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吸收了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傳說寒食節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在民間傳說中寒食節雖與介子推有關,但寒食起源,并非為紀念介子推,而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即《周禮》所謂“仲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踏青、掃墓之外,在歷史發展中還吸收了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清明節掃墓祭祖的節俗傳統自古持續不斷,人們在清明節前后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于墓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等,又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托對祖先的追念。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關于清明節寒食習俗的詩句,最著名的一篇:《寒食》(唐)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節都有哪些禁忌?
隨著清明節越來月臨近,很多農村或城里人都已經做好了清明祭祖的準備。清明上墳是一種祭奠先人、體現對親人的懷念和孝心的很好形式;平時很少去祖墳上的人們借清明去修一修墳、添一添土,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但是清明上墳可不要亂動,一定要遵循只加不減的原則;意思就是墳上的土或石頭不能因為不好看而丟掉,只能添土和石頭。
那么清明祭祖還有什么禁忌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
一、孕婦避免去掃墓;這不僅是因為陰氣重對胎兒不利,而且一般清明人群擁擠容易存在安全隱患。另外大量焚燒的香、蠟、紙錢和鞭炮會造成空氣里存留很多有害物質,孕婦吸入會對自身和胎兒造成危害。
二、禁止在墓地隨意拍照合影;正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掃墓應該是一件很嚴肅、而且心存敬畏的事;如果很輕狂的隨意拍照合影,就可能會給你帶來不好的運勢。
三、忌穿大紅大紫;一般清明節沒人會穿大紅大紫去上墳,但難免也有人疏忽大意。
四、外人不要去參加他人的掃墓;因為不是一家人,可能加持的氣場會有所不同。因而可能會造成氣場絮亂、導致不協調而走霉運。
五、身體不佳、時運不濟者避免去掃墓;因為此類人正處于運勢低迷的狀態,這樣極易招惹霉運或者穢物。
六、墳頭長草必須清理;不然待其長成了氣候勢必會影響家族成員的健康和氣運。
七、發不遮額忌買鞋;鞋同“邪”,所以盡量不在清明當天買鞋,另外清明當天其實相當于鬼節,額頭是人體的神燈所在,所以盡量不要使頭發遮住額頭。
八、忌嬉罵,非議先人;有許多人是帶著孩子去掃墓去的,可能剛開始還算肅穆,一結束就開始打打鬧鬧,嘻嘻哈哈了。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墳地畢竟是陰靈沉睡之所,嬉笑怒罵會滋擾陰靈,是大不敬,可能會招致報復,非議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過他人的墓地,對逝者品頭論足即是褻瀆的行為,屆時麻煩上身就怪不得誰了。
九、清明節掃墓時間;掃墓時間最好選在陽氣比較旺的時候,即上午9時后到下午時前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動,因為此時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時運低或身體弱的人,在陰氣重的傍晚祭祀,可能會影響運勢。在清明節前后五天,和清明節當天都可以,但寒食節這天不能掃墓,寒食節即清明節的頭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