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鄉村旅游與旅游扶貧的關系
開發鄉村文化旅游的社會價值:
1.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鄉村旅游是一種充分利用農村資源開展的旅游活動,其依托的資源主要是城市周邊以及比較偏遠地帶的自然景觀、田園風光和農業資源,而這些資源的所有者和創造者都是農民。
2.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 :我國農村產業結構單一,農民就業極不充分,長期處于“隱性失業”狀態,造成了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既有總量剩余,也有季節剩余。
3.以旅游帶動第三產業: 鄉村旅游植根于農村,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農產品直接面對消費者,產品可以跳過流通環節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適時解決了當地農業產業化中購銷體制不暢等難題。
4.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大部分游客對鄉村旅游目的地的餐飲、住宿的衛生狀況、接待服務水平、旅游接待地居民態度等方面十分關注,尤其是對衛生與安全的要求更高。
5.促進城鄉精神文明對接: 鄉村旅游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旅游行為,游客受教育程度高、收入良好,他們參加鄉村旅游是為了獲得精神享受,尋找曾經失落了的凈化空間和尚存的淳厚的傳統文化氛圍。
6.有利于保護原生態文化:鄉村旅游中生態環境是吸引游客的最初動因,保持和突出農村自然特色及其原始、純樸的風情是鄉村旅游景區的基本條件,也是村民的首要職責。
2. 鄉村旅游與旅游扶貧的關系是
按照2015年國務院出臺的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若干意見,要求實施鄉村旅游提升計劃,開拓旅游消費空間,并大力推進鄉村旅游扶貧。到2020年,全國建成6000個以上鄉村旅游模范村,形成10萬個以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特色村、300萬家農家樂,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過20億人次,受益農民5000萬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未來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3. 鄉村旅游對扶貧開發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鄉村領域的具體落實,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內涵與外延上的重大提升。鄉村振興的首要問題是更新觀念,注重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把農耕文明的精華和現代文明的精華有機結合起來,使傳統村落、自然風貌、文化保護和生態宜居諸多因素有機結合在一起,充分體現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改革體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精神扶貧的現實著力點。
4. 鄉村旅游與旅游扶貧的關系 百度知道
掌握旅游、民俗文化、農業(農林牧副漁)、經營管理等專業理論知識,以及規劃開發、經營管理、設計和創新等技能,并能夠運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在富民扶貧鄉村旅游產業中從事與旅游相關的開發、設計、創新及經營管理等活動的應用型人才。
5. 鄉村旅游與旅游扶貧的關系是什么
① 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農村旅游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拓寬農業功能,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農村旅游服務業,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
② 發展鄉村旅游,可以使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增加價值。同時,也使農村生產的農副產品就地消費,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市場價格,促進農民增收。
③ 發展鄉村旅游,可以使農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發展,進而減少國家對農村的扶持資金。同時,當地農民參與投資、經營旅游業,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實現“生活寬裕”的目標。
④ 發展鄉村旅游,可以促進城鄉統籌,增加城鄉之間互動。城里游客把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意識等信息輻射到農村,使農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現代化意識觀念和生活習俗,提高農民素質。
⑤ 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挖掘、保護和傳承農村文化。以農村文化為吸引物,發展農村特色文化旅游。同時,通過旅游可以吸收現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鄉風。
⑥ 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保護鄉村生態環境。旅游對于環境衛生及整潔景觀的要求,將大大推動農村村容的改變,推動衛生條件的改善,推動環境治理,推動村莊整體建設的發展。旅游追求個性化、特色化、原生態、唯一性等等,形成了旅游村莊的獨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農村建設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梢哉f,發展農村旅游,有利于農村乃至全國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利于保護資源和環境,促進農村科學規劃與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容整潔”的目標。
⑦ 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實現“管理民主”的目標。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提高旅游業在當地社區的參與度,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進行農村建設,提高當地農民的民主、法治意識,實現“管理民主”的目標
