸收所造成的。
磷酸鹽:0.1~0.8毫克/升,平均0.645毫克/升,平水期高于豐水期,這是因為植物腐爛增加了水中的含量,豐水期大量雨水加入稀釋帶走,使湖水含量降低。
硅酸鹽:SiO2含量2.5~9毫克/升,平均為5.938毫克/升,硅是硅藻類重要的營養元素。由于春秋季硅藻旺盛繁殖,吸收了大量的硅,平水期硅含量低于豐水期。
總鐵:0.05~0.7毫克/升,平均0.2425毫克/升。
沱湖中浮游植物含量平均為109.7萬個/升,生物量4.3108毫克/升,以綠藻、蘭藻、硅藻為優勢種群;浮游動物含量平均為1742.6萬個/升,生物量1.6337毫克/升,以原生動物、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為優勢種群;底棲生物數量和生物量分別為每平方米48~256個;4.12~15.6克,以腹足類為優勢種群。水生維管束植物平均6.56公斤/平方米,以微齒眼子菜為優勢種群。8月份全湖水草復蓋,平均每畝達4151.7公斤。
3,天井湖
4,韭山洞
5,小崗村,狼巷迷谷
9. 夏邑縣旅游必去景點介紹
商丘市夏邑縣城鄉總體規劃(2017-2035)
從夏邑縣城鄉總體規劃(2017-2035)可以看到,城市框架向北發展到北環路,向南發展到南外環路,向西發展到西外環路,向東發展到東外環路。
西外環路大致沿羅莊、彭集、劉路口、韓莊、槐劉村、三里村、齊莊、五里橋、白河涯、代集村,東外環路及南外環路大致沿小譚莊、閻廟、三姓莊、藏閣、王菜園、孫王莊、李王莊、吳代莊、代營、小孫莊,禮儀大道大致沿新放莊、劉棗園、大曹集、水司莊、焦莊、程樓、郭程樓,邢商永鐵路大致沿何集、王集、朱雙廟、西左莊、后左莊、左莊、班杜莊、孫王樓,鄭商永城際鐵路大致沿核桃園村、單莊、袁閣、小高莊、譚廟、東外環路西側、司葦坑、大胡樓、蔡樓,永夏高速北延線大致沿北楊莊、小黃莊、張花園、小馬莊、劉雙閣、臧破樓、練莊、馬莊、程莊、孫樓。
夏邑南站位于西左莊、后左莊北側,夏邑東站及東環廣場位于大棚樓村西北側,儀園及禮儀湖位于大曹集村西側,清風園位于瓦房莊南側,文園位于王坡樓村東側,禮園位于前夏莊西側,仁壽園五里廟西側,孔德園位于后劉莊西側,匯智園位于后冉莊北側,櫻花園位于西崔集南側,水廠蓄水池位于彭莊村東側。
城市性質
國家紡織服裝生產基地,豫皖魯蘇四省交界區域承接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宜居宜養的生態園林城市。
城市職能
(1)國家綠色農業發展區、國家健康養老之鄉、國家重要的紡織服裝加工基地。
(2)河南省印染產業基地、豫東地區特色商貿中心。
(3)商丘市對外開放和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窗口、商丘市旅游發展的重要節點、全縣域經濟文化服務中心。
城市規模
至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規模32萬人,中心城區建設用地控制在42.3平方公里以內,人均建設用地控制在132.3平方米以內。
至2035年,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刂圃?5.7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約6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109.5平方米。
綠地廣場系統
到2035年,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5%,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100%,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0%,城市街道綠化普及率達到95%,居住區綠地率大于30%。
