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桶的高度一般都在40厘米左右。這是因為在考慮馬桶設計時,已經按照中國人的平均身高,進行了尺寸定位和水流等設計。 比如高度,經過測試,以人體小腿腿彎距地面高度下降3到8厘米,為人體較適宜高度。這個高度使人體大腿不會受到馬桶坐板的擠壓,使大腿血液暢通,長時間使用時,無酸麻感。腹部與大腿有輕微的擠壓,可以輔助腹肌和腸道的排便力量。 而面盆、鏡子的高度,無不是考慮了中國人的平均身高。
韓國的元旦節是怎樣過的?
韓國人的春節,是以祭祀祖先和孝思想為基礎的。所以春節也是子孫同祖神團聚,進行精神交流,增進感情的神圣時間。但是,在今天,節假日除上述“神圣”的意義外,也是身陷都市生活和產業社會的人逃脫緊張、壓抑的城市環境,獲得自由的最好時期。
春節的前幾天,大部分人都要回故鄉省親。新年的早晨,人們穿上民族服裝互 相拜年。此時人們便會產生同一民族的民族一體感。所以,不論從社會,還是從國家角度看,春節所具有的增強民族意識、一體感的作用,已超越單純的節日范籌。
正月初一的新年風俗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拜年。在先拜過祖先之后依次向祖父母、父母、親戚長輩、街坊鄰居的長輩拜年。來拜年的人若是大人,則要以酒和食品相待。若是小孩子則要給壓歲線。這一天,不論是誰互相見面,都要說拜年話,如“過年好!”、“恭喜發財”、“祝您健康”、“今年一定要考上大學”等,這也叫祝福。新年這一天要準備祭祀桌和年飯以接待前來拜年的客人。不論哪一家,這一天的代表性食品都是年糕湯。 所以吃年糕湯也意味著過年和又長了一歲。
拜年是維系家族的紐帶
正月初一晚上最有趣的風俗是趕走“夜光鬼”。據稱在這一天,夜光鬼挨家挨戶游蕩,試穿每個人的鞋,遇到合腳的就帶走。如果誰在這一天晚上丟了鞋,他的運氣就可想而知了。所以這一天晚上,人們大都把鞋放在里屋早早熄燈入睡。為了防止自己的鞋不被夜光鬼帶走,都要在立柱或大門上放置篩子或簍子。這是因為夜光鬼有一個習慣,見東西就要數一數,當夜光鬼見到了篩子或簍子就要數篩子或簍子上的網眼,當他數完了天也就亮了,等到雞叫,他早已把試鞋的事忘得一干二凈,溜之大吉。
韓國那邊也有春節嗎?
據說從新羅時代韓國就開始過春節了,然而在日本對朝鮮半島實行殖民統治時期,過春節被嚴格禁止。當時如果某個孩子的飯盒里被發現祭祀用食品,這個孩子就會受到處罰。春節作為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韓國經歷了一段“等待”的歷程,直到1985年它才以“民俗日”的名稱再次出現。1999年,韓國正式恢復了春節這個節日。
在韓國,春節是僅次于中秋節的第二大節日。過春節時,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韓國人祭祖有嚴格的說法,僅供桌的擺法就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栗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則,祭祀的程序也很嚴格。
每年春節一到,韓國婦女都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裝,從早到晚都要在廚房里忙活,嫁到韓國的外國姑娘也要同韓國婦女一樣從早忙到晚。
祭祀了祖先,晚輩就要給長輩拜年了,長輩要給拜年的晚輩壓歲錢。春節期間,平輩人見面的寒暄是“新年多?!薄4汗潟r總有不能回家過年的人或者露宿街頭無家可歸者,政府和市民團體就組織起來為他們過春節,讓他們在春節期間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韓國人春節往往都要互贈禮物,禮物的范圍很廣,如牛排、黃花魚、傳統點心、健康食品以及午餐肉、香油、蘑菇、柿餅、日用品等等,禮物都要包裹起來,而包裹的顏色以嫩粉色居多。
韓國人春節消費比平時大為增加,一些商品價格也上漲。韓國人祭祀時都喜歡用大而好的水果,一個蘋果或者梨差不多要2000多韓元,約合人民幣15元。像牛肉、豬肉、蔬菜、雞蛋、雞肉等副食品的價格,在節日期間往往會平均上漲10%至40%,韓國政府在春節期間常常設法穩定市場物價,保障供給。春節最有名的食品是大年初一早晨起來吃的年糕片湯,象征新的一年團圓美好。因為韓國人大都在家里過年,幾乎所有的飯店春節都關門。
在韓國,很多人都穿上一身顏色鮮亮的傳統民族服裝,一家幾口開著汽車奔向故鄉,構成了一幅典型的韓國春節風俗圖。據預計,在今年三天的春節休假期間,韓國將有3340多萬人前往故鄉。韓國私家車普及率高,大部分人都喜歡開車回故鄉過年。韓國人稱春節回家探親為“歸省”。面對這種“公眾大移動”,交通等部門忙得不亦樂乎。
韓國春節一家人湊在一起玩得最多的要算從日本傳進的“花牌”了。據說90%的成年人都會打這種牌。當然有的人也利用春節休假外出旅游。外國游客在韓國春節期間可以體驗有著傳統韓國文化特色的跳跳板以及投壺、放風箏等活動,也可以在韓國各地的滑雪場度過白色的春節
韓國是一個非常遵從傳統的國度,春節就是以祖先崇拜和孝思想為基礎的節日,是祭祖祈愿家庭平安的一天。今天,春節也被現代人賦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讓人們從都市生活的緊張節奏中暫時解脫出來,得到片刻的寧靜與快樂。所以,春節到韓國你的所到之處都會充滿歡樂和吉祥的氣氛。
韓國春節的傳統風俗有很多,有歲妝、歲畫、福笊籬、趕夜光鬼等等傳說。至今流傳下來的習俗有祖先祭拜、歲拜、德談、“擲木四”和跳板等習俗。中國人春節都要吃年糕,韓國人春節也有專門講究吃的食品,統稱為“歲餐”。流傳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節料理是“米糕片湯”。古代的韓國人崇尚太陽,白色的小圓狀米糕片就代表著太陽,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湯代表著迎接太陽的光明。另外依照原始的宗教信仰,也代表著辭舊迎新、萬物更生復活之際的嚴肅和清潔。以前做米糕片湯的湯是用野雞湯熬成,現在野雞難得,因此改用牛肉或雞肉湯代替。中部和北部地區還喜歡在米糕片湯里加入山雞肉、綠豆芽、蘑菇和泡菜為餡的餃子。此外,每個家庭還會準備蜜糯油果、桂皮湯、八寶飯和肉片等食品接待前來拜年的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