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進旅游業發展
1.旅游交通運輸業與旅游業的發展兩者之間是相互相承,相互制約并相互促進的。旅游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推動了旅游經營活動的產生和發展,而旅游經營活動行為的加速升溫,也相應促進旅游交通運輸業不得不改善落后的不相適應的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從而建立一系列完整的交通運輸網絡途徑,以緩解旅游產業迅速崛起所帶來的人流量和車流量的壓力,同時也為旅游產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便捷的交通運輸渠道。
2.交通是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動和旅游經營者建設旅游景區(點)從事旅游經營活動的先決條件,同時也是當地政府部門為發展旅游產業,實現招商引資的根本途徑。3.只有具備通暢的交通運輸條件,才能促成人們共同致力于旅游產業化的發展,真正意義上實現自然旅游資源優勢向社會經濟優勢轉變的全過程,從而實現旅游產業帶的快速增長,為地方上綜合經濟發展實現增比進位做出巨大貢獻。
2. 加快發展旅游業
黃山今年來以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為平臺,加快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旅游+”,積極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旅游業加速提質增效、升級換代,成為經濟發展重要增長極。據市旅委通報,一季度全市共接待游客1106.53萬人次,同比增長16.31%,旅游總收入120.71億元,同比增長16.9%;入境游客57.09萬人次,同比增長13.82%,創匯1.46億美元,同比增長14.17%。
3. 推進旅游業發展的意義
1、旅游業的發展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通過旅游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
2、旅游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并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有關部門的發展,如推動商業、飲食服務業、旅館業、民航、鐵路、公路、郵電、日用輕工業、工藝美術業、園林等的發展。
3、旅游業的發展促使這些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設施、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旅游業日益顯示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旅游業,國際上稱為旅游產業,是憑借旅游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游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旅游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游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他們是旅游業的三大支柱。
4. 旅游業促進經濟發展
旅游業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進步,增加人們的就業機會帶動相關產業量,然后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促進經濟發展。
進一步改善當地的城市環境為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多有利的影響,而且旅游業的發展可以促進環境保護,還有一些自然保護區的建立。
5. 推進旅游產業發展
旅發大會是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件喜事和盛事,是推動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契機。不僅可以展示地區形象,更能為旅游發展打開新窗口,促進旅游業提質增效。
“旅發大會”的召開,將進一步增強城市旅游發展活力,提升城市形象?!奥冒l大會”從策劃、設計到落地的過程,就是政策推進、環境優化和資源整合的過程。
6. 推進旅游業發展的措施
加強雪鄉地區的廣告宣傳力度。
深化雪鄉地區發展旅游的多種形式旅游體驗。
與全國每個地方的工會相聯系,擴大影響度。
7. 推進旅游業發展代理票務
1、改變傳統的接待模式 目前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潛力在于供給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個性化旅游日益明顯。
2、旅行社職能的淡化 旅行社作為中間服務商,主要職能是提供咨詢服務、票務處理、設計和推銷旅游產品。
3.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 隨著互聯網在全球范圍內的飛速發展和普及,信息技術的成果正逐步滲透到人們社會生活和生產的各個方面,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的交易手段和商務模式,也正以空前的速度進入包括旅游業在內的傳統商務的各個領域。
因此,只有走信息化的道路,與國際旅游業發展接軌,我國旅游業才能開辟一片新的天地,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8. 推進旅游業發展建議
1.加強資源環境保護。加強自然生態、田園風光、傳統村落、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等保護。依法保護名鎮名村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嚴格控制規劃建設,保持傳統村鎮原有肌理,延續傳統空間格局,打造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城鄉建筑特色。倡導綠色旅游消費,實施旅游能效提升計劃,降低資源消耗,推廣使用節水節能產品和技術,推進節水節能景區、酒店和旅游村鎮建設。
2.推進全球環境整治。集中整治主要旅游線路沿線民居風貌,在路邊、水邊、山邊、村邊開展凈化、綠化、美化行動。重點旅游鄉鎮改建成廚房、廁所、客房、庭院和垃圾污水無害化生態處理。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開展旅游知識宣傳教育,增強居民參與意識、形象意識和責任意識。加強惠民旅游服務,推動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免費開放。加強對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旅游服務。
3.加強對旅游投訴和舉報的處理。建立統一的旅游投訴受理和舉報機制,積極利用“12301”智慧旅游服務平臺、“12345”政務服務熱線、手機APP、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咨詢中心等手段,形成線上線下聯動、高效便捷暢通的旅游投訴舉報受理、處理和反饋機制。推進文明旅游。加強文明旅游宣傳引導,全面落實《文明旅游公約》,樹立文明旅游典型,建立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制度和跨部門信息通報機制。
4.加強旅游安全。開展旅游風險評估,加強旅游安全體系建設,強化相關部門安全監管責任。加強安全警示、宣傳引導,完善各項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應急培訓和應急演練,建立政府救助與商業救援相結合的旅游救援體系。加強重點時段游客最大承載量預警、調控和應急管理,提高景區災害風險管理能力,加強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旅游客運、道路、節慶等重點區域和環節監管,落實旅行社、酒店、景區安全標準。完善旅游保險產品,擴大旅游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險理賠服務水平。
9. 旅游業推動經濟發展
旅游業的發展,能有效緩解居民工作壓力,增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帶動農村風貌和農民生活質量的改善,促進城鄉區域間的協調發展,并積極引導了城鄉居民生活方式的共同轉變??傊?,旅游業對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作用不僅在于它對社會各階層收入具有二次分配的經濟意義,還在于它能帶來的各地域、各階層人們的生活方式、文化理念及價值觀方面等交流和溝通。
旅游本身就是人們在解決了基本的需求以外對于個人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享受方面、休閑方面的需求。而旅游業這一行業的發展也是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發展的,旅游業更能突出的表現社會的和諧與安定,同時和諧的社會也會不斷的帶來旅游業的繁榮發展,二者是相互作用的。而社會主義社會對于我們來說是和諧社會和安定的基礎,旅游業發展,同樣突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良好發展,并且更加鞏固了這一經濟基礎與環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