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甘肅省旅游業發展現狀
一)康養旅游的產生
康養旅游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和墨西哥。目前,康養旅游發展主要來源市場是歐美國家,旅游目的地主要是歐美地區等非傳統發展中國家。
(二)發展中醫藥旅游的背景和養生理論基礎
養生理論是指通過各種手段或方法來護理人類生命的主觀和客觀行為,或根據人類生命過程的活動規律而采取的所有物質、精神和心理護理活動。隨著人們對旅游業更深層次的認識,人們對旅游產品的需求日趨多樣化,中醫藥旅游就是在這種狀況下逐漸興起。
(三)全國康養旅游發展現狀
根據國家旅游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共有450多個景區、度假村和酒店等機構開設中醫藥康養旅游,90多家中醫藥機構從事中醫、足部護理、按摩、水療、藥浴、美容理療等中醫藥康養服務。
二、甘肅省中醫藥康養旅游發展的產業基礎
(一)甘肅中醫藥康養旅游發展的資源優勢
甘肅旅游自然資源豐富,冰川、沙漠、戈壁、綠洲、石窟、文物、草原、馬場、森林、高山、峽谷、瀑布、天池、沼澤、梯田、黃土、雅丹地貌、革命圣地、神話傳說、魔鬼城、民族風情等等。甘肅是華夏古文化的發樣地之一,完整保留了遠古始祖文化、黃河文化、絲路文化,長城文化、政治文化等多種文化遺跡,系統記載著中華民族的八千年歷史。甘肅省所擁有優越的中醫資源優勢,被稱為千年醫藥鄉,全省主產將近300種中藥成為國家重點醫藥品種,擁有1600多種藥用資源,是重要的藥材產區。
(二)甘肅中醫藥康養旅游發展現狀
1.建設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創新區。2013年11月,甘肅隴東南地區啟動隴東南國家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創新區創建。2015年11月,甘肅省推介五市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產品,并與省內外旅行社簽署了合作協議。
2.建設養生旅游產業園。甘肅省發展中醫藥保健養生旅游基地的首要保障就是省內生態環境多樣性,中醫藥歷史文化和中草藥種植等優勢。同時,建設一批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產業園、產業基地。
3.形成特色的保健旅游品牌。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人文歷史優勢,開發出類型豐富、優勢明顯、吸引力強的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產品,形成特色的中醫藥生態保健旅游品牌。
三、甘肅省中醫藥康養旅游發展存在問題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行業標準與規范
目前,我國中醫藥康養旅游標準幾乎空白,因為沒有完善的消費標準作為參考,旅游消費者只能從旅游供應商提供各種旅游產品進行挑選,隨之而來的是供應商進行虛假宣傳,而消費者跟風消費的趨勢愈演愈烈,導致中醫藥康養旅游行業時常發生消費者投訴,消費爭議頻發,消費者滿意度低,市場價格波動等問題。
(二)產業鏈不完整導致行業聚集性差
中醫藥康養旅游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并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鏈,產業完整性尚未達到行業標準,由于前端產品設計的形式相對薄弱,以中醫藥康養旅游為主題的體驗服務,產品推廣和營銷網絡發展跟不上步伐,中醫藥康養旅游終端服務質量和滿意度評價不完善等問題導致中醫藥康養旅游產業鏈三端缺乏有機的整合與聯結。
(三)基礎條件薄弱以及品牌特點缺乏
當前甘肅省的中醫藥資源并沒有得到充分開發,無法像發達地區一樣投入大量財政資源,農業基礎薄弱、高寒陰濕的六盤山、秦巴山區等連片貧困地區是甘肅中藥材主產區,由于中醫藥康養旅游品牌效應尚未形成,中醫藥康養旅游和健康旅游企業的品牌特點不突出,導致旅游消費者對中醫藥康養旅游的產品差異性觸覺相對較弱,缺乏全國性、地域性影響較大的中醫藥康養旅游品牌。
四、促進甘肅中醫藥康養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分析
(一)政府加強康養旅游行業標準化管理
中醫藥康養旅游標準化管理制度應涵蓋中醫藥康養旅游行業規則、中醫藥康養旅游標準體系、康養旅游市場準入制度等,形成規范中醫藥康養旅游自律發展的完善機制。強化中醫藥康養旅游高素質、專業化的人力資源的儲備;確立中醫藥康養旅游行業的規則,包括:產品信息公開、公平競爭與誠信經營、確保產品的品質與質量基本要求等。
(二)行業促進康養旅游系列產業鏈完善
在宏觀層面上,行業通過引導技術、資金、人員、信息等元素到中醫藥康養旅游產業中聚集,發揮產業鏈的規劃和導向作用;在微觀層面上充分發揮區域財稅政策改革和區域財稅政策優惠的作用,鼓勵和支持中醫藥康養旅游企業的發展,鼓勵外商和各類所有制企業參與中醫藥康養旅游項目的投資與支援。
(三)景點挖掘自身特色大力構建品牌體系
景點需挖掘自身特色,建設健康體驗觀察基地,通過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進行珍貴中草藥栽培,發展田園生態和休閑旅游健康體驗場地;同時注重中醫藥養生知識的宣傳和教育;發展醫療浴、沙療、泥浴等系列養生項目,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構建屬于自身的品牌體系。
