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游業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業
旅游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 第一,旅游產業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經歷了長期歷史發展過程 現代旅游產業產生于19世紀,在20世紀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旅游產業獲得了相對和平與穩定的發展環境,迅速成為一個新興產業。
2. 旅游業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業對嗎
大力發展旅游,是改善地域環境,帶動地區發展,提升城市品位,解決勞動就業的一項重要支柱產業。
旅游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
2010年上半年,我國旅游經濟運行總體良好,增長動力比較充足,旅游消費保持旺盛,旅游市場較快增長,企業經營效益明顯好轉。
初步統計國內旅游人數10.97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8.6%;國內旅游收入6055億元,增長20.6%。
入境人數6550萬人次,增長5.5%;旅游外匯收入215億美元,增長14.5%。
旅游總收入7500億元,增長19%。
3. 旅游業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業嗎
旅游業屬于第三產業。
旅游產業主要指隨著我國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傳統的旅游產業要素進一步擴展,各要素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個緊密的旅游產業鏈。旅游產業具有三大動力效應:直接消費動力、產業發展動力、城鎮化動力。
旅游產業綜合性強、關聯度大、產業鏈長,已經極大地突破了傳統旅游業的范圍,廣泛涉及并交叉滲透到許多相關行業和產業中,如工業、農業、教育、醫療、科技、生態、環境、建筑、海洋等領域,形成了一個泛旅游產業群。
4. 旅游業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
旅游業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產業之一。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旅游業以持續高于世界經濟增長的速度快速發展,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產業。國際旅游界人士認為,旅游業甚至已經超過石油和汽車工業,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2010年,第十屆世界旅游旅行大會在北京召開時,會議主題就是“旅游,世界第一大產業”。據統計,2011年旅游業對全球GDP的貢獻率達9.1%(同期汽車制造業占8.5%,銀行業占11%),旅游就業2.58億人次,占全球就業總數的8.3%。 從國內看,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主要表現在:旅游業的經濟拉動作用更加突出。一是拉動了經濟增長。據測算,我國旅游業增加值已占到GDP的4%以上,與旅游相關的行業超過110個,旅游業發展帶動了社會投資,促進了相關產業發展。其中,旅游業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的貢獻率超過80%。二是促進了社會消費。2010年,我國居民國內旅游消費達到12580億元,占居民消費總支出的9.4%。三是促進了社會就業。目前全國旅游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350萬人,與旅游相關的就業人數約8000萬人。 從全球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旅游大國。我國已經是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國,我國已經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2011年,入境旅游人數1.35億人次,入境過夜旅游者5758萬人次。實現旅游外匯收入485億美元。已有146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2011年人均出游率2次,國內旅游人數26.4億人次?! ∥覈莵喼拮畲蟮某鼍陈糜慰驮磭?011年,中國公民出境總人數7025萬人次。出境人員中,因私出境6412萬人次,占出境總人數的91.3%。《世界是平的》一書說,“中國旅游者將改變世界旅游業”。中國對全球旅游業的貢獻率逐步加大,特別是我國出境旅游快速增長,成為全球國際旅游增長的重要支撐。據測算,2011年中國對全球入境旅游的貢獻率超過30%?! 鹇孕灾еa業是指對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意義、構成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支撐的產業,它不僅本身具有相當的規模,而且發展潛力巨大,同時能夠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廣泛的關聯帶動的作用。國際上一般認為一個產業的增加值占到GDP的5%以上,就是支柱產業,占到8%以上就是戰略性支柱產業。