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龍河景點
五龍河是國家頒布的AAAA級旅游風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天然林保護區。景區主要河流五龍河,全長58公里,發源于秦嶺南麓鄂陜交界的天池嶺。整條河流,終年水流湍急,水質清澈,水量穩定,是著名的“七夕”天河的重要支流。素有“中國小九寨”和“天然氧吧”之美稱。 景區主要河流五龍河,全長58公里,發源于秦嶺南麓鄂陜交界的天池嶺。整條河流,終年水流湍急,水質清澈,水量穩定,是著名的“七夕”天河上游的一條重要支流。
2. 五龍河有哪些景點
五龍河旅游風景區,即將頒布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天然林保護區。景區主要河流五龍河,位于鄖西縣東北部,發源于秦嶺南麓鄂陜交界的天池嶺,全長58公里,核心景區(五龍河旅游風景區)9.5公里。整條河流,終年水流湍急,水質清澈,水量穩定,是著名的“七夕”天河上游的一條重要支流。
五龍河因孕育道教傳說中“五龍捧圣”之五龍而得名。它因五龍而祥瑞、因道仙而揚名、因古猿而神圣、因奇秀而清雅。其山谷之幽深,河水之清澈,群山之奇麗,五龍之美名,仙道之靈氣,令人心曠神怡,嘆為觀止。是當之無愧的休閑度假、科學探險、攝影繪畫、吟詩寫作、修道養生、返璞歸真的人間天堂,素有“中國小九寨”和“純天然氧吧”之美譽。
五龍河旅游風景區不僅有神奇秀麗的自然景觀,而且有豐厚久遠的文化背景。古猿人頭骨化石“鄖西人”,它的遺址就在五龍河東坡神霧嶺白龍洞。他們的生活年代,比聞名世界的北京猿人還要早40萬年,僅次于中國發現的最早的云南元謀人。而歷史文化中的五龍捧圣、封神大戰、聞仲歸天、老莊問道、商山四皓、織女下凡等傳說,更為五龍河增添了神秘飄渺的文化背景。
3. 五龍河在什么地方五龍河景點
山東高密市有人造沙灘,
五龍河景區成立于2011年,以鄉村振興為核心,以文旅、研學、康養為依托,以自然水系、原生態景觀為特點,以鄉村民俗體驗館、五龍廟等文化傳承,有人造沙灘、大片綠地、鄉村動物園、兒童游樂園、水上樂園、恐龍園、跑馬場、驚險刺激的極限越野賽車、神秘島原始風情等景觀,歷時八年,精心打造,呈現出桃紅柳綠踏青,荷蒲清盈消夏,丹桂飄香賞秋,寒梅傲雪吟冬,盡攬景區新生態意境。是高密市第一個生態濕地景區
4. 五龍河旅游風景區
1.十堰市博物館新館
位于北京北路91號,博物館建設投資9000余萬元,占地面積35畝,建筑面積11540平方米,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博物館的建設于2005年9月動工興建,外觀的設計指導思想是在現代、新穎的前提下融入了十堰市特有的文化元素,以人的抽象眼睛作為構圖,以象征人類的探索和發現。2007年6月博物館竣工,設“走入恐龍時代”、“遠古人類家園”、“仙山武當”等六個展廳,主要展示十堰地方文化特色,其館藏文物達50000余件。
2.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國家地質遺跡公園中唯一以古生物化石命名的自然保護區,被譽為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漢文化的搖籃,是久負盛名的“恐龍之鄉”。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位于鄖陽區,地處漢江中上游秦巴山區,史有“鄂之屏障,陜之咽喉,蜀之外局”之稱。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由臥龍山、紅寨子、青龍山、土廟嶺、磨石溝、莊溝等化石群組成,賦存在晚白堊紀地層的粉紅色砂礫巖中,距今約6500—13500萬年。
3.黃龍庫區水上樂園