(四)推動高素質專業人才培養
建立中醫藥康養旅游專業人才激勵機制培育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積極利用現有的中醫機構和旅游人才培訓中心,加強對中醫藥康養旅游服務從業人員的外語、旅游、中醫藥基礎知識及相關技能的培訓,加強中醫藥康養旅游企業和實用人才培訓,聯合開展導游和講解員培訓,培養涉外經驗豐富的中醫藥康養旅游管理、營銷、策劃、創意人才,培育高素質、專業化的中醫藥康養旅游人才隊伍。
甘肅中醫藥康養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本文以中醫藥康養旅游為研究主體,通過深入分析甘肅省中醫藥康養旅游發展的產業基礎,了解中醫藥康養旅游發展存在問題,并提出促進甘肅中醫藥康養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對發展甘肅省中醫
藥康養旅游產業意義深遠
2. 甘肅省旅游業發展現狀調查報告
我覺得甘肅旅游發展不起來,一方面是因為地理位置,甘肅整體來說偏北,距離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較遠,另一方面甘肅整體上來說比較落后,所以很多人可能對甘肅不太了解。
再者,甘肅的旅游資源并不是很集中,旅游資源分散,而旅游的基礎設施可能也沒有那么完善。
3. 甘肅旅游業的發展現狀
石油化工產業重點方向:石油化工產業重點向石化產業集群、精細化工材料、化工與精細化工、石油儲備基地等4個方向發展。形成原油、石油煉制、清潔油品、潤滑油產業鏈;有機原料、合成材料產業鏈;特種纖維產業鏈等一批產業鏈。
有色冶金產業重點方向:有色冶金產業重點向鋁冶煉及加工產業、碳素及加工產業、鐵合金及加工產業、鋼及鋼材產業等4個方向發展。形成煤炭開采、發電、電解鋁產業鏈;煉鐵、煉鋼、鋼材、鋼板產業鏈;電解鋁、鋁合金板帶箔材、汽車輪轂產業鏈等一批產業鏈。
4. 甘肅省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甘肅山水奇異,人文底蘊深厚,名革命傳統。
5. 甘肅省旅游市場現狀
甘肅省十一月適合旅游。
1、甘肅,簡稱“甘”或“隴”,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蘭州。 位于中國西北地區,東通陜西,西達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寧夏、內蒙古,西北端與蒙古接壤。介于北緯32°1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總面積42.58萬平方千米。
2、甘肅地形呈狹長狀,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抱,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氣候類型從南向北包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四大類型。
3、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17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57個縣、7個自治縣,常住人口2637.2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246.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21.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794.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530.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1.2:33.9:54.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1336元。
6. 甘肅省旅游業發展現狀參考文獻
和甘肅省接壤的省有:新疆、內蒙古、寧夏、陜西、四川和青海。
甘肅省地理地貌
甘肅,古屬雍州,地處黃河上游,它東接陜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內蒙、寧夏,是古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
甘肅位于祖國地理中心,介于北緯32°36′—42°48′,東經92°20′—108°43′,東西跨度1480公里,南北跨度1132公里,西北-東南方向最窄處僅有76公里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類型齊全,交錯分布,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呈狹長狀,東西長1655公里,南北寬530公里,復雜的地貌形態,大致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