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劃依據與技術體系
二、旅游資源分析與評價
1、景區概況
1.1地理位置
1.2自然環境
1.3社會人文
1.4風景旅游
2、旅游資源類型分析
3、旅游資源總體特征
4、旅游資源開發評價
5、總體評價
三、規劃總綱
1、規劃原則
2、規劃指導思想
3、規劃目標
4、規劃范圍
5、規劃期限
四、旅游功能分區與項目規劃
1、景區性質與主題定位
2、功能分區原則
3、功能分區與布局結構
4、分區規劃
五、專題規劃
1、金峨寺及寺前區
2、團飄峰佛教文化項目
六、旅游設施規劃與旅游組織
1、現狀
2、環境容量
3、規劃措施
七、風景區保護規劃
1、風景資源保護
2、景區環保保護
八、風景區綠化規劃
1、景區植被現狀與問題
2、規劃措施
九、旅游交通規劃
1、現狀
2、對外交通及出入口規劃
3、內部交通規劃
十、水、電、通訊規劃
十一、旅游商品開發規劃
十二、旅游市場開發策略
1、市場資源
1.1宏觀產業背景
1.2區域旅游市場專勢
2、客源市場定位
3、市場開發策略
3.1基本策略
3.2旅游產品策略
3.3宣傳促銷策略
3.4價格策略
十三、旅游發展影響分析
1、環境影響
2、經濟影響
3、社會影響
十四、旅游發展對策與實施措施
法律為什么屬于社會人文的分類,而不是科學技術?
科學的東西是指,在實驗室里可以反復驗證,且在同一實驗條件下可以得出相同結果的東西。而法律的好多終極價值是不好驗證的,比如說正義、公平,如何驗證阿。所以法律是人文學科,而不是科學。
??英文中科學(science)一詞來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為“知識”、“學問”。本來,科學是指對應于自然領域的知識的。在西方,提到科學,就是專指“自然科學”即研究對象限于自然界。而把“非自然科學”的其他“學科”定義為比如政治學、社會學、法學、哲學。
??。。而在中國大陸,把“非自然科學”的其他學科,歸為“社會科學”。
請仔細理解我的下面一段話:
中國對科學的理解,除了它本身的名詞屬性外,又賦于它“學科”和“研究方向”的含義。因此,中國(主要是中國大陸)將所有學科分為兩大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
這里有個問題:當說到“分類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時,科學的含義是“學科”;然而在說到“科學技術”這個詞的時候,“科學”卻是專指“自然科學”的。這是一個遺憾。解決之道是把“科學”和“學科”分家。剝除“科學”這個詞當中“學科”的意義。
我看到一個評論說:在中國大陸,教科書上一般將科學分為自然科學(或稱為理科)社會科學(或稱為文科)。
??而諸如心理學、哲學(有別于科學)在中國(尤其是大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概念被認為存在劃分不清、界限模糊的情況。因而“科學”一詞常被不正確地使用。這個現象一定程度上與近代漢語的發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門的自身使用界定模糊有關。
現在言歸正傳。
??按我們對“學科”的分類方法,法律是“非自然科學”,它屬于“社會人文科學”。如果再復習一下我在上文的論點,“法律”在其他國家,是不沾“科學”這兩個字的。
希望我能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