6. 鄉村旅游的扶貧發展現狀
(一)調整和優化了農村經濟產業結構
鄉村旅游的發展,是建立在農村自身的環境資源、人文資源及歷史文化資源等基礎之上的。鄉村旅游屬于服務業的范疇,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也就是大力發展服務業,是對傳統農村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第一產業發展觀念的突破,有利的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也有利于我國農業的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農村旅游業,并不是改變農業在農村的地位,而是將第三產業服務業作為農業發展的有益補充,拓展了農村地區發展的思路,使得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形式更加的多樣化,幫助廣大農民盡快脫貧致富,過上小康生活。
(二)拓展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渠道
嚴格的講,旅游業的發展,并不是單單促進旅游業的進步,他所具有的聯動效應是其他產業多都不具備的。旅游業的發展能夠帶來很多的就業崗位,這對農村地區消化過剩勞動力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農村地區旅游的快速發展,將有利于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鄉村旅游開發具有巨大的潛力,不僅能夠帶動農村地區的農副產品的銷售增長,同時也鄉村游的火爆也會帶動城市消費品消費量的提升,通過農村和城市的緊密合作,使得鄉村游帶動的產業群不斷擴大,實現共同發展的大目標。
(三)能夠帶動農村經濟文化的共同發展
游客到農村地區進行鄉村旅游,感受農村的風土人情、民風民俗,肯定離不開吃飯、住宿、交通、參觀、購物及休閑娛樂等內容,這里游客的每一項實際需求都需要農村旅游開發的單位或者當地農民為游客提供相應的服務,這無形中就提供了很多的就業崗位。在鄉村旅游過程中,很多游客都非常青睞農家樂的形式,不僅可以在農家院子里吃、住、玩,能夠感受到淳樸的地方鄉情。在農村地區,很多人家都開發農家樂,不僅使得農民在農閑的時候有了工作可做,帶動了當地產業的發展,而且鄉村旅游的發展也帶動了農村文化的發展,農村的基礎建設提升了,農民的素質也提高了,鄉村落后的面貌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觀,農民眼界和三觀認知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7. 鄉村旅游對脫貧致富的意義
鄉村旅游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老百姓,產業鏈條長、產業要素多。我省積極推動鄉村旅游全產業融合發展,走精品化、品牌化發展之路,市場競爭力更大、前景更好,群眾參與度高、受益面廣,從而形成良性互動的發展機制,書寫了鄉村旅游發展的“多彩貴州模式”。
就拿我的家鄉威寧來說吧,目前,威寧已成功打造了黔韻紫海休閑農業觀光園,建設總規模達5000畝,其中核心度假區產業種植規模2500畝,輻射帶動周邊產業規模2500畝,總投資3億元。觀光園位于該縣草海鎮民族村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區,是旅游觀光、現代農業、養生度假為一體的綜合配套項目。
威寧黔韻紫海休閑農業觀光園緊緊依托草海國家級生態自然保護區的優越區位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立足于現代農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打造高附加值現代農業產業鏈,按照“產園結合”的經營模式,在發展香草產業的基礎上構建集旅游觀光度假、創意文化產業、香草副產品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服務產業示范園區。形成一三產業高度融合互補的良性機制,建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閑度假基地,成為貴州省農旅互動發展現代農業的示范園區,體現威寧精準扶貧的樣板工程。
如今,威寧黔韻紫海休閑農業觀光園每日接待游客達1000余人次,每年接待游客30余萬人次,成為人們旅游休閑和市民拍攝婚紗照的好去處。
以上事實證明,發展鄉村旅游是可以振興鄉村的捷徑。
8. 鄉村旅游扶貧是什么,包含了什么內容
精準扶貧十大工程分別為:干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扶貧小額信貸、易地扶貧搬遷、電商扶貧、旅游扶貧、光伏扶貧、構樹扶貧、致富帶頭人創業培訓、龍頭企業帶動。這其中,既包括干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等“傳統項目”,也包括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構樹扶貧等新手段新方法。
政府幫助貧困地區加大人才開發、完善農民工人才市場。臨時工基本待遇,建立發展工農業企業、促進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對貧困農村實施規劃,旨在幫扶改善貧困戶生活生存條件和扶助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9. 什么是貧困鄉村將鄉村旅游
鄉村振興是從村容村貌,村民的精神面貌、產業的興起,等一系列以提高全國整體農民的幸福指數、把農村打造成宜居宜業的樂園,是國家大的發展戰略。
脫貧攻堅也是由國家的政策向農村大力傾斜,在一個時間內扶持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摘帽的偉大舉措。
10. 鄉村旅游扶貧的意義
現代鄉村旅游是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鄉村區域的一種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發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動機明顯區別于回老家的傳統旅游者。
現代鄉村旅游對鄉村經濟的貢獻,不僅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而且為地方創造了就業機會,為削弱了的傳統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現代鄉村旅游對鄉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隨著旅游者的迅速增長和現代人的特點,現代鄉村旅游對鄉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現代旅游已成為發展鄉村經濟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