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霄節、龍頭節、三月三、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等。下面就我家鄉各個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一一向大家介紹。
1.春節。春節俗稱過年,是一年當中最熱鬧的一個節日。過年的習俗很多,如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要貼春聯、吃團年飯、祭祀和守歲。當新年到來之際,要燃放煙花爆竹“接年”,年初一要吃湯圓和年糕,象征團團圓圓、生活步步高。長輩還要給晚輩發“利市”(紅包),圖個順順利利之意。春節的慶祝活動很多,拜年、舞獅、耍龍、舉辦文藝演出等等,慶祝活動會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
2.元霄節。正月十五是元霄,又叫燈節,是春節慶祝活動的一個延續。元霄之夜掛彩燈、放煙花、猜燈迷、吃元霄是我們家鄉世代相傳的習俗。
3.龍頭節。傳說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此后雨水會逐漸增多。龍頭節這天,很多百姓都有趕廟會的習慣,燒柱高香,祈求一年風調雨順。
4.三月三。是壯族人民舉行歌圩的日子,據傳這一天是歌仙劉三姐“成仙”之日,這一天廣西壯族地區都會舉辦隆重的歡慶活動。唱山歌、跳竹桿舞、吃五色糯米飯是廣西人三月三最吸引人的地方。
5.清明節。既是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恰逢陽春三月,民間有踏青郊游、祭祖掃墓的習慣。
6.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有的地方又叫端陽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殺鴨搞祭祀和吃粽子,據說是為了紀念屈原。南方很多地方還有劃龍舟,舉行龍舟比賽的習俗。
7.七夕節。這是中國的情人節。據傳每年七月初七,是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這個美好的傳說經過幾千年代代相傳,已徑深入人心?,F在許多年輕人都會選擇這一天向心上人送花、表白,和心上人歡度浪漫時刻。
8.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之夜,民間有賞月、祭月、吃月餅、放孔明燈的習慣。此夜,人們仰望如盤圓月,自然會期盼合家團圓。尤其是遠在他鄉的游子,更會加倍思念故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9.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民間有登高、賞花、喝重陽酒的習俗。這一天老人或登高鍛煉,或賞花陶冶情操,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10.冬至。又稱冬節,是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民間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南方就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這一天南方人有包粽子、椿糍粑、吃湯圓的傳統。
11.臘八節。這個據說是佛教的節日,但很多南方人都過這個節。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是吃臘八粥,就是在米粥中加入紅豆、小米、桂圓、蓮子、百合等材料,用慢火熬制而成,聞起來香氣四溢,吃起來清香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