結合水系和重要的城市公共中心,構筑多層次、網絡型的綠地景觀系統,形成“一核統領、四帶貫通、綠廊滲透、綠心勻布”的綠地系統結構,建設會“呼吸”的城市。
一核統領:以天龍湖公園作為區域生態綠核,服務于整個中心城區。
四帶貫通:沿毛河-沱澮河、御道河、虬龍溝和東外環兩側規劃大型的帶狀綠地貫穿中心城區。
綠廊滲透:沿主干路兩側規劃綠地帶形成連續的、縱橫交錯的綠色通廊滲入中心城區。
綠心勻布:在城市功能組團內部建設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街頭綠地等生態綠心,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綠地系統,達到300米見綠(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綠地)、500米見園(面積4000平方米以上公園)的目標。
中心城區規劃范圍
中心城區規劃范圍為本次規劃的中心城區空間增長邊界范圍內用地,北至北環路以北800米,東至東外環路,南至南外環路,西至西外環路,面積共計86.5平方公里。
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期限為2017-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
空間結構
整體形成“一城織四區,一核引兩帶,三軸筑兩心”的空間結構。
一城織四區:將中心城區劃分為四個特色功能片區,分別為老城生活區、新城生活區、康體休閑區和產業集聚區。
一核引兩帶:天龍湖、毛河、沱澮河、御道河交界區域打造城市生態景觀核心;沿毛河、沱澮河規劃生態景觀帶,沿御道河規劃文化休閑景觀帶;
三軸筑三心:三軸分別為縣府路生活空間拓展軸、和諧大道商業商務集聚軸、東部新區公共服務集聚軸;兩心分別為商業商務服務中心和市民公共服務中心。
綜合交通規劃
(1)快速路
外環路作為中心城區外圍的快速路——北環路、東外環路、南外環路,主要為貨運交通和過境交通服務。
(2)主干路
規劃“七橫六縱”的主干路網絡,七橫為雪楓路、縣府路、北御道、南御道、華夏大道、振興大道、騰飛大道,六縱為西環路、和諧大道、孔祖大道、長壽大道、東環路、禮儀大道。
(3)慢行系統規劃
形成“兩心、兩軸、五帶”的慢行系統。以天龍湖、禮儀湖為中心,重點打造主題綠道;以沱澮河、御道河為軸線,結合河旁綠地規劃慢行綠道;以縣府路、栗園路、孔祖大道、長壽大道、禮儀大道為主線,形成公共自行車通道主骨架,串聯公共自行車租賃點。
縣域規劃范圍
夏邑縣行政轄區范圍,總面積約1481平方公里。
城市規劃區范圍
規劃區范圍包括規劃中心城區、城市近郊區以及城市行政區域內因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本次規劃劃定城市規劃區范圍包括城關鎮、曹集鄉、李集鎮、桑堌鄉、何營鄉、劉店集鄉、太平鎮、胡橋鄉、郭店鄉、北嶺鎮、歧河鄉的行政區劃范圍,總面積約689.3平方公里。
城鄉產業發展布局
調整產業結構,形成以現代農業為基礎,先進制造業為核心,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重點打造紡織服裝和印染兩大主導產業;培育壯大裝備制造、現代大農業、休閑旅游及養生、物流商貿、金融商務服務五大支柱產業。
城鄉發展規模
至2020年,全縣常住人口為95萬人,戶籍人口為125萬人。全縣常住城鎮化水平為45%,戶籍城鎮化水平為34%。
至2035年,全縣常住人口為120萬人,戶籍人口為138萬人。全縣常住城鎮化水平為66-68%,戶籍城鎮化水平為59%。
城鄉居民點體系
確定夏邑縣“城—鎮—村”的三級城鄉居民點體系,細分為“中心城區—中心鎮—特色鎮—大型農村居民點—一般新農村”五個序列。
城鎮空間布局結構
規劃縣域形成“中心引領,軸帶拓展,四區協同,多點聯動”的城鎮發展格局。
