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鎮在旅游開發模式中起主導作用
1、經營主體:2006年12月,中青旅通過增資控股烏鎮旅游。經過3年多的營造和培育,烏鎮已逐步形成了觀光與度假并重、門票與景區內二次消費復合經營的商業模式。目前,中青旅持有烏鎮旅游51%的股權,而IDG投資控股的兩家香港公司合計持股15%.
2、烏鎮模式:烏鎮模式以“整體產權開發、復合多元運營、度假商務并重、資產全面增值”為核心,觀光與休閑度假并重,門票與經營復合,實現了“高品質文化型綜合旅游目的地建設與運營”。
“烏鎮模式”還體現在管理體制與運作機制的選擇上。在政府主導下成立相應的項目股分公司,由政府相關部門注入資產作為抵押再向銀行貸款,滾動推進保護工程和旅游項目開發,這樣的運作機制,事實證明是成功之舉。探索所有權、管理權與經營權分離,烏鎮旅游公司與管委會、鎮黨委、市旅游局不再實行主要領導兼職,政府只對古鎮旅游開發進行宏觀管理。2007年初,國內著名旅游運營商“中青旅”控股烏鎮旅游景區。一個是充滿魅力的旅游資源“內容商”,一個是有著遍布全國旅游服務網絡的“運營商”
3、整舊如故,以存其真。具體的做法可歸納為“遷、拆、修、補、飾”五個字。所謂“遷”,搬遷歷史街區內必須遷移的工廠、大型商場、部分現代民居;“拆”,拆除必須拆除的不協調建筑;“修”,用舊材料和傳統工藝修繕破損的老街、舊屋、河岸、橋梁等;“補”,恢復或補建部分舊建筑,填補空白,連綴整體;“飾”,各類電線、管道全部地埋鋪設,空調等現代設施全部遮掩。
4、開發過程(前期政府主導,進行拆遷建設,后期引入中青旅,做運營)
1998年烏鎮委托上海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編制《烏鎮古鎮保護規劃》,明確了烏鎮古鎮保護和旅游開發的整體發展方向,并將整個古鎮劃分為絕對保護區、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和區域控制區四個不同等級的保護區域,提出不同等級的保護措施。
1999年,烏鎮制訂了《烏鎮古鎮首期整治保護總體規劃》和詳細的修復與整治方案,開始實施烏鎮古鎮保護與開發的一期工程。
2001年,烏鎮保護開發一期工程東柵景區正式對外開放,以其原汁原味的水鄉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一躍成為中國著名的古鎮旅游勝地。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AAAA級景區,獲得聯合國頒發的“2003年亞太地區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連續三年進入“全國重點旅游景區旅游信息定點播報單位”系統。
2. 古鎮旅游資源的特點
麗江古城先從河水說起,玉河在玉龍橋水車被一分三為上、中、下三河,孕育古城。古城風景以屋為貴,以河為耀,三河有被分成大大小小數十條,造就家家流水、戶戶垂柳,河上共有大大小小橋300多座。順河而下,古城四通八達,逆河而上,最終都可以回到玉龍橋水車。有河必有路,所有路都可到達古城心臟四方街,站在四方街,往四周共有8條路,路生路,巷生巷,整個古城不管你在哪里都可以看著太陽或者獅子山向西北走,總能回到四方街。在古城里,可以自由閑逛,讓時間停下來,讓世界靜下來,讓風景與自己融合起來,
3. 開發古鎮旅游的意義
良渚古城遺址是長江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城址,在陜西神木石峁遺址發現之前,是中國最大的史前城址,被譽為“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遺址真實、完整地保存至今,可填補《世界遺產名錄》中東亞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址的空缺,為中國文明史提供見證。
4. 古鎮類旅游目的地發展模式
01
以游樂設備、娛樂為主的主題公園類項目
這類項目尚在運營、知名度較高、且經營不錯
第一代樂園體量較小者居多,投資少,運營靈活,盈利能力較好,現在仍有較大存活空間。
02
以影視娛樂為主題的主題公園類項目
這類項目分為兩代,第一代以影視片場的觀光、拍攝、場景再現為主,
這類樂園有先天的優勢,具備IP號召力,能通過IP集聚的粉絲引爆,如果項目出色,則能達到影視、樂園、衍生品等的良性循環。
03
以主題表演、大型演出為主要賣點的旅游項目
集中精力打造一臺大型演藝項目成為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
04
以歷史文化、民俗古鎮為主題的旅游小鎮類項目
