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糯米飯
五色糯米飯又叫花米飯或青精米飯,是壯族人民喜愛的食品之一。它是用糯米泡在楓葉汁、紫藍草汁( 壯語 叫“棵斬”)、紅草汁( 壯語 叫“棵些”)、黃花汁( 壯語 叫“花邁”)里分別染成黑色、紫色、紅色、黃色,加上本色(即白色)蒸制而成。五色糯米飯,色香味俱全。蒸熟后的糯米飯,幾種顏色混在一起,斑駁陸離,非常好看。其香乃天然清香,香氣襲人,極為可愛。其味鮮美,醇正平和,且有微甘,甚是好吃。五色糯米飯在氣溫不太高的情況下,可放多日而色香味不變。有的人家 一蒸就是 一二十斤,一時吃不完,把它晾干存放起來,到吃時,回鍋炒或燜,加上一些作料,其味道更加鮮美。五色糯米飯象征著吉祥如意。除了 農歷三月初三 外,社日、中元節,甚至過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飯吃。
壯族特色萊-白切雞圖冊
駝背粽
每到春節和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駝背粽”。其做法是將上等糯米浸泡后用粽葉包裹,包時在糯米中間放綠豆沙或一條拌好作料的肉條,包成兩頭扁平、背面中間隆起的形狀?!榜劚臭铡贝蟮哪艿蕉?,小的也有一斤,很長時間才能煮熟,是節日饋贈的佳品。
風莫飯
每年正月,廣西靖西岳圩、湖潤一帶的壯族人,總喜歡吃“風莫”飯?!帮L莫”是壯族一種特大的粽粑。 臘月二十八 ,姑娘們篩選糯米泡入清水中,浸一夜撈上來,滴干水,再用食鹽、五香、胡椒、生姜等調味品拌勻,把 大塊大塊 的“冬精”(一種植物,葉子很大,可包裹食物)合并,就包起“風莫”來?!帮L莫”中間有的放綠豆,有的塞上豬腿或鮮豬肉。形狀如竹筒,也有呈方形的。大年三十晚上掌燈時分,姑娘們便從大鐵鍋里撈出大“風莫”放置廳堂的方桌上。 正月十五 那天,大凡出嫁的姑娘都回娘家歡聚一堂,吃頓“風莫”飯。午時三刻,人們開始吃“風莫”。 老父或老母打開“風莫”,從大到小依次分給全家人,而親人也要嚴守規矩,老人分給的“風莫” 妄 盡可能吃完,以表示孝敬父母,恭祝父母延年益壽。這種風俗據說在北宋時期就開始有了,如今還在代代相傳,這倒是敬老愛幼的文明習俗。
酒肴
壯族人家用自制的水酒,配以雞膽的,叫雞膽酒;配以雞內雜的,叫雞雜酒;配以豬肝的,叫豬肝酒,統稱“酒肴”。
雞膽酒
將新鮮的雞膽汁沖進水酒即成。一只新鮮的雞膽可沖二兩左右的酒,如酒多則太淡,酒少則苦。雞膽酒苦中帶甘,喝起來余香在口,回味無窮。
壯族五色糯米飯圖冊
雞雜酒
把煮熟的雞腸、雞肝、雞心剪碎,分放在酒杯里,斟上酒即成。喝這種酒要一飲而盡,留存嘴里的雞雜再慢慢咀嚼,既解酒,又鮮美好吃。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各民族的節日簡介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的建設中,逐漸形成了許多別具一格、絢麗多彩的民族節日,如:壯族的“三月三”歌節,滿族的“頒金節”,德昂族的“花節”等。這些節日都是民族風俗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族特點的主要內容與表現形式。它全面、集中、典型、形象地反映出了一個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質,性格特征,理想愿望,也是我們進行民族識別的標志之一。下面我們將分別向大家介紹一些少數民族節日的情況。
春節將至,冬季也是許多民族休閑的時節,我們收錄一組“各民族的節日簡介”,供攝影者、出行者參考,供休閑者瀏覽;同時我們也希望會員及關注民俗事象的朋友提供更多更新的資料。
內蒙古:
蒙古族那達慕
吉林:
滿族的“頒金節”
黑龍江:
達斡爾人吃年豬 鄂倫春族“篝火節” 赫哲族的節日
浙江:
畬族祭祖公圖
山東:
膠東蓬萊的漁民節(組圖)
湖北:
土家族的“納頓”節 土家族的“端午節” 土家擺手節
湖南:
苗族的斗牛盛會 瑤族牛生日 土家族一個年分兩次過
廣西:
苗族芒哥節 苗族斗馬節 京族哈節
壯族青蛙節(組圖) 壯族“三月三”民歌節 仫佬族的依飯節和走坡節
瑤族的開唱節和嘗新節
海南:
黎族的“三月三” 海南黎族軍坡節(組圖)
四川:
僳僳族的梳頭比賽 苗族的踩山節 羌族的年節
藏族的郎扎熱甲節
貴州:
苗族三月三(組圖) 小花苗跳花場(組圖) 臺江斗牛節(組圖)
撩人心緒的姊妹飯(組圖) 苗族的吃新節和龍船節 苗族的拉鼓節
仡佬族拜樹節 仡佬族的吃蟲節 水族人民的“端節”
布依族的“牛王節” 侗族的節日
云南:
阿昌族的“會街節”和“窩樂節” 白族的各種節日 白族過年唱歌聯
德昂族的“花節” 獨龍族的“卡雀瓦” 怒族仙女節
彝族虎笙節 彝族插花節(組圖) 彝族盛會“火把節”
景頗族的“目腦縱歌”節 僳僳族的澡塘盛會 “三朵節”——納西族的象征
普米族的節日 哈尼族的節日 傣族的“潑水節”
西藏:
藏族曬佛節 藏族沐浴節 雪頓節采風
藏歷年的團圓飯
甘肅:
東鄉族開齋節
青海:
土族波波會
臺灣:
高山族節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