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節:
越南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的越南節日,也稱為正陽節。端午節有吃粽子、驅蟲的習俗。越南的端午節習俗與中國基本相同,但很多人不知道“屈原”。
節日風俗:越南人會喝雄黃酒,吃粽子,給孩子穿五色絲線。這五種顏色的絲線應在第一次大雨或夏季第一次沐浴時投入河中,以達到安全和健康的目的。
2、春節:
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使用農歷的國家之一,也是少數幾個慶祝春節的國家之一。春節是越南人民中規模最大、最繁忙的傳統節日。越南人把春節看作是新舊迎新的日子。一般來說,他們在農歷十二月中旬開始準備新年商品。越南春節期間,鮮花、粽子、春聯、鞭炮一直是必不可少的。
節日風俗:越南春節最具民族特色的是粽子和糯米糕。越南每年的餃子和中國的餃子不一樣,都是方形的,而且要大得多。它們通常是由糯米、豬肉和綠豆糊在中間包中制成,外裹芭蕉葉。傳說年粽象征大地,綠色顯示生機勃勃,中間包裹的豬肉與綠豆沙則代表飛禽走獸、草木繁盛。
擴展資料:
越南是一個多語種、多民族的國家,官方承認有54個民族。其中,主要民族“京”族占85.7%,其余53個少數民族占14.3%。京族人狹義上是越南人,母語就是越南語。從語言分類的角度來看,越南的民族數量遠多于54個民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越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端午節 (越南傳統節日)
越南重要節慶假日 春節:1月底或2月初,慶祝一周,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越南共產黨成立日:2月3日(1930年)越南南方解放日:4月30日胡志明誕辰紀念日:5月19日佛祖紀念日:5月28日中元節:8月,陰歷7月15日,一年中第二大節日中秋節:陰歷8月15日八月革命節:8月19日國慶日(獨立日):9月2日(1945年)哈節(唱歌的節日):農歷六月初十、八月初十等(各地不一)越南節日風俗越南的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盤古節等。由于受中國傳統和文化的影響,越南的民間傳統節日、日期和內容,與中國基本相同。春節在農歷正月,是越南最隆重的節日。清明節祭祖掃墓。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賞明月,吃月餅。春節越南的春節在越歷(與中國農歷相同)正月初一開始,這是越南民間最重要的節日。按照越南的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節”開始,家家準備年貨。春節期間人們換上節日盛裝,男穿西服,女著長袍。過春節,吃團圓飯,燃放煙花炮仗,祭祀祖宗,串親訪友,互相拜年。家家產戶吃一種方形的肉粽子和圓形的米糕,這是春節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象征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大吉大利。除夕夜有守歲習俗,零點一到,房外鞭炮齊鳴,照亮了整個天空,房里開始供拜神靈、祖先。除夕拜供結束后,大家都高興地到廟宇亭寺獻上香,為新年祈求幸福。家家貼春聯、掛年畫,以增加節日氣氛,春聯用漢字或越文書寫,年畫一般為“胖娃娃”、“老鼠迎親”等。各家各戶都要擺設三樣節日裝飾品:一束鮮花、一盆金桔和一個盛有五種水果的盤子,這三樣東西預示著新年吉利,欣欣向榮。在春節期間,有種種禁忌:不能干農活,不能吵架、講粗話,不能弄壞東西等。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人們互相拜年,也是春節的主要活動。大年初一清晨,第一個進人家門的外人,一般要事先選擇和安排,因為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全家來年吉兇禍福的兆頭。