把旅游業培育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我國的主要思路是,推動旅游業與第一產業融合發展,重點發展鄉村旅游;推動旅游業與第二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旅游裝備制造業;推動旅游業與第三產業主要與文化、金融、交通、商務、醫療、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 ∥覀兪冀K清醒地認識到,有許多問題和矛盾亟待解決。旅游產品供給和需求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熱點產品仍集中在少數知名旅游景區,導致旺季一票難求。休閑度假產品供給與急劇上升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中西部部分旅游目的地交通不便、可進入性差問題依然突出。旅游安全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旅游便捷服務能力還有待提高?! 鴥嚷糜问袌鲋刃蚝腿嗣袢罕娖诖€有很大差距?,F有的法律法規不適應旅游業快速發展要求,旅游民事規則不完善;旅游活動缺乏全程監管,旅游經營和管理不規范;市場誠信缺失,地區和行業壁壘依然存在;旅游部門執法力量不足,綜合執法機制不健全?! ∥覈糜伟l展方式還不完全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相當一部分地區存在重開發、輕保護,重硬件、輕軟件的問題。一些地方仍停留在“門票經濟”階段,沒有形成完整的旅游產業鏈,旅游綜合帶動效益還沒有充分發揮。旅游業科技含量不高,組織化程度低、現代商業模式創新、現代科技運用等方面還有待加強?! ÷糜稳瞬抨犖榻ㄔO還不能完全適應旅游發展要求。特別是缺乏適應兩大戰略目標要求的企業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投資創業人才等,現在外語導游、專業的景區講解員、賓館飯店的主管領班都不能適應發展需求。目前全國開展旅游教育的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達1968家,在校旅游專業學生109萬人,但沒有真正意義的名牌大學。真正的旅游大國應當產生真正意義上類似美國康奈爾大學、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這樣的旅游大學?! ∽叱觥伴T票經濟”是一個形象化說法,走出去,就是告別過去靠賣門票、靠漲價甚至一錘子買賣模式,向科學發展切實轉變。
5. 旅游業是我國第幾大產業
答:旅游業是產業鏈的一種。旅游業國際上稱為旅游產業,是憑借旅游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游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旅游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游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他們是旅游業的三大支柱。 與其他產業不同,旅游產業不是一個單一產業,而是一個產業群,由多種產業組成,具有多樣性和分散性,旅游業包括景點經營、旅行社和旅館服務業、餐 飲服務業、交通業、娛樂業和其他許許多多的經營行業。
這些行業同時也為當地居民提供服務,因此旅游業的概念和范圍存在模糊性和不確定性。
6. 旅游業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業是什么
這是天津于2007年制定的,主要是針對天津的旅游業未來發展指定的旅游市場發展理念。
具體如下:
為了抓住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等機遇,天津制定了“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的發展理念,提出將把旅游業培育成為服務業的龍頭產業,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的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迎接市第九次黨代會的召開。
今年一季度,本市接待海外旅游者和創匯收入分別增長16.3%和18.8%,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已躍居全國第10位。市旅游局決心搶抓機遇,大興干事創業之風,今年將緊密結合城市建設總體規劃,開發整合河、海、山、湖和近現代人文資源,以市區為中心,以濱海和薊縣為兩翼,重點造就沿河、沿海、環山、環京津結合部四大綜合旅游產業帶,建成幾個世界級品牌項目,十幾個國家級品牌項目,幾十個地區級精品項目,形成多點支撐、集聚開發、“點、線、面”有機結合的布局結構,構建現代濱海都市旅游產品體系。
本市還制定了未來的發展目標,到2010年全市接待海內外游客將達到8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和旅游增加值比2005年翻一番,旅游業增加值達到460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突破6%,把天津旅游業進一步培育成國民經濟重要產業和服務業的龍頭產業。
7. 旅游是世界第幾大產業
旅游業的發展,能有效緩解居民工作壓力,增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帶動農村風貌和農民生活質量的改善,促進城鄉區域間的協調發展,并積極引導了城鄉居民生活方式的共同轉變。總之,旅游業對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作用不僅在于它對社會各階層收入具有二次分配的經濟意義,還在于它能帶來的各地域、各階層人們的生活方式、文化理念及價值觀方面等交流和溝通。
