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是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從這些傳承至今的世俗民風節日里,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的“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歷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不僅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也積淀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四大傳統節日起源和由來?
1、除夕(農歷十二月大年三十)起源: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擊鼓的方式來驅除“疫癘之鬼”,來年才會無病無災。這就是“除夕”節的由來。
2、春 節(農歷正月初一)起源:古代的春節,是指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時節,南北朝以后才將春節改在一年歲末,并泛指整個春季,這時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人們便把它作為新的一年的開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國初年,改農歷為公歷[陽歷]后,便將正月初一定為春節。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為“春節”,因而至今仍有許多人將過春節叫過年。
3、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來源:這是春節后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游玩,與民同樂,并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4、清明節(4月5日前后)來源: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爸矘湓炝?,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和風俗是什么?
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和風俗是:
1、元宵節
來歷: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于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
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于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風俗:由于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2、清明節
來歷: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習俗:踏青郊游、掃墓祭祖。
3、端午節
來歷: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后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習俗:端午節是龍的節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仲夏端午,飛龍在天,龍氣旺盛,百邪皆避。端午節的節俗以祈福納祥、壓邪攘災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
祈福納祥類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放紙龍等,壓邪攘災類習俗主要有掛艾草、浸龍舟水、洗草藥水、拴五色彩線等,節慶食品主要有粽子、五黃等。
在傳統節日中,論民俗之繁多復雜,或只有端午節能和春節可比擬。端午節有著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與春節一樣,其習俗蘊含著祈福、消災等文化內涵,寄托了人們一種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美好愿望。
4、七夕節
來歷: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愿、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因被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征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習俗: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椗恰⒃L閨中密友、拜祭織女、祈禱姻緣、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七夕習俗。
古時候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會在這個晚上,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七夕節發源于中國,在部分受漢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
5、重陽節
來歷: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秴问洗呵?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戰國,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
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習俗: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游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于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