黃龍庫區水上樂園距十堰市中心32公里,整個水庫面積32平方公里,庫容量10.15億立方米。因建設黃龍灘電廠大壩而形成的黃龍灘庫區內形成了一個港灣交錯、溝岔縱橫、山光水色絕佳的地域,若乘船逆水而上,水面上網箱星羅棋布。樂園有景點“上山獅子下山虎”和“二龍戲珠”等景致橫亙河上,游人在此可享受“吃水鮮、住水邊、玩水面”的娛樂情趣,構成了一幅天然的風景畫長卷,令人神往。
5. 五龍河旅游攻略
十堰市的旅游資源比較豐富,旅游景點眾多,2021年十一適合游玩的景點比較多,必游景點是武當山風景區,丹江口大壩景區,十堰市博物館,鄖西縣五龍河,鄖西縣龍潭河,鄖陽區虎嘯灘,九龍瀑,房縣野人洞,野人谷,西關街,巿區有四方山植物園,牛頭山森林公園等
6. 五龍河景區門票
索道主要分布在嶗山的巨峰,太清宮,仰口三個風景區。
青島嶗山的每一個景區的索道價格不相同。
1、巨峰索道的票價:單程40元/人,往返80元/人2、太清索道的票價:單程45元/人,往返80元/人3、仰口索道的票價:單程35元/人,往返60元/人
嶗山 - 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 免費編輯 修改義項名
所屬類別 :山脈
嶗山,位于青島市東部,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
嶗山的最高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地處北緯36°10′,東經120°37′,海拔1132.7米,峰頂面積約1.5平方公里,為嶗山的主峰。
百科
精彩信息一覽無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嶗山
外文名稱:Laoshan Mountain
地理位置
嶗山區海爾路178號
開放時間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06:00~18:00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07:00~17:00
景點級別:AAAAA
門票價格:150元
著名景點:棋盤石
建議游玩時長:4-6小時
適宜游玩季節 :春夏秋三季皆可
折疊編輯本段景區簡介
嶗山,古稱勞山、牢山,位于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黃海之濱,是中國著名的旅游名山,被譽為“海上第一仙山”,主峰巨峰(嶗頂)高1132.7米,為山東省第三高峰。1982年被國務院設為中國名勝景區之一。其上道教宮觀太清宮1983年獲稱道教全國重點宮觀。嶗山,位于青島市東部,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史書各有解釋,說法不一。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
折疊編輯本段地理環境
折疊位置境域
嶗山位于山東半島南嶗山部的黃海之濱,距青島市中心40余公里。地處北緯36°05′~36°19′,東經120°24′~120°42′。山區東南二面瀕臨大海,西部自南而北與青島市區的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城陽區接壤,北部與即墨市相鄰。繞山區東南的海岸線長87.3公里,形成了13個有名稱的海灣,有大小島嶼16個。
嶗山,東高而懸崖傍海,西緩而丘陵起伏,山區面積446平方公里。山脈以嶗頂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兩個方向延伸較長,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的余脈沿東海岸向北至即墨市的東部,西抵膠州灣畔,西南方向的余脈則延伸到青島市區,形成了市區的十余個山頭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折疊地質
