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藏擁有豐富多彩的傳統民風民俗資源 民風民俗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地區與民族的歷史傳統、心理素質、道德和價值觀念,是民族和地區的特點及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在關于民俗的分類方面,有著多種不同的看法,綜合起來看,主要有兩種意見,一是從物質與精神的角度進行劃分;一是從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角度劃分。而無論是從哪種角度進行劃分,西藏的傳統民風民俗資源都可謂豐富多彩?! 奈镔|與精神的角度進行劃分,西藏的物質民俗主要包括西藏的風光、建筑、服飾、飲食、交通、生產等;精神民俗主要包括文學、藝術、宗教、節日、婚禮、喪葬、語言禁忌等方面。從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角度劃分,西藏的自然景觀主要有珠穆朗瑪峰、岡/仁/波/齊/峰、雅魯藏布,瑪/旁/雍/錯,羊/卓/雍/錯,納/木/錯,名勝古跡布達拉宮、大/昭/寺、三/大/寺、扎/什/倫/布/寺,歷史遺址昌/都/卡/若、拉薩曲/貢/村、瓊/杰/藏王墓、朗縣列山墓群和阿/里的古/格/王/朝遺址等等;西藏的人文風情主要包括社會關系形態上的人文風情,即不同地區種類繁多的服飾、飲食、歲時節日、民間文藝等等。下面,僅舉節慶和禁忌作一粗淺的探討: 西藏的節日習俗豐富多彩,有宗教節日,農事節日,牧業節日和年節等等,既有地方性的,也有全區性的;既有宗教方面的,更有世俗方面的;既有農業牧業方面的,也有娛樂競技為內容的。其發揮的功能和擁有的文化價值卻不可低估。任何一種古今中外的節日,都有一個統一的文化功能或文化價值,那就是劃分時間段落,調節民眾的生活。西藏節日所擁有的功能和價值遠不止這些。藏族節日在特殊的環境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成為藏族人民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刈骞澣眨旧鲜菤g樂的群眾集會。人們借此機會休閑、放松、娛樂,借此機會載歌載舞,豐富群眾的娛樂生活,它是超越日常生活的興奮點。西藏高原地廣人稀,特別在西藏農牧區,群眾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致使農牧民群眾平日交往較少。因此,人們借節日機會,傳遞信息,增強友誼,交流經濟。尤其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隨著現代化突飛猛進,文化傳播形式的多樣化和文化娛樂生活的不斷豐富,傳統的口耳相傳的非物質文化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的今天,西藏傳統的民間節日,正發揮著保護庫和傳播帶的作用。因為,西藏民間的歌謠、民間舞蹈、形式多樣的競技和游藝文化的表達空間日益狹小,已經成為弱勢文化,甚至在一些地方,這類無形文化只有在過節時才能得到體現。節日本身作為非物質的無形文化,但它還可以為許多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傳播創造空間?! 〗闪曀?,和法律一樣都是約束人的言行,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在法令問世前,對社會的約束作用主要依靠禁忌。當法令出現后,禁忌還繼續發揮著功效,對促使個人行為與自然界、社會和他人之間達成和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西藏廣大的農牧區,群眾的法律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傳統的禁忌習俗仍然對規范人的行為起著特殊的作用。藏族先民在觀察天地萬物來源時,對自然界的一切現象做出了自己童年時代的判斷,而萬物有靈就是他們判斷和理解自然的原始成果,也是古代藏族生態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基于這種萬物有靈的觀念,產生出自然崇拜,而萬物有靈、自然崇拜又產生出對神山神湖的敬畏。夏季禁止亂砍濫伐植被,禁止濫伐古樹和神山上的植被,禁止污染水源,獵手在狩獵過程中禁止捕殺懷胎的動物,日常生活中禁止宰殺懷胎的母畜(以免造成雙重罪孽)等流傳在民間的多數傳統禁忌習俗,就是建立在萬物有靈的觀念上而成為人們敬畏的一種心態的反映,并因此披上了一層五彩斑斕的神秘色彩。但是倘若我們撥開云霧,就會發現其中蘊涵著合理成分。正是這些觀念,引導人們熱愛生他養他的土地,熱愛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使得一切破壞自然,破壞山水的行為,成為罪孽,并且不可饒恕,從而客觀上保護了人們賴以生存的周邊環境,保護了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 ∮行┙闪曀灼鹬{整人與社會關系的作用,利于公共秩序有條不紊地延續發展,有些禁忌能夠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利于彼此之間確立平等、團結、友愛、互助互利的關系。過去在西藏,長幼、父子、兄弟、朋友和鄰里之間的相互關系遵循一定的道德秩序的原則,這樣使社會處于和諧運行之中。