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臘八節。臘八節即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
臘八節起源于古人這一天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習俗,但又有很多說法,概括說有以下幾種:(1)相傳佛祖釋迦牟尼這一天修道成佛,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這一天布施稀粥,故稱臘八粥。 (2)起源于元末,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里受苦時,臘月初八這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臘八粥。朱元璋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便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3) 對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于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后,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于成俗。 (4)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里人送。有些無糧食的民工被餓死在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民工們把五谷雜糧,放在鍋里熬成稀粥,大家都喝。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5)相傳有老兩口一輩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過日子,家業發達了,但兒子卻不爭氣,敗家敗到無米下鍋的地步,到了臘八這天,鄰居接濟他,煮了一鍋“雜糧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边@頓粥兒子改掉了惡習,開始正日八經的過日子,結果家景一天天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讓人們以此教訓警告后人。
關于臘八節的習俗各地大同小異,反正臘八粥”是必不可少的,這源自關于每個臘八節的傳說都與粥有關。吃臘八粥”寓意都含有不忘過去的意思。我們北方除吃臘八粥”還有吃水餃的習俗,水餃形狀象元寶,象征發財,臘八吃水餃是寄托著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我老家是喝臘八粥
陜西有什么樣的傳統文化活動?
秦腔、鑼鼓隊、踩高蹺、抖竹馬、跑旱船、扭秧歌、笑臉娃娃、扇子舞、打花棍、中字舞、說快板、說書,對唱,剪紙,春節前的寫對聯、捏面花等,專業的舞龍舞獅等。
大點的有社火,窗花,秦腔,還有一些傳統節日上的活動,歷史悠久也比較普遍。
西安有什么有特色的風俗習慣嗎?
第一怪 板凳不坐蹲起來
第二怪 房子半邊蓋
第三怪 姑娘不對外
第四怪 帕帕頭上戴
第五怪 面條像褲帶
第六怪 鍋盔像鍋蓋
第七怪 油潑辣子一道菜
第八怪 秦腔不唱吼起來
陜西八大怪順口溜: 老婆帕帕頭上戴;家家房子半邊蓋;板凳不坐蹲起來;面條寬得像褲帶; 鍋盔大得賽鍋蓋;油潑辣子一道菜;秦腔大戲吼起來;姑娘一般不對外。
西安一座文化文明古城首先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先后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的文化習俗那就更加數不勝數,西安的關中方言西安話就非常獨特,下面給大家再簡單說說西安的風俗。
西安風俗習慣西安在過年期間有一些獨特的講究風俗,最為獨特典型的四色禮,四色禮也叫四樣禮。它是西安地區比較講究的一種晚輩對長輩所行的禮節。四色即四季,也就是表示一年之時,含有自始至終,十全十美等意蘊,是后輩對長輩的祝福。譬如男女定下婚事以后,男方第一次到女方家,必需帶著四種禮品:煙、酒、肉、罐頭或水果及其它東西,女方家也必準備四樣禮品回送,包括鞋、襪、鋼筆、筆記本等,讓男方捎回。
西安還有獨特的五毒圖案,五毒圖案是西安關中地區民間流傳的一種辟邪圖案。關中人認為,蝎子、蛇、蛤蟆、壁虎、蜘蛛等五種動物是最毒的動物,俗稱五毒。
人們在小孩的兜、背心、鞋帽等衣服上繡制五毒圖,是按照以毒攻毒,厭(古時厭字與壓字形相近,意相通)而勝之的原則,對傷害孩童的邪毒之物以制約。經過長期的女工實踐改革創新,關中婦女對五毒造型進行了修飾美化,逐漸失去了當初兇御兇的本意。80年代以來,隨著西安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婦女們將五毒圖案精心繡制于馬夾背心,受到海內外旅游者青睞,成為獨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紀念。同樣與五毒相似的還有吃五豆, “吃五豆”是西安關中地區的民間習俗。臘月初五,將大豆、小豆、綠豆、紅豆、黑豆(缺少的可用其他豆子或別物代替)等五種豆子放入鍋中煮熟,
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須要吃后有余。
以此預祝來年五谷豐登,吉慶有余。吃五豆在冬至過后,此時晝漸長、夜漸短。因此吃五豆還帶有節令性變化的含義,吃五豆的風俗至今在農村尚流行。
以上資料信息為個人見解,部分信息搜集整合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