嶗山屬膠東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位于中朝古陸膠遼地盾的南部,構造體系屬新華夏系第二隆起代的構造部位。
嶗山山體從震旦紀呂梁運動時期已成為復背褶皺,而嶗山這塊巨大的花崗巖體是從白堊紀開始形成的。據今約6800萬年至13000萬年的燕山運動晚期,從地殼深處上涌的熾熱熔融的巖漿,在地面以下幾公里的地方冷凝。巖石有肉紅色、白色,礦物結晶成粒狀,地質上命名為“嶗山花崗巖”,但在它誕生時,并沒有露出地面。新生代以來,地殼抬升,上邊覆蓋著的巖石逐漸被累年的風霜雨雪和經久的流水剝蝕掉,才露出了花崗巖石。到了新生代中期的200萬年才開始呈現現代輪廓。人們看到的嶗山面貌是第四紀末期,亦即在近幾萬年的滄桑變化中,大自然雕鑿而成的秀麗景色。
嶗山地貌中,最有特色的是劍峰千仞、山巒巍峨和各種奇石怪巖。嶗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犬齒交錯的山峰,海拔近1000米,它們是1萬多年前嶗山末次冰期時形成的。當時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第四紀幾度進侵的海水已退卻到沖繩附近一帶,黃渤海成為一片荒原,氣候干冷。此時,日夜之間、冬夏之間溫差很大,花崗巖在寒凍作用下,機械風化很快,大塊大塊巖石崩裂,形成參差不齊、面貌崢嶸的山峰。下層的花崗巖地貌,多是1萬年來冰后期形成的。此時,大?;貧w,化學風化占了優勢,雨水和地衣植物參與這種風化,將質地均勻的花崗巖由表及里一層層剝離,一些早期崩落的巨大巖塊,或原來沒動的巖石,遂形成一個球形巨石。若干秀峰奇石,構成了今天嶗山的這種雄偉、奇特的地貌形態。
零星出露最早的為前震旦紀的變質巖系,主要分布在王哥莊鎮的仰口、勤子夯、何家村、青山、太清宮、港東、嶗山頭及中韓鎮的石老人一帶,分布范圍小,零星出現云母片麻巖、絹云母石英片巖,及少量閃角巖、黑云母巖、變粒巖等。以前金—夏莊—大棗園東北、西南向為界線,其東為嶗山花崗巖的侵入體。第四紀地層分布較廣,自東部山區向西部平原逐漸加厚,1~2米厚的殘積層分布最廣。
山區地質構造屬斷塊隆起,中生代構造線大致以北北東及北東向的大斷裂特別發育,其次為北西向,一般以壓性及壓扭性斷裂為主。山區地質構造分三類:華夏系構造,壓扭性斷裂多發育在東部山區,控制了嶗山花崗巖及其巖脈的分布,多次性活動,規模較大,一般為北東走向,主要有前金—夏莊—大棗園斷裂、浦里—北宅—浮山斷裂。新華夏系構造,發育在山區東部及南部,多為北東向,局部為北西向,屬以扭性為主壓扭性斷裂,主要有源頭—羅圈澗斷裂、鐵家莊—前埠頭斷裂、溝崖—枯桃—朱家洼斷裂和下河—漢河—南窯斷裂。
東西向構造,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山丘,走向近東西,多呈陡坎或負地形,主要有鐵騎山—土寨斷裂、后金—樓金石斷裂等,由于構造的多次性活動,使周圍巖石節理裂隙比較發育。
折疊山脈
巨峰支脈:嶗山按其山脈的自然走向,可分為4個支脈。巨峰支脈包括巨峰干脊主體和東流水直插黃海諸山,最高峰為巨峰,位于山區東部,海拔1132.7米;三標山支脈包括石人河以西和白沙河以北的諸山,主峰為三標山,位于山區西北部,海拔683米;石門山支脈包括白沙河以南和張村以北的諸山,主峰為石門山,位于山區西部,海拔570米;午山支脈包括張村河以南和黃海北岸的諸山,主峰為午山,位于山區西南部,海拔398.3米。嶗山之余脈,北至即墨市,西抵膠州灣畔,西南延伸到青島市區。巨峰為嶗山的主體,支脈四出,分東北、東、東南、南、西五個小分支。
三標山支脈:三標山俗稱標山,為嶗山向西北延伸的一大支脈,分干脊、東北、西南三個分支。
石門山支脈:石門山支脈以巨峰西支的茶澗為界,分南北兩支。茶澗北支,北行至觀嶗石屋又分南、北兩支。南支在南九河以西、張村河以東與南,即午山支脈;北支東起北九水,西至柳樹臺北流水,至峪夼約10公里,其間以鉅山為最高,海拔600米以上的有芙蓉峰、花花浪子諸峰。以峪夼為界,向西分出南、中、北三條支脈,統稱石門山支脈。
