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當地的人民的精神風貌,需要的各種生活圖景。比如環境、教育、節日、民俗禮儀。
旅游景區的未來發展趨勢
1、從單一觀光到綜合開發是景區未來的總體趨勢。從單一觀光到綜合開發,文化旅游、商務旅游等各種不同的旅游類型有著不同的訴求,景區需要復合型的產品、多元化的發展。觀光游曾是以景區為王,旅游開發之前是研究有什么資源,如今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度假游是酒店為王,休閑游是娛樂為王,商務游是鏈條為王,復合游是元素為王?,F在更多資源是鄉村旅游資源、生態旅游資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深化發展,不一定非要戴一個景區的帽子。
2、從景區到目的地是擴展趨勢。面積大的景區,本身已形成一種旅游模式,更多景區需要向目的地模式轉換。以安徽黃山為例,整個黃山市將近1萬平方公里,在這種情況下,目的地模式或者向目的地轉換的模式是必然。所謂目的地模式,就是在綜合體模式基礎上的擴大和升級,它的理想狀態是終級目的地,中間狀態是主要目的地,初級狀態是順訪目的地?,F在談到特色小鎮,有兩點需要思考。一是特色,我們能找出1000個小鎮的1000種特色嗎?不可能。二是產業,小鎮聚集產業有沒有歸位,這是一個問題。旅游小鎮和田園綜合體很有可能成為特色小鎮一種新的趨勢,特色小鎮投資量大,運營相對困難,所以他們必然要“綁架”景區。景區要“悠”著點,爭取在需求旺的時候做高價,這就是一個需求模式。
3、從跑馬圈地到功能第一是空間趨勢。不能只滿足于景區的面積大,過去所謂的跑馬圈地,能有1000畝土地就不得了,能有500畝就過得去??捎猛恋厥巧虡I化的根本。景區規劃需要分區,通過大分散、小布局的方式,強調內容為王,強化項目的功能性。沒有功能少搞,即使是標志性建筑也需要研究。總體來說,內容決定功能,功能決定結構,結構決定形式。現在好多項目是顛倒過來,先構想一個形式,形式決定結構,結構決定功能,功能決定內容,導致很多景區花了錢卻做不出好東西。
4、從階段性到全年利用是時間趨勢。第一個時間,是從客源地到目的地的時間,1:1是底線,超越這個底線,就是超值。第二個時間,游客進景區5分鐘要有一個興奮點,15分鐘要有一個高潮點。得讓游客在景區停得有價值,停得有感受?,F在景區有日光經濟,如日出、觀光、運動、活動;有月光經濟,如夜游、夜景、夜宴、夜演、夜享、夜樂等。但也有好多景區像機關,早上8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這是留不住游客的?,F在很多景區最常見的留住客人的方式是什么?為了坐索道排隊3小時,這種留住客人的方式效果絕不可能好。景區未來應該通過塑造新形象、深化產品、豐富內容、打造四時產品等方式來延長客人的停留時間。
5、從觀光到沉浸是體驗趨勢。觀光旅游者追求視覺震撼力,消費場景、消費過程、消費體驗要讓游客達到眼耳鼻舌身心神的全面沉浸。如果我們登山看到云海,那種體驗是非親歷不可想象的,因為那是一個過程、一個場景,游客能真正感受。所以,要從身游到神游,要追求深度。
5A級景區數量不斷增加
5A級為中國旅游景區最高等級,代表著中國世界級精品的旅游風景區等級。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2015-2021年,我國5A級景區數量不斷增加,2021年,我國5A級景區數量為306個。
5A級主要分布在江蘇省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2021年,我國江蘇省5A級景區數量最多,為25個。其次,為浙江省,5A級景區數量為19個;新疆位列第三,5A級景區數量有16個。
以自然類景區為主
參照國家旅游規范《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17),將306家國家級5A旅游景區進行分類,2021年,我國5A級景區以自然類景區為主,共有187個,占比達61%。其中,地文景觀旅游景區有90個,占比達48%。
故宮博物院拔得頭籌
2021年,故宮博物院在5A級旅游景區品牌影響力排行榜中位列第一,此外,5A級旅游景區品牌影響力前十名多主要以人文類、自然類景區為主。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旅游景區發展態勢良好,江蘇省擁有5A級旅游景區的數量最多;在5A級旅游景區中,主要以自然類景區為主。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游景區開發運營模式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