中心引領:中心城區作為夏邑縣城鄉發展極核和統籌城鄉、吸納農村人口就近轉移的重要載體。
軸帶拓展:沿“車站—中心城—會亭”打造縣域工業發展軸,沿“濟陽—中心城—太平”打造縣域休閑旅游產業集聚軸。
四區協同:中心城及其周邊緊密發展區、東部經濟區、北部經濟區和西南經濟區四個功能各異而又協同發展的經濟發展區。
多點聯動:中心鎮、特色鎮作為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節點,通過示范效應帶動整體發展。
城鄉綜合交通規劃
加強對外交通銜接,依托國家鐵路和公路干線交通系統,形成便捷的對外交通體系;對內加密路網,強調中心城區對周邊鄉鎮的交通輻射,完善城鄉公交線網,鼓勵發展綠色交通,形成外通內達、層級分明、綠色低碳的綜合交通體系。
鐵路:保留現狀隴海鐵路及其在車站鎮的場站,進一步完善其客運和貨運功能。預留鄭商永城際鐵路線位,并在中心城區東部設置城際站點。預留邢商永鐵路線位,并在沱澮河和南外環路交匯處設貨運場站1處。
水運規劃:沱澮河按照4級航道建設,通航能力達到500噸級船舶。規劃在南外環和長壽大道附近設置貨運碼頭1處;在天龍湖景區附近,南御道和西環路處設置游覽觀光碼頭1處。
高速公路:保留連霍高速公路,由雙向四車道拓寬為雙向六車道,建議在S319處、現狀高速公路服務區東側各新增1處高速出入口。預留永夏高速公路及北延線線位,南接永登高速,北連規劃商碭高速,并在S513處設置高速公路出入口。
國省干道:預留國道343線位,形成“五橫六縱”的省道網絡,五橫為:S207、S513、S316、S317、S320,六縱為:S206、S319、S516、S202、合縱路、夏車路。
夏邑縣城鄉總體規劃(2017—2030)
空間拓展方向
東向拓展:行政中心向東遷移,整治運河環境,對接永夏高速北延線出入口、夏邑至高鐵站快速通道等大交通格局發展態勢,促進城市東向拓展。
西向延展:整治天龍湖景區,以生態為核心吸引力,并增加連霍高速在S326段出入口,帶動城市西向延展。
南部完善:以現狀產業集聚區為基礎,重點進行空間體系、路網結構、產業配套等的完善。
北部優化:結合現狀省道,對該區域空間結構進行適度優化,不鼓勵大規模拓展。
整體空間結構
中心城區整體形成“一城織四區,一核引兩帶,三軸筑三心”的空間結構。
一城織四區:老城生活區、新城生活區、產業集聚區、康體休閑區實行差異化發展戰略,合力組成夏邑縣中心城區。
一核引兩帶:以天龍湖景區為城市生態核心,沿毛河、御道河兩側打造城市生態景觀帶。
三軸筑三心:沿縣府路打造城市空間拓展軸,沿濱河大道構建商業商務集聚軸,東部新區規劃公共服務集聚軸;保留老城現狀商業商務服務中心,天龍湖景區區域打造康體休閑中心,東部新城區構建綜合公共服務中心。
夏邑縣城鄉總體規劃(2010—2030)
規劃期限
近期2015年,中心城區人口規模30萬人,用地規模33.71平方公里,人均112平方米;
中期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規模40萬人,用地規模44平方公里,人均110平方米;
遠期2030年,中心城區人口規模62萬人,用地規模66.66平方公里,人均108平方米。
城市性質
豫東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商丘市域副中心,以紡織和裝備制造業為主的工貿城市。
城市發展方向
南跨、東拓、西延、北優,即以南向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方向,東向為輔助方向,并在保護西向良好的自然環境的同時,約束城市向北發展。
總體布局結構
“一帶”:沿人工運河生態景觀帶;
“三軸”:縣府路三產特色服務發展軸、孔祖大道文化旅游發展軸和長壽大道產業綜合發展軸;
“兩心”:綜合商業中心、行政文化中心;
“一區”:中心商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