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
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近日公布了首批自治區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分別為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興安盟阿爾山市。
近年來,內蒙古各地堅持以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為引領,實施“旅游+”“+旅游”戰略,著力構建上下聯動工作機制;全力推進內蒙古非遺和旅游扶貧相結合,緊緊圍繞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創建工作。同時,延伸產業鏈,豐富產品供給,開發全新旅游線路,構建現代化全域旅游業態群,堅持以旅游設施建設為基礎,強化產業帶動和宣傳引導,持續推進全域旅游向縱深發展
2. 全域旅游示范區文件
意思是整個區域都是旅游的示范區。
3. 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計劃
第二批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公示名單
寧鄉市、衡南縣、炎陵縣、湘鄉市、新邵縣、岳陽縣、澧縣、津市、桃江縣、宜章縣、北湖區、江永縣、零陵區、芷江縣、鶴城區、瀘溪縣
4. 第一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
全域旅游示范區標準要求
包含四個基本標準和八個方面的驗收標準,這四個基本標準分別為:旅游對當地經濟和就業的綜合貢獻達到一定水平、建立旅游綜合管理和執法體系、廁所革命及其他公共服務建設成效明顯、建成旅游數據中心。而八個方面的驗收標準,則分別從地方政府重視和推進程度、旅游業發展情況、旅游產品特色、公共服務體系、要素配套、環境保護以及旅游安全、文明和游客滿意情況作出了要求。
(一)推進全域旅游改革創新的力度與效果(130分)
打分點:
(1)推進旅游發展綜合協調體制機制改革創新(30分),建立旅游領導協調機制,設立旅游委或類似綜合協調管理機構等改革。
(2)旅游綜合執法改革創新(30分),鼓勵設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或類似功能機構等。
(3)推進旅游統計改革創新(30分),鼓勵設立旅游數據中心,建立全域旅游統計指標體系,構建數據統計體系。
(4)推進旅游用地政策(包括用島、用海、荒山荒坡利用)改革創新(10分);
(5)推進多規合一的全域旅游規劃改革創新(10分);
(6)開展景區門票價格改革、導游管理體制改革等、創建國家旅游改革先行區、各級旅游綜合改革、專項旅游改革試驗區(每項5分,最高20分)等。
(二)對全域旅游創建和旅游發展的重視程度(130分)
打分點:
(1)建立推進全域旅游的領導推進機制,成立全域旅游創建領導小組等類似機制(25分)。
(2)黨委或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推動全域旅游創建工作。(30分)
(3)編制全域旅游規劃、實施方案,將全域旅游創建納入考核,明確責任分工,加強考核督辦(30分)。
(4)召開推進全域旅游創建會議、開展相關培訓和宣傳(20分)。
(5)制定支持全域旅游創建的文件,設立專項經費支持旅游發展(25分)。
(三)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貢獻(120分)
打分點:
(1)旅游業對當地gdp的綜合貢獻比重(30分);
(2)旅游業對當地就業和新增就業的貢獻(30分);
(3)旅游對農民居民增收的綜合貢獻(20分);
(4)旅游業對財政稅收的綜合貢獻(20分);
(5)旅游業對脫貧的綜合貢獻(20分)。旅游業發展水平、對地方發展的貢獻程度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旅游業增加值對gdp綜合貢獻15%以上;旅游從業人數占對就業總數的綜合貢獻20%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達到本地常住人口數量10倍以上;當地農民年純收入20%以上來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稅收占地方財政稅收10%左右。
(四)旅游產品的特色吸引力和市場影響力(120分)
打分點:
(1)有特色鮮明、市場號召力強的核心吸引物(4a、5a、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等)(30分);
(2)年接待游客的數量、過夜游客的數量和比重(30分);
(3)旅游產品、業態類型的多樣性、豐富度、旅游產品的空間覆蓋度(20分);
(4)旅游產品的空間組合度和不同空間區域的差異性(20分);
(5)旅游產品的不同季節的時間組合(10分);
(6)全域旅游品牌的整合宣傳推廣力度、品牌知名度(10分)。
(五)旅游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程度(130分)
打分點:
(1)旅游交通覆蓋便捷程度(30分);
(2)旅游廁所覆蓋便捷程度(30分);
(3)旅游集散體系的完善程度(20分);
(4)旅游信息化和旅游咨詢服務體系完善程度(30分);
(5)旅游標識體系與自駕車服務體系。(20分)
(六)旅游服務要素配套及旅游+新業態水平(130分)
打分點:
(1)旅游住宿配套完善程度(15分);
(2)旅游餐飲配套完善程度(15分);
(3)旅游購物配套完善程度(15分);
(4)旅游文化娛樂休閑配套完善程度(15分);
(5)旅游交通服務配套完善程度(15分);
(6)旅游導游服務配套完善程度(15分);
(7)旅游+新業態發育程度(40分)。
(七)旅游安全、文明、有序和游客滿意狀況(120分)
打分點:
(1)旅游安全狀況(30分);
(2)旅游市場秩序(旅游投訴、投訴處理、旅游誠信經營等情況)(30分);
(3)文明旅游程度(30分);
(4)游客滿意度(30分)。
(八)旅游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和整治(120分)
打分點:
(1)旅游資源遺產保護(20分);
(2)生態環境保護(20分);
(3)重點旅游景區最大承載量核定與控制(20分);
(4)創建生態旅游示范區、綠色旅游認證(20分);
(5)旅游企業節能減排(20分);
(6)環衛體系(20分)。
5. 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的意義
為民出行方便,通過客運公司重組合并,對全縣城市公交、農村客運班車實現收購,變掛靠經營為公司集體經營,票價均為2元,只有改造前票價的1/3。按照“通達便民、規范經營”的原則,實現“五定、四統一”。
按照“全覆蓋、零距離”的原則,進一步擴展延伸城市公交、城鄉公交、鎮村公交、旅游公交四位一體的“全域公交”網絡,將景區、農村、鄉鎮、城區全線節點打通,實現縣、鎮、村、景區四個節點無縫換乘,給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安全的出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