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游脫貧政策
1.旅游扶貧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升旅游業發展能力,拓展區域旅游發展空間,構建旅游產業新體系,培育旅游市場新主體和消費新熱點,不僅能夠帶動廣大鄉村的基礎設施投資,促進廁所革命、道路建設、農田改造等,提高農業人口的福祉,還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質量,并形成統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鄉旅游大市場。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標志。
2.優化產業結構,推進供給側改革發展全域旅游,是解決旅游供給側不足的有力抓手。有利于統籌出臺鄉村旅游的農村用地政策;有利于創新金融產品,盤活旅游資產;有利于按旅游人口需求創新公共服務設施設計和建設規劃。有利于統籌域內各類資源,進行高效配置。
3.推進旅游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旅游業已經發展成為全民廣泛參與就業、創業的民生產業,成為綜合性的現代產業,對相關產業貢獻大幅提升。但旅游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包括管理體制、行業隊伍水平、公共服務設施、旅游收入結構、旅游投資和經營環境等,落后于當今社會發展需求,這些問題,大都需要通過發展全域旅游、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去解決。
4.順應全民旅游,自助游,自駕游趨勢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旅游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出游方式上,自助游超過85%,自駕游超過60%,一個區域的旅游質量、口碑,不單單取決于旅行社、酒店、景區等服務質量,而是由整個區域的綜合環境決定的。推進全域旅游,整體優化旅游的全過程,才能有效滿足人民群眾的旅游需求,才能將旅游業發展成為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2. 旅游脫貧政策有哪些
帶動所有經濟共同發展,緩和貧富差距大的問題
3. 旅游扶貧政策落實情況
搞好環境,建設宜居性美好鄉村,充分挖掘和整合文化旅游產業資源,因為它是支撐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扶貧解困必不可少的發展之路。
4. 旅游經濟扶貧
帶著孩子去扶貧,可以增加孩子的閱歷,對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很好的教育意義。讓孩子們知道一定要做慈善,一定要去幫助他人,然而并不是一定要等到發生災難后才進行慈善教育,慈善行動和慈善教育,也不是短期的一次性的行為。讓孩子增加閱歷,走進田間地頭。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加豐富和強大。讓他們慢慢成為有愛心的人,因為他們懂得去分享自己所擁有的,也更懂得去關愛別人,去幫助別人。
好好學習,成為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要有愛心同情心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好好學習,不然將來不會有美好的生活。實干踏實,工作才有真正脫貧。
5. 國家旅游扶貧政策文件
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
鄉村旅游提升計劃,開拓旅游消費空間,讓鄉村旅游成為成為城鎮居民“5+2”生活模式的重要載體。同時提出堅持鄉村旅游個性化、特色化發展方向,完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配套設施、開展百萬鄉村旅游創客行動、大力推進鄉村旅游扶貧等4項內容。
2.農業農村部《關于進一步促進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
提及要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閑產品,推進農業與文化、科技、生態、旅游的融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同時加強農業文化遺產和古村落、古民居的保護,發展具有文化內涵的休閑鄉村,這些都為鄉村休閑旅游提供了明確方向。
6. 旅游脫貧政策的前世今生
扶貧項目就是脫貧攻堅保護貧困戶合法權益,消除貧困負擔的項目,主要包括1、就近就業補貼
為了解決農村貧困農民的生計問題,國家給予就業支持,幫助他們在附近找到工作,比如雇傭他們在當地的真菌溫室工作,在養雞市場就業,以及道路綠化。
2、教育補貼
國家對農村經濟貧困農民子女的教育發展給予補助,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工作期間可以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農村困難家庭寄宿生給予生活補助。小學生1000元,初中生1250元。
3、九種重疾專項治療補貼
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農民可以享受專項治療補貼,主要包括直腸癌、兒童先天性室間隔缺損、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等九種嚴重疾病。
4、整村促進
全村扶貧是國家在新一輪扶貧開發項目中采取的一項扶貧措施。主要是在資金的全面支持下,改變貧困村落后的面貌,促進貧困村整體的社區建設和經濟發展。整村推動在自然村修建道路、飲用水和農業灌溉渠、沼氣、種植和養殖項目。
5、產業的扶貧工作
招商引資發展文化產業農村是加快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吸引投資的主要領域是邊境貿易開發、房地產開發、礦產開發、水力發電、旅游資源開發、特色農副產品和民族手工藝品加工等。
7. 關于旅游助推脫貧
鄉村旅游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老百姓,產業鏈條長、產業要素多。我省積極推動鄉村旅游全產業融合發展,走精品化、品牌化發展之路,市場競爭力更大、前景更好,群眾參與度高、受益面廣,從而形成良性互動的發展機制,書寫了鄉村旅游發展的“多彩貴州模式”。
就拿我的家鄉威寧來說吧,目前,威寧已成功打造了黔韻紫海休閑農業觀光園,建設總規模達5000畝,其中核心度假區產業種植規模2500畝,輻射帶動周邊產業規模2500畝,總投資3億元。觀光園位于該縣草海鎮民族村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區,是旅游觀光、現代農業、養生度假為一體的綜合配套項目。
威寧黔韻紫海休閑農業觀光園緊緊依托草海國家級生態自然保護區的優越區位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立足于現代農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打造高附加值現代農業產業鏈,按照“產園結合”的經營模式,在發展香草產業的基礎上構建集旅游觀光度假、創意文化產業、香草副產品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服務產業示范園區。形成一三產業高度融合互補的良性機制,建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閑度假基地,成為貴州省農旅互動發展現代農業的示范園區,體現威寧精準扶貧的樣板工程。
如今,威寧黔韻紫海休閑農業觀光園每日接待游客達1000余人次,每年接待游客30余萬人次,成為人們旅游休閑和市民拍攝婚紗照的好去處。
以上事實證明,發展鄉村旅游是可以振興鄉村的捷徑。
8. 旅游脫貧政策解讀
鄉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以游居和野行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
以往鄉村旅游是到鄉村去了解一些鄉村民情、禮儀風俗等,也可以觀賞當時種植的一些鄉村土產(水稻、玉米、高粱、小麥等)、果樹、小溪、小橋及了解它們故事。
旅游者可在鄉村(通常是偏遠地區的傳統鄉村)及其附近逗留、學習、體驗鄉村生活模式的活動。
該村莊也可以作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區的基地。鄉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價值。2015年5月19日是第五個中國旅游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湖北恩施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調研旅游扶貧工作時強調,鄉村旅游是基層和群眾的創造,旅游扶貧是貧困地區扶貧攻堅的有效方式,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
9. 旅游促脫貧
1.鄉村扶貧要充分發揮鄉村自然資源優勢,保護好生態環境,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科學規劃,有序開發,切實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2.要適應自駕游、養生游、休閑游等旅游新業態發展需要,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游服務體系,豐富旅游產品,促進品牌化經營、規范化管理。
3.鄉村扶貧要發揮鄉村旅游的綜合帶動效應,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集群發展,提高旅游扶貧總體效益。
4.扶持貧困群眾開展旅游創業就業,鼓勵先富幫后富、先富帶后富,積極探索以旅游資源、扶貧資金等入股參與旅游開發,讓貧困群眾從旅游業發展中獲得穩定收益,提高旅游扶貧的精準度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