這類項目以當地文化為核心,新建仿古類建筑,完全開放的商業街區、表演、購物為主,形成主題賣點和特色。
這個其實屬于文化體驗的范疇,通常成功的小鎮都是有渾厚的歷史底蘊或者有強大的產業支撐,一些沒有核心靈魂,生造的小鎮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05
以戲水游樂為主題的“水公園”類旅游項目
該類項目季節性強,但因為深受大眾青睞,因此回收快,與其他溫泉、滑雪、主題公園等項目一起存在。
但其實現在許多小型的水樂園都不受季節的影響,比如溫泉主題的,還有很多室內的水樂園。都比較成功。
06
建有主題公園的綜合度假區類項目
這類項目以主題公園為核心賣點、規模大、業態豐富齊全,通常配套商業區、酒店、并有兩個以上的主題公園,這類的項目開發商已上市或正在準備上市。
07
室內商業娛樂綜合體類的項目(新興趨勢)
將室內兒童、青少年游樂與商業購物結合的綜合體項目,是目前的新興開發趨勢之一。
說白了,這類樂園是想要通過樂園了集聚人氣為商業服務,或者豐富商業的體驗模式,更好的集聚人氣,算是客戶共享。
5. 古鎮在旅游開發模式中起主導作用對還是錯
1、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不夠,規劃不當。 我國擁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可供觀光的旅游景區約1萬余處,現在已開發并可以接待國內外游客的僅有1800余處,不足1/5,文化旅游資源價值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時也存在規劃不當的問題。例如:世界文化遺產的“麗江古城”,正是由于對風景區已超常開發,使得其人工化,商業化現象十分嚴重,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民族氣息,歷史文化“古城南京”在古城墻邊上架設電梯的計劃更是嚴重的景區開發過度。
2、文化旅游配套基礎設施落后。 文化旅游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旅游交通業、飯店業,也包括融入新技術的旅游信息化基礎設施。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交通問題、飯店旅店業問題、文化旅游信息化問題等,尤其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即使它擁有很優秀的文化旅游資源,但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比如交通不方便,飯店入住不好等,也會導致文化旅游業受到限制。
3、發展資金不足,投融資渠道單一。 文化旅游業以文化為底蘊,以歷史文物景觀及文化活動的瀏覽觀光服務為核心,涉及到各個方面,它是一個產業集群,因此它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我國目前文化旅游主要資金主要來自于政府投入,民營資本介入很少,其他像金融行業也沒有發揮作用,融資渠道單一,而政府所能提供的畢竟是有限的。
4、法規體系不健全。 中國旅游法律體系應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居主導地位的完整的法律體系。其中除旅游基本法外,還應當包括旅游業的各個方面。但目前看來,這一體系的框架結構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同時各項旅游專業法規也不夠健全,主要是范圍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具有暫時性,后續法規缺乏。由于對旅游業進行監督和管理的法律缺失,導致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以及破壞旅游資源的等各種違法現象充斥著我國的旅游市場,例如“香港阿珍”事件,還有眾所周知的“海南三亞宰客”事件,這些都必將導致該地區旅游業收入的急速下滑。嚴重影響了文化旅游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5、缺乏優秀文化旅游產業專業人才。 21世紀,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然而我國旅游業是最近興起來的,在人才的培養上明顯落后與缺乏,尤其是精通以文化為依托的來發展旅游業的人才,更是稀缺。 文化旅游業發展的對策分析
6. 古鎮在旅游開發模式中起主導作用的是
《原創文章:借鑒江浙特色小鎮和西安袁家村“五個人運營收入10個億”的成功經驗,走出誤區,推動特色小鎮持續發展》□益輝
?????