午山支脈:午山支脈在嶗山區的西南部。由觀嶗石屋向南西下,有磨石屋、松山、小嶗頂、煙臺頂,南九水河以西和張村河東南,有魯度山、蓮花山、平頂山等,迤西為午山、石老人,又西斷而復起為浮山,北去為錯埠嶺、大山、孤山、四方嶺,西南去為湛山、太平山、信號山,盡處為團島。
折疊河流
嶗山山區共有23條主要河流,由山區中部呈放射狀擴展分布。其中,向西流入膠州灣的有白沙河、五龍河、石門河、惜福鎮河、小水河、李村河、張村河、王埠河等8條;向東流入黃海的有土寨河、石人河、王哥莊西山河、王哥莊河、曉望河、刁龍嘴河、泉心河、石頭河等8條;向南流入黃海的有南九水河、西登瀛河、小河東河、涼水河、流清河、八水河等6條;向北流入即墨市的只有葛家河1條。這些河的特點是源短、流急、屬季節性河、多直流入海。
折疊海域
海岸:嶗山東南兩面臨海,繞山海岸線長87.3公里。嶗山海岸線北起江家土寨后小北河口,南至嶗山頭又折而西,直到麥島西山根,繞山區海岸線長達87.3公里。由于受燕山運動晚期花崗巖侵入影響,嶗山山區的山體延伸入海,構成了沿海的陡壁、岬角、島礁、海灣和潮灘。嶗山海岸基本為海蝕地貌。嶗山沿海屬基巖海岸類型。
海灘:嶗山屬基巖型海岸,故其海灘甚不發育,即有海灘之處,也多為巖灘、散礁、碎石和粗砂礫石。潮間帶之物質組成,主要為礫沙、細沙,或亞細沙、亞沙土、泥沙、沙泥或泥。主要有王哥莊灘、仰口灘、八水河灘 、流清河灘、東松口灘 、沙子口灘 、大江口灘。
7. 五龍河景點介紹
南陽市進入中州中路,行駛650米左轉,進入工業南路,行駛1.3公里右轉,進入臥龍路,行駛7.2公里靠右前方行駛,從臥龍路到滬陜高速公路,行駛720米靠右前方行駛,進入滬陜高速公路,行駛141.7公里靠右前方行駛,從滬陜高速公路到呼北高速公路,行駛270米靠左前方行駛,進入呼北高速公路,行駛84.7公里靠右前方行駛,從呼北高速公路到天馬大道,行駛580米請直行,進入天馬大道,行駛8.8公里右轉,進入金龍路,行駛480米請直行,進入牛頭山隧道,行駛6.9公里左轉,從牛頭山隧道到福銀高速公路,行駛470米靠右前方行駛,進入福銀高速公路,行駛43.7公里靠右前方行駛,從福銀高速公路到發展大道,行駛1.4公里右轉,進入發展大道,行駛2.3公里進入環島,進入S301,行駛750米右轉,從S301到城北路,行駛140米左轉,進入城北路,行駛1.1公里請直行,進入X401,行駛10.0公里左轉,進入鄖白路,行駛3.9公里左轉,從鄖白路到五龍河風景區,行駛3.2公里五龍河風景區
8. 五龍河旅游
看曲線的上下幅度,幾點幾分潮位最低,幾點幾分潮位最高,從潮位最高到最低的時間就是在退潮,從潮位最低到最高的時間就是在漲潮。
舉例說明
從0:00到6:04、11:49到18:20都在退潮,從6:04到11:49、18:20到24:00都在漲潮。
11:49潮位最高,18:20潮位 最低。
基本信息
潮汐預報表的簡稱。它預報沿海某些地點在未來一定時期的每天潮汐情況。在航運方面,有些水道和港灣須在高潮前后才能航行和進出港;在軍事方面,有時為了選擇有利的登陸地點和時間,就必須考慮和掌握潮汐的情況;在生產方面,沿海的漁業、水產養殖業、農業、鹽業、資源開發、港口工程建設、測量、環境保護和潮汐發電等,都要掌握潮汐變化的規律。潮汐表就是為這些方面服務的。
潮汐信息
港口的。在半日潮占優勢的港口,通常列有各港的平均高潮間隙、平均大潮升(大潮平均高潮高)、平均小潮升(小潮平均高潮高)等潮汐特征值;在全日潮占優勢的港口,一般列出回歸潮和分點潮的潮汐特征值,可用以計算各港口大概的潮時和潮高,并了解附港的潮汐特征等。
任意潮時或潮高的計算 在潮汐表中,通常附有便于計算的圖卡和表,應用于已知高潮和低潮的情況下,計算高潮和低潮之間任一時刻的潮高或出現任一潮高的時刻。此外,有的潮汐表還附有各港口主要分潮的調和常數,或概略介紹附近海區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