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習俗有:如買年貨、掃塵、貼對聯、吃年夜飯、守歲、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放鞭炮、放煙花、游神、押舟、廟會、游鑼鼓、游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
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
春節期間都有什么傳統文化活動?
現在的春節,有哪些活動屬于傳統文化?
說哪些活動屬于傳統文化可能一時半會說不完。把現在加入的原素剔出來恐怕容易一些。
看春晚,這不是傳統的一項。春節聯歡晚會是現代始于八十年代的一種由中央電視臺舉辦的大型綜藝聯歡晚會。為豐富大眾的節日,是大家在大年三十這一天最期待的一個節目。雖然它現在成為了春節期間的一項重要活動,但這項活動并不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項。
空前的春運。現代生活的發展,告別了傳統的“父母在不遠游”的儒家文化思想。出門工作,讓大家的生活得到提高,社會得到發展。在歲暮之際,返鄉過年的人潮,如濤濤洪流。這也不是傳統文化活動中的一部分。
春節自駕游,隨著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汽車成為了家庭中普及的交通工具。在春節期間,駕車出游的車流,在高速公路上,如遷徙的鋼鐵甲蟲一般。這種春節出游的活動也不是傳統文化中的。
社會在前進,時代在發展。我們現在加入進去的春節活動原素,在將來的人看來,就會是傳統。傳統就是不斷的累積。我們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幅員遼闊,各地區在春節期間的文化活動十分豐富。每項活動,都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新的活動,也將會成為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說到春節傳統文化,我們首先就得弄清什么才是傳統。苐一得肯定它是歷史傳承下來的。苐二得肯定它是人們長期在生產與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是有一定定義的。過年過春節是辭舊迎新歡樂喜慶不說。我們在此說一說有很強定律的傳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句銘言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吧。它的寓意在一個人在三十歲前就該成家立業了,到了四十,經歷過治理家業的打拼,就應該明白自己的奮斗目標,和對未來的規劃,再不能昏昏噩噩的過日子了。古人們不知道人在三十之前生理細胞是充滿青春活力的,但他們卻知道人生是沒有幾個三十年來浪費的。十八九歲二十幾歲結婚生子,下一代也會得父母最好遺傳。不然為啥有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年之季在于春,只爭朝昔等勵志之說。如果遇到那種懶惰的紈绔子弟,無知而任性,醉生夢死,沒有道德文化信仰的二百五,你對他是什么辦法都沒有,這對于一個家和國家社會都是有害的。還有一個儒家放在首位的傳統文化就是理,智。我們真正理解了它深刻的函意了嗎?筆者的理解是,真正入那個行道的才懂那個理,道理道理就是由實踐經驗總結而來的才有道理??偨Y出了實踐經驗少走彎路,蘊故而知新可為師。我們才不會變成瞎子,聾子,傻子。人類只有在辨明道理是非的前提下,才能說是智慧的。智者無敵于天下。學海無涯也是傳統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