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遙感輔助講授全球變化與環境生態問題
通過遙感監測案例及其影像,幫助學生對地球環境進行立體觀察,幫助認識全球環境的整體性與變化過程。例如,利用遙感影像幫助學生了解全球溫度變化、溫室效應。美國宇航局(NASA)以遙感手段獲得全球臭氧的分布,每年在網絡上發布南極臭氧濃度分布合成圖,這些材料是輔助講授全球臭氧分布及異常變化等全球變化的極好素材。另外,利用遙感在全球植被覆蓋變化監測、地球大氣監測等應用案例與影像可以輔助講授環境變化;利用遙感在城市環境問題、城市水體污染、城市大氣污染等監測的案例與影像輔助講授環境問題。在講授城市、區域或全球生態環境問題中,可以借助遙感影像幫助學生了解植被分布、土地利用及分布,提高學生宏觀觀察、分析能力。例如,利用遙感在毀林進程監測、全球森林分布變化監測等的實例及影像,輔助講授全球植被覆蓋變化;利用遙感在土地利用普查中的實例和影像,輔助講授土地利用和農作物分布;利用遙感在城市生態監測、綠化率調查的實例和影像,輔助講授城市環境與生態等。
二、利用遙感輔助講授災害過程、災害分布及災害評佑
地表許多災害從影響區域來說,可能涉及一個很大的區域,遙感的大范圍觀測的特征提供了監測災害的可能,相關的遙感影像有助于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區域性過程。例如,利用遙感在草原和森林火災監測、沙塵暴災害監測、海洋污染監測、火山噴發和地震等監測的案例與影像,輔助講授自然災害的發生、發展過程,進行災害影響分析。例如,遙感在森林火災監測中的應用案例,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現代技術對森林防災救災中的意義。又如,火山、地震等過程對學生來說很難有直觀上的體驗,利用遙感影像,能夠宏觀、逼真地展現它們的發生過程或活動狀態。
三、利用遙感輔助講授地理環境與自然資源
地理環境與自然資源教學中,可以利用遙感圖像幫助學生識別地質構造、地貌類型;利用遙感影像幫助學生識別地形分布、理解內外營力對地貌形態構成的作用,掌握主要地形分布及其特征;利用遙感在自然資源調查、分布等中的應用實例或影像,輔助講授自然資源等。在輔助講授地質運動的構造運動中,因構造運動主要表現為升降運動,這種運動常常會在地貌、水系等特征上表現出來,通過遙感圖像判讀地貌水系等特征,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構造運動的理解,例如,遙感圖像上深切的河谷則可能是地表抬升運動的結果。 中國地理網
四、利用遙感輔助講授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
遙感輔助教學應包括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輔助教學兩個方面。人文地理的輔助教學主要指對人口、聚落(城市、鄉村)、交通等各人文要素的分布,以及這些要素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分析等。例如,輔助講授城市化問題、人口與城市發展、人口遷移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等知識。例如,航空遙感可以直接形成城市影像地圖,優于lm分辨率遙感圖像可以用于識別市政設施和各種城市建筑,這對講授城市概況、結構、區位等問題具有非常直觀、生動的效果,也是講授城市環境問題的好素材。
高中地理的RS?
2022年06月02日 14:44:1840
上一篇: 泰國甲米有幾個好玩景點
下一篇: 長沙好玩有什么美食旅游攻略分享
- 發表評論
-
- 特別關注
-
維吾爾族與漢族的習俗區別?
4 2
關于東盟十國的各種信息?
164 0
東盟十國的歷史文化與中華文化的淵源
139 0
形容東南亞風景的句子
1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