前些年,各地“特色小鎮”建設如火如荼展開,一些地方“特色小鎮”沒有“先策劃,后規劃、再建設”的的發展思路,沒有按照“策劃、規劃、設計、建設、營銷”的步驟進行,造成重復建設和人力財力的浪費?!疤厣℃偂钡暮诵牟粌H在于“特”和“小”,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小而精”的基礎上,把“特”做得更豐滿更完善,特色小鎮作為一種文化形態的標志,它的誕生與發展是一種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所以它的未來更具吸引力。
我們曾經考察過陜西西安袁家村,一個僅又五人管理運營的旅游景區,年收入高達10個億?袁家村榮獲“中國十大美麗鄉村”、“中國魅力鄉村”等榮譽稱號。走進古村使游人恍惚中穿越時空,古樸小巷,兩邊店鋪、作坊林立。有油坊德瑞恒、醪糟坊稻香村、豆腐坊盧氏豆腐、辣子坊天一閣、面坊五福堂、茶坊童濟功、醋坊五味齋、布坊永泰和、藥坊同順堂……袁家村的旅游業是從關中民俗起步的,逐步向鄉村度假轉型。包括旅游、農副產品、文化產業,將來要形成一個可持續的產業鏈,袁家村三個字就是最值錢的品牌。袁家村發展背后是村企業的強力支持,1993 年,袁家村成立農工貿集團型企業,袁家農工商總公司下轄 12 個子公司,按照規劃一步一步打造產業鏈奠定了基礎。
?????? 然而,不少地方急功近利打造特色小鎮,幾乎所有定位同質化現象嚴重,千篇一律,缺乏創意。據有關方面統計,2018年,由于運營失敗,接近死亡的特色小鎮多達50余家。這些小鎮風貌無特色,人文風情不誘人,仿古建筑加商業店鋪雷同,各地特色小鎮以徽派建筑居多。盈利能力差,靠門票收入維持生存,有沒有產業聯動,沒有特色產業收入支撐,難以實現持續發展;沒有實現產品開發與文化創意的結合,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主要是在特色小鎮認識方面存在誤區。
????? 誤區一:特色小鎮=特色鎮。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也不同于產業園區、風景區的“區”,而是位于城市周邊、相對獨立于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區功能的重要功能平臺。特色鎮是一個行政區域的概念,以某種主體功能為特色,或有產業特色,或有交通功能特色,或有人文自然風光特色等的全域范圍,由居民社區和村莊構成,按照政府組織架構體系來管理的行政區域。
?????? 誤區二:特色小鎮=新城建設。發展特色小鎮不是建新城,不能用建新城的思路和模式來規劃建設特色小鎮,更不能是打著特色小鎮旗號,變相搞房地產開發。特色小鎮規模不大,不是追求規模效應,擴張效應,而是追求集聚效應,緊湊效應;其次特色小鎮不是土地財政的載體,而是創新創業的空間,是新產業、新動能的引擎;再次,特色小鎮追求的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最后特色小鎮要走產城融合的發展道路。
??????? 誤區三:特色小鎮=園區建設。特色小鎮不是產業園區建設,特色小鎮離不開特色產業,但又不是單純的以工業制造業為主的園區開發。特色小鎮的產業特色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以工業4.0為引領,以2.5產業或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三產業為主,重點在于研發設計;二是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主,從加工制造向設計、品牌、展示轉變,重點在于營銷服務;三是以休閑度假旅游為主,滿足市民短期、重復、特色需求,重點在于休閑服務。另外特色小鎮的社區功能是其與園區開發的重要區別。