他們非常重視尊老愛幼,與人和諧相處,團結友愛,彼此謙讓,長期以來能夠始終保持著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中的那種真誠、純潔、善良的本性,這種不帶功利目的和金錢色彩并且還體現了人類美好天性的民族傳統美德,對市場經濟消極因素導致的拜金主義,貪污腐化,道德淪喪,極端利己主義等不良社會現象,無疑具有消解作用?! 《⑽鞑貍鹘y民風民俗在當代的一些變化 西藏由于在歷史上受佛教的影響很深,因此,其民俗也大多具有宗教色彩,并且由于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曾長時期處于封閉保守狀態,因此,其民俗中的一些具體行為在反映了一些人類發展階段曾普遍經歷過的歷程之外,也難免帶有相當的迷信、落后色彩,并與當代的文明進程表現出嚴重的不適應。如在衛藏地區,一些人把鐵匠、屠夫、獵戶視為不潔之人,低人一等的下等人種,一般人家不與他們這類種姓的人通婚,不能同用一碗飲食,忌諱使用他們使用過的衣物,甚至個別地方不讓“下等人”跨其自家的門檻,把他們拒之于門外。這種觀念形成于吐蕃時期,當時農業發展比較迅速,而牧業走向衰弱之際,為了防止和杜絕亂殺濫獵牲畜及野生動物,所采取的一種非常的措施或做法,帶有針對性的功利目的,對當時的社會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這種觀念形成之后,直至今天在人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這一觀念有所淡化,一些地方父母決定兒女終身大事時,也不再考慮對方的身世,更不顧忌衣物、碗筷混用。但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這種陳舊的觀念又有所抬頭。又如,1982年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變通條例〉》,作了禁止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婚姻的規定,但在日/喀/則和昌都地區,兄弟共妻或姐妹共夫的婚姻形式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究其產生和存在這種婚姻形式的原因,學術界各持己見,莫衷一是。我們認為其主要原因是為了不瓜分家族財產和集中家庭勞動力,以及這兩種客觀因素的基礎上形成的傳統家族觀念。這種婚姻形式,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明顯減少了,但是自實行生產責任制以來又有所回升。還有些以往因種種原因而造成的不適于現代化生產及市場經濟的落后觀念,也已有所變化。比如過去西藏人普遍受佛教思想影響較重,牧民們不太重視牲畜的出欄率,導致寧愿許多牲畜老死,也不愿意殺之自用或出賣;還有的農牧民常年省吃儉用,所積蓄的錢財不是用做發展再生產,而是捐獻給寺廟。由此,造成社會生產很難向前有較大的發展?! ‘敶鞑厝艘呀浽絹碓綇娏业馗杏X到民風民俗的漸變。以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衣食起居為例,如塑料酒罐、酒壺和玻璃酒瓶、酒具代替陶質酒罐、酒具;熱水瓶代替陶茶壺;電動攪拌器代替木質酥油桶;電燈、應急燈或蠟燭代替油燈等。再如西藏人在服飾方面不僅僅以著傳統服裝為主,且越來越趨向于休閑裝、西裝、牛仔、裙子等,并非常注重品牌。就民族服裝的款式和色彩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革和提高,如女裝從傳統穿著較為繁瑣改成了穿著方便,講究人體曲線美的特點;面料不僅僅趨向于傳統的氆氆,而且也大量選用各種紡織品、織錦緞、絲綢等國內外上好的料子。再如婚禮,雖然現代西藏人的婚禮中也保留著不少傳統婚俗的某些內容,即婚慶典禮、著盛裝、獻哈達、唱歌敬酒、燒香跳舞祝福等,但像現代的婚紗照、自助餐、啤酒飲料、流行歌曲等時代元素已經注入了人們的婚慶當中?! 】偟膩砜?,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西藏傳統的民風民俗中某些消極的落后的觀念與之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現代化和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已經和當前社會發展的步伐緊緊聯系在一起。而與這些表面變化相適應的是,人們內在的更深層次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西藏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已經逐漸形成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在21世紀的今天,又凝鑄了“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這兩種可貴的精神正日益融入人們的生活實踐當中,并日益成為當代西藏民風民俗變化的主流。作為一種歷史文化演變、進化的現象,上述傳統民風民俗的變化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表現,它說明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
- 特別關注
-
維吾爾族與漢族的習俗區別?
4 2
關于東盟十國的各種信息?
164 0
東盟十國的歷史文化與中華文化的淵源
139 0
形容東南亞風景的句子
1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