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華人群體在東南亞
中國與東南亞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的漢代。據歷史文獻記載,公元1世紀,中國就與緬甸、越南等國互有來往。唐代以前,已有少量中國人移居東南亞,唐代時,移民人數開始增多,他們被當地人稱為“唐人”。宋元時期,由于海外貿易發達,東南亞的華僑更多了。到了明朝和清前期,前往東南亞的華人劇增。
據考證,中國人下南洋的原因有多方面,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末年,大多伴隨著農民起義、外族入侵和王朝更替,不堪戰亂的普通百姓和權力失落的前朝貴族紛紛移居海外。由于地緣上毗鄰,東南亞成為中國移民的遷徙的首選之地。有的中國人下南洋,是為了改變個人或家族的命運。據1935年中國太平洋學會對華人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調查顯示,因“經濟壓迫”而出洋者占69.95%。那個時候下南洋的華人,部分出于對未來充滿希望,部分是在家鄉故土呆不下去的。當時,英國、荷蘭殖民統治下的南洋,正處于加速開發過程中,對勞動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諸國為吸引華工,先后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
如今,中國人的腳步已經遍及全世界,而海外華人中最大的一個群體,就是東南亞華人,也就是南洋華人。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就是幾百年前那些在南洋披荊斬棘的開拓者的后代。據不完全統計,印尼約有1000萬華人,馬來西亞約600萬,泰國約2000萬,新加坡全國人口300多萬,華人占了90%,是海外華人占所在國人口總數比例最高的一個國家。
南洋華人為僑居國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華人在東南亞對當地的生產、生活以及經濟建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許多華人在僑居國從事商業活動,負責管理海外貿易,收購當地土特產,銷售該國貨物,從而形成一個溝通中國與海外貿易的商業網絡。同時,還有相當一部分華人成為手工業者,如裁縫、鞋匠、金匠、銀匠、雕刻師、鎖匠、畫家、泥水匠、織工等。從事農業、園藝和漁業的華僑人數也很多,他們同樣在當地社會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工礦業在東南亞一些國家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華人在這些東南亞工礦業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印尼加里曼丹,華人是當地金礦的主要經營者,據記載,礦工人數最多時曾超過9萬,每年生產的金礦砂一般都在百萬盎司以上。錫礦是馬來西亞的主要礦產,19世紀以前,馬來西亞的錫礦幾乎全部是由華僑開發,許多大型錫礦區都是華僑一手開采出來的。馬來西亞的錫產量在很長一段時間占據世界錫總產量的一大半,這和華人華僑的辛勤開采密不可分。不僅如此,筆者在馬來西亞看到,現在馬來西亞錫產品深加工,華人也占了一席之地。也就是說,在馬來西亞的錫業中,華人從開采到加工,都起了重要作用。
憑借著勤奮努力,下南洋的中國人與當地居民一起成為了當地經濟開發的主力軍,改變了僑居國經濟落后的狀況。
華人在南洋奮斗的過程中,很多人也徹底改變了自己與家族的命運。東南亞華人,先后出現了數以百計的百萬富豪、千萬富豪。同時,東南亞華人在政治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泰國的議會2/3是華裔。在馬來西亞,也有不少華人從政并取得成功。
唐人街:華人奮斗的見證
現在東南亞國家的唐人街,就是歷史上華人對南洋貢獻的最好見證。唐人街現在幾乎都是當地最繁華的地區。越南胡志明市堤岸區的華人約有50萬,是越南最大的唐人街,又有“小香港”之稱,這些華人的祖籍,以廣東、廣西和云南等地較多。菲律賓馬尼拉市的華僑區、商業區,亦稱“中國城”,位于帕西河口北岸的賓南篤島上,面積達9平方公里,居住著60多萬人華人。早在公元11世紀,華人便開始移居菲律賓。老撾首都萬象的唐人街也是萬象市最繁華的地方,“寮都公學”是萬象市內具有69年歷史的最大華校,在校學生1000余人,除華人子弟外,不少寮共高干和駐萬象外交官也送子女到該校念中文。筆者在該校看到,該校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學生都學習漢語。泰國曼谷的唐人街每天都是車水馬龍,是東盟國家最繁華的唐人街。這個聞名遐邇的“中國城”,現已不僅僅是傳統的華人居住和商業區,也成了曼谷的城市名片,吸引四面八方的游人前往觀光、購物。在曼谷唐人街,筆者看到商店里擺有從小孩到老人的唐裝衣服,可見那里保留了完整的華人文化。馬六甲是馬來西亞華人最早的一個聚居地,馬六甲的唐人街坐落在流經市中心的馬六甲河北岸。新加坡的牛車水就是唐人街的代名,這個華人區就是早年中國先賢下南洋時落腳的地方,這里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新加坡華人的發展史也是在這兒開始的。
東南亞的唐人街,是華人勤勞的象征和智慧的結晶
東南亞華人對當地經濟與文化作出的貢獻
2021年11月19日 05:35:288
上一篇: 華人華僑在東南亞的分布情況
下一篇: 中國歷史啊,為什么唐朝時稱東南亞人昆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