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的傳統節日
臘八節(臘月初八,佛教中釋迦牟尼佛成道日)祭灶節(臘月二十三,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除夕(正月初一的前一天)春節(正月初一)(狹義指正月初一,廣義指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守歲放鞭炮.貼春聯.拜年.吃餃子)上燈日(正月十三,慶祝宗族新出生男嬰)元宵節(正月十五,也稱上元節)(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古代情人節)春耕節(二月初二,也稱龍抬頭.農事節.春龍節.龍頭節)社日節(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個戊日,詳細算法見下面)上巳節(三月初三,姑娘回娘家,黃帝的誕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誕辰,神話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寒食節(清明的前一天)(一種說法是清明前兩天,現大多和清明寒食一起過的習俗)清明節(春分后十五日,一般為公歷4月5號前后)端午節(五月初五,又稱龍舟節)半年節(六月初一)七夕節(七月初七,也稱乞巧節)(以前不是情人節)中元節(七月十五,儒家俗稱鬼節,道教稱中元節)中秋節(八月十五)重陽節(九月初九)祭祖節(十月初一,也稱寒衣節,也是儒家鬼節之一)下元節(十月十五)冬至日(冬月的某一天,不穩定;公歷較穩定,為12月22號前后。又稱日南至,亞歲;僅次于新年)臘八節(臘月初八,佛教中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祭灶節(臘月二十三,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除夕(正月初一的前一天)
關于西安節日習俗 350字
春節:除夕守歲,年夜飯吃餃子。貼門神、年畫、春聯、窗花。往來拜年,互相祝愿。陜西人如今仍把春節叫做“過年”。 元宵節:煮食元宵,張燈結彩,放焰火,耍社火。 清明節:掃墓,踏青。 端午節:灑掃除塵,門前掛菖蒲、白艾,胸前佩戴香包,吃粽子、綠豆糕。 中秋節:合家團圓,賞月,吃月餅、瓜果。 重陽節:賞菊,送重陽糕,登高。 冬至節:吃餃子。 臘八節:吃臘八粥、臘八面。
在陜西這地方什么風俗是獨有的?
第一怪:“面條像褲帶”
歌謠為證:三秦面條真不賴,搟厚切寬像褲帶。
第二怪:鍋盔像鍋蓋
歌謠為:餅大直徑二尺外,又圓又厚像鍋蓋。陜西把餅叫鍋盔,里酥外脆好捎帶。
第三怪:油潑辣子也是菜
歌謠為證:刨(不)說川湘能吃辣,老陜吃辣讓人怕。辣面拌鹽熱油潑,調面夾饃把飯下。
第四怪:碗盆不分家
歌謠為證:老陜楞娃碗真大,面條一盛箍到尖。一碗下肚撐的歡,老碗會上諞閑傳(說閑話的意思)
第五怪:手帕頭上帶
歌謠為證:陜西農村老太太,花格帕帕頭上帶。防曬防塵又防雨,檫手抹汗更實在
第六怪:房子半邊蓋
歌謠為證:鄉間房子半邊蓋,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風擋雨又耐寒,冬暖夏輛時運來
第七怪:姑娘不對外
歌謠為證:長安建都十幾代,人杰地靈春長在。風調雨順生活好,陜西姑娘不對外。
第八怪:不座椅子蹲起來
歌謠為證:老陜脾氣真古怪,有登不坐蹲起來。問他為啥不坐著,他說這樣很自在。
第九怪:睡覺枕石塊
歌謠為證:三秦楞娃莊稼漢,不愛軟枕愛石塊。冰涼堅實燎的太,醒腦提神金不換。
第十怪:秦腔吼起來
歌謠為證:民風淳樸性彪悍,秦腔花臉喉起來。臺下觀眾心歡暢,不怕戲臺棚要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