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老撾等地區也過潑水節。潑水節源于印度,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 到了節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而婦女們則各挑一擔清水為佛像洗塵,求佛靈保佑。浴佛完畢,人們就開始相互潑水,表示祝福,希旦窢測喝爻估詫臺超郡望用圣潔的水沖走疾病和災難,換來美好幸福的生活。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這樣開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文雅的則用樹枝蘸水潑。水花放,傣家旺,潑濕一身、幸福終身!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濕透,興致彌高。入夜,村寨鼓樂相聞,人們縱情歌舞,熱鬧非凡。整個節日期間,除有賽龍船、放高升、放孔明燈、潑水、丟包等傳統娛樂活動外,還有斗雞、放氣球、游園聯歡、物資交流等新的活動。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裝與游客一起歡度潑水節。
各民族傳統節日
漢族的主要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歷新年,蒙古語為“查干薩仁”,即白色的月;朝鮮族主要節日有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壯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三月三歌會,過小年,隴端節,春節,陀螺節,花朝節,吃立節,螞拐節等。
下面著重介紹一下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
1.那達慕
蒙古語意為“游戲”或“娛樂”。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包括多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歷史上的那達慕不受時間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軍隊出征、凱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慶典等場合舉行。
2.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云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3.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斗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中國有哪些民族節日
樓主你好,中國主要民族傳統節日有:
春節 ( 農歷正月初一 ) ? 元宵節 ( 農歷正月十五 ) ? 頭牙 ( 農歷二月初二 )
? 寒食節 ( 清明節前一天 ) ? 清明節 ( 節氣清明 ) ? 端午節 ( 農歷五月初五 )
? 七夕 ( 農歷七月初七 ) ? 中元節 ( 農歷七月十五 ) ? 中秋節 ( 農歷八月十五 )
? 重陽節 ( 農歷九月九 ) ? 冬至 ( 節氣冬至 ) ? 臘八節 ( 農歷臘月初八 )
? 尾牙 ( 農歷臘月十六 ) ? 祭灶 ( 農歷臘月廿四 ) ? 除夕 ( 農歷十二月卅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