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域旅游的全域指什么
全域旅游是一種提法,但不是一種新業態。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旅游要素的完備齊全。它要求處處可以,時時可以旅游。對旅游基礎設施,吃住行游購娛要求提升,對智慧化大數據平臺,旅游廁所建設都有要求,是旅游達到一定水平才能實現的。它是旅游全要素的提升。
2. 全域旅游的全是指什么
它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進行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簡單來說,全域旅游就是一種主人翁發展理念,并開始自覺地用“旅游學”的視角來審視旅游的本質和內容,從而構建旅游學科體系。
主人翁意識是指旅游在發展過程中要主動融入中心,納入主流。多年以來,業界一直強調“旅游服從大局”,后來講“旅游服務大局”,實際上無論是服從還是服務,都是在將旅游邊緣化,都是作為客人在聽從主人的吩咐。
現在全域旅游要求“旅游構建大局”,當然,是指旅游要做“主人”。目前形勢下,一要服務工業化,二要促進城鎮化,三要推動國際化,四要拉動新農村建設,五要改變人們生活狀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以后旅游作為“主人”還要考慮得更多更廣。
3. 全域旅游目的地是指
意思是全區域。全區域管控指的是對該片區或者全區縣、全市等大面積區域的全部范圍內的所有地點采取相應的管理和監控措施。
對包括出入、活動、工作上下班、購物買菜等各類生活工作情況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全區域管控包括交通管控,出入管控、疫情管控以及各種行為管控等措施。
4.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
一、全域旅游的全局性
二、全域旅游的空間性
三、全域旅游的帶動性
四、全域旅游的整合性
五、全域旅游的共享性
5. 全域旅游的概念
全域旅游是旅游發展的新形式、新概念和新模式,也是世界旅游發展的共同規律和總趨勢,代表了現代旅游發展的新方向。加快發展全域旅游對我市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轉型跨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何推動全域旅游發展?這6個方面可以實現全域旅游!
1.發展全域旅游是一個改革創新項目,著眼于適應旅游發展的兩大綜合需求(產業綜合發展和執法綜合需求),改革創新旅游體制,從旅游市場監管、旅游公共服務、旅游產業推廣、擴大旅游開放、旅游管理體制和基礎體系等方面推進綜合改革。
2.要發展全域旅游,必須改革和創新規劃,而不是遵循傳統的規劃理念。
3.發展全域旅游,必須樹立科學的旅游理念
6. 全域旅游是指
全域旅游是指
將一定區域作為完整旅游目的地
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
統一規劃布局、優化公共服務
推進產業融合、加強綜合管理
實施系統營銷
從而更好地滿足旅游消費需求。
7. 全域旅游包括哪些方面
全域旅游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8. 全域旅游包含哪些內容
全域旅游,即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公共服務、生態環境、政策法規、體制機制、文明素質等進行系統化、全方位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社會共建共享、產業融合發展,以旅游業推動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一種全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的理念和模式。從勇先創景網站上知道,全域旅游的本質是人們的出行,對另外世界的探索、好奇,對另一種更健康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而引起利益相關者采取一系列行動所組成的全社會共建共享的現象。推進全域旅游是我國新階段旅游發展戰略的再定位,是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從景點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具體要實現九大轉變:
一是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和管理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破除景點景區內外的體制壁壘和管理圍墻,實行多規合一,實行公共服務一體化,旅游監管全覆蓋,實現產品營銷與目的地推廣的有效結合。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從景點景區拓展到全域。例如,要從景點景區和城市的旅游廁所革命拓展為景點景區內外、城鄉一體推進的全面廁所革命。 二是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實行分類改革,公益性景區要實行低價或免費開放,市場性投資開發的景點景區門票價格也要限高,遏制景點景區門票價格上漲過快勢頭,打擊亂漲價和價格欺詐行為,從旅游過度依賴門票收入的階段走出來。
三是從導游必須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閉式管理體制向導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動的開放式管理轉變。實現導游執業的法制化和市場化。
四是從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細高效旅游轉變。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引導旅游需求,實現旅游供求的積極平衡。
五是從封閉的旅游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加大旅游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醫藥等產業的融合力度,形成綜合新產能。
六是從旅游企業單打獨享到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充分調動各方發展旅游的積極性,以旅游為導向整合資源,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推動建立旅游發展共建共享機制。
七是從景點景區圍墻內的“民團式”治安管理、社會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轉變。旅游、公安、工商、物價、交通等部門各司其職。
八是從部門行為向黨政統籌推進轉變。形成綜合產業綜合抓的局面。
九是從僅是景點景區接待國際游客和狹窄的國際合作向全域接待國際游客、全方位、多層次國際交流合作轉變。最終實現從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轉變。這是區域發展走向成熟的標志,是旅游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世界旅游發展的共同規律和大趨勢,代表著現代旅游發展的新方向。
[4] 理解誤區 推進全域旅游并不是到處建景點景區、到處建賓館酒店,恰恰相反,全域旅游更加關注景點景區、賓館酒店等建設的系統性和規劃布局的合理性。景點景區、賓館酒店建設和管理仍然是必要的,而且要提高質量、層次,但這不是工作的全部。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處都是風景而非到處都是景點景區,到處都有接待服務而非到處都是賓館飯店。千萬不能把增加景點景區和賓館飯店數量、擴大規模等同于發展全域旅游。要防止出現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遍地開花”,四處泛濫。 推進全域旅游,并不是到處進行旅游開發。全域旅游是一種積極有效的開發性保護模式。全域旅游強調的是旅游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要通過全面優化旅游資源、基礎設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和產業布局,更好地疏解和減輕核心景點景區的承載壓力,更好地保護核心資源和生態環境,實現設施、要素、功能在空間上的合理布局和優化配置。[5]
9. 全域旅游包括的內容
“全域旅游,具有以全產業融合發展,打破依賴門票經濟的傳統模式,從封閉式經營轉向開放式運營。這就要求,全域旅游的發展必須以新市場消費需求為導向,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增加有效供給。可以說,沒有新業態的支撐,全域旅游就是空中樓閣。”
于風貴認為,《方案》以重點抓跨界融合、創建國際化品牌為舉措,主要聚焦于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跨界融合、拓展旅游融合的廣度和深度、挖掘會展旅游經濟巨大潛能,同時,突出品牌高端化、加快旅游國際化、促進營銷精準化等舉措
10. 全域旅游有哪些
全域旅游建設的目標主要是:互聯網+旅游的核心要素是轉變觀念,實現旅游監管、營銷與服務的全面升級。全域旅游時代,旅游產業監管、旅游品牌建設、旅游服務提升、旅游大數據應用四位一體,相輔相成。那全域旅游建設呢,主要是集中打造“智慧旅游+宣傳”、“智慧旅游+服務”、“智慧旅游+產業”這三個方面。
11. 全域旅游如何理解
全域旅游是一種新的發展理念,新的發展導向,新的發展路徑,意義在于在更高的起點上開創我國旅游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