春節期間,各大城市都有盛大的花市,北方人喜歡含苞待放的桃花,南方人祟尚臘梅。青年男女三五成群到花市參加各種游戲:斗雞、套圈、射擊、插花比賽、摔跤比賽等。京族人過春節都有正月初一趕廟會的習慣,廟會上,五里八鄉的長龍隊、獅子隊聚集在一起,金龍狂舞、雄獅相戲,場面十分熱烈。人們還爭相參加猜謎、對歌等游戲。為婦女組織的煮飯游戲十分有趣,還有水上煮飯比賽更為風趣,先比賽吃甘蔗,不僅要吃得快,還要用吃后的甘蔗渣作燃料燒飯,要求一邊做飯,一邊要照料一個孩子,同時還要守著一只青蛙,不讓它跳到水里,最后看誰先把飯煮熟,優勝者被認為這一年會最吉利。城鄉有各種形式的民間娛樂活動,如演出民間傳統戲劇、蕩秋千、賽船、水上木偶戲等。越南春節有立竿驅鬼的習俗,春節時,要立迎春竿驅鬼,迎春竿又稱逐鬼竿,竿長5~6米,春節期間立在戶外。竿梢懸掛竹圈,圈上掛一些小玩具和小鈴鐺,竿梢懸掛物象征袈裟,使鬼不敢放肆。此俗一直保留至今。端午節越南的端午節是越歷五月初五,又稱正陽節。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還有端午驅蟲習俗。節日清晨,父母為子女準備糯米酒釀、黃姜糯米飯及桃、李、檸檬等幾種酸味食品和水果。南方一些地區讓子女食西瓜、芒果、煮雞蛋和飲椰汁,大人飲雄黃酒,并將雄黃涂在小孩頭、額、胸、臍各處以逐蟲。許多地區的孩子用指甲草涂染手指和腳趾,佩戴由巫師用五色線繩編制的符以辟邪。生育少或有體弱多病幼兒的家庭,節前清晨給幼兒穿上這樣的衣服,以辟鬼邪。端午采藥是一項必不町少的活動,人們認為“端午草藥”最為靈驗,許多集市上有此藥專賣攤。哈節哈節是越南京人獨特的傳統節日,其隆重程度僅次于春節?!肮痹诰┱Z中是“唱歌”的意思,“哈節”直譯就是唱歌的節曰。節日的活動內容以唱歌為主。過節日期各地不盡相同,有的在每年越歷六月初十過節,有的在八月初十過節。京人聚居的村寨都建有哈亭,祀奉神像和各姓氏的祖先牌位。平時,哈亭還可供人們乘涼、唱歌及青年男女進行社交活動。訪問京族村寨,如未受到邀請,不要走進哈亭,女性游客尤應注意,對哈亭供奉娛樂休闊的神像、牌位,不要觸摸、指點。每逢哈節,男人們聚集于哈亭,祭祖、宴飲、觀戲、角力,徹夜狂歡。哈亭正堂的東、西兩側,筑有多級臺階,過哈節時,村中的成年男人按照各人所屬的等級分別就座,共有高級、中級、低級、白丁、大力5個等級。這5個等級的劃分,是根據修建“哈亭”時各家所捐獻的錢財數額來決定的,捐獻錢財最多者列為高級,坐在高級的座位上,分得較多的祭品,其余依次而下,白丁、大力兩個等級除就座于最低的臺階外,還負責抬香案、挑水及侍候別人等體力勞動。到會的所有男人,包括外村來的客人均可參加集體宴會,婦女則不能參加。男人們一邊吃喝,一邊聽歌看舞蹈,常常是通宵達旦。在哈節期間,除清歌手到哈亭里唱歌外,還經常請戲班到哈亭唱戲,或者在哈亭外面舉行斗牛、角力比賽等活動。中秋節中秋節在越歷八月十五,主要是吃月餅。由于中秋節以兒童為主,所以,中秋節又稱兒童節。中秋之夜還有點彩燈習俗。相傳過去有一條鯉魚修煉多年成精,夜晚出來害人,致使家家閉戶,不敢外出,后來黑臉包公教人們制作鯉魚形紙燈—,并在鯉魚腹部插一根棍,夜晚人們挑燈出門,妖精見后卜分懼怕,不敢再來作惡。從此,中秋之夜孩子們拿著各種形狀的紙燈,在月光下玩耍。中秋節農村還組織競舟、祭龍等活動。盤古節盤古節是越南京族的傳統節日,時間在越歷臘月下旬。家家戶戶都殺雞宰豬,以做供品,祭祀開天辟地始祖盤古,祈求始祖神的保佑。儀式隆重,人們懷著虔誠的心情進行祈禱,氣氛莊嚴肅穆。送灶王節在越歷臘月二十三日起灶王神位,燒化紙錢,供奉麥芽糖福。家家戶戶都要供希望得到神的賜華人的祭祀習俗 越南的華人還保持著祭神的習俗,如祭財神、土地神、護財神等,華人視天后母為保護神,天后母的誕辰紀念曰農歷三月二十三日是民眾的節日。在寺廟的院子里組織從劇表演,人們向天后母獻供各種物品、香火,給佛像沐浴,祈求福祿與平安。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及八月十五,都是華人的重大節日。除了祭祀外,還組織各舞龍隊、武術隊、體操隊在各個寺廟表演,吸引很多觀眾。華人還祭祀其他的神靈,如正月十三祭關公之靈等。這些體現了越南華人的共同信仰與祭手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