?????? 誤區四:特色小鎮=景區開發。以旅游功能為主導的特色小鎮可以發展成為景區,有些歷史人文古鎮,自然風光優美的小鎮也兼具特色小鎮的文旅功能。從這個角度而言,特色小鎮和景區開發有共同之處,但又不同于傳統景區開發模式。特色小鎮在旅游客源市場上,更強調滿足周邊大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特定需求;在旅游活動上,更強調體驗和參與;在旅游發展目標上,更強調目的地和集散地;在旅游功能開發上,更突出互融互動。
???????? 誤區五: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特色小鎮離不開鄉村本底,但與鄉村有著本質的不同,體現在一是形態不一樣,二是功能不一樣。特色小鎮集聚了大量資本、技術、人才等各類高端要素,是既有鄉村本地特征又融入高新技術和特色人才的區域經濟發展單元,需要探索利益主體多元、公眾參與的現代社會治理體系。美麗鄉村更多的是強調鄉村發展的一、二、三產業融合作為產業支撐,依靠本村村民的自治管理,管理和保護好鄉村生態環境等。
?????? 目前,“國家住建部“特色小鎮”申報主體是一個建制鎮,“國家發改委特色小鎮”既可以是建制鎮也可以是一個3平方公里的產業平臺,兩者支持資金一個主要投向小鎮基建、一個主要投向產業發展。特色小鎮開發是對產業端與政府端的整合,面對不同的“原材料”做不同的“美食”。把“住建部特色小鎮”等同于“發改委特色小鎮”,就是要拿“土豆”為原材料去做“烘山芋”,那勢必是很難做好的。
?????? 據“我國第二批國家級特色小鎮評選名單公布信息,到2020年我國將建設1000個國家級特色小鎮?,F有特色小鎮獲評共400余個,未來每年平均將有200個國家級特色小鎮獲評,特色小鎮建設迎來風口?!?/p>
????? 那么,什么是特色小鎮?先來看我們最熟悉的特色小鎮,我們暫稱把這一部分稱為“住建部特色小鎮”。在2016年,住建部聯合發改委、財政部提出培育計劃,計劃在2020年前打造1000個特色小鎮,這也就是我們所提的國家級特色小鎮。一個是“國家發改委特色小城鎮”,一個是“國家發改委特色小鎮”,一字之差?!皣野l改委特色小城鎮”與“國家住建部特色小鎮”一樣均為建制鎮概念?!鞍l改委特色小鎮”指規劃面積3km2內,建設面積1km2左右的產業平臺,這類小鎮則為小鎮運營商最直接的運營平臺。這類小鎮主要類型有,
文旅小鎮、農旅小鎮、頤養小鎮、特色產業小鎮、科創小鎮、體育小鎮、創意小鎮等多種類型?!鞍l改委特色小鎮”主要打造政企合作,產業案例典型,資金直接投向產業平臺,即小鎮運營商會受到直接的支持?!鞍l改委特色小鎮”并沒有確定投資數量,不存在到2020年前有建設多少數量的特色小鎮之說。
?????? 特色小鎮與鄉村振興做得好的地方,首先進行的就是鎮約與鄉約,要讓人得體,要讓人文明,否則建設出來的只是一堆漂亮的外殼。江浙自古精致,人精致,生活精致,在很多的小鎮鄉村中,不必比照日本,也自有風情,這是江南的味道,聲色優美人優雅。精致的人形成的精致市場。透過花樣繁多的操作手法、名目眾多的各類特色小鎮概念、高大精深的各項政策,看到的是江浙這個特殊的消費市場,一個精致人群形成的精致市場。比如浙江藍城農業,農業種植本身基本可以實現自我造血,通過選種特色的品種,其中種植的稻米能夠實現稻谷1.75元/斤,精米能夠買到20元/斤;蔬菜類,其中引種的番茄能夠到達188/5斤。同樣的有機農業的產品,在深圳頂級的超市中,番茄也是不超過20元/斤的,江浙這邊的消費能力是否比深圳還高呢?