旅游本身就是人們在解決了基本的需求以外對于個人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享受方面、休閑方面的需求。而旅游業這一行業的發展也是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發展的,旅游業更能突出的表現社會的和諧與安定,同時和諧的社會也會不斷的帶來旅游業的繁榮發展,二者是相互作用的。而社會主義社會對于我們來說是和諧社會和安定的基礎,旅游業發展,同樣突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良好發展,并且更加鞏固了這一經濟基礎與環境基礎。
8. 旅游業的產業地位
旅游的三大支柱為旅游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旅游不是單一的產業,而是關聯到多個產業,包括景點,交通,住宿,購物等多個方面,發展旅游,對每個國家每個地方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對旅游的三大支柱發展的推動作用無可置疑。
9. 世界旅游業的發展
早在古代,就有以觀賞風景和怡情悅性為主要目的的出行活動,但是當時能夠參加這種活動的只是極少數人,整個社會尚處在以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時代,大多數社會成員既不具備參加這種活動所需的財力和時間,也缺乏相應的觀念和習慣。旅游只是少數人的個人行為,遠不具備今天這樣的社會規模和社會意義,作為經濟行業的旅游業當然也不可能出現在那樣的時代。
到了近代,情況發生很大變化。歐洲在數百年間經歷了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以及英、法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等一系列重大變革,不僅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思想也逐步從封建宗教神權的禁錮下解放出來。在社會變遷中力量日益強大的中產階級積極倡導并實踐以人為本、注重人生享受、注重現世幸福的新觀念和新生活方式。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能夠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悅、使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的旅游活動開始受到歡迎,成為生活中越來越受重視的內容之一。但是,限于當時的條件、特別是交通條件,多數人還不可能經常外出旅行,更不可能僅出于消遣和娛樂的目的去做長距離的旅行。
十八世紀中葉開始的產業革命最終把人類推向近代旅游的新階段。產業革命前,人們一直以人力、畜力或自然力來驅動交通工具,幾千年來沒有太大變化。產業革命使這種狀況根本改變,蒸汽機技術用于交通工具,從此人類有了機械動力的運載工具——火車和輪船。新式交通工具不僅速度快、運載量大,還具有票價相對低廉的優勢。這使得遠距離大規模的人員流動第一次成為可能。此外,產業革命也使社會財富極大增長,中產階級人數日益增加,大量中產階級加入旅游的行列。在最早建成鐵路的英國,商人們開始利用包租火車的形式把大批游客運送到游覽地。旅游需求逐漸形成社會化規模,越來越多的人需要有人代他們處理從啟程到返家過程中的一應事務。這意味著專門為旅游者服務、為旅游者活動提供便利條件的活動已有可能逐漸從其他部門中分離出來,形成一個新行業—旅游業??梢哉f,近代旅游和旅游業孕育于向近代轉型的歐洲,最終由產業革命催生而成。
歷史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是在轉折關頭,人們往往愿意把某一較有代表性的事件或人物作為標記。1841年,英國人托馬斯·庫克組織500多人包租火車從萊斯特到洛勃羅赫參中加禁酒大會。這次旅行并非觀光度假,庫克也非組織包租火車團體旅行的第一人,但是作為中介者依靠廣告這樣的活動,庫克卻是第一人。此后人們紛紛效仿。庫克本人則以此發端,多次組織類似活動,并且最終成為職業旅行代理商,而且是那個時代最有影響的旅行代理商之一。于是后人便以1841年那次活動作為近代旅游和旅游業開端的標志。
二戰后,旅游進入現代發展階段。在各主要工業國家,隨著戰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私人汽車逐漸普及。原來主要用于軍事的航空噴氣技術轉向民用,既大大提高了運速,也使機票價格大幅度下降,越洋遠程旅游變得前所未有的方便。于是,越來越多的普通勞動者加入旅游者的行列,旅游從此成為一種大眾的活動,現代旅游也因而被稱作“大從旅游”。許多發展中國家在這一時期為換取外匯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也開始利用本國或本地區各具特色的自然環境和民族文化來吸引歐美地區的游客,發展國際入境旅游接待業。從此,世界范圍出現大規模的游客流動,旅游和旅游業也因此而成為一種世界性的現象。大眾旅游時代,旅游業大多采用類似大機器工業生產的規模化和標準化方式,以滿足大規??土鞯男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旅游業在這一時期獲得長足發展,成為許多國家重要的社會經濟部門。
近年來,旅游和旅游業的發展出現了新的趨勢。在現代技術和現代社會生活的影響下,人們的旅游需求日益復雜,選擇也日趨多樣。旅游業的運作方式也在發生變化,逐漸超越傳統的大眾旅游運行模式,向著更廣闊的方向發展。