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泰山區位于山東省泰安市中部,是泰安市委、市政府駐地,是全市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旅游中心。泰山區歷史悠久,富饒美麗,公元前五千年已進入大汶口文化的繁盛期。秦漢以來,屢經沿革,歷盡倉桑,西漢初置泰山區郡、金設岱岳鎮、清設泰安府。人煙阜盛,風物繁千,交通便利,歷來為商客旅賈云集之地。
1985年建區時,轄岱廟、財源、泰前、粥店4個辦事處和小辛莊、黃山頭、大津口、徐家樓、上高、桑家疃6個鄉及粥店鎮。是年11月,撤銷小辛莊鄉、黃山頭鄉、粥店鎮,桑家疃鄉與上高鄉合并。全區行政區劃調整為岱廟、財源、泰前、粥店4個街道辦事處和大津口、徐家樓、上高3個鄉。1999年6月,省莊鎮、邱家店鎮由郊區劃歸泰山區,粥店街道辦事處劃歸郊區。全區轄財源、岱廟、泰前3個街道辦事處,省莊、邱家店2個鎮,上高、徐家樓、大津口3個鄉。2002年6月,撤銷上高鄉、徐家樓鄉,設立上高街道辦事處、徐家樓街道辦事處。2005年,大津口鄉和泰前辦事處的泰前居委會、迎勝居委會、艾洼村、上梨園村劃歸泰山風景文物管理委員會。截至2017年5月,轄岱廟、財源、泰前、上高、徐家樓5個街道辦事處,省莊、邱家店2個鎮,全區共有村、社區187個,其中村115個、社區72個。
泰山區為泰安市轄區,位于泰安市中部,北依泰山。東西南三面與泰安市岱岳區搭界,北部與濟南市歷城區、長清區毗連,總面積336.86平方公里。是泰安市政治中心、經濟中心、交通中心。
地形地貌
泰山區地處泰(安)萊(蕪)向斜盆地的西部邊緣,北依泰山,南瀕大汶河,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泰山風景名勝區,山巒起伏,高山幽谷,海拔200米以上,最高海拔(泰山玉皇頂)1532.7米,為山東省第一高峰。西南部地形起伏,為低山丘陵,海拔170~200米。東南部為大汶河沖積平原,地形較為平坦,海拔130米上下。中部為泰山山前沖洪積平原,海拔200米上下。
水資源量
泰山區水資源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803.7毫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8000萬立方米,豐水年為12130萬立方米,平水年為6630萬立方米,枯水年為3670萬立方米,特枯水年為1280萬立方米。全區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6957萬立方米,平水年為6818萬立方米,枯水年為5795萬立方米,特枯水年4462萬立方米。扣除地表和地下水相互轉化的重復部分,全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2066萬立方米,平水年為10819萬立方米,枯水年為7650萬立方米,特枯水年為4732萬立方米。按2000年全區總人口59.17萬人計算,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為204立方米,占泰安市人均占有量的53%,占山東省人均占有量的50%,占全國人均占有量的8%,屬比較嚴重的缺水區域。
氣 候
泰山區地處暖溫帶,屬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泰山區下設5個街道辦事處,2個鎮,1個鄉
泰前辦事處岱廟辦事處財源辦事處徐家樓辦事處上高辦事處省莊鎮邱家店鎮大津口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