??????? 江浙總體的市場消費能力不一定比深圳高,但屬于精致市場,對于精致市場而言,精致的產品是受歡迎的。著名特色小鎮專家宋衛平一直在倡導新生活理念,比如 “桃李春風”小鎮過億一套的中式園林別墅,而且一直有一批宋衛平新生活理念的追隨者,在鍥而不舍的追逐這種生活。與其說宋衛平在倡導新生活理念,不如說是他在孜孜不倦的挖掘江浙人的這個精致生活的市場,這個市場一直存在,源于魏晉,承于唐宋,興于明清,源遠流長。
??????? 莫干山是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得名源遠,一直是文人墨客踏青之所,及至近代,又留下數百棟別墅,民國時期蔣介石亦有府邸于此,只是建國之后逐漸衰落。它現在的興起脫離不了江浙這個精致的市場,只有這個市場才能在十余年前就能支撐起一間民宿三五千的消費,它不僅僅是由經濟水平決定的,更多的是由懂得精致生活的人決定的。江浙有這些精致的人,有這些對生活的精致追求,從而構成了一個精致的市場,江浙為天下富庶之地,多詩書之家士宦之家。在特色小鎮的與鄉村振興中也是如此,浙江的政府在特色小鎮與鄉村振興中也是承擔了重要的服務作用,不做死樣板、不走死流程,能夠在流程內有創新。
??????? 以杭州魯家村為例,魯家村在鄉村振興之初一窮二白,據其書記朱仁斌講述,接手之初村里集體經濟僅有1.8萬元,負債卻達150萬,因此籌措資金成為了重大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它們曾經向交通、水利、環保、體育等部門申請了至少600萬資金,其中水利部門申請的河道整治資金被用來做河道美化及水景,交通部門的資金做好了村內的旅游交通與自行車道,如果是一個卡得死、管得嚴、不是本著利于當地人發展的政府,這些利用方式都可以上綱上線了。但恰恰是一個服務型的政府,讓這些利用成為了可能,不僅通過了驗收,反而大大鼓勵表揚魯家村的做法,成為了魯家村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服務型政府意識,讓民眾也信任政府,這樣形成了良性互動,對于現在的特色小鎮和鄉村振興而言,其實是減少了巨大的制度成本,因為信任本身就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方式。
??????? “鄉村振興、特色小鎮,怎么樣能夠留住人才?城市總是匯聚了大量的工作機會,還有教育、衛生等稀缺資源,人流是從農村流向城市,從小城市流向大城市。農村大多留下的是老人,小孩,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
?????? 為什么這些事情發生在江浙地區,卻不那么明顯?雖然不可避免的受到城鎮化的裹挾,卻最終還能夠自成特色?這就跟江浙地區的鎮域經濟發展緊密相關了。江浙自古就是鎮域經濟發達的地方,周莊、西塘、烏鎮、同里、南潯、甪直、木瀆……這些古鎮很多都超過千年歷史,鎮域經濟一直繁衍不息。
??????? 改革開放之初的“蘇南模式”與“浙江模式”,這兩個模式都有共通點,“以集體經濟為主體,以鄉村工業為主導,以中心城市為依托,市場調節是主要手段,縣鄉干部是實際決策人的一種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政府主導產業發展,縣、鎮(鄉)、村、大隊分級負責,行政命令直接影響產業的布局和發展、引導城鎮化的方向和進程,形成的是一種大政府、小城鎮的模式。而鎮域經濟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就是“離土不離鄉、離土不離鎮”的在地城鎮化,在江浙地區可以看到鎮域集體經濟非常發達,鎮域能夠解決鄉鎮范圍內的大部分就業問題,江浙人出外打工的少。這一點不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這些地方,大量的是出外打工人群,人隨業走,對于鄉里是沒什么太強烈的感情的,最近這一波東部制造業轉移,又回到這些省份。
?????? 江浙一帶的特色小鎮之所以有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是充分融入長三角的產業鏈之中,在國際化分工中找到自己的產業定位。長三角的大城市成為金融中心、研發中心、創新中心、設計中心,而中小城市則成為了制造中心,區域經濟則成為了產業鏈的配套所在,比如生產童裝的企業,設計中心在上海、杭州、蘇州,布料生產、機械支撐在中等城市,而紐扣、絲帶一類的就在鎮域,鎮域經濟成為了整個長三角產業鏈的配套,隨時轉型,但又不失發展同樣的旅游休閑也是如此,市場在大城市,中小城市中轉,需求滲透進入鎮域鄉村。良性的發展保證了鎮域經濟的繼續向前,有業便能留人。
這里介紹一下杭州旅游與文化結合的典范景區---杭州東方文化園旅業集團。該企業成立于1998年8月,以杭州東方文化園旅業集團有限公司為母公司,下屬七家子公司,另有十家投資公司,一家參股公司。產業涉及旅游、休閑、商貿、建材、勞務、廣告、房地產、進出口、園林綠化等,注冊資本累計達15余億元,現有總資產200余億元,職工總人數7000余人,現門票、會議、田園、住宿、佛教文化、旅游觀光、健康養老綜合利潤達10億。
?????? 杭州東方文化園地處錢塘江、富春江、浦陽江三江交匯處,左連湘湖旅游度假區,右鄰“漁浦夕照”古景,距杭州、蕭山城區各為15公里,離杭州蕭山國際機場20公里,交通便捷、地理區位優越。東方文化是AAAA級景區。田園村落盡收眼底,園內鶯飛草長、花香四溢、青山碧水、風光秀麗。園區以周易八卦布局,儒、釋、道三家同構建筑,2728米彩繪藝術長廊貫穿于佛家區、道家區、儒家區、東方度假區等八大景區,充分利用了東方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深厚底蘊,進行旅游和文化結合發展區域特色經濟,是一個成功的范例。
前面說到的西安的袁家村,他們發展旅游業沒有依靠政府,全憑村支書郭戰武帶領村干部邊摸索邊干,不僅關中民俗的定位是他們自己定的,就連景區規劃的活也是他們自己干的,不得不佩服農民的智慧高手在民間。袁家村管理模式看似松散、粗放,實際上背后是精細化、接地氣管理方式。袁家村郭書記以小吃街打比方,一條街上有 100 個商戶, 100 種小吃。鍋盔、豆腐腦、炸麻花……村民各自認領,幾家同時報名便 PK留味道最好那一家,這樣就避免了同質化惡性競爭。所以民俗街上有的門店生意好,一年可能有上百萬的收入,經估算一家店如果兩個人經營,保證每個人每個月有五千塊左右的收入,一年得掙十萬塊,才算掙錢才能持續經營。村管理公司誰家不掙錢會給予補貼。比如說蒸饃本身利潤低不掙錢,但是一條街上必須得有一個賣蒸饃的,村里就給補貼補到這家店能掙十萬元。袁家村在全民股份制的制度設計上,還創造性地搭建農民創業平臺,無論是做公司還是做旅游都不是齊步走。有一部分村民還在觀望,分給他們股份就等于共同致富。酸奶廠改成股份制后當年入股一塊錢,第一年和第二年都分到九毛多,到今年大概可以分到一塊五毛錢。酸奶公司每年的純利潤大概是 1000 萬元。當時投資酸奶時,村民基本上沒人投,商戶也沒有投的,都不敢投,不知道股份公司這個怎么弄。村委會覺得能讓大家伙掙錢才讓大家投的,
要讓99%的群眾入到這個股份公司里。有的群眾為了照顧村干部的情緒,象征性的入了一兩萬,等到年底分紅的時候拿到了90%的利潤。到這個時候,大家才認識到股份制能掙錢。第二年擴了一點股,大家就開始搶著要了,群眾對這個股份制完全接受了。
7. 古鎮在旅游開發模式中起主導作用對不對
蒙自尼蘇小鎮占地面積500畝,共有369戶人家。距蒙自市行政中心6公里,緊靠天馬路北沿,交通暢達,是蒙自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示范。尼蘇小鎮原為文瀾鎮大臺子村委會第一、二、三村民小組所在地。因原居住村民98%為彝族,是蒙自彝族尼蘇支系最大的聚居地之一,故起名尼蘇小鎮。近兩年,小鎮以“美麗家園”建設為契機,打造成為以少數民族風情和特色建筑為主題的旅游區。將居住、商貿、旅游較好地結合,是傳承發揚彝族尼蘇支系民俗風情文化的集中展示中心。
尼蘇小鎮位于“兩海”(長橋海、大屯海)之間,呈正東正西擺布,區位優勢凸顯,距市中心10公里。西面緊靠大屯海高原湖泊景觀帶,東面為長橋海濕地公園及碧色寨滇越鐵路歷史文化公園,以北5公里為蒙自火車北站,以南8公里為蒙自汽車客運站。無論從游客的集散,自駕車的抵達,旅游路線的安排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
尼蘇小鎮屬“新建式古鎮”,是在沒有任何歷史古鎮的依托的情況下,以當地文化為背景,以建筑文化為平臺新建出一座以古鎮來彰顯當地特色文化,以旅游產業為主導產業的小城鎮建設?,F著重開發彝族文化傳習館、尼蘇特色餐飲區、彝族服飾文化、飾品購物區、酒吧、咖啡館、茶館區、民居客棧區、特產直銷店、水上娛樂等旅游產品,以商業區“匯聚人氣、拉動經濟、帶動就業”。
8. 隨著古鎮游的興起,各地都在加強本地的古鎮開發
古城的面貌用千變萬化不合適。
首先千變萬化的意思形容變化紛繁,比如指的是燈光的顏色可以用千變萬化。
也可以指事情的發展千變萬化。形容不可預測。
但是如果形容古城面貌的變化明顯可以用
日新月異:日新:每天都有新的。指發展、進步極快,不斷出現新事物、新氣象。
9. 古鎮在旅游開發模式中起主導作用對嗎
1999年。
1999年的大年初一,烏鎮一村民因生火做飯不慎引發火災,除了被燒毀的民房,還有7間歷史建筑未能幸免。時任桐鄉市政府辦公室主任的陳向宏被派到烏鎮去安置災民。安置工作結束后,陳向宏正式調任到烏鎮,開始了由他主導的烏鎮古鎮保護和旅游開發。
1999年,斷壁殘垣、河道污染、新舊建筑充斥、道路古橋破壞嚴重、電線管道雜亂……面對破敗的景象,陳向宏主導下的烏鎮實施一期保護與開發的“東柵工程”。以保護最徹底、環境最優美、功能最齊全、管理最科學為古鎮保護目標,烏鎮在東柵景區具體實施了遺跡保護工程、文化保護工程、環境保護工程。
同時,在全國古鎮、古城保護中,烏鎮首創和成功運作管線地埋、改廁工程、清淤工程、泛光工程、智能化管理等保護模式。從此,昔日被蒙上灰塵的“江南明珠”重新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2001年,烏鎮保護開發一期工程東柵景區正式對外開放,以其嶄新的水鄉風貌,一躍成為中國著名的古鎮旅游勝地。烏鎮對古鎮保護開發方式的有效探索,也受到了專家和同行的肯定,被聯合國專家考察小組譽為中國古鎮保護之“烏鎮模式”。
2003年,烏鎮對西柵景區實施了二期保護與開發工程。相對于一期東柵景區的保護開發工程,二期西柵景區的保護開發更加完善徹底,開發后的西柵景區人和歷史、自然、文化的聯系更為和諧。
從一期東柵單純的的“觀光型”景區,到二期西柵融合各類展館、手工作坊、風格民宿、度假酒店、會議中心和商務會館等的復合型“觀光+度假休閑體驗型”水鄉古鎮景區,烏鎮大膽嘗試實現了再次蛻變。
兩次蛻變之后的烏鎮儼然模樣大變,但烏鎮的進階之路并沒有到此停止。陳向宏開始著力挖掘烏鎮文化IP,水